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出自杜甫的《梦李白》第二首,这两句诗既表达杜甫对李白才能的肯定,知道李白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千秋万岁之名,也表达了杜甫对李白命运多舛不为世用的愤慨。虽有千秋万岁之名,然而身后无知无为,于李白何益!梦李白(二)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通释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行,浮云漂荡的样子。游子,指李白。久不至,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年(745年)分别后,已有十四年没见过了。这两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意。见浮云而思游子,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浮云整日里来去飘荡,而远行的你,却久久不见归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三夜,可实指三个晚上,也可以虚指一连几个晚上,古人用“三”,可实指也可虚指。情亲,情意亲厚。我一连几个晚上频频梦见你,情意亲厚,足见你诚挚的心意。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告归,告别,指李白的梦魂告辞归去。侷促,同“局促”,匆促不安的样子。苦道,苦苦诉说。此下三句即李白诉说的内容。你在梦里常常急促地告别,苦苦诉说来时路上的辛苦。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楫,划船的用具,指代船。失坠,翻船落水。这两句化用了《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帛不定,是犹度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意。江湖之上,风波频发,我总担心翻船落水。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搔首,用手挠头,有所思貌。这两句写李白梦魂告别时的神态。你出门离去时,挠着白头,仿佛枉负了平生的壮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冠盖,冠冕和车盖,指代达官贵人。京华,京城,因京城是文物、人才荟萃的地方,故名。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的样子。京城里,到处都是达官贵人,而你却不容于流俗,独自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网恢恢,语出《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谓天理宏大公正,谁也不能逃脱。杜甫这里用反诘语气,斥世道不公,为李白鸣冤。将老,当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身累,指李白被流放。谁说天道宏大公正,那为什么像你这样高洁的人,年老之时,却为法网所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寂寞,指死后无知无为的境界。身后,即死后。这两句语本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你死后自然会赢得千秋万代的盛名,然而那时你已经无知无为,身后之事,于今何补!赏析我赏析诗,喜欢将焦点放在诗的脉络层次,因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而且让诗背诵起来更容易。这首诗的结构,跟前一首《梦李白》一样,依然是按照梦前、梦中、梦后来写的。前四句梦前,中间六句梦中,最后六句梦后,标准的“一头两脚体”。诗以浮云起兴,写诗人杜甫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见到李白了,正因为多年没有见到故人,所以杜甫才会一连几个晚上梦见李白,这样频频入梦中相见,正是两人情意深厚的体现。接下来,就是梦中,对梦中的描写,杜甫着重抓住李白梦魂离去时的语言跟神态,写李白离去时的匆促,李白离去时说他来与杜甫相见的艰辛,以及李白离去时凄凉的神态。这寥寥三十字,对李白要梦中神态的描写,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杜甫对李白境遇的同情,也渗入这三十字的描写之中。李白惨淡离去,杜甫梦醒,感于李白的情状,杜甫内心的不平彻底爆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是对达官显贵,甚至是对朝廷的责问。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这是对天道不公的诘问。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对人生命运的叩问。杜甫只因李白遭受不公的对待,便对朝廷、天道、人生发出如此不平之鸣,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至情至性的人,也可见杜甫与李白之间是怎样伟大的友情!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七云: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情。感发读杜甫的这两首《梦李白》,最感动的就是杜甫与李白之间的那种伟大的友情。要知道,杜甫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两人已经十四年没有会过面了。两个分开十四年的朋友,依然能够保持如此深厚的友情,这即使在当今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也是即为难得的吧!更为难得的是,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杜甫依然敢于为朋友鸣不平,李白可是犯了谋反罪被流放的啊!因为,他知李白,知道李白的品性,知道李白是无辜的。事实是,安史之乱是,李白投入永王幕府,为的就是报效大唐,哪知安史之乱后,永王与肃宗争权,失败被杀,他也变成从逆犯。李白不过是皇室争斗的牺牲品。他还知道李白的伟大,知道他李白一定会名垂千古,但他也知道李白内心的志向一直未得实现,身后之名,对于李白来说,已经于事无补。人们常说文人相轻,那只是因为这样的文人内心不够强大。而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样的,他们对彼此的品性是相知的,对彼此的才学是相互认可的,所以才能产生这样动人的友情。杜甫与李白这样两个伟大的灵魂之间的友情,千年之后,依然令人心动。答者:谢小楼 回复 宓笑语用户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出自杜甫的《梦李白》第二首,这两句诗既表达杜甫对李白才能的肯定,知道李白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千秋万岁之名,也表达了杜甫对李白命运多舛不为世用的愤慨。虽有千秋万岁之名,然而身后无知无为,于李白何益!