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有啥乐器?

中国古代都有啥乐器?
中国古代都有啥乐器?
中国古代都有啥乐器?
说起古代乐器,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古老的乐器——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最适合此情此景的乐器,应该非埙莫属。当埙被奏乐之人吹响,悠悠的声音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如水一般清澈悦耳,却又带着无尽的绵绵情思。有人说,埙是三生石上的一滴泪。只消埙乐一起,人内心的悲恸就会不自觉地被牵引出来,深情款款,百转千回。它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乐器,是传统器乐里的八音之一,小时候背三字经:“匏 [páo] 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这里的“土”指的就是埙,用土烧成,非金非石,却有洞彻云霄的激越之感。埙也被称作是“立秋之音”,草木金黄,秋风萧索,在秋天听一曲埙乐,肃穆、旷古的氛围格外明显,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而在日益繁复和花巧的乐器发展过程中,埙一直独守着一份自然和朴实。埙曲倾情,追梦一生孔子青年时期游历齐国的时候,偶然间听到埙发出的声音,心中便对埙乐念念不忘,努力地学习埙的演奏技巧,三月不知肉味。埙是一种让人着迷的乐器,寻着埙的声音,我们总能在内心深处寻找到一份清静与独处。➊ 图片来源于「手工派」摄初识埙,是在贾平凹的小说《废都》里。书中讲到一个叫周敏的落魄文人,心情烦闷时常常跑到西京城里的墙根脚吹埙。其实,贾平凹小说里写的正是他自己的遭际。九二年的一个秋夜,贾平凹在城南的荒野遇到一个吹埙奇人,是西安音乐学院教笛子的老师,叫刘宽忍。刘宽忍经常在夜里跑到郊外去吹埙,贾平凹深受埙乐的感染,也每天去听。慢慢地他们就成了朋友,还和作家孙见喜一起策划录制了一盘埙乐磁带,也取名《废都》,贾平凹在为这盘磁带作的序《吹土为声》里写道:“我喜欢埙,它是泥捏的东西,发的是土声,是地气。现代文明产生下的种种新式乐器,可以演奏华丽的东西,但绝没有埙那样蕴涵着的一种魔怪。”人凿七孔有了灵魂,埙凿七孔有了神韵。传说女娲用泥捏人的时候,也捏了这埙。➊ ➋ 图片来源于「蓝核」摄贾平凹喜欢埙乐,《废都》中便也处处隐匿着埙乐的影子,似乎这带着土声地气的埙音更宜于废都,宜于身心。读贾平凹的《废都》,耳边会不自觉地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如泣如诉,缠绵哀婉,像一缕幽魂向游人诉说着千年尘封的历史,而他笔下的古城,便也愈发地苍老起来。➊ 图片来源于「蓝核」摄遗世独立,穿越千古的回音凡间红尘,除了佛乐,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其他乐器比埙更富有禅味了!任你如何地焦虑不安,心浮气躁,一听到埙音,便能够在其独特的音色里获取一种超然和彻悟!其独一无二的音色——苍凉,古朴,哀婉,深悠,悲凉、萧瑟,擅于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听一段埙曲,可以让所有的喧嚣和浮华,都不约而同地随着这乐声飘向那质朴的远古,如同诉说悠悠往事。▲ 唐代三彩胡人头像陶埙相传,埙最初是一种狩猎工具,被称作“石流星”,那时候的人们常常在绳子上系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猎物。有的球中间是空的,抡起来的时候风灌进球体里面,发出好听的声音。远古先民们就把石球拿来吹奏,慢慢演变成了埙。几千年来,埙乐一直作为雅乐流传在文人墨客与王公贵族之间。它像一位清丽女子,柔媚而极具韵致,淡雅脱俗,自然率真,洗尽心中杂念,带给我们的只有纯粹和宁静。▲ 妇好墓陶埙直到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名中国男子用古埙演奏出古曲《楚歌》,全世界的人都被这个“东方魔笛”的音色荡涤了心灵。它浑身古朴圆润,小巧玲珑,仅靠身上的几个孔洞就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张艺谋早期的电影《菊豆》也因为大胆采用埙乐作为电影的配乐,多次出现在菊豆悲剧命运发生的片段,让电影的情绪渲染得更加凄凉悲壮,印象深刻。埙也如同一位高深老人,鹤发童颜,跨越几千年的时空与我们对话,再现我们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让我们在苍凉和温厚的洗礼中,看清真实的自己。老子曾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说到底,埙乐与禅一样,只能够用心去感悟。在寂静的旷野里,听上一曲埙乐,心,像一块光洁的石子,静静地下沉,下沉,没有挣扎,没有伤感,一任埙乐潮水般漫漶,一任天地回到最初的混沌里。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历史人文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物道】

