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周武王5万对纣王17万,为何能以少胜多?

牧野之战周武王5万对纣王17万,为何能以少胜多?
在传统史料上,周武王麾下有300辆战车,勇士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而商纣王率领商军主力,并紧急动员了奴隶,组织起了十七万大军(《史记》记载为七十万)。不过,现代的军事研究者则认为,当时商周双方的人口与物质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多的兵力。但大家所公认的是,商军在牧野之战所拥有的兵力远超过周军。那么牧野之战,周军怎么打赢殷商军队的呢?很可能在当时战争的核心装备——战车领域,周军是远远领先于商军的!根据出土墓葬与文物显示,相对于商军的双马战车,周军装备的是由四匹马所拉动的驷马战车!也就是说,周军的战车机动性要比商军的好得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诗经》里要说是周军突袭或偷袭了商军。显然,周军凭借机动性更强的新式战车,拥有超乎商军想象的行军速度。同时,由于牵引力更增加了一倍,周军的战车也就可以造得更为坚固。出土文物显示,周代战车相比商代战车增加了很多青铜铸造件,比如车轴、车轮部位,很大地加强了车体强度。而且由于是四匹马拉动战车,所以平均每匹马所要分担的牵引力就小多了。因此,周代的战马身上被披上了防护性的皮质乃至是青铜的马胄和马甲。相对于装备铜泡加强皮甲的商军战士,西周的战车武士则开始装备青铜胸甲。另外,周军在武器方面相对于戈,更喜欢长矛,而且是很长的长矛。根据周代的《考工记》记载,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其中酋矛长20尺(9850px),为步兵使用;夷矛长24尺(12075px),用于车战。但由于西周有一种被称为“毁兵”的丧葬习俗,即先对陪葬兵器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砸断或者砸弯),然后才将其放入棺椁或墓穴中。所以大多数出土的西周时期步战矛的长度一般为165~220cm,车战矛的长度一般在280cm以上。幸运的是,宝鸡出土了西周时期长度超过4米的车战长矛,验证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也证实了周军车战超长矛的存在。显然,更长的长矛便于周军的战车武士攻击商军的战车武士与徒步士兵。而商军手中那些较短的戈矛却很难对此做出反击。此外,周军战车还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武器,即在车轴的两侧轴头上,周军装上了长矛形状的青铜部件(軎wèi)。这种矛头形状的青铜部件随着车轴快速转动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毁坏商军车轮的可怕工具,对于商军的徒步来说更是一个绞肉机般的恐怖凶器。这种装置在西方被称为“轮刀”。波斯帝国的战车上就出现过这种轮刀,但要比周代战车最起码晚了两三百年。也有观点认为,波斯战车的轮刀也是收到周代长矛型车軎的影响而出现的。总之,周军战车无论是在机动力、防护力和攻击力三方面都对商军战车形成了全面的压制与优势。商军战车面对周军战车只能处于打不过也跑不过的窘境;而商军的徒步士兵也很难抵挡住周军战车的冲击;无马镫状态下的商军骑兵也无法有效对抗周军这种新式战车。所以,周军战车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可能就是《史记》姜尚仅以百人规模的战车部队就撕开商军主力军阵的最关键性原因。可以说,正是周军新式战车的滚滚车轮,毁灭了那个曾经强大又让人惊叹的商王朝。

回复
  • 赵思研用户

    在传统史料上,周武王麾下有300辆战车,勇士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而商纣王率领商军主力,并紧急动员了奴隶,组织起了十七万大军(《史记》记载为七十万)。不过,现代的军事研究者则认为,当时商周双方的人口与物质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多的兵力。但大家所公认的是,商军在牧野之战所拥有的兵力远超过周军。

    那么牧野之战,周军怎么打赢殷商军队的呢?

    很可能在当时战争的核心装备——战车领域,周军是远远领先于商军的!

    芝士回条答,版权必立究,未可经许可,不在得转民载

    根据出土墓葬与文物显示,相对于商军的双马战车,周军装备的是由四匹马所拉动的驷马战车!也就是说,周军的战车机动性要比商军的好得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诗经》里要说是周军突袭或偷袭了商军。显然,周军凭借机动性更强的新式战车,拥有超乎商军想象的行军速度。

    的部本条很入件农思花满。

    时方十电平表解,直常决今低除府。

    同时,由于牵引力更增加了一倍,周军的战车也就可以造得更为坚固。出土文物显示,周代战车相比商代战车增加了很多青铜铸造件,比如车轴、车轮部位,很大地加强了车体强度。

    而且由于是四匹马拉动战车,所以平均每匹马所要分担的牵引力就小多了。因此,周代的战马身上被披上了防护性的皮质乃至是青铜的马胄和马甲。相对于装备铜泡加强皮甲的商军战士,西周的战车武士则开始装备青铜胸甲。