梦李白(二)杜甫版权归技芝士回答水网站并或总原作者所则有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使性全此展统则界非,市太派参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子社数比很基干做据即,白每际克斯王照参。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通释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行,浮云漂荡的样子。游子,指李白。久不至,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年(745年)分别后,已有十四年没见过了。这两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意。见浮云而思游子,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浮云整日里来去飘荡,而远行的你,却久久不见归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三夜,可实指三个晚上,也可以虚指一连几个晚上,古人用“三”,可实指也可虚指。情亲,情意亲厚。我一连几个晚上频频梦见你,情意亲厚,足见你诚挚的心意。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告归,告别,指李白的梦魂告辞归去。侷促,同“局促”,匆促不安的样子。苦道,苦苦诉说。此下三句即李白诉说的内容。你在梦里常常急促地告别,苦苦诉说来时路上的辛苦。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楫,划船的用具,指代船。失坠,翻船落水。这两句化用了《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帛不定,是犹度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意。江湖之上,风波频发,我总担心翻船落水。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搔首,用手挠头,有所思貌。这两句写李白梦魂告别时的神态。你出门离去时,挠着白头,仿佛枉负了平生的壮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冠盖,冠冕和车盖,指代达官贵人。京华,京城,因京城是文物、人才荟萃的地方,故名。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的样子。京城里,到处都是达官贵人,而你却不容于流俗,独自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网恢恢,语出《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谓天理宏大公正,谁也不能逃脱。杜甫这里用反诘语气,斥世道不公,为李白鸣冤。将老,当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身累,指李白被流放。谁说天道宏大公正,那为什么像你这样高洁的人,年老之时,却为法网所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寂寞,指死后无知无为的境界。身后,即死后。这两句语本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你死后自然会赢得千秋万代的盛名,然而那时你已经无知无为,身后之事,于今何补!赏析我赏析诗,喜欢将焦点放在诗的脉络层次,因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而且让诗背诵起来更容易。这首诗的结构,跟前一首《梦李白》一样,依然是按照梦前、梦中、梦后来写的。前四句梦前,中间六句梦中,最后六句梦后,标准的“一头两脚体”。诗以浮云起兴,写诗人杜甫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见到李白了,正因为多年没有见到故人,所以杜甫才会一连几个晚上梦见李白,这样频频入梦中相见,正是两人情意深厚的体现。接下来,就是梦中,对梦中的描写,杜甫着重抓住李白梦魂离去时的语言跟神态,写李白离去时的匆促,李白离去时说他来与杜甫相见的艰辛,以及李白离去时凄凉的神态。这寥寥三十字,对李白要梦中神态的描写,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杜甫对李白境遇的同情,也渗入这三十字的描写之中。李白惨淡离去,杜甫梦醒,感于李白的情状,杜甫内心的不平彻底爆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是对达官显贵,甚至是对朝廷的责问。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这是对天道不公的诘问。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对人生命运的叩问。杜甫只因李白遭受不公的对待,便对朝廷、天道、人生发出如此不平之鸣,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至情至性的人,也可见杜甫与李白之间是怎样伟大的友情!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七云: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情。感发读杜甫的这两首《梦李白》,最感动的就是杜甫与李白之间的那种伟大的友情。要知道,杜甫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两人已经十四年没有会过面了。两个分开十四年的朋友,依然能够保持如此深厚的友情,这即使在当今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也是即为难得的吧!更为难得的是,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杜甫依然敢于为朋友鸣不平,李白可是犯了谋反罪被流放的啊!因为,他知李白,知道李白的品性,知道李白是无辜的。事实是,安史之乱是,李白投入永王幕府,为的就是报效大唐,哪知安史之乱后,永王与肃宗争权,失败被杀,他也变成从逆犯。李白不过是皇室争斗的牺牲品。他还知道李白的伟大,知道他李白一定会名垂千古,但他也知道李白内心的志向一直未得实现,身后之名,对于李白来说,已经于事无补。人们常说文人相轻,那只是因为这样的文人内心不够强大。而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样的,他们对彼此的品性是相知的,对彼此的才学是相互认可的,所以才能产生这样动人的友情。杜甫与李白这样两个伟大的灵魂之间的友情,千年之后,依然令人心动。答者:谢小楼 2025-01-22 1楼 回复 (0) 庾学名用户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说的是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025-01-22 2楼 回复 (0)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出自杜甫的《梦李白》第二首,这两句诗既表达杜甫对李白才能的肯定,知道李白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千秋万岁之名,也表达了杜甫对李白命运多舛不为世用的愤慨。虽有千秋万岁之名,然而身后无知无为,于李白何益!
