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它们哪个更厉害?

明朝四大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它们哪个更厉害?
简单地谁到底谁更厉害,那得看谁当“一把手”。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厂、西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到底哪个厉害?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跟江湖的帮派一样,哪一帮更厉害?与谁当他们的扛把子有着直接的关系,谁也不能说少林派就永远压武当派一头,丐帮永远是江湖第一大帮。此一时,彼一时的关系罢了。下面诸位看官就且听土鳖君慢慢的盘一盘那四个在影视作品中最经常出现的神秘组织的道。暂按照组建的顺序排着队盘。锦衣夜行—锦衣卫这四大神秘组织中最早出场的是锦衣卫,而且它的存活期最长,影响最大。它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明朝的历史,并且也延续到了清朝。而且中国的好学生越南的后黎氏王朝和阮氏王朝也将它原封不动的抄了过去,锦衣卫在越南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945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叫花子出身的朱重八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龙椅,一起创业的那帮子苦兄弟也各个建牙开府,成为人中龙凤,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吵吵闹闹的好不痛快。但好日子并没有过上多久,朱元璋隐约的觉得这帮子老兄弟们不是那么好掌控。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左帮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帮闹得不可开交。但在老乡朱元璋同志的默许之下,淮左帮还是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其实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心中已经扎上了好几根刺。自己还能够压得住这帮功臣,但如果换成儿子、孙子当了皇帝,这帮人会如何?那还真不好说。也恰是此时,淮左帮也是膨胀到了极点,以胡惟庸为首的权臣们已经将权利玩弄的就好像手掌中的核桃一样。要么说朱元璋能当皇帝,眼看着相权就这么一点一点膨胀辖下去,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出手。其实他是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一击致命的理由。这个时机出现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一封来自“检校(明朝早期的特务组织)”揭发检举信落到了龙书案上,灭门的屠刀迅速的落下,一万个人头滚滚落地。淮左帮的势力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胡惟庸案让朱元璋意识到了特务组织的重要性,必须大张旗鼓的搞下去,而且要在自己的绝对领导之下搞下去。于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御林军改组为12个亲兵卫,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锦衣卫。卫,是明朝的军队建制,每个卫辖士兵5000人,大约相当于现代三个团的编制。卫的下面设南、北镇抚司、千户所和百户所。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名叫指挥使,正三品。下面是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和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各两位。南镇抚司负责内部执法执纪,北镇抚司则负责侦察、逮捕、审问。镇抚司的最高长官名叫镇抚使,从四品。所,是明朝军队的基层建制,长官分别为千户和百户,分别为正五品和正六品。基层军士们同一被称为“缇骑”。由于是锦衣卫还担负着随扈天子,宫廷近卫的职责,朱重八走到哪里,锦衣卫就跟到哪里?那可是是大明王朝的门面。所以他们的制服是一种被称为“飞鱼服”的华丽礼服,佩刀是一种名叫“绣春刀”的名贵礼刀。锦衣卫之名也是由此而来。锦衣卫因为直接受皇帝管辖,所办的案子皆为“钦案”,办案人员的身份皆是“钦差”。他们有自己的指挥体系,有自己独立的审判权,也有自己的监狱(诏狱),这俨然是一种超然于法司衙门的存在,所以锦衣卫们一出道便是巅峰。在后来动辄杀人过万的“空印案”、“郭恒案”和“蓝玉案”中锦衣卫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蓝玉案”便是由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蒋瓛直接告发,有锦衣卫直接查办的重大案件。此案前前后后共办理了十余年,灭了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的门,株连了1万5千人的性命。在朱元璋晚年将内外刑狱的权利从锦衣卫拿出,只负责宫廷侍卫。但朱老四登基之后,很快就把那些丢失的职责还了回来。东厂设立之后,锦衣卫的作用逐渐弱化,尤其是正德年间,锦衣卫完全攀附于当时的东厂厂公,大名鼎鼎的阉人头子刘瑾。但嘉靖年间,皇帝的奶哥子陆炳的上台,又让锦衣卫走向了巅峰,东厂又攀附于锦衣卫。从此之后,锦衣卫和东厂又手牵手,齐迈步,互利互惠,共商共赢。直到魏忠贤上了台,指挥使换成了他的干儿子田尔耕,锦衣卫又沦为东厂的鹰犬。当然锦衣卫也并不是没干过好事,万历抗日援朝时,锦衣卫就在情报战线上力过大功劳。嘉靖时期权倾天下的锦衣卫扛把子陆炳,也算是个好人。乌龟王八蛋的集散地—东厂第二个出场的是东厂,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成立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家都知道,朱老四是通过造反当上的皇帝,难免会招来一些背后的非议,也有些暗流在四下里涌动不止。