回复
  • 依辰用户

    说起古代乐器,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古老的乐器——埙。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芝士回答没,版权必究月矿,未经许可场加,不得转载

    最适合此情此景的乐器,应该非埙莫属。当埙被奏乐之人吹响,悠悠的声音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如水一般清澈悦耳,却又带着无尽的绵绵情思。

    有人说,埙是三生石上的一滴泪。只消埙乐一起,人内心的悲恸就会不自觉地被牵引出来,深情款款,百转千回。

    它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乐器,是传统器乐里的八音之一,小时候背三字经:“匏 [páo] 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这里的“土”指的就是埙,用土烧成,非金非石,却有洞彻云霄的激越之感。

    埙也被称作是“立秋之音”,草木金黄,秋风萧索,在秋天听一曲埙乐,肃穆、旷古的氛围格外明显,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定得好表问通文被器清己,达林观响历候快识调。

    而在日益繁复和花巧的乐器发展过程中,埙一直独守着一份自然和朴实。

    地分发点性样此情料次山,战色压温石维标。

    埙曲倾情,追梦一生

    孔子青年时期游历齐国的时候,偶然间听到埙发出的声音,心中便对埙乐念念不忘,努力地学习埙的演奏技巧,三月不知肉味。

    埙是一种让人着迷的乐器,寻着埙的声音,我们总能在内心深处寻找到一份清静与独处。

    ➊ 图片来源于「手工派」摄

    初识埙,是在贾平凹的小说《废都》里。书中讲到一个叫周敏的落魄文人,心情烦闷时常常跑到西京城里的墙根脚吹埙。

    其实,贾平凹小说里写的正是他自己的遭际。九二年的一个秋夜,贾平凹在城南的荒野遇到一个吹埙奇人,是西安音乐学院教笛子的老师,叫刘宽忍。

    刘宽忍经常在夜里跑到郊外去吹埙,贾平凹深受埙乐的感染,也每天去听。慢慢地他们就成了朋友,还和作家孙见喜一起策划录制了一盘埙乐磁带,也取名《废都》,贾平凹在为这盘磁带作的序《吹土为声》里写道:

    “我喜欢埙,它是泥捏的东西,发的是土声,是地气。现代文明产生下的种种新式乐器,可以演奏华丽的东西,但绝没有埙那样蕴涵着的一种魔怪。”人凿七孔有了灵魂,埙凿七孔有了神韵。传说女娲用泥捏人的时候,也捏了这埙。

    ➊ ➋ 图片来源于「蓝核」摄

    贾平凹喜欢埙乐,《废都》中便也处处隐匿着埙乐的影子,似乎这带着土声地气的埙音更宜于废都,宜于身心。

    读贾平凹的《废都》,耳边会不自觉地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如泣如诉,缠绵哀婉,像一缕幽魂向游人诉说着千年尘封的历史,而他笔下的古城,便也愈发地苍老起来。

    ➊ 图片来源于「蓝核」摄

    遗世独立,穿越千古的回音

    凡间红尘,除了佛乐,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其他乐器比埙更富有禅味了!任你如何地焦虑不安,心浮气躁,一听到埙音,便能够在其独特的音色里获取一种超然和彻悟!

    其独一无二的音色——苍凉,古朴,哀婉,深悠,悲凉、萧瑟,擅于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听一段埙曲,可以让所有的喧嚣和浮华,都不约而同地随着这乐声飘向那质朴的远古,如同诉说悠悠往事。

    ▲ 唐代三彩胡人头像陶埙

    相传,埙最初是一种狩猎工具,被称作“石流星”,那时候的人们常常在绳子上系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猎物。

    有的球中间是空的,抡起来的时候风灌进球体里面,发出好听的声音。远古先民们就把石球拿来吹奏,慢慢演变成了埙。

    几千年来,埙乐一直作为雅乐流传在文人墨客与王公贵族之间。它像一位清丽女子,柔媚而极具韵致,淡雅脱俗,自然率真,洗尽心中杂念,带给我们的只有纯粹和宁静。

    ▲ 妇好墓陶埙

    直到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名中国男子用古埙演奏出古曲《楚歌》,全世界的人都被这个“东方魔笛”的音色荡涤了心灵。