梦李白(二)
杜甫
版权归技芝士回答水网站并或总原作者所则有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使性全此展统则界非,市太派参严。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子社数比很基干做据即,白每际克斯王照参。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通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行,浮云漂荡的样子。游子,指李白。久不至,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年(745年)分别后,已有十四年没见过了。这两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意。见浮云而思游子,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
浮云整日里来去飘荡,而远行的你,却久久不见归来。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夜,可实指三个晚上,也可以虚指一连几个晚上,古人用“三”,可实指也可虚指。情亲,情意亲厚。
我一连几个晚上频频梦见你,情意亲厚,足见你诚挚的心意。
告归常侷促,苦道来不易。
告归,告别,指李白的梦魂告辞归去。侷促,同“局促”,匆促不安的样子。苦道,苦苦诉说。此下三句即李白诉说的内容。
你在梦里常常急促地告别,苦苦诉说来时路上的辛苦。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楫,划船的用具,指代船。失坠,翻船落水。这两句化用了《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帛不定,是犹度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意。
江湖之上,风波频发,我总担心翻船落水。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搔首,用手挠头,有所思貌。这两句写李白梦魂告别时的神态。
你出门离去时,挠着白头,仿佛枉负了平生的壮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盖,冠冕和车盖,指代达官贵人。京华,京城,因京城是文物、人才荟萃的地方,故名。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的样子。
京城里,到处都是达官贵人,而你却不容于流俗,独自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网恢恢,语出《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谓天理宏大公正,谁也不能逃脱。杜甫这里用反诘语气,斥世道不公,为李白鸣冤。将老,当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身累,指李白被流放。
谁说天道宏大公正,那为什么像你这样高洁的人,年老之时,却为法网所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寂寞,指死后无知无为的境界。身后,即死后。这两句语本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你死后自然会赢得千秋万代的盛名,然而那时你已经无知无为,身后之事,于今何补!
赏析
我赏析诗,喜欢将焦点放在诗的脉络层次,因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而且让诗背诵起来更容易。
这首诗的结构,跟前一首《梦李白》一样,依然是按照梦前、梦中、梦后来写的。前四句梦前,中间六句梦中,最后六句梦后,标准的“一头两脚体”。
诗以浮云起兴,写诗人杜甫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见到李白了,正因为多年没有见到故人,所以杜甫才会一连几个晚上梦见李白,这样频频入梦中相见,正是两人情意深厚的体现。
接下来,就是梦中,对梦中的描写,杜甫着重抓住李白梦魂离去时的语言跟神态,写李白离去时的匆促,李白离去时说他来与杜甫相见的艰辛,以及李白离去时凄凉的神态。
这寥寥三十字,对李白要梦中神态的描写,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杜甫对李白境遇的同情,也渗入这三十字的描写之中。
李白惨淡离去,杜甫梦醒,感于李白的情状,杜甫内心的不平彻底爆发。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是对达官显贵,甚至是对朝廷的责问。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这是对天道不公的诘问。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对人生命运的叩问。
杜甫只因李白遭受不公的对待,便对朝廷、天道、人生发出如此不平之鸣,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至情至性的人,也可见杜甫与李白之间是怎样伟大的友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七云: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情。
感发
读杜甫的这两首《梦李白》,最感动的就是杜甫与李白之间的那种伟大的友情。
要知道,杜甫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两人已经十四年没有会过面了。
两个分开十四年的朋友,依然能够保持如此深厚的友情,这即使在当今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也是即为难得的吧!
更为难得的是,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杜甫依然敢于为朋友鸣不平,李白可是犯了谋反罪被流放的啊!
因为,他知李白,知道李白的品性,知道李白是无辜的。事实是,安史之乱是,李白投入永王幕府,为的就是报效大唐,哪知安史之乱后,永王与肃宗争权,失败被杀,他也变成从逆犯。李白不过是皇室争斗的牺牲品。
他还知道李白的伟大,知道他李白一定会名垂千古,但他也知道李白内心的志向一直未得实现,身后之名,对于李白来说,已经于事无补。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那只是因为这样的文人内心不够强大。而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样的,他们对彼此的品性是相知的,对彼此的才学是相互认可的,所以才能产生这样动人的友情。
杜甫与李白这样两个伟大的灵魂之间的友情,千年之后,依然令人心动。
答者:谢小楼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说的是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