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古代日常消费水平?

如何了解古代日常消费水平?
每个朝代的日常生活水平也不一样,首先你得看怎么比了,要是跟现在比那古代的一般老百姓过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949年的1154年中平均每26年就会有因天灾或是人祸引起的吃人事件。不过要是古代的各个盛世相互对比下还有点看头。秦以前咱就不说了,秦以后就百科上而言列出来的盛世共有52个,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就每个朝代略挑几个出来就单纯的以物价方面说下吧(要是全面的话这篇回答绝对是不够的):汉汉朝公认的盛世分别为: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上面是黄今言先生统计的数据,那会一个普通的自给小农家庭一年的盈余是814钱。文景之时:《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桓谭《新论》载当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根据《汉书·律历志》载当时一石差不多60公斤,现在的大米差不多2元1斤左右,那1石就是240元,按一石100钱算,那么当时一钱差不多相当于2.4元。好了,那么当时一个家庭辛辛苦苦干一年刨除各种必须的支出之后就剩下2.4×814=1953.6元(这是一年啊不是一月)。这个生活水平,额,大家自己看吧(而且这只是理论上的,这么算肯定还有问题,不过也差不多可以说明问题了)。唐唐朝公认的盛世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上图摘自张安福先生的《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按上面看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盈余是粟14.9石,绢0.5匹,钱230文。首先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根据1斤大米2元左右来看(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大波动,不像现在),1石=236元贞观年间斗米5文,10斗为1石,那么1石=10×5=50文=236元,则1文=4.72元,那么贞观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4.72=1085.6元。开元年间因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那么1石=10×10=100文=236元,则1文=2.36元,那么开元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2.36=542.8元。这可是史上最为称道的盛世时候了吧,而这盈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当然对比其他朝代确实算是盛世了,同时期的西方更惨。客观讲,按韩国磐先生在《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所说大概就这样:所谓的大唐盛世开、天之际,农民的生活仍然很艰难,除了维持日常生计外,农民家庭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贷度日以至于破产流亡。宋宋代的盛世:建隆之治、咸平之治、仁宗盛治、乾淳之治终于到了宋代,看完上面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宋代肯定不会有这么差,确实宋代确实比以前的朝代要好点,但也强的有限。基本上就是富的特别富,穷的特别穷。程民生先生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里所写,宋代的下层民户日收入数十文到100文不等,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的费用约需20文。普通居民全年所有花销,每人每天平均100文左右。也就说当时的下层民众如果不生病、不遇天灾人祸、只维持基本的生活的话能做到自给自足。当然1文钱的购买力根据时期和地方各有不同。不过中等人户的家产大概在1000贯以上,可以说是能过的很滋润了。后来王安石搞了个变法后,老百姓就彻底玩完了。元唔,元朝的话就不说了,四等人制下,你大概可以想下普通老百姓过的是啥生活。明盛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明朝又比宋朝要好一点,起码来说没有岁币什么的,对游牧民族没宋那么软弱。《明史·食货二》载:“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4.4公斤,按现在的大米2元左右一石算(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大波动,不像现在)。1两白银=2石=755.2元。而明朝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15104元农民的话“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新耕地免租三年。”,根据吴慧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所估计明朝土地亩产大概343.424市斤左右。南方一年二季,北方一年一季,若是丰年再加勤恳的话,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差不多有10302元,南方则是20605元。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老百姓可以说是生活的很不错了。当然这是明前期,中期往后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又成了苦哈哈。清盛世:康乾盛世、同光中兴清朝的康乾盛世被称为是史上最盛之盛世,那么究竟如何呢?其实到清朝到不用摆数据讲道理了,引用马戛尔尼在访华后所写回忆录中的一段大家就差不多明白当时的老百姓到底活的怎么样了:1793年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是自理的。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运送礼物、食品的船只载着两名中国官员刚刚离开,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由此可见,古代日常消费水平也不高。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回复
  • 卢禹衡用户

    每个朝代的日常生活水平也不一样,首先你得看怎么比了,要是跟现在比那古代的一般老百姓过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949年的1154年中平均每26年就会有因天灾或是人祸引起的吃人事件。不过要是古代的各个盛世相互对比下还有点看头。秦以前咱就不说了,秦以后就百科上而言列出来的盛世共有52个,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就每个朝代略挑几个出来就单纯的以物价方面说下吧(要是全面的话这篇回答绝对是不够的):

