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哪些陷阱?

购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哪些陷阱?
正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相当靠谱的,但是也不代表就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该当心的地方还是要留意一下。投帅来给大家讲讲理财中那些常见的坑:1、偷梁换柱一般来说,不管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还是代销别家的理财,盈亏上虽然不但打包票,但基本的风险控制都是有的,至少对得起“正规”两个字。但如果有人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勾结网点工作人员,通过高额佣金返现的手段,让他们推荐自己产品冒充银行理财卖给不知情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飞单”。飞单,并不是必然会亏损,但是,你本来想去买银行理财,却被忽悠得买了完全不属于银行,甚至跟这家银行完全没关系的产品。结果承担自己根本不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甚至是承担不了的风险。这才是飞单最可怕,最可恨的地方。预防飞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理财说明书,看清楚管理人和发售方,不要什么都看就签字,不要盲目相信银行里的东西都是银行的。如果实在弄不懂,嫌麻烦,那么不妨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APP的方式,线上购买银行理财,因为线上产品,至少需要经过运营渠道和终端营销两道审核;反而比用户自己去网点购买更安全一些,减少了被骗的风险和可能性。当然最保险的,还是去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你要买的这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号。一般正规银行理财都是C开头,对个人客户的话是14位,私行或同业是15;这个登记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真是假一查便知。2、上屋抽梯有些银行理财,明面写的预期收益很高,但实际暗含了很多限制条款;这个预期收益,实际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才有可能达到。标明的高收益,是理论最高收益,只是为了先把客户吸引进来,一旦客户稀里糊涂的买了这份理财,那么不好意思,封闭期内,是无法单边终止合同的,就只能等到理财到期这笔资金才能回到客户手中了。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肯定是对等的。一款产品,如果既能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又有高收益,那么肯定是哪来不对。承担风险不可怕,像这种云里雾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啥风险的,就比较恐怖了。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析各档收益实际能够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标注的最高收益就肯定能达到,很多时候,那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那就是个景而已。3、浑水摸鱼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大多是又细致又冗长,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耐心,从头到期仔细研读,所以这里的小坑就更多了。有募集期超长的,而募集期不能算在理财收益期间,只能得活期利息,基本可以算无收益。有业绩报酬费超高的,比如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大头都会被银行以业绩报酬费的形势收走,这也变相鼓励了有些银行可能会片面追求高收益,拿用户的资金做激进投资。还有所有费用都要从预期收益里扣除的,比如实际到手的收益率,是宣传时的预期收益减去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当然也就,没剩多少了。综上,这些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民众的心理贪念和知识盲点,用高收益做诱饵,或谋取佣金,或诈取本金,无非一个“利”字。平时多学习,遇事多留心,不贪不急,稳中求胜,才能避开陷井,到达投资升值的目的。最后,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都能稳赚不赔,远离陷阱,天天开心,事事顺利。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回复
  • 薛今雨用户

    正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相当靠谱的,但是也不代表就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该当心的地方还是要留意一下。投帅来给大家讲讲理财中那些常见的坑:

    1、偷梁换柱

    一般来说,不管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还是代销别家的理财,盈亏上虽然不但打包票,但基本的风险控制都是有的,至少对得起“正规”两个字。

    版八以权归芝士给回答网站或果原上作者所有

    但如果有人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勾结网点工作人员,通过高额佣金返现的手段,让他们推荐自己产品冒充银行理财卖给不知情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飞单”。

    飞单,并不是必然会亏损,但是,你本来想去买银行理财,却被忽悠得买了完全不属于银行,甚至跟这家银行完全没关系的产品。结果承担自己根本不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甚至是承担不了的风险。这才是飞单最可怕,最可恨的地方。

    预防飞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理财说明书,看清楚管理人和发售方,不要什么都看就签字,不要盲目相信银行里的东西都是银行的。

    如果实在弄不懂,嫌麻烦,那么不妨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APP的方式,线上购买银行理财,因为线上产品,至少需要经过运营渠道和终端营销两道审核;反而比用户自己去网点购买更安全一些,减少了被骗的风险和可能性。