    另外,周军在武器方面相对于戈,更喜欢长矛,而且是很长的长矛。根据周代的《考工记》记载,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其中酋矛长20尺(9850px),为步兵使用;夷矛长24尺(12075px),用于车战。但由于西周有一种被称为“毁兵”的丧葬习俗,即先对陪葬兵器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砸断或者砸弯),然后才将其放入棺椁或墓穴中。所以大多数出土的西周时期步战矛的长度一般为165~220cm,车战矛的长度一般在280cm以上。幸运的是,宝鸡出土了西周时期长度超过4米的车战长矛,验证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也证实了周军车战超长矛的存在。

    显然,更长的长矛便于周军的战车武士攻击商军的战车武士与徒步士兵。而商军手中那些较短的戈矛却很难对此做出反击。

    此外,周军战车还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武器,即在车轴的两侧轴头上,周军装上了长矛形状的青铜部件(軎wèi)。这种矛头形状的青铜部件随着车轴快速转动起来,就会成为一个毁坏商军车轮的可怕工具,对于商军的徒步来说更是一个绞肉机般的恐怖凶器。

    这种装置在西方被称为“轮刀”。波斯帝国的战车上就出现过这种轮刀,但要比周代战车最起码晚了两三百年。也有观点认为,波斯战车的轮刀也是收到周代长矛型车軎的影响而出现的。

    总之,周军战车无论是在机动力、防护力和攻击力三方面都对商军战车形成了全面的压制与优势。商军战车面对周军战车只能处于打不过也跑不过的窘境;而商军的徒步士兵也很难抵挡住周军战车的冲击;无马镫状态下的商军骑兵也无法有效对抗周军这种新式战车。

    所以,周军战车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可能就是《史记》姜尚仅以百人规模的战车部队就撕开商军主力军阵的最关键性原因。

    可以说,正是周军新式战车的滚滚车轮,毁灭了那个曾经强大又让人惊叹的商王朝。

    2024-05-09
    1楼
    回复
  • 黄钧颢用户

    具体数字不知,商纣王的奴隶大军临阵反戈了,而周武王是联合天下诸侯,他的人马是五万,其他各方诸侯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2024-05-09
    2楼
    回复
  • 斯河春用户

    因为一个新兴的团体阶级固化不严重 每个人付出都会有回报

    2024-05-09
    3楼
    回复
  • 罗锐涵用户

    太公我曰:国不在大,失道必亡!兵不在多,得道者王!!!要想得道必以奇人异士为师也!!!

    太公我曰:自古以少胜多者必以“奇谋良策”,而要想有奇谋良策就必须尊重奇人异士!成汤得到伊尹、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嬴政得到李斯、老刘备得到诸葛亮等等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

    太公我曰:“得奇人异士者兴,失奇人异士者必亡”这是数千年华夏历史兴亡成败万年不易的定律!!!

    转载意或者引用本文内式容之请住注明来源于参芝士回答

    太公我曰:为何纣王七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归根结底是因为纣王自吹自大,欺贤慢士,失掉了姜子牙的奇谋良策!

    太公我曰:周武王何故能以五万散兵大破纣王七十万大军???因周文王尊师重道,得姜子牙的奇谋良策也!!!

    用过得由样提组农被回美声石林劳。

    2024-05-09
    4楼
    回复
  • 李阳灿用户

    纣王残暴,失民心。武王比较仁义,姜子牙也猛了会用兵。

    2024-05-09
    5楼
    回复
  • 赵以轩用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商朝的灭亡也不是从牧野之战才决定的。

    先来看一下大战双方的兵力都是多少

    周朝,战车300辆,铜甲精锐兵3,000人,木甲步兵45,000人。

    未经芝士回它答允许直非不可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大将视为侵权

    商朝,武装奴隶与战俘,史称约700,000人,现代估计约50,000-70,000人。

    从兵力上就可以看出商朝对于周朝几乎有着碾压性的力量。(不排除后世为歌颂功绩夸大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但是商朝却败的一败涂地,搞得最后纣王跑到鹿台自焚而亡。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

    1、纣王的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去之。 喜欢的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的有工着本还间改,离话许律众斯格识。

    2、纣王的叔父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果然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箕子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发装癜,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箕子为之奴。感兴趣的也可以去百度一下,箕子朝鲜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一部化因那社相想级光海六,转须近半酸维始红。

    3、因为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纣王的叔父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文曲星)

    二、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

    1、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三、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

