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先看看李白用的“斗”有多大,我们通常用的“斗”有大小之分,最晚在七八十年代的国营粮店里还看得到用“斗”来作为计量器具,一般小斗容量为12市斤,大斗约30市斤以上。按一升大米约800克换算,小斗的容积起码得要7.5升,我们平常超市里经常看到的大桶装色拉油也只不过5升,可以想象能容纳7.5升液体的小斗要有多大。很显然李白是不会抄起“小斗”这么大的一个家伙来饮酒的,既有辱斯文他也拿不起来,“大斗”那是更不可能。因此古人量酒用的斗和秤粮食用的斗不是一回事,从《史记·项羽本纪》里我们可以一窥古代酒具“斗”的大小,其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让张良捎给亚父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就是喝酒用的,张良随身携带,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又有考古发掘出土的铜制酒斗作参考,其大小和现在家用的大号饭勺差不多,容积顶多相当于一只玻璃杯,约250毫升(一听可乐)。看来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本没有李白是饮酒海量的意思。其次再看看李白那时饮的是啥酒,中国有悠久的酿酒史,不过在宋之前基本只是粮食发酵酒,就是以米酒为主,其酒精度是相当低的,不超过10度,和如今的啤酒差不多。在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他们出身北方高寒地区,习惯使用烈度酒御寒,由此通过多次蒸馏工艺提取的高酒精度酒才出现在中原地区。唐朝的浪漫诗人的开怀畅饮,包括水浒里好汉英雄的大碗饕餮,其实喝的都是米酒,他们的豪饮和现代人理解擅长喝酒的“海量”不沾边。再说了,如果真的是二锅头五粮液,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和武松的“十八碗”过后都会出现酒精中毒症状,抢救都来不及还写啥诗打哪门子虎。(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回复 罗心宜用户 那得先看看李白用的“斗”有多大,我们通常用的“斗”有大小之分,最晚在七八十年代的国营粮店里还看得到用“斗”来作为计量器具,一般小斗容量为12市斤,大斗约30市斤以上。按一升大米约800克换算,小斗的容积起码得要7.5升,我们平常超市里经常看到的大桶装色拉油也只不过5升,可以想象能容纳7.5升液体的小斗要有多大。很显然李白是不会抄起“小斗”这么大的一个家伙来饮酒的,既有辱斯文他也拿不起来,“大斗”那是更不可能。因此古人量酒用的斗和秤粮食用的斗不是一回事,从《史记·项羽本纪》里我们可以一窥古代酒具“斗”的大小,其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让张良捎给亚父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就是喝酒用的,张良随身携带,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又有考古发掘出土的铜制酒斗作参考,其大小和现在家用的大号饭勺差不多,容积顶多相当于一只玻璃杯,约250毫升(一听可乐)。看来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本没有李白是饮酒海量的意思。未经芝士回答角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与容,否线则将色马视为侵权其次再看看李白那时饮的是啥酒,中国有悠久的酿酒史,不过在宋之前基本只是粮食发酵酒,就是以米酒为主,其酒精度是相当低的,不超过10度,和如今的啤酒差不多。在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他们出身北方高寒地区,习惯使用烈度酒御寒,由此通过多次蒸馏工艺提取的高酒精度酒才出现在中原地区。唐朝的浪漫诗人的开怀畅饮,包括水浒里好汉英雄的大碗饕餮,其实喝的都是米酒,他们的豪饮和现代人理解擅长喝酒的“海量”不沾边。再说了,如果真的是二锅头五粮液,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和武松的“十八碗”过后都会出现酒精中毒症状,抢救都来不及还写啥诗打哪门子虎。(一家之言,欢迎指正。)下开日么比或此最位己再单,离今许断备养。 2025-01-23 1楼 回复 (0) 叶硕用户 首先可以看到历史上比李白酒量大几倍者大有人在。例如,《晋书》就记载有位叫山涛的人可以“饮酒量至八斗”,意思是说他一次可以喝够八斗而不醉。这样即使李白一斗酒和百首诗是一气呵成的,那么也只是山涛酒量的八分之一。更有甚者,有个叫周顗的人,酒量可以达到一石,竟是李白的十倍之多。据考查,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尽管我们把夏代的杜康尊为酿酒始祖,其实我们发现在早他三千多年的磁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7000多年前已有用粮食酿酒的遗迹。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的酒都是由粮食自然发酵后形成的汁液,有时虽用曲蘖,但不加蒸馏,也未经过提取,如同现在的米酒,度数还不如啤酒高。如果是大肚子汉的话,你尽可以满升成斗地喝。说白了,这就是古人酒量似乎大得不可思议的秘密。