    当然最保险的,还是去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你要买的这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号。一般正规银行理财都是C开头,对个人客户的话是14位,私行或同业是15;这个登记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2、上屋抽梯

    有些银行理财,明面写的预期收益很高,但实际暗含了很多限制条款;这个预期收益,实际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才有可能达到。

    标明的高收益,是理论最高收益,只是为了先把客户吸引进来,一旦客户稀里糊涂的买了这份理财,那么不好意思,封闭期内,是无法单边终止合同的,就只能等到理财到期这笔资金才能回到客户手中了。

    大他能十现线农规联今划。

    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肯定是对等的。一款产品,如果既能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又有高收益,那么肯定是哪来不对。承担风险不可怕,像这种云里雾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啥风险的,就比较恐怖了。

    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析各档收益实际能够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标注的最高收益就肯定能达到,很多时候,那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那就是个景而已。

    国作过说方性情特强被争,张元土验准。

    3、浑水摸鱼

    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大多是又细致又冗长,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耐心,从头到期仔细研读,所以这里的小坑就更多了。

    有募集期超长的,而募集期不能算在理财收益期间,只能得活期利息,基本可以算无收益。

    有业绩报酬费超高的,比如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大头都会被银行以业绩报酬费的形势收走,这也变相鼓励了有些银行可能会片面追求高收益,拿用户的资金做激进投资。

    还有所有费用都要从预期收益里扣除的,比如实际到手的收益率,是宣传时的预期收益减去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当然也就,没剩多少了。

    综上,这些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民众的心理贪念和知识盲点,用高收益做诱饵,或谋取佣金,或诈取本金,无非一个“利”字。

    平时多学习,遇事多留心,不贪不急,稳中求胜,才能避开陷井,到达投资升值的目的。最后,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都能稳赚不赔,远离陷阱,天天开心,事事顺利。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2024-04-20
    1楼
    回复
  • 赵德曜用户

    小财温馨提示您:理财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陷阱不避免,亲人两泪行,在银行理财,一定要避免陷阱,不然损失的人一定是自己,所以学会避免理财陷阱很重要,以下是陷阱和避免方法。

    一,宣传虚假利率,看清合同很重要。

    银行理财产品都会宣传自己的理财利率有多么高或者多么好,尤其是银行柜员在这方面的宣传非常多,比如某款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是3%左右,银行柜员可能会宣传成为4%,虚假宣传利率来吸引客户选择银行存款。

    避免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看清楚理财合同,无论是什么样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需要客户签字才能确认购买成功,合同上面有着详细的说明,所以只要仔细看清楚理财合同,就是可以完全避免陷阱。

    未经芝委士回答点允许不业得转载本文难内要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二,预期收益率不是最终收益率,谨慎选择。

    银行理财产品可能有一个“预期收益率”,这个利率是银行方面进行测算出来的,然后通过这样一个“预期”的收益率来进行销售,很多人都以为它是到期之后的利率,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实际收益率往往没有预期收益率高,大家在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预期收益率”当做实际收益率了,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错误购买理财产品。

    三,名字可能高大上,但是银行理财不一定保本

    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名字是高大上,还有着所谓的“知名机构”在里面运作或者监管,但是这样的理财产品不一定保本,很多人都认为它保本,其实并不是这样,所以要注意是否保本,不保本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往往更高,可能得到更大的收益,也可能得到更低的收益。

    如今银行理财现状

    如今的银行理财服务越来越到位,各方面受到的监管和条款更加多,大部分的银行还是很用心服务每一个客户,但是依然有少数的银行员工心怀不良,做出一些违规损害客户合法利益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但是不能代表整个银行都是一个样子。

    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方法就完全避免

    无论银行理财陷阱多么多,总是可以有方法来避免,如何避免呢?一是谨慎选择考虑理财产品,结合理财产品类型听清楚银行经理的推荐和说法,其次多看几下理财合同。二多学习理财知识,让学利息成为一种习惯,必然会受益终生,欢迎关注我来学习理财。

    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我,享受理财的幸福。

    2024-04-20
    2楼
    回复
  • 钟俊郎用户

    读大学的表妹告诉我,支付宝骗了她!买的时候明明说收益是19.94%。

    结果她买进18块钱,前面赚2分,昨天亏1分!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特请当注明来源于芝律士生查回答

    我听后哭笑不得,给她讲了下面一个故事:

    2015年底,南京银行一款名为“鑫元半年定开债券”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26%,按说是一款中低风险等级、稳健增长的理财产品。半年后投资人去银行取钱,发现:不仅没赚钱,还亏了15%。

    以得现些形心已件西,治安广素列育厂。

    表妹很诧异:银行也骗人?这太不可思议了!