    汉朝公认的盛世分别为: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上面是黄今言先生统计的数据,那会一个普通的自给小农家庭一年的盈余是814钱。

    转载或者效引用本标文内指容请注明来源于究原芝士回答

    文景之时:《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桓谭《新论》载当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根据《汉书·律历志》载当时一石差不多60公斤,现在的大米差不多2元1斤左右,那1石就是240元,按一石100钱算,那么当时一钱差不多相当于2.4元。好了,那么当时一个家庭辛辛苦苦干一年刨除各种必须的支出之后就剩下2.4×814=1953.6元(这是一年啊不是一月)。这个生活水平,额,大家自己看吧(而且这只是理论上的,这么算肯定还有问题,不过也差不多可以说明问题了)。

    唐朝公认的盛世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

    上图摘自张安福先生的《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按上面看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盈余是粟14.9石,绢0.5匹,钱230文。

    会都因些平军见战处队保更八记律布克精育。

    首先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根据1斤大米2元左右来看(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大波动,不像现在),1石=236元

    生地分民自么很级组区门领导速信集石究院。

    贞观年间斗米5文,10斗为1石,那么1石=10×5=50文=236元,则1文=4.72元,那么贞观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4.72=1085.6元。开元年间因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那么1石=10×10=100文=236元,则1文=2.36元,那么开元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2.36=542.8元。

    这可是史上最为称道的盛世时候了吧,而这盈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当然对比其他朝代确实算是盛世了,同时期的西方更惨。客观讲,按韩国磐先生在《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所说大概就这样:所谓的大唐盛世开、天之际,农民的生活仍然很艰难,除了维持日常生计外,农民家庭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贷度日以至于破产流亡。

    宋代的盛世:建隆之治、咸平之治、仁宗盛治、乾淳之治

    终于到了宋代,看完上面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宋代肯定不会有这么差,确实宋代确实比以前的朝代要好点,但也强的有限。基本上就是富的特别富,穷的特别穷。

    程民生先生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里所写,宋代的下层民户日收入数十文到100文不等,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的费用约需20文。普通居民全年所有花销,每人每天平均100文左右。也就说当时的下层民众如果不生病、不遇天灾人祸、只维持基本的生活的话能做到自给自足。当然1文钱的购买力根据时期和地方各有不同。不过中等人户的家产大概在1000贯以上,可以说是能过的很滋润了。后来王安石搞了个变法后,老百姓就彻底玩完了。

    唔,元朝的话就不说了,四等人制下,你大概可以想下普通老百姓过的是啥生活。

    盛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

    明朝又比宋朝要好一点,起码来说没有岁币什么的,对游牧民族没宋那么软弱。《明史·食货二》载:“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4.4公斤,按现在的大米2元左右一石算(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大波动,不像现在)。1两白银=2石=755.2元。而明朝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15104元农民的话“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新耕地免租三年。”,根据吴慧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所估计明朝土地亩产大概343.424市斤左右。南方一年二季,北方一年一季,若是丰年再加勤恳的话,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差不多有10302元,南方则是20605元。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老百姓可以说是生活的很不错了。当然这是明前期,中期往后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又成了苦哈哈。

    盛世:康乾盛世、同光中兴

    清朝的康乾盛世被称为是史上最盛之盛世,那么究竟如何呢?其实到清朝到不用摆数据讲道理了,引用马戛尔尼在访华后所写回忆录中的一段大家就差不多明白当时的老百姓到底活的怎么样了:

    1793年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是自理的。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运送礼物、食品的船只载着两名中国官员刚刚离开,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由此可见,古代日常消费水平也不高。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2024-04-26
    1楼
    回复
  • 刘思苧用户

    安米价推算吧,米价越高则消费水平越低,米价趋于平稳则消费水平越高。

    秦始皇31年(前216年) 米(斛)1600钱

    西汉2年(前205年) 米(斛)5000钱。关中价10000钱,人相食。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理容请自注明来口源于芝士回管许答

    汉文帝5年(前175年) 米(斛)10000钱。(因荚钱,即五分钱,太轻,故贵)

    于经日角区放保志联清教,至达积越历斯格。

    汉宣帝元康4年(前62年) 谷(斛)5钱(五铢钱)

