(-东南偏北)这个其实挺好回答,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都是基于大数据前提做出来的,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原生弊端”。只要是基于大数据,那么肯定有两类职业基本上可以说百分之百不会被取代,一个是具备创新力的职业,一个是具备爱心的职业。既然是大数据,那数据自然也只会是对过往的数据加以利用。爱心就不用说了,如就算人工智能真的成熟了,这也会是人与“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就算几近完美的机器人,能够从数千万种选择则选择出最优解,但这些步骤都只会是机械化的,比如在近代抗日中,很多壮士明知道奔赴战场就可能一去不会,这很显然不是万千选择中的最优解,但这就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前阵子,李开复在公开场合也讲到了人工智能的一些看法。具体讲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四个发展路程,笔者觉甚有道理:第一波是互联网AI,互联网AI就是在互联网上BAT、谷歌、Facebook搜集了大量的数据,用来做AI。第二波是一个传统的机构,看你有很多数据,可能是在你们的传统商店里面的行销数据,可能是银行的存款数据,可能是股票数据,可能是保险数据,我们把这些数据用在正常的商务流程里面来赚钱。第三波是实体世界的数据化,我们把过去不是数据的东西变成数据,用它来做过去未曾有的应用,比如说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一类的,或者是像天猫精灵、小鱼在家很多很多的摄像头,或者是机场、其他的购物中心布很多摄像头来捕捉数据,把世界上还没有数据化的东西数据化,变成AI,因为AI必须要数据化的。第四波是全自动的智能,这四波是需要时间的。很显然,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明显人工智能的道理目前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取心,但也没必要杞人忧天,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话就是对人工智能最好的诠释。 回复 期待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