    南京银行的故事,至少包含了3个普通投资朋友不容易发现的雷点:

    雷点1:预期收益

    很多投资朋友选购理财产品,看到“预期收益”,就以为是到手的利润。

    对得部家加政员造七白积声商半引。

    “鑫元半年定开债券”预期半年13%的收益没有兑现,反而亏了15%,找银行理论,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预期收益≠实际收益,《风险揭示书》和《产品说明书》都有告知。

    其实,鑫元基金半年定开债基金合同中明确约定: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权证等)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这个投向比例,符合证监会对债券型基金的规定。

    为避免预期收益陷阱,购买理财产品

    ,看推广页面和销售传单不如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阅读过程中,先看【保本比例】和【风险等级】,再看【预期收益】,这样,至少你能清醒地认识到:哪些产品一定有收益,哪些不一定,风险高不高。

    雷点2:发行人

    “鑫元半年定开债券”通过南京银行发售,但发行人却是上海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不是南京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种: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发行人是银行,安全性相对较高。而绝大多数银行在销产品是代销产品

    ,这类产品通过银行网点、APP、网站等银行渠道销售,发行人是其他资产管理结构。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的信用背书,不该看银行,该看基金、信托等发行机构。

    不少投资朋友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可靠,殊不知,部分银行代销产品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多了银行的信用背书,让人

    毫无防备地引狼入室,然后自担风险。

    投资朋友该如何识别银行代销产品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登录权威网站查询。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均会在产品说明书正文显著位置标注产品登记编码(以“C”开头的14位数),没标的都不是。

    雷点3:风险匹配

    相信购买“鑫元半年定开债券”的投资者,都填写过《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问卷》,但为什么还是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呢?

    “郑人买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郑国人想买双鞋,他量好自己脚的尺码。上集时却忘了带,挑好鞋子款式,发现没带尺码,返回家中取,等到他返回集市,集市已散。

    即便拿着“尺码”上集,我相信“郑人”也买不到合适的鞋,脚不是长方体,人也不可能通过风险测评的分数,准确测出个人实际风险承受能力。

    测评问卷的10~20道题目,哪道题分值高,那道题分值低,监管部门并未明文规定,想卖给你产品,只要将衡量“资产”的选项分数设高,保证有钱购买产品的人,都能通过测评。

    另外,题目选项对应的分值,监管未明文规定。所以类似下面的一道题:

    您打算重点投资于哪些种类的投资品种?

    A. 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

    B. 股票、混合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品种

    C. 期货、融资融券等

    D. 复杂或高风险金融产品或服务

    E. 其他产品或服务

    机构完全可以这样设置:无论你选择任何选项,都将得到4~5分。

    这种情况下,你买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的产品,有什么奇怪呢?

    投资朋友在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遇到R4、R5类产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账户里100w变70w,我是否愿意接受?

    以往,在老百姓眼里,类似“鑫元半年定开债券”的债券型

    基金,几乎是没有风险的,和货币型基金差不多,可享受刚性兑付的安全感。

    自2014年3月5日*ST超日发布公告:201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我国债券刚性兑付铁律就被打破了。

    近2年,债券违约高发,债券型基金自然也不得安生,但监管并未及时调整债券型基金得风险适配等级,根据投向比例,R3、R4、R5的都有,所以投资者很容易买到并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除此外,投资者一定要再看产品是封闭型还是开放型,开放型产品发现势头不对,可以立马跑人,而类似“鑫元半年定开债券”等有封闭期限的产品,封闭期内,完全任人宰割。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落地,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被打破,银行保本型理财会成为历史。

    之后银行客户经理向你推荐“理财产品”,承诺“保本”时,第一句可以问:新指导意见实施了,还有“保本”的理财?是保险产品吗?第二句问:《产品说明书》呢?我先看看!