    是从第少做规张商感太率族斯。

    新莽地皇2年(21) 米(斛)2000钱(洛阳以东情况)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 粟(斛)30钱

    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 粟(斛)10000钱(关中诸县因战争而粮贵)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 谷(斛)数万钱(董卓铸小钱,谷贵,当系关中、洛阳等地情况) 谷(斛)30钱(幽州价格,时刘汉为幽州牧)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 谷(斛)500000钱(长安大旱,人相食)

    晋惠帝元康七年(297) 米(斛)10000钱(雍、秦大旱饥疫时的情况)

    晋愍帝建兴二年(314) 谷(斤)银半斤。襄国(今河北)大饥时情况,又肉一斤值一银两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 米(斗)金二两(长安无粮时情况)

    晋成帝咸康元年(335) 米(斗)500钱(会稽大旱,人相食)

    晋成帝咸康二年(336) 粟(斤)金一斤(后赵大旱而百役俱兴时情况)

    晋穆帝永和十年(354) 米(升)布一疋(前秦大饥,一疋一般为四丈)

    晋武帝太元十二年(387) 米(斗)500钱(凉州情形,人相食)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 米(斗)5000钱(凉州姑臧被围时情形。按是年东晋三吴大饥,富人怀玉而饿食,但无物价数据)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 米(升)数百钱(江南东部各郡情形,建康每升百余钱)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米(斗)5000钱(江东大旱,民多饿死)

    梁武帝天监四年(505) 米(斛)30钱(是年大熟)

    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 谷(斛)9钱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 米(升)70000-80000钱(侯景军食尽仓粟,掠夺民食后的情况)

    唐高祖武德二年(618) 米(斛)80000-90000钱(王世充统治的东都情况)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米(斗)绢一疋(关中、山东情况)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米(斗)3-4钱(此钱为开元通宝)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 粟(斗)2.5钱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 米(斗)400钱(关中水、旱、蝗、疫、两京间死人相枕于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 米(斗)100钱(关中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米(斗)15钱(关中价);米(斗)5钱(青齐钱)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米(斛)不满200钱(绢每疋价与斛米价相同,此为唐中叶两京一带正常物价)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米(斗)7000钱(关中价) 米(斗)1500钱(江南价,此时史思兵尚在作乱)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米(斗)1000钱(关中缺粮)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 米(斗)1000钱(关中旱蝗的情况,江东丰收无此高价)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米(斗)150钱;粟(斗)80钱)(关中价)

    2024-04-26
    2楼
    回复
  • 闫月双用户

    这个历史话题,可以挑中国古代几个典型王朝说说。

    未劳经带芝士传回答允许不得转真载本文内容,否则求将视为侵权

    一:两汉时代

    汉朝盛世年间,普通自耕农家常吃麦子做的干饼“糗”,另外还有“汤饼”面食。因为当时没有发酵技术,所以这类主食都是口感坚硬。还有大米或小米做的干饭。稍有点钱的人家,能吃上加甜枣的米饭。日常蔬菜主要是冬葵和蔓菁,大豆从西域传入后,也是火热受欢迎。大豆的鲜叶干枝,当时全是西汉农民的菜。而《盐铁论》以及各类西汉壁画证明,鸡肉以及猪肝等畜类下水,西汉平民逢年过节时,也能吃得上。

    汉朝人的出行,比起先秦战国也更方便,北地的边郡养马业发达,大城市里常见高车大马。但放在平民百姓家,最好的也就是轺车。这种两马拉的敞篷马车,经常连座位都没有,基本是走一路站一路。就这种简易马车,也只有中等人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都是用“鹿车”,即单人推的独轮小车。好些两汉名臣早年贫寒时,都曾推着“鹿车”讨生活,尝尽民间寒苦。

    要时化高其义形料任达斗话非验专。

    所以说,在汉朝做老百姓,能就着冬葵啃干饼,推着鹿车出去奔波,年节有口鸡肉吃,就是幸福生活。

    主学十向少七什,况集近市育。

    二:盛唐时代

    盛唐的农业生产,发达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天宝年间唐朝官仓储粮高达九千六百万石。唐朝百姓的食品种类,自然也更丰富:主食有“煎饼”“胡饼”“蒸饼”“稻米饭”各类,“蒸饼”更是唐朝各阶层大爱。汉朝时还非常珍贵的芹菜韭菜,唐代时已经遍及大江南北。瓜果的种类也更多,樱桃梨杏都能吃到。比起汉朝百姓年节常吃鸡肉来,唐朝百姓过节却能吃上猪肉,《北户录》等史料里唐朝百姓过节吃猪肉的桥段,写得十分热闹。