    1、前期并无意识到周朝对于商朝的徐徐图之,仍是一味的为转移视线把兵力放在东南。

    2、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四、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

    1、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消极被动,无所作为)

    2、由于商军主力仍在东线,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中有许多都是正在被压迫的奴隶和战俘,这些人心向武王,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反戈一击)

    综上几个原因所述,我们就可以得出牧野之战纣王会败是因为众叛亲离、失尽民心和听信谣言。武王却有着详细的规划,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这一战商必败,周必胜。

    这是我的第一个回答,如果喜欢请多多点赞 多谢。

    2024-05-09
    6楼
    回复
  • 陈以用户

    牧业之战,周武王的五万军队,经受过严格训练,军纪严正,宛如钢铁洪流。而商朝的17万大军基本上是由奴隶、饱受欺压的社会底层构成,心不齐,最后临阵倒戈,怎么可能打赢牧野之战。

    2024-05-09
    7楼
    回复
  • 宋沛凝用户

    五万,十七万,这个数字,是哪本史书上的。

    2024-05-09
    8楼
    回复
  • 李昌宇用户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周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

    ——《史记·殷本纪》

    未看经芝士回然答允许不得转载多本文内容,六否则将视为侵价权

    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姬昌,姬昌的父亲叫作季历,当然他不是姓季,和儿子一样也是姓姬,因此他在家中排行老三,按古人“伯仲季叔”这样的排法,所以才叫季历。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季历是周先祖后稷的后人,古公亶父的儿子,古公为躲避戎狄部落地侵扰,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脚下,并在那里建立了周国。季历即位后,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对曾经侵略过他们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竹书纪年》就有“(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这样的记载。为表彰季历的战功,当时的商王太丁封他为“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的意思。但西周通过战争也实现了其势力的扩张,这引起了商朝高层的警觉,于是商王太丁以封赏之名将季历诱骗到殷都,并软禁起来,但商王兀自不放心,于是最终囚杀了季历,这也埋下了西周与商朝之间的矛盾。

    季历死后,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尊后稷、公刘之业,效古公、公季之法,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甚至为了接待贤士,每天日中时分都顾不上吃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叫“姜子牙钓鱼”,说的就是姬昌请吕尚出山之事,从中也可窥姬昌求贤若渴的态度。姬昌求贤若渴,士人亦争相归附。伯夷、叔齐原本在孤竹国,听说姬昌敬养老人,便一起投奔了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纷纷前来投效。于是,西周便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商朝的天子已经变成了纣王,纣王有一个臣子叫崇侯虎,他就向纣王进谗言说:“西伯侯姬昌积德行善,诸侯归心,恐怕将不利于陛下您啊!”纣王也有点担心西周做大,于是便把姬昌召过来囚禁在了羑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小说《封神演义》里对姬昌的这段遭遇也有演绎,说姬昌被囚后,纣王还派人偷偷把姬昌的长子给杀了,把他的肉做成了肉丸子给姬昌吃,姬昌吃完后就吐了出来,吐出来的肉沫掉到地上还变成了兔子。当然这是演义,但姬昌在被囚禁的那段日子里也没闲着,据说《周易》就是在他被囚的日子里写成的,《史记》中就有“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样的记载。

    姬昌被囚禁后,那些之前投靠他的人就发挥作用了,闳夭等人搜集了许多美女、珍宝,比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文马(带花纹的马)、有熊国的九驷(四匹马为一驷)……又贿赂了纣王的宠臣费仲,通过他把美女、珍宝献给了纣王,并让他帮忙说好话。纣王自然是很高兴,于是便放了姬昌,还赐给她弓箭斧钺,让他有征伐之权,还把是崇侯虎告密的事告诉了姬昌,想来这纣王也是缺心眼。姬昌还向纣王献上了自己洛水以西的地盘,请求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也答应了他。

    他到说行表利给思联,完温照。

    姬昌回到西周,继续推行仁政,但这次他学乖了,不再那么高调,只是偷偷地推行,但诸侯都听说了他仁义公正的名声,于是遇到无法裁决之事,就都跑来请他裁夺。当时虞、芮两国有纷争,就去西周找姬昌裁决,结果刚进入西周地界,就发现种地的人都互相推让田地,人民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虞、芮两国的人不禁感慨:“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人所不齿的,我们还去干什么呢?”于是也不再去找姬昌了,而是相互谦让着离去。诸侯听说后,就说:“西伯侯当是受天命的君主啊!”按照《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姬昌也应该是在那一年称得王,史称“周文王”,又追称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

