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

为什么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文学性最强的一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做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史学素养也是被历史所承认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对他公正的评价。二十四史中,把枯燥的历史写的可以当小说读的,大概只有司马迁的《史记》了。也正因此,《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可能混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因素,对于写历史来说,这可能是忌讳,因为历史的记录必须是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后世的史家写历史的时候,都是过去的事情,做到尽量客观相对容易些。而司马迁写的历史,是从远古写到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到最后,他所写的历史,就是他的当代史,而他自己就是那段历史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因为自己置身其内了,对人物的评判就难免会受主观情感的左右。这恐怕是谁也免不了的。也正因此,才使我们看到的《史记》有了情感,有了温度,有了人情味,比那些站在客观立场上干巴巴的叙述要好看的多。一旦主观情感进入到历史之中,对历史的评价就可能失去客观公正性。但司马迁做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作品经过两千多年的检验,到今天仍被认为是中国写的最好的史书,与他能很好的处理个人情感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一个伟大史学家所应具备的素养。史马迁对武帝朝的历史人物,情感上肯定是有亲疏之分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将军李广的对比。司马迁对李广是充满同情的,“李广难封”成为命运不公的代名词,大概与史记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司马迁自己就是因为替李广的孙子李陵辩护而受到宫刑的奇耻大辱的。宫刑之耻,对司马迁来说,远比死了更难受。这一点,他自己在《报任安书》里说的也很清楚。李广不遇,自杀身亡,司马迁忍辱偷生写史记,这种命运上的相似,是他们惺惺相惜的原因之一吧?我觉得,李陵与司马迁或者没有深厚的交情,但现实中应该是有些交集的。司马迁对他的人格与能力是承认的。相对于李将军一家,卫青与霍去病与司马迁大概没有太多交集,司马迁是汉武帝“倡尤蓄之”的史臣,而卫霍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贵戚,身分的差别大概是情感阻隔的原因。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对汉武帝身边的贵戚大概都有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情感。司马迁与任安的关系肯定是不错的。现有《报任安书》为证。任安也是跟随卫青打匈奴的将军。在霍去病功劳渐大,慢慢有取代卫青之势的时候,许多原来卫青的手下,纷纷转投霍去病。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说:“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任安在此,原本是无足轻重的人物,若不是与司马迁关系好,大概史书中不会有这一笔。但是,这一笔虽人情感因素,却不违背历史的真实。我没有觉得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但他确实在历述霍去病大功的同时,也写出了霍的缺点。但这些缺点是与他的伟大不相冲突的。因为有了缺点,才更真实。史记是这样写的:“然少而侍中,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齌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踢鞠。”一篇传记对霍去病的功劳详细叙述,而说他缺点的,也不过就是几句。而这些缺点,是少年贵盛者所必有的。司马迁对所记的历史人物,都有个评价,对卫霍的评价,却不是他自己给出的,而是一个据事实的推论。苏建是曾跟卫青出征的,是与李广一样出现错误卫青可以杀他的。但卫青把苏建交给汉武帝自己发落。后来苏建免死。苏建是和司马迁有交往的,他亲口告诉司马迁说。他自己曾劝卫青广纳贤士,扩大自己的势力。卫青说,不能和君主争权利。这是卫青的自全之道。霍去病也和他一样。“骠骑亦仿此”,这是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司马迁虽然为李陵辩护,但他在史书中,客观的记录了李陵投降之后产生的影响:“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李将军列传》)”既然说到霍去病的缺点,就顺便说一下霍去病的出身,以及他为什么有这些缺点。这与此题的关系不是很大了,就算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吧。霍去病的父亲叫霍仲孺,这是《汉书霍光传》里记载的。《史记》中没有关于霍去病父亲的记载。只说他是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而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没有说霍去病的母亲是谁。却把卫青姐弟都提到了: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候家,与候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姐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太冒为卫氏,字仲卿。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在《外戚世家》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乃以卫青为将军,击胡有功,封为长平候。青三子在襁褓中,皆封为列候。及卫皇后所谓姐卫小儿,少儿生子霍去病,以军功封冠军候,号骠骑将军。司马迁在说起卫小儿的时候,莫名其妙的用了“所谓”二字,曾经让我误以为卫小儿与卫子夫可能就是一个人,否则的话,否则的话,姐就是姐,何必要加上所谓二字呢?如果卫小儿与卫子夫是一个人,那么,霍去病就成了卫子夫卫皇后的拖油瓶。汉武帝就成了他的养父,这样,汉武帝宠爱霍去病就更多了一层理由。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会,还有一个原因。司马迁在在说到卫青家兄弟姐妹的时候,明确的说到,卫青有个哥哥叫卫长君。等到卫青发迹的时候,卫长君已经去世了。这样,卫青有三个姐姐,分别是卫孺、卫小儿、卫子夫。还有两个弟弟,卫步和卫广。关于三个姐姐,卫子夫成了皇后就不必说了。但司马迁明确说了卫孺后来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而对于卫小儿,只是说她曾与“陈掌通”,所谓的通,大约就是私通。司马迁没有明说卫小儿最终嫁给了谁。也没有明说霍去病就是卫小儿的儿子。只说卫子夫姐的儿子。这种表述,总是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出口的隐秘?这是我的猜测。后来看《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的时候,其中明确说了,卫小儿最后嫁给了陈掌。陈掌是汉初明相陈平的曾孙。陈平死后封为献候。到他曾孙陈何袭候的时候,因为抢人老婆,被治罪,弃市,国除。陈掌是陈平的另一个曾孙。《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说,陈掌曾想攀附卫家,为陈家续封候位的目的。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所以,陈平的曾孙陈掌,是霍去病的养父。汉武帝是他的姨夫。这样,霍去病的出身就比较清楚了。她母亲是卫青的姐姐卫小儿。原本是平阳候家的奴婢,因为与平阳候家的官员霍仲孺相好,生下霍去病。卫小儿怀霍去病的时候,霍仲孺根本不知道。任满离开平阳候家。霍去病出生。她的母亲嫁给陈掌。霍去病成为大将军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打匈奴回来的途中。去到霍仲孺的家里,认了父亲。并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皇宫。霍光后来成为汉武帝托孤的大臣。昭宣两朝的权臣。因为霍光的功劳。霍去病的儿子霍云、霍山又被封候。霍光死后。其妻子霍显害死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事情败露。霍云、霍山因为与霍禹谋反而被族诛。这就是霍家的兴旺史。总之,司马迁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或许未必喜欢卫霍两家。但《史记》中对他们的记述还是客观公正的。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