    这样,基本能砍掉一半的大忽悠!

    2024-04-20
    3楼
    回复
  • 左晓春用户

    我认为3个月到半年内流动性不高的资金可以配置在银行理财产品上,具体的购买细节,我的建议如下:

    版权归提芝士你回收答网站火或原作设者所有

    1、整体来说,适合保守型的投资人。

    2、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的,建议购买自营的。

    们成机前与月题做清风切每,整需复族照引。

    3、如果是自营的,也要看清楚产品类型,比如是保本型还是净值型,别到时出现亏损反过来找银行吵架。

    就里只没月员特,速场至节约。

    4、银行存款跟银行理财产品是不同的概念,记住,别买错了产品类型。

    5、如果要买银行理财,要记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比如银行柜台、银行理财专区、自助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

    核实是否为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编号查询。

    6、你在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需要“双录”,也就是录音录视频,记住了,这是银保监会最新的规定。如果没有双录,那你不要买,肯定有猫腻。

    以上6个建议,希望能够让你在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更加顺利安全。

    觉得有用的话,随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妹读财 (ID:xmducai)

    一个有趣有颜有料的财经公众号。

    2024-04-20
    4楼
    回复
  • 孟玉兰用户

    首先我想给大家吃个定心丸,银行理财本身还是比较安全的,属于稳健类理财,之所以银行理财的负面事件出来,往往不是银行理财自身的原因,而是由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银行理财亏损的概率很低很低。

    下面我来说说购买银行理财的注意事项:

    芝士回答,版前权必究,将未经议许角可,不统得转载

    1、你要确保自己买的是银行的自营理财

    他作主同等电因只党,求图先北交族红。

    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包括自营理财和代销理财,自营理财就是银行理财,代销理财一般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等,基金风险很大,保险流动性很差。之前大家听到的“银行亏损”案例多数都是基金。

    看一下产品说明书,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自营理财,都有银行的标识,还有唯一的登记编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查到。

    2、警惕"保本保息”说法

    银行目前确实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也有保本不保息的理财产品,但是这两类产品将逐渐退出,2020年底之后就彻底没有了。其它任何理财产品都不能保本保息,包括基金、保险、非保本理财。

    3、不买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业还看问农规口油史,王。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5个风险等级,1级是保本的,2-5级是不保本的,风险依次递增,大家要严格填写风险评估问卷,严格按照评估结果,购买相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4、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管购买什么产品,都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在里面,银行理财也不行,虽然风险不大,但万一出现什么事了呢,防范意识还是要有的。尤其是银行理财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投资者要盈亏自负,更要为自己的资金负责了。

    5、注意流动性

    目前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封闭式的,不能提前支取,只有少数银行支持转让,所以大家要合理安排期限,如果你短期内可能用到这笔钱,就买短期的或者活期的,千万不要因为收益高就买长期的。

    另外,现在很多保险理财期限非常长,5年左右,一不小心买到就非常麻烦了。

    2024-04-20
    5楼
    回复
  • 张蕙玉用户

    理财产品与存款具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要注意购买的场所,购买理财一定要前往正规的金融机构也就是银行,或者银行官方的APP。其次要注意风险,一般来说,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如果承诺的资金回报率超过每年6%,就要提高警惕。第三要注意区分投资方向,一般来说,投向涉及到国家基础建设的(比如铁路总公司等)风险会比较小。第四要注意区分是否保本,有些理财是不承诺保本的,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第五要注意区分理财与基金、股票的区别,他们之间的风险程度不一样,收益也不同。最后,理财是投资,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24-04-20
    6楼
    回复
  • 杨淇英用户

    购买银行理财应该说是最安全的理财产品,也应该是风险比较低的理财产品。

    但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要注意生意人陷阱和风险,那么,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陷阱呢?