目前学术界认为“蒙元”说比较可信。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些叙述已颇准确可靠。同时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遗迹发现,炉灶、晾堂以及蒸馏设施一应俱全。可见这一时期有蒸馏烧酒生产确凿无疑。转表载或记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第来源于芝士回己理答 2025-01-23 2楼 回复 (0) 侯沛蓝用户 我看前几条回答都用了史料,其实没那么复杂,原因就在逻辑关系上,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是说李白喝酒作诗有才华,人家一个字没提李白能不能喝,凭什么说李白能喝,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写作业写了三本作业,那么这个小学生的字体工整吗,根本没关系的事。 2025-01-23 3楼 回复 (0)
那得先看看李白用的“斗”有多大,我们通常用的“斗”有大小之分,最晚在七八十年代的国营粮店里还看得到用“斗”来作为计量器具,一般小斗容量为12市斤,大斗约30市斤以上。
按一升大米约800克换算,小斗的容积起码得要7.5升,我们平常超市里经常看到的大桶装色拉油也只不过5升,可以想象能容纳7.5升液体的小斗要有多大。很显然李白是不会抄起“小斗”这么大的一个家伙来饮酒的,既有辱斯文他也拿不起来,“大斗”那是更不可能。
因此古人量酒用的斗和秤粮食用的斗不是一回事,从《史记·项羽本纪》里我们可以一窥古代酒具“斗”的大小,其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让张良捎给亚父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就是喝酒用的,张良随身携带,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又有考古发掘出土的铜制酒斗作参考,其大小和现在家用的大号饭勺差不多,容积顶多相当于一只玻璃杯,约250毫升(一听可乐)。看来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本没有李白是饮酒海量的意思。
未经芝士回答角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与容,否线则将色马视为侵权
其次再看看李白那时饮的是啥酒,中国有悠久的酿酒史,不过在宋之前基本只是粮食发酵酒,就是以米酒为主,其酒精度是相当低的,不超过10度,和如今的啤酒差不多。在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他们出身北方高寒地区,习惯使用烈度酒御寒,由此通过多次蒸馏工艺提取的高酒精度酒才出现在中原地区。
唐朝的浪漫诗人的开怀畅饮,包括水浒里好汉英雄的大碗饕餮,其实喝的都是米酒,他们的豪饮和现代人理解擅长喝酒的“海量”不沾边。再说了,如果真的是二锅头五粮液,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和武松的“十八碗”过后都会出现酒精中毒症状,抢救都来不及还写啥诗打哪门子虎。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下开日么比或此最位己再单,离今许断备养。
首先可以看到历史上比李白酒量大几倍者大有人在。例如,《晋书》就记载有位叫山涛的人可以“饮酒量至八斗”,意思是说他一次可以喝够八斗而不醉。这样即使李白一斗酒和百首诗是一气呵成的,那么也只是山涛酒量的八分之一。更有甚者,有个叫周顗的人,酒量可以达到一石,竟是李白的十倍之多。
据考查,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尽管我们把夏代的杜康尊为酿酒始祖,其实我们发现在早他三千多年的磁山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7000多年前已有用粮食酿酒的遗迹。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的酒都是由粮食自然发酵后形成的汁液,有时虽用曲蘖,但不加蒸馏,也未经过提取,如同现在的米酒,度数还不如啤酒高。如果是大肚子汉的话,你尽可以满升成斗地喝。说白了,这就是古人酒量似乎大得不可思议的秘密。
目前学术界认为“蒙元”说比较可信。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些叙述已颇准确可靠。同时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遗迹发现,炉灶、晾堂以及蒸馏设施一应俱全。可见这一时期有蒸馏烧酒生产确凿无疑。
转表载或记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第来源于芝士回己理答
我看前几条回答都用了史料,其实没那么复杂,原因就在逻辑关系上,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是说李白喝酒作诗有才华,人家一个字没提李白能不能喝,凭什么说李白能喝,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写作业写了三本作业,那么这个小学生的字体工整吗,根本没关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