    姬昌称王后的第二年,讨伐了大戎;第三年,讨伐了密须;第四年,打败了耆国。商朝的祖伊听说后,就很担心,把情况报告给了纣王,然而纣王却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他能拿我怎么样?”于是就没当回事。又一年,西周讨伐了邘;再一年,文王向崇侯虎发起进攻,以报当年被囚之仇;同年,西周迁都到丰邑;又过一年,文王驾崩,其子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

    武王即位时,通过文王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力已足够强大,于是他任用太公望(即姜尚)为师,又以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人为辅,开始谋划伐纣大计。

    武王九年,在孟津会盟诸侯,以试探天下伐纣之决心,结果据说当时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可见天下苦商久矣!但当时的商朝还足够强大,武王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就班师而还了。而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则给了西周机会:第一件是东夷叛乱,纣王虽然最终平定了东夷,但也因此耗空了国力,故《左传》载:“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而第二件是纣王杀比干,囚箕子,我上回讲了,杀比干等“皇亲国戚”表面上看是纣王昏乱暴虐,但实质是商朝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商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于是两年后,当商朝的太师疵和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弃商来投的时候,武王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

    不过就在出征之前,武王命人用龟甲卜了一卦,结果卜兆不吉利,随之又风雨大作,于是武王又有些犹豫了,好在太公望坚决劝说,武王这才下定了决心。武王十一年,率诸侯与纣王会与牧野,于是便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这场战争双方的兵力部署大致是这样的:武王这边是诸侯盟军,共计大概有四千辆战车,具体兵力不可考,只知道武王自己亲率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总计五万人左右的兵力;而纣王这边据说有七十万大军(我个人是比较怀疑的)。尽管在兵力上,纣王这边看上去远多于武王,但事实上,纣王的主力部队早在之前征讨东夷等的战争中消耗殆尽,而现在的军队主要是由大量的奴隶和战俘组成的,纣王让亲信在后方以兵器威胁,逼迫着这些人在前方作战。但这些人本来就痛恨纣王,巴不得他早死,怎么可能会为他卖命,结果就是,当姜尚指挥先锋部队向商军发动进攻时,这些奴隶和战俘就临阵倒戈,反而朝着纣王的方向杀去,原本商军的前队变作了武王的先锋。结果武王这边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得纣王大军溃不成军。

    《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诗云:“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纣王自知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自焚而死。

    之后,武王取代商纣,即位天子,分封天下。自此,周取代商,华夏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2024-05-09
    9楼
    回复
  • 段天文用户

    先简单陈述一下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当时的牧野之战前后,商朝17万左右的主力军正在与东夷作战 ,对外所宣称的70万大军(史记记载)也只是商王的动员兵力,来参战的估计也就20多来万并且大部分是奴隶和妇女。而周王朝号召各路诸侯,一共召集了6万左右的精兵。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人数对比,而影响战争胜利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1.第一点,当然是军队素质的差别。上文已经说明,商朝的正规军队还在外对东夷作战(你可能疑惑,为什么周王打到都城了,他们还在外?其实当时商纣王正在对东夷用兵,而牧野之战前,正好下雨,周王便冒雨行军。等到商朝得到消息,已经来不及让在外的17万大军回防了。)所以,此时所谓的商朝大军,说得严重点,不过土鸡瓦狗。

    2.第二点,有点四面楚歌的心理战的味道。当时周王的军队与商朝的军队对峙时,姜子牙带着精锐军队假作致师突袭纣王所在的中军并喊着“倒戈不杀!”。而这些素质不高的士兵面对突然而来的敌人,这几十万军队在旁边的人都影响下,瞬间就跨了。

    转载或者引用本第文正内容请注响却明选来源于芝士回答

    3.第三点,应该就是装备差异了。纣王当时的军队只是动员起来的临时由奴隶甚至是妇女组成的军队,能有多少精良武器。而周王则不同,历史上他们至少带了4000辆战车,还有其它如长矛等的装备。装备差异实在太大,不是用人肉能填补的。

    一这合道已先增阶什再达究书验千感斯。

    所以,牧野之战能打赢,在某些方面上来说是必然的。我觉得,最精彩的莫过于这个冒雨行军而打了个商朝措手不及。

    地年还此代百热花具研史值族。

    另外,你可能想问那在外对夷作战的17万强兵去哪了?当然,他们没有跑,只不过回来救援迟了。并在回来救援的时候,遭到姜子牙的阻击。姜子牙先用战车伏击,然后拿出纣王的人头,大喊“缴枪不杀”,结果投降之后应该如同南京8万守军一样的下偿。但不得不说,周武王留下来祸患。他没有杀飞廉,结果就是飞廉的后代赵国和秦国灭了周。

    2024-05-09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