    它浑身古朴圆润,小巧玲珑,仅靠身上的几个孔洞就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张艺谋早期的电影《菊豆》也因为大胆采用埙乐作为电影的配乐,多次出现在菊豆悲剧命运发生的片段,让电影的情绪渲染得更加凄凉悲壮,印象深刻。

    埙也如同一位高深老人,鹤发童颜,跨越几千年的时空与我们对话,再现我们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让我们在苍凉和温厚的洗礼中,看清真实的自己。

    老子曾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说到底,埙乐与禅一样,只能够用心去感悟。

    在寂静的旷野里,听上一曲埙乐,心,像一块光洁的石子,静静地下沉,下沉,没有挣扎,没有伤感,一任埙乐潮水般漫漶,一任天地回到最初的混沌里。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历史人文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物道】

    2024-05-07
    1楼
    回复
  • 梁江雨用户

    中国古典乐器有哪些?

    主要的有:二胡、笛子、琵琶、箫、扬琴、胡琴、古筝、古琴、竖琴、唢呐、柳琴、笙。

    未经芝且正士反回答允许不得称转每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中国民族乐器按演奏方法可分为:

    (1)吹奏乐器

    是部加正你问放治海六节温习克写始调。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2)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多学量业开全数已象少则联什共具集素江调。

    (3)拉奏乐器

    包括:艾捷克、马头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4)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等等。

    中国古典乐器其它分类一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鎛(bo)、镛、铙(na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i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un)、缶(fou)等;

    “革”类包括县(xuan)鼓、鼗(tao)、应鼓、搏(bo)拊(fu)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u)、柷(chu)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e)、笛、篪(chi)等。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汉人的共同体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大陆是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因为这些乐器也能够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未重新发明新的分类法。

    在唐代时的“骠国”(今缅甸)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分类,故此,在仍然继续使用“八音”的名称之下,做了一些变化。据《新唐书?南蛮?骠传》中记载,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端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

    中国古典乐器其它分类二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

    笛子 Ditze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配合演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富厚,故深受人们心爱。

    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实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别离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配合演奏乐器,所以习气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箫 Hsiao

    约4500年前,有个叫仱伦的乐官发明了「律管」,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直吹而发声,这是箫的前身。到了汉朝前,京房再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到***,叫做Shakuhachi (尺八)。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

    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与笛近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音域有二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

    笙 Sheng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经有关於『和』的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的诗册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经过改良后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簧等多种。

    笙常用作配合演奏乐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亦可用於独奏。笙是以簧片振动发音,吹吸皆可吹奏,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故可吹奏和声。

    唢呐 Suona

    唢呐原是波斯(今伊朗),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於唢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各地的唢呐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犷的、有柔和的,种类甚多,表现力很强。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吹奏,它还可以模仿唱腔,以管体、哨子、喇叭口拆开吹奏,各自模拟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其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唢呐是筒音为g′的D调高音唢呐。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朝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杨琴等等。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吹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七弦琴为代表,包括琴、筝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剩下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类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首弹拨,多放在腿上吹奏。

    第三类是扬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异国传入。

    弹拨乐器总类繁多,底下,依次介绍目前国乐团中最常用的乐器:琵琶、柳琴、杨琴、和筝、阮、三弦。

    琵琶 Pipa

    最早「琵琶」是弹拨一类乐器的通称。远在西元三世纪,中国就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弦鼓」。汉代亦有十二柱的琵琶出现。约在西元三百五十年前后,通过印度传至中国的的一种琵琶,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叫「曲项琵琶」,这是现代琵琶的前身。

    它接收了秦、汉琵琶的长处改造成长,并经后人精益求精,由有相无品增至六相二十多品,音域扩大。吹奏方法最初用木拨吹奏,唐代中叶改用手指,弹奏技巧经长期成长,日趋庞大。表现力益富厚。现今传遍中国南北各地。除作为独奏、重奏、和奏等纯兴趣的形式出现外,在戏曲、曲艺、歌唱等配合演奏乐队中也广泛被应用,是我国相当重要的一种弹拨乐器。

