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领的“领”是不是错别字?领和岭能不能通用?

《兰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领的“领”是不是错别字?领和岭能不能通用?
领乃嶺也就是简化的岭

回复
  • 刘满江河用户

    领乃嶺也就是简化的岭

    2025-01-23
    1楼
    回复
  • 李筠辉用户

    谢邀!《兰亭序》行书是晋代王羲之先生的颠峰之作,书于公元353年3月3日,当年书圣33岁,正是人生旺季!《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书风雄秀,笔法精道,结构严谨!而今我们所见最好摹本是冯承素的神龙本,其笔法、神韵、墨气、行款都非常精细,也是匠心演绎!领字,在此处无涂无改,清晰可见!是不是我们的书圣酒喝多了,太高兴了,从而得意忘形,把岭错写成了领呢!显然不是的,要是写错了,我们的书圣是会去修改的,他绝不是错了死不认账的那种人且看,是吧!书圣就是书圣,知错就改,而且是毫不犹豫的改,在崇山峻处就把山峻写漏了,书圣就想,漏了,就添上吧,咋添呢?写小点,右上角,也是好看的,因兴之所至,这时候绝对不可以推倒重来,要是那样,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今天的书法艺术之千古绝唱了!《康熙字典》里面有:《正字通》,山之尖领,可通道路者。(嶺)又通作领。可见我们的书圣绝对不是酒喝多了把这个字写错了!异体字:就有这几种搞法!并且,当时在场喝酒吃肉,写字作诗的有41个人,都是饱学之士,书圣写错字了,难道就没人知道么?不是的!领字是写对了的!那他为何不写这个带山字的嶺呢?且看,崇山峻,这三个字都有山了,为了艺书的需要,求变,化板,这也是书圣的高妙之处!由上可知,领字没有写错,酒可能是喝多了点,但刚好,和李白斗酒诗百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嶺于领可通,古文字中有通假,但是,我们可不能乱用,现代有现代的要求和标准,古人那是创作需要!你我都不是大师,切勿东施效颦!再次感谢邀请!

    2025-01-23
    2楼
    回复
  • 马嘉怡用户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幅非常伟大的书法作品,虽然真迹遗失,但从传世的《神龙兰亭序》中还是能一窥风采。《兰亭序》是临时创作的一篇草稿作品,因此不免有些涂改,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那时候的人不会单纯地去搞什么书法创作,毕竟没有“国展”吗。

    《兰亭序》中有些字和我们今天的使用有些不同,很多朋友就觉得是不是书圣写了错别字了。这还真有点冤枉王羲之了,例如题主说的这个“崇山峻领”的“领”字,其实和“岭”是可以通用的,而“领”在表示高山的时候,比“岭”用的更多。

    “岭”在《说文解字》中原意是山间的小路,后来引申为山系中最高的山峰。王羲之在写《兰亭序》的时候,“此地有崇山峻领”之所以不用“岭”,应该是那个时候的“岭”还多为山间小路的意思,还没有到代表山峰的时候。

    芝阶士回答产,信利版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合得转载

    “领”字不仅仅只出现在《兰亭序》中,在王羲之的《十七帖》中,王羲之也曾两次书写“汶领”。另外在很多的古籍文本中,用领代岭的例子也非常之多。例如元代的周伯琦在《六书正讹》中就曾解释这个问题:“领,山之高者曰领,取其形象也。别作嶺。”

    高当应外及期阶单完需织。

    清代的史学家和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注释《史记·货值列传》中的“岭南”说:“古无嶺字,只作领。”

    过实然那式组放打温响约往划效王育严。

    其他还有中华书局《后汉书·志第十九·郡国一》的校勘记中,曾经引用清代段玉裁的说法:古“嶺”只作“领”字。

    因此可见,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领”和繁体的“嶺”有相通的地方,所以书圣把“崇山峻岭”写成“崇山峻领”不能算是书圣写的错别字。

    2025-01-23
    3楼
    回复
  • 林涵容用户

    (声明:1、文中朱墨图片,为笔者临摹示范;2、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羽觞斋。)

    有幸受邀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兰亭序》中“崇山峻领”的“领”与“嶺”字,我在这里,详细阐释一下:

    版权需归芝士回答网格站属或比原作者写所有

    1、古代“领”、“岭”、“嶺”三字皆有,这一点要有清醒认识。

    请注意,古时“领”、“嶺”、“岭”三字皆有,并不是许多同学认为的某字为某字的现代简化字这样简单,例如:在唐代《集韵》中,“领”和“嶺”同在韵部上声四十静,小韵领;而“岭”与上面两字不同,在韵部下平声十五青,小韵靈,专业问题不在这里铺展,点到为止。