    首先就是高收益陷阱:即以更高的收益诱导客户购买超过自己风险能力的非银行理财产品

    芝士品改回正答,版商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复得转载

    很多人在银行存款时,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原因是在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推荐时说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有的人可能真的不了解保险理财产品的情况,有的人却仅仅是因为银行人员说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更高而受到了诱惑。

    你只要追求高收益就容易掉别人的坑;别人给你高收益,就是给你挖得坑。

    2015年7月,某发银行某支行员工向客户刘女士推荐下一款年收益达11%的私募基金产品,最后一年到期后不仅没收到承诺的利息,就连本金也没有收到。无独有偶,与刘女士一样遭遇的有5人,共损失本息767万元。11%的收益率有多少人会觉得太值得购买了,但是你的本金也可能就被坑走了。

    和于出机当么变月入流指北思,清风集传群叫调。

    民生银行最著名的假理财案就是支行长以鲸钻用户专享(高净值客户专享产品,有面子)、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为飞单找一个名义和合理的解释)、原年化收益率4.2%的理财产品通过让渡收益可以获得相当于8.4%的回报(高收益陷阱)为投资者挖了一个大坑,导致150多高净值客户上当并损失了30亿的本金。

    说政公无较务示温群越响存毛。

    因此,远离高息诱惑就是远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坑和陷阱。

    其次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陷阱:购买了银行的代理理财产品

    你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却购买成了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特别悲催的是还出现了风险,很多人在没有出现风险时觉得购买了什么不重要,但是出现了风险才觉得上当了。

    有的人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却购买成了信托理财产品,虽然收益比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但是由于对信托理财产品和发布产品的信托公司缺乏了解和风险评估,所以出现风险时觉得受了银行的欺骗;

    有的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最后购买了保险和保险理财产品等,回到家觉得上当受骗了。

    根本的原因在于,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没有分清楚。

    而问题存在的陷阱是:有些银行刻意模糊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的界限,从而让人们以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名义购买了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

    最典型的是银行的存单变保单事件,上海证券报报道,共有14家银行因为银保存在存单变保单的销售误导消费者而“吃”了罚单,合计被罚572万元。而且竟然有14家银行存在误导存款客户将存单变成了保单。

    另据相关媒体报道,湖南的一位客户某兴银行的推荐下以23万元购买了 “东风5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本来预期25%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在9个月时间内亏损了将近35%。

    因此,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清楚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想清楚以后就可以避免那些购买理财产品的银行代理理财产品的陷阱。

    第三是购买了假的银行理财产品陷阱:假的银行理财产品千万不要告诉我没有听说过

    有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有假银行,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有的人没有听说过有防 “假”的银行理财产品,但现实中也是千真万确。

    当然,这里的假理财产品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飞单”,就是银行机构网点或者员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违规私售非银行自主发行或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中国经营报》报道,原建行金牌理财经理张某在四年多的时间内向十多位客户销售虚假理财骗取9860万元。

    最著名的是民生银行假的理财产品案,以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客户转让的名义实际上行非法销售理财产品之实,最后150多客户的30多亿资金购买了假的理财产品。

    因此,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防止购买到假的银行理财产品陷阱。

    2024-04-20
    7楼
    回复
  • 谭画用户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是普通投资者比较青睐的一种资产配置方式。以其低风险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大多数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的信赖。

    但是,时常有媒体报道说某某投资者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被销售人员忽悠而上当受骗。那么,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特别是在资管新规实施后,打破刚兑并取消保本保息了,大家该如何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呢?

    我认为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主要还是看以下三方面因素:

    版权归芝士回答网站或养原才作长者完议所有

    注意发行主体

    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除了包括自身的理财产品外,还包括有第三方机构的代销产品。因此,大家在选购时必须要认清产品的发行主体。比如说,有某保险公司发行的银保理财产品、券商发行的券商理财产品等。此类产品作为银行代销产品,在风险等级上一般要高于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大家务必要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

    注意产品募集期

    确认产品的募集期,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收益率不受影响。通常来说,募集期指的是理财产品从发行开始至发售结束这段时间,基本上分为三到五天,也有更长时间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募集期内资金按照活期储蓄利率计算利息,只有在封闭期资金才能按照相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计算,因此,募集期越长也就意味着大家的收益相对越低。

    就年工产法水反想通活期增济至,容备查易识细。

    总之,我们在选择理财产品之时,要尽量考虑募集期较短的,这样收益更为划算,同时也避免了资金“空跑”的情况。

    注意产品结构性

    我们知道,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这两者之间的风险等级完全不同。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都是投向黄金、石油、股票和外汇等,此类产品的风险等级较高。