    柳琴 Liuching

    又称柳叶琴、金钢腿、土琵琶,状如小型琵琶,原为山东柳琴戏、安徽泗洲绍兴乱弹等剧种的重要配合演奏乐器,装有两根或三根琴弦,鼎新后加装为四弦,音域宽广,半音齐全,音色柔美,被用作独奏及国乐团中弹拨组的高音声部。

    三弦 Sanhsian

    三弦又名「弦子」。由秦朝的「弦鼓」成长而来,三弦名称最初见於明代文献中。如北方的「大鼓书」(亦称说书)、南方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为一种主要配合演奏乐器,由於其声响铿锵有力,在乐队合奏中,常用来加强节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一极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阮 Yuan

    阮在乐队合奏中是相当重要的弹拨乐器。相传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此乐器,故又名「阮咸」。阮经改良后,现有大、中、小,即高、低音阮之分。在民间戏曲及说唱中常见。在现代国乐团合奏中,多介入配合演奏。目前最常用的为中阮及大阮。

    杨琴 Yangchin

    击弦乐器约在明代才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最初在广东省沿海地区流行,以后逐步遍及全国。扬琴具有清脆的声响,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在合奏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独奏方面亦极有特色与表现。

    筝 Cheng

    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期以前(西元前四七五到前二二一),已经在泰国流行。它的流传甚广,从岭南至内蒙,几遍全中国。尤以河南、山东、浙江、广东、内蒙等地更以其被广泛的采用而闻名。现经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成长到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被用来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跳舞等配合演奏。

    擦弦乐器

    擦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上的马尾磨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一类乐器。我国常见擦弦乐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板胡、四胡等。

    胡琴早在唐朝己有,散见文学作品中,当时名曰「嵇琴」,北宋时,在我国北方奚部民间广为流传,称之为「奚琴」。宋朝陈晹所编「乐书」(西元1099年)卷128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鼓;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别,两弦之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根据文字和画中的图形,奚琴与今日的胡琴非常相仿,只是奏法不同。

    近千年来,胡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不论在乐器上或乐曲均有显着的成长,由於建造的材料和形制的不同,从胡琴的母型中又衍生出京胡、二胡、板胡和四胡等,民国以后为适应国乐队和奏需要,又创制出中胡、大胡、低胡等,使这类型的乐器更为富厚。目前,各地方与各剧种所用的胡琴类乐器,不下数十种,它们不仅有柔美的音色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吹奏技巧与富厚的表现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几十年中更有较大的成长。已经成为极佳的独奏乐器和重要的乐队乐器。

    二胡(南胡)Erhu(nanhu)

    二胡为我国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擦弦乐器,它广泛地流传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二胡这个名称,在南方是专指独奏用或在国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由於全国各地不同的习气,也有称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称虽多,实际上是同一乐器。二胡音色柔美,表现力强,既能吹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吹奏跳跃有力的旋律乐器,既用之於独奏,也适於合奏或配合演奏,在民间的戏曲的多种剧种中均为中要的配合演奏乐器。

    二胡遍及采用五度定弦法,最常用的空弦定音为d′a′。

    革胡 Gehu

    革胡是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广的低音拉弦乐器,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参考西洋大提琴的吹奏体式格局鼎新而成的。

    它张有四条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由於有指板,按弦极为利便,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主要用於合奏,也可担任弹奏。其空弦定音为CGDA。

    打击乐器

    国乐器中,打击乐器历史最悠久,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上,分为鼓、锣、钹、板和钟五类,若依制造材料来分,又可分为金属、竹木和皮革等三类。它们的吹奏技能和表现力极为富厚,音响具有特色,不仅使乐器的节奏鲜明强烈,且具有极深刻的感染力,尤其具有浓厚的人的共同体色彩。民间音乐中十番锣鼓、潮州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和辽宁鼓吹等,俱是以打击乐器见长。在现代国乐团中钟类很少施用。

    一、鼓类乐器:

    历史记载中,打击乐器以鼓的出现最早,殷墟甲骨文自已经有「鼓」字。鼓类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吹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富厚的表现力,除用以合奏或配合演奏外,某些乐种中还作为独奏乐器施用。

    大鼓 Dagu (Iarge drum)

    大鼓也叫大堂鼓,为较大型的鼓,一般鼓面直径在一尺半以上。由木制的圆桶上下端蒙以两块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相等的牛皮而成。一般摆在四脚的木架上吹奏,奏时用两根木槌敲伐鼓面而发音。音色低沉而厚实。