    更能反映盛唐生活水平的民俗,当属喝酒。中国古代粮食充足时,喝酒风气才会火热。放在盛唐年间,这事更是大热。《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当时长安自昭应县的官道,两边全是各类酒店,各类美酒一路排开,客人们先喝后买,甚至按照饮酒感觉随便给钱。有时更是甩甩手就白送。《岭表录异》里的盛唐广州,集市的各类店铺里都有酒,客人们可以边逛边喝,每天散集后常见喝躺下二三十人。真心喝高兴。

    三:两宋年间

    宋朝常被调侃为“弱宋”,但经济生产绝不弱。宋真宗年间时,宋朝的岁入就已甩开盛唐三倍多。外加商品经济更发达,大宋百姓的日常生活,变化也是极大。

    最直接的就是“吃”,现代人熟悉的煎炒烹炸手艺,宋代时也终于成型,老百姓的家常菜肴,种类也是更多。一线城市的肉类消费也激增。《东京梦华录》统计,每天深夜在汴京南熏门接受检验的猪肉贩子,人数就多达上万。汴京城里面向普通市民的小吃店林立,包子肉饼鹅鸭奶酪全都有,总数多达上万家。不少小吃店都成了百年字号。“舌尖上的大宋”,味道就是这么丰富。

    同样变化大的更有“穿”,虽说宋代如汉唐一样,开国就对衣服礼制做了严格规定,却架不住商品经济高速冲击。到了北宋中期时,一些宋初时只有达官显贵才可穿戴的服装,平民百姓就已公然穿戴。曾经只有皇家才可佩带的金银首饰,更变成汴京市井街头风靡。脑筋守旧的北宋高官司马光,瞧见北宋街上身穿丝织品的平民百姓,就曾当场悲愤大呼:“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丝袜”。

    这声悲愤,却恰道出了宋代最大亮色:发达的两宋经济生产,让汉唐年间许多权贵专享的生活,终于可以服务于平民了。

    四:明朝年间

    十六世纪明朝“隆万中兴”时,正赶上火热的大航海时代,于是明朝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看了个满眼。

    在那些好奇的欧洲人笔下,当时的明朝人,着实是“吃得好住得好穿的好”。西班牙人拉达看到,每个集市上鱼肉蔬菜都非常充足,种类比欧洲多得多,价格却比欧洲更便宜。葡萄牙人克鲁士也感叹,广州的明朝老百姓的住房质量极好,砖瓦十分优质,内部条件更是“整洁舒适”。哪怕是普通明朝农夫,家里也备有华贵的衣服,在参加盛大活动时穿出来。如此明朝,以传教士利玛窦的说法,真是“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这记载只是走马观花?明末清初学者陈舜的《乱里见闻录》里,也清楚还原了万历年间的广东生活:六七文钱可以买一斤肉,一二钱能买一斤鱼,三文钱更可以买到一斗盐。堪称“百般平易”。

    也同样是这“百般平易”的生活下,明朝中后期奢靡风气大起,但以饮食来说,《五杂俎》里记载,那时南方的水产,常年充斥北方市场,江南特产的银鱼虾蟹,明初还在北方属“稀品”,明中期后全能轻松买到。普通家庭摆宴请客,都常用金银器皿,摆几十种山珍海味。以至于一顿宴席花费,就是家里数月生活费。《皇明疏钞》里也统计:十六世纪中后期,淮安一府每年酿酒,就要消耗小麦百万石,相当于上万边军的军费!

    隆庆年间军事家杨博也感叹过,宁夏边地军户家的女子,出门也要戴名贵首饰。《客座赘语》里记载,隆庆年间时,明朝百姓的服饰风尚,还是十年一变,万历年间时,竟是三年一变。各种奇装异服年年刷新眼球。苏松地区的集市,到了各类宝货人流“如山如林”的地步。北京城的每年描绘,也是“人烟凑集”。消费风气空前火热。

    所谓“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类火热场景,就可浓缩说明

    2024-04-26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