    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投向银行存款、国债、债券回购、央行票据和金融债等低风险产品,因此一般风险相对来说较低。因此,大家选购理财产品时要注意看其结构性,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

    总的来说,以上三方面是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必须要牢记的。其他的话,也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保本承诺;还必须做好自己的风险测试卷,别以为是走形式;更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2024-04-20
    8楼
    回复
  • 张开妍用户

    关于购买银行理财的七个注意事项:

    常规理财方面

    1、非银行理财产品:明明是想买银行理财,结果买的是保险理财或者基金;

    版权归最芝士声受回答网关立站或原作者所有

    2、募集期:理财产品在产品成立前只能获得活期收益,在募集期间,投资者越早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平均收益率越低;

    净值型理财方面

    3、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不是客户拿到手的实际收益率,切不可仅仅因为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高就购买;

    4、开放日忘记赎回:部分银行在售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在产品到期后需要投资者在指定时间内手动赎回,一旦错过了赎回时点,就会默认为继续投资下一期。

    5、开放日前购买:银行净值型理财只有在开放日才会确认份额(相当于购买成功),在开放日前购买仅仅算是预约购买。

    6、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过高陷阱: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当产品实际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银行会提前一部分作为超额回报,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越高,投资者实际拿到手的收益越低;

    7、业绩比较基准过低:当产品实际获得的收益确定时,业绩比较基准越低,投资者到手的收益越低。

    大家好,我是行简君~建筑学出身的理财师。感谢您的阅读,如有疑问评论区留意,会尽快一一回复,热切盼望您的点赞、关注,此致!

    2024-04-20
    9楼
    回复
  • 似凯乐用户

    使用手机银行的朋友请看过来,本文重点分享手机银行购买银行理财要识别的坑。

    手机银行上,是自营还是代销,基本都有提示,特别是平安银行,标识明显(见后图2)。

    手机银行“保险”按纽是在理财项下,但是独立的模块,只要不去点开,就不会买入。下面几个陷阱要避开

    芝士回答,八版质权必派究,未克经老许可,不得转载

    1、重“销售进度”轻产品募集期(份额确认日)

    进度数只级运取极议传石,深约往何号派照。

    朋友一笔理财到期,为了资金不闲置,每天都要上手机银行查找合适的理财产品。

    XX银行自营的一款理财期限为30天的产品还比较合适。

    能由那社数情员战音省听。

    业绩比较基准:4.3%, 中低风险 。

    理财周期 :30天。当天2.1日买入,2.2日份额确认,销售进度99.8% 剩余额度40万。

    说时迟那时快,立即下单,还是晚了,提示余额不足 。

    下午,又点击该产品,销售进度又变成99.7%。

    再次点击购买,仍然提示余额不足。

    晚上,再次点击该产品,销售进度变成96%,剩余额度>1亿。

    激动的狠狠按下购买,终于购买成功。

    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好像隐约看到一个3字。又打开了该产品,

    销售进度仍然显示96%,剩余额度>1亿。

    看到理财周期傻了:份额确认日变了,由2.2日变到3.4。

    但不能怪银行。银行有提示啊:本产品每月1号为本理财产品的开放日。开放日15:00之后的申购,赎回申请将于下一个开放日受理,视为预约申请。

    一般情形:理财产品当日15:00前购买,当日起息;15:00--24:59分,第2日起息。

    这款产品就特殊(这样的特殊产品越来越多)。

    立即申请了撤回。

    真不知道这个销售进度是虚假数字,还是真的众多理财者上当未有醒悟,没有撤单,继续在募集期傻傻的等着。到期时,收益损失一半。买理财产品:请关注募集期及份额确认日。

    2、私享专区(有的银行是:私人银行)代销产品较多,建议一般投资者别去。

    图一是某银行手机银行理财项下模块,理财产品朝朝盈基本是本行自营,私享专区与私募基本都不是本行门自营,一般人最好别踫。

    暂时分享这些经历,欢迎关注与探讨。

    2024-04-20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