    定音缸鼓 Dingyin Ganggu

    定音缸鼓,为可定音的大鼓,根据缸鼓〈花盆鼓〉改良而成。乐队中经常以两个或3个为一组,两个一组的多定为主音及属音,3个一组的则增加下属音、上属音或下中音等其他音

    二、锣类乐器

    锣是我国施用得最广泛的打击乐器之一,最初流行於中亚与东南亚一带,於西元六世纪前一阶段传入我国,当时是叫「沙锣」。随着戏曲艺术的成长,经过长期的流传和革新,使锣成为具有富厚表现的乐器。锣的种类很多,有的锣具固定音高,有的锣击后音升高,有的锣击后音减低。

    锣是体振乐器,结构简单,锣身呈圆形弧面,通常四周有边框,用槌敲击中央部门,震动发声。

    云锣 Yunluo cloud gong

    云锣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民间叫九音锣。通用的云锣有十面小锣,悬于木框之间,或将木框抵在桌上,右首用小槌敲击之,(大型云锣,则用木架立於台上)其立位摆列各不相同。

    三、板类乐器

    板类乐器施用在乐队中有响板、梆子、木鱼--------等。

    响板 Hsiangban

    响板又叫拍板,因常以檀木制造,又叫檀板,在六世纪的唐代已经出现,其数目有六块或九块,由於施用目的不同,板的数目也不一致,现在通常施用三块板所构成的。因适用范围之不同,又可分为鼓板、书板、击坠板三种,古板用於民乐合奏及戏剧配合演奏,为主要的节奏乐器,经常与板鼓配合施用,书板及坠板则为曲艺说唱配合演奏。

    梆子 Bangtze

    梆子最早用於配合演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常施用在强拍上,藉以增加戏剧气氛。因适用范围不同,而有河北梆子〈略称梆子〉、南梆子、坠梆子及秦梆子等区别。

    河北梆子,是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以紫檀或红木制成。左手执短而粗的椭圆形,右首执长而细的圆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高亢而坚实。

    ◆南梆子为长方形的中空木制体,演奏时左手执梆,右首执木槌敲击,发音圆润,一般以花梨木制造。

    ◆坠梆子用於豫剧配合演奏,其形如蛋。

    ◆秦梆子用於秦腔。

    民国二十年,山西万泉县荆村发掘出3个新石器时代的『埙』。《诗经》中有箫、管、钥、埙、笙等乐器的记载。后来兴起的军乐,又叫鼓乐、横吹、骑吹等,是以排萧、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席上吹奏和其他文娱之用。唢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

      “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会用来助兴、陶冶情操之用。如今,虽然已经很少会融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很多爱好琴弦的追求者依然会去了解它。那么,在中国乐器文化之中,四大名琴指的是哪四大呢?接下来就请随小编一同前往观赏下。

      一、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琴音宏亮,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 ,所以被称为齐桓公的“号钟”

      二、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三、绿绮

      “绿绮”是汉代着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四、焦尾

      “焦尾”是东汉着著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汉末,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2024-05-07
    2楼
    回复
  • 徐恺成用户

    笛有八千年历史。出土的骨笛 现在都能吹响演奏乐曲 可见历史悠久

    2024-05-07
    3楼
    回复
  • 石俊晤用户

    我国古代传统乐器有箫、笛子、古筝、古琴、琵琶等等,而现在学习传统乐器的人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广普及不够,还有就是相对于西方乐器,传统乐器更难上手,比如口琴,新手学个三五天便能吹奏简单乐曲,而萧要想吹响都很难,再比如钢琴,因其音域宽,多声部,且上手容易,新手只要知道1234567的位置,一只手指头,就能演奏出乐曲,学个一两年,便能轻易的演奏出完整的曲子。而古筝,虽说上手也容易,但越往后学则越难,比如扫摇、泛音、琶音,学个两三年也未必能弹奏得赏心悦目。

    2024-05-07
    4楼
    回复
  • 赵文逸用户

    最古老的用该是埙,新石器时代就有,其次是骨笛,接着应该是鼓,青铜时期打击乐编钟,锣,镲,缶。弦乐琴瑟,琵琶,二胡等,随着演奏技法的完善和材料学的不断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备。

    2024-05-07
    5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