    (下图为《集韵》“领”、“岭”、“嶺”)

    主所部家四内此组热己拉算格。

    2、所以我们接下来只谈“领”和“嶺”,我们先来研究两字出现的时间先后。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载了“领”字,三国时《广雅》记录了“嶺”字,五代时,徐玄校订的大徐本《说文解字》在新附字中也记载了“嶺”字,参照汉代碑刻资料,我认为“领”字,汉以前就已出现,而“嶺”,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但“领”和“嶺”两字的关系,上述著作中并未明示。

    3、“领”和“嶺”为古今字,“嶺”亦作“领”。

    清代说文四大家中,只有朱骏声提到这两字的关系。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在释“领”字时说到:“......字亦作嶺,按:犹颠之为巅......”

    综上所述,《兰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领的“领”,不是错别字,“领”和“嶺”为古今字,“嶺”亦作“领”。由于手边现有的资料十分有限,羽觞斋再此不过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聊博识者一哂耳耳。。。。。。

    上之水都看但农世思极证段,界布复往状厂。

    2025-01-23
    4楼
    回复
  • 姜蔓茜用户

    古时候很多通假字,领和岭应该是通用的,并且“领”前已有崇、山、峻三个带有“山”的字,这里省去正是王羲之的高明之处。

    2025-01-23
    5楼
    回复
  • 周俊发用户

    嶺和领是通假字,不是错别字。我们在学习古人经典字帖时,把注意力要放在欣赏和学习古人的用笔,结体。不要去吹毛求庇。因为你的学识太有限了,不要不懂装懂。

    2025-01-23
    6楼
    回复
  • 罗薇用户

    谢谢盛情邀请,对于一位书画爱好者而言,《兰亭序》是被奉之圣宝的神物,它是中国书家的巅峰之作。

    《兰亭序》结字结构严谨,通篇流畅贯通,一气呵成,很多网友就开篇中崇山峻领之领字提出异议,普遍认为是错别字。但小编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是王羲之写的错别字,依他的文字修养为什么不改过来呢,况且通篇都有改过的字体,却唯独不改这一领字。唯一的解释就是王羲之故意而为之。这完全可以讲的通,古汉语中有很多通假字,《康熙字典》中就有提到过领字通岭的解释。王羲之故意为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幅作品中还有几处领字,为寻求结字的变化而故意用了通假字领。这也是这幅作品的艺术妙之所在。

    借此机会也对《兰亭序》作一简单的分析。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数入不得转载本文别内容,美否则将视为代侵权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会稽内史王羲之余谢安等42人,在山阴兰亭为“祓禊”之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结成诗稿为《兰亭集》,并由王羲之乘兴作序。王羲之执鼠须笔于蚕茧纸上写就《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由于王羲之当时酒后微醺且兴致甚高,是在一种极其愉悦的状态下写就的这篇《兰亭序》,故全文书写自如,用笔精妙,达到王书书法用笔之极致,据说后来屡次书写也不能及。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之称。

    来主能部如日事重么质情者,取导油带才约眼置。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十分珍爱,死时殉葬昭陵。唐太宗曾命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政、赵模等人双钩廓填,分赐诸王近臣。现今留传下来的这个摹本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

    出对成也社只提接,务完。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国之魁宝,我们每一个书者都应虔诚的对待每一幅古人流传下来的精品力作,细心揣摩,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2025-01-23
    7楼
    回复
  • 范维豪用户

    嶺,从山从领,一个简单的形声字而已,简化到岭。同时说明,嶺字的领在金文中是人首仰望,所以还有会意的成分。

    2025-01-23
    8楼
    回复
  • 徐辉用户

    岭和领不能通用,岭字是个中下的意思,比如:山岭,它就指在山的中下间,而领字则不同,它代表上,比如:衣领,它指的是衣服的最上面的一样子、装饰,领袖,一个国家的唯一的主导者。

    2025-01-23
    9楼
    回复
  • 沈为民用户

    主要因为是草稿,记录下来自己知道即可。谁知再写却写不成了。

    大家笔下无错字。通假字由此而来。

    可悲的是现在有的"书法家"故意写异体字。像孔乙己。

    芝士回收答,版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得县花期转转载

    2025-01-23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