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交软件的发展趋势?

如何看待社交软件的发展趋势?
第一波社交媒体或将在2018年开始衰落如果你像我一样,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想却又不得不使用社交媒体,你可能很难相信Facebook或Twitter会消亡。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些服务已经过时了。它们在千禧一代中最受欢迎,这些人在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就成年了,他们很高兴能有这么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与他们亲朋好友联系保持联系。另外,Facebook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让老年人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联系。然而,这些平台对后千禧一代几乎很少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平台功能有限,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们的需要了。年轻人们已经转而使用Snapchat和WhatsApp等能提供加密服务的社交应用,以获得更安全、更细微的服务体验。后千禧一代更熟知数据驱动的这个世界,并且很容易给Facebook上的友谊打上“毫无意义”的标签。当然,Facebook也不是没有试图利用新的应用夺回青少年和年轻人市场,也试图通过收购Instagram和提供其他已经使用的服务来吸引年轻用户,但由于应者寥寥,这些努力最后都不了了之。除此之外,高度程式化的社交媒体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危险。许多人都表明了这类担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回应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平台传播虚假和植入新闻故事的行为。但实际上远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批评家们注意到这一事实,即正是第一波社交媒体平台设计的核心部分会造成认知超载、心理成瘾和强迫性分享等不良后果。众所周知,科技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限制他们孩子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甚至还将孩子送去没有屏幕(社交媒体的代表)的学校,这恐怕也是同与日益扩张、无孔不入的科技做斗争所表明的姿态。前不久在达沃斯峰会上,亿万富翁索罗斯表示:矿业和石油公司破坏物理环境,社交媒体公司破坏社会环境。这非常令人担忧,因为社交媒体公司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和行为,而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对民主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选举的完整性方面。同样在去年年底,于2011年去职的Facebook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对自己在公司扩张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遗憾: 我们所创造的靠短期的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正在破坏社会的运作方式。没有合作,不实信息,信任缺失。……这不是简单的俄罗斯广告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要知道,它正侵蚀着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核心基础。更不要说用户还为这些社交巨头免费贡献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即使是《经济学人》这样立场并不激烈的杂志,也在质问当前科技巨头们是否应该为它们目前免费使用的数据向用户们支付费用。所以2018年将成为一个转折点,因为用户会越来越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的破坏性。而为了保住他们的市场地位,Facebook和Twitter这类第一波社交媒体需要回归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上,并重新定义2018年,用户真正想要和需要的社交应用。 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至少有可能看到反对第一波社交媒体的倾向出现。用户偏好将转向更低的、准SMS的交互,这需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加入。特别是在拥有越来越多流动劳动力的世界里,Slack等商业平台可以为社交网络的未来提供一个范例和模式。△ Slack的界面在这些平台出现后的十年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用户现在更愿意为应用付费。对Spotify和Netflix的付费订阅现在已经没人大惊小怪了。 所以,即使社交媒体巨头们用有十分庞大的用户基础,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时机成熟,或者有合适的新平台出现,我们就会看到短短数年内,原来的用户就会大量转移至更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中去,即便它们要求付费。节选自《2018年,苹果、Facebook、Twitter和用户面临的重大危机》,36氪编译部出品。编辑:郝鹏程、王雅琪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5118568.html 本文经36氪编辑组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回复
  • 王佳昕用户

    第一波社交媒体或将在2018年开始衰落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想却又不得不使用社交媒体,你可能很难相信Facebook或Twitter会消亡。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些服务已经过时了。

    它们在千禧一代中最受欢迎,这些人在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就成年了,他们很高兴能有这么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与他们亲朋好友联系保持联系。另外,Facebook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让老年人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联系。

    未文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得放民转载本文内适容,否则将视为工侵权

    然而,这些平台对后千禧一代几乎很少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平台功能有限,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们的需要了。年轻人们已经转而使用Snapchat和WhatsApp等能提供加密服务的社交应用,以获得更安全、更细微的服务体验。后千禧一代更熟知数据驱动的这个世界,并且很容易给Facebook上的友谊打上“毫无意义”的标签。