为了镇压这些不同的声音,朱老四先恢复了锦衣卫,但锦衣卫毕竟能常驻在宫中,召见进宫需要一系列程序,多有不便。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身边的太监身上,决定让这帮刑余之人去充当自己的狗。不得不说,朱老四用那帮残废当狗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选择,忠诚度没的说,而且用起来特别的方便。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朱老四在东安门北边设了一个叫东缉事厂的内衙,派了自己的亲信太监担任“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明史》中并没有记载首任厂公姓甚名谁。)当时朱老四给东厂的职权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也就是说,刚起步的东厂只有监视、刺探的职责,并没有审办的权利,他们抓到人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朱老四又规定了,无论是法司还是锦衣卫凡是审理重大案件时,东厂都要派人旁听,而且东厂还要在各个衙门坐班。这也是朱老四对东厂权利的制衡。但随着明朝昏君、贼监的世出,东厂才成为凌驾于一切衙门的特务组织。东厂的首领正式的官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民间俗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东厂提督、厂督或厂公”,一般由内宫排名第二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属官有“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起先一般有锦衣卫千户和百户兼任,后来自行招募。下层官员为“掌班、领班、司房”起先都是从锦衣卫中划转而来,后来也是自行招募。东厂的行动力量名叫“番役”,民间称之为“番子”,多为招募的江湖市井无赖之徒。明朝中晚期,太监干政非常频繁,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乌龟王八轮流坐庄,东厂的权利也随之渐渐放大。在魏阉干政时期,东厂的权利达到了顶峰,锦衣卫的一二把手田尔耕和许显纯都是魏党的得力干将。当然当过东厂厂公的也并不都是恶监,比如万历年间,张居正的追随者冯保,以及崇祯帝身边的曹化淳,都算是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好厂督。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东厂厂衙的正堂之上摆放的是岳王爷岳飞的像,呜呼哀哉,可怜的岳武穆竟然被迫给乌龟王八蛋们站台。短命的王者—西厂公元1476年,一名叫做李子龙的妖道在京城中装神弄鬼,后来又与太监们勾结在一起,堂而皇之的到深宫大内逛了一圈。这一圈逛下来可把成化皇帝吓了个不轻,觉得锦衣卫和东厂都已经靠不住了,于是命御马监掌印太监汪直在紫禁城西边的灵境胡同灵济宫附近开办了西缉事厂。西厂的建制跟东厂完全一致,中下层军官也是从锦衣卫中选调,负责行动的“番子”同样招募自市井无赖。但在皇帝大哥的信赖和支持之下,西厂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几个月就超越了老大哥,成为当时最牛x的特务机构。当时的西厂有句名言,“东厂办不了的案子他们能办、东厂杀不了的人他们能杀、东厂审不了的罪犯他们能审,东厂管不了的事他们能管”,没错就是这么嚣张。由于膨胀的太厉害,西厂遭到了来自东厂、文官的集体抵制,在内阁首辅商辂的强力弹劾之下,成化皇帝只能将仅成立五个月的西厂暂时撤销,抽点人员全部暂时回归。在没有西厂的日子,成化皇帝觉得十分没有安全感,一个月之后,又让西厂重新开了张,商辂也被迫辞了职。在其后的日子里,汪直的风光可谓是一时无两,不光让西厂屡兴大狱,大陷忠良,大敛其财,甚至把手伸入了军方,在北方边境数次大打出手。汪直每次外出,所路过的地方官员全得下跪迎接。人膨胀到几点自然就会爆炸,汪直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幕后老板也看不下去了。得此机会,东厂厂督,领着一大帮奸臣跑到成化帝旁边痛陈汪直之过,朱见深也顺水推舟将汪直调离了北京,成化西厂在存在了五年之后宣告灭亡。到了成化皇帝的孙子,明朝首席昏君正德皇帝即位后,大太监刘瑾、谷大用、马永成因争宠而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平息二人的纷争,正德皇帝只能和稀泥一般让谷大用重开了西厂,让刘瑾开办了内行厂,当时三厂并立,你监视我,我举报你,斗的你死我活好不热闹,一时间缇骑四处,天下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正德五年,刘瑾在太监张永和三边总制杨一清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被正德皇帝凌迟,西厂和内行厂也就永远的关门大吉。西厂历经两朝,前前后后总共存在了10年,但就在这短短的10年里,西厂确实是在实力上碾压了东厂,是当时首席特务机构。小说中的存在—六扇门上面三个特务机构都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但六扇门这个衙门却只存在于小说。也不知道某度上那些说六扇门是三法司总称的历史盲是怎么想的。从温瑞安等人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虚构的六扇门应该是刑部负责侦缉的部门,大概相当于现在刑事policeman。刑部是应该是负责天下刑谳的正牌子,十三个清吏司各负责一个省的业务。在明朝前期,刑部作用还是非常大的,经常与大理寺、都察院一起搞个“三堂会审”。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厂卫的横行,刑部就沦为“聋子的耳朵”,只能负责民间的小案子。大理寺更是沦落为只有核阅案卷的地步。综合来说,明前期,“六扇门”和锦衣卫比较牛x,明中后期,东厂一直牛x,锦衣卫、西厂、内行厂短暂的牛x,所以说百年老字号首推东厂。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点关注,不迷路。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