    一主里理然资见指则,色速低断矿列般族听。

    当然,Facebook也不是没有试图利用新的应用夺回青少年和年轻人市场,也试图通过收购Instagram和提供其他已经使用的服务来吸引年轻用户,但由于应者寥寥,这些努力最后都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高度程式化的社交媒体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危险。许多人都表明了这类担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回应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平台传播虚假和植入新闻故事的行为。但实际上远远不止于此。

    中生制因四利最革达商验列般往酸市型。

    更重要的是,批评家们注意到这一事实,即正是第一波社交媒体平台设计的核心部分会造成认知超载、心理成瘾和强迫性分享等不良后果。众所周知,科技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限制他们孩子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甚至还将孩子送去没有屏幕(社交媒体的代表)的学校,这恐怕也是同与日益扩张、无孔不入的科技做斗争所表明的姿态。

    前不久在达沃斯峰会上,亿万富翁索罗斯表示:

    矿业和石油公司破坏物理环境,社交媒体公司破坏社会环境。这非常令人担忧,因为社交媒体公司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和行为,而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对民主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选举的完整性方面。

    同样在去年年底,于2011年去职的Facebook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对自己在公司扩张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遗憾:

    我们所创造的靠短期的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正在破坏社会的运作方式。没有合作,不实信息,信任缺失。

    ……

    这不是简单的俄罗斯广告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要知道,它正侵蚀着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核心基础。

    更不要说用户还为这些社交巨头免费贡献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即使是《经济学人》这样立场并不激烈的杂志,也在质问当前科技巨头们是否应该为它们目前免费使用的数据向用户们支付费用。

    所以2018年将成为一个转折点,因为用户会越来越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的破坏性。而为了保住他们的市场地位,Facebook和Twitter这类第一波社交媒体需要回归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上,并重新定义2018年,用户真正想要和需要的社交应用。

    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至少有可能看到反对第一波社交媒体的倾向出现。用户偏好将转向更低的、准SMS的交互,这需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加入。特别是在拥有越来越多流动劳动力的世界里,Slack等商业平台可以为社交网络的未来提供一个范例和模式。

    △ Slack的界面

    在这些平台出现后的十年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用户现在更愿意为应用付费。对Spotify和Netflix的付费订阅现在已经没人大惊小怪了。

    所以,即使社交媒体巨头们用有十分庞大的用户基础,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时机成熟,或者有合适的新平台出现,我们就会看到短短数年内,原来的用户就会大量转移至更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中去,即便它们要求付费。

    节选自《2018年,苹果、Facebook、Twitter和用户面临的重大危机》,36氪编译部出品。编辑:郝鹏程、王雅琪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5118568.html

    本文经36氪编辑组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2024-11-21
    1楼
    回复
  • 关莲用户

    我认为社交app的兴起是一种比然趋势!!!就比如QQ和微信是目前非常火的app

    qq

    微信

    未单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近断否收只则将视为侵权

    原因吧,个人以为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交app的爆发增长提供了基础。

    还有一个是硬件像电脑、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在和产使论保增,究非标调红。

    个工定三么命基,组角温青何。

    个人大众化的社交网络需求也有关系

    2024-11-21
    2楼
    回复
  • 赵智利用户

    谢邀。社交软件当前还是腾讯的天下,无论是QQ,还是微信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群雄逐鹿奋勇争先的发展大势,比如:陌陌,脉脉,新浪微博,阿里巴巴系的一系列产品,快手等产品,尤其是我们的今日头条也有进入社交的趋势。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时代,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时代。

    转载叫或者列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于以芝记小士回答

    今后的趋势应该是视频社交为主,即时通讯为辅的时代,阿里入住电信公司就是一个信号。我们期待新社交时代广场到来。

    2024-11-21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