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真的要几百斤的臂力来开吗?

古代的弓真的要几百斤的臂力来开吗?
几百斤的弓是无法用臂力拉开的,需要几百斤的拉力的其实是弩。以重视弓弩的北宋为例。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九月,宋廷颁布了《教法格并图像》,其中对步射、马射等各类箭术,以至执弓、发矢之类的细节,均有文字说明和图解,同近现代的军事操典很相类似。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故而当时衡量一个人的武艺优劣,主要是看他能挽多大弓力的弓与弩(弓力越大射程越远、杀伤力和穿透力越强,当然是非线性的),以及射击的准确性。由此,选拔士兵、尤其是选拔精锐士兵时,对他们的箭术水平自然也会有比较高的要求标准。北宋仁宗时制订的《禁军选补法》:“凡入上四军者,捧日、天武,弓以九斗(弓力约68.36公斤),龙卫、神卫,弓以七斗(约53.17公斤);天武,弩以二石七斗(约205.09公斤),神卫,弩以二石三斗(约174.71公斤)为中格。”选补班直(相当于近卫部队)的要求标准更高,“弓射一石五斗(约113.94公斤),弩跖三石五斗(约265.86公斤)”才算合格。到了南宋宁宗时,选拔精锐士兵的标准则为穿着甲胄后,“射一石(约75.96公斤)力弓,三石(约227.88公斤)力弩为上等;射九斗(约68.36公斤)力弓,二石八斗(约212.69公斤)力弩为次等”。同时,宋朝皇帝也时常对军队提出教阅、测试的要求标准。譬如南宋孝宗时就规定,弓箭手在六十步(约93.6米)开外射8箭,射中5箭为合格。南宋光宗时,对殿、步司诸军的要求则是,“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约91.15公斤),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应有的,即指合格);弩手带甲,百步(约156米)射四石力(约303.84公斤),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另外,在与敌国接壤的边地、战区,甚至不光要求军人拥有娴熟的箭术,还希望民众也能够精于弓弩、以备不时之需。譬如种家将的第一代、北宋将领种世衡(公元985年~公元1045年)在陕北与西夏作战时,就曾经使出类似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方法来激励当地民众精熟箭术——“常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者则释其罪;有辞谋事,请谋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励,皆精于射,敌数年不敢近”。单兵装备的弩,主要有三类张弦上弩的方式:“臂开弩”、“蹶开弩”、“腰开弩”。而弓力更大以及体积更大的强弩,就需要用到滑轮、绞车等机械工具来帮助张弦了。靠个人臂力张弦的方式——“臂开弩”是适用于较弱的弩的。两种“蹶开弩”方式之一的膝上上弩法,也是适用于较弱的弩的。另一种“蹶开弩”方式——脚踏上弩法,以及两种“腰开弩”方式——上腰开弩法和腰绊上弩法,则都是适用于较强的弩的。宋代单兵装备的弩中,既有臂开的跳蹬弩、木弩等弱弩,也有踏张的黑漆弩、白桦弩、黄桦弩、雌黄桦梢弩、神臂弓等强弩。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习惯使用“石”之类的重量单位作为弓力的单位了。比如《荀子·议兵篇》说:魏国的精锐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这“十二石弩”的弓力,大约就是360公斤。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为吴国选拔武卒,也要求“能操十二石之弓弩”。秦汉时期也是如此。常见的汉弩中,“一石弩”到“十石弩”,其中“九石弩”的弓力大约是267.84公斤。到了魏晋时,弓力依然是选拔士兵的主要标准。《晋书·马隆传》记载,西晋武帝咸宁年间,马隆为讨伐河西鲜卑的秃发部选拔勇士,要求至少“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弓力折算,大约就是需用“腰开弩”的方式引得237.6公斤的弩,用徒手的方式开得26.4公斤的弓才算合格。由于中国不同时期度量衡的差别,西晋时期的三十六钧(=九石)弩的弓力,同西汉时期的九石弩的弓力相差了不少。《北齐书》上记载,北齐猛将綦连猛在一次与梁国使节比拼力道中,曾瞬间爆发、同时开了四张“力皆三石”的弓。与魏国精锐武卒同样的十二石弓力,折算成公制,却是633.6公斤对360公斤的巨大差距,如此看来綦连猛简直是怪物一般的存在。相较之下,《金佗稡编》中“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大约189.9公斤),腰弩八石(大约607.68公斤)”的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以及《元史》中“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超过227.88公斤)”的木华黎(公元1170年~公元1223年),似乎就显得稍逊一筹了。测量弓力。弓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杆秤称量;一为坠以一定分量的重物。弓力会随着季节与时间的变化有较为明显差别。冬天干燥时,弓力最强;夏天潮湿时,弓力最弱。另外,同一张弓,早间与中午的弓力也是有些许差别的。直接把重量单位转用为弓力单位的方法是相当简单方便的,可是到了明清时期,不知缘于何种原因,以“石”、“钧”、“斤”、“斗”等单位表示弓力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转而流行使用“力”作为弓力单位起来。明末尚有宋应星(公元1587年~约公元1666年)的《天工开物·弧矢篇》,以重量表示弓力——“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70.8公斤)”。到了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恢复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停止的武举“技勇(武艺与勇力)”考试之时。重新制定的考试内容,明确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为三档弓力标准。然而我们至今不能确认,明清时所谓的“一个力”,到底是折合九斤四两还是九斤十四两……

回复
  • 赵若欣用户

    几百斤的弓是无法用臂力拉开的,需要几百斤的拉力的其实是弩。

    以重视弓弩的北宋为例。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九月,宋廷颁布了《教法格并图像》,其中对步射、马射等各类箭术,以至执弓、发矢之类的细节,均有文字说明和图解,同近现代的军事操典很相类似。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故而当时衡量一个人的武艺优劣,主要是看他能挽多大弓力的弓与弩(弓力越大射程越远、杀伤力和穿透力越强,当然是非线性的),以及射击的准确性。由此,选拔士兵、尤其是选拔精锐士兵时,对他们的箭术水平自然也会有比较高的要求标准。北宋仁宗时制订的《禁军选补法》:“凡入上四军者,捧日、天武,弓以九斗(弓力约68.36公斤),龙卫、神卫,弓以七斗(约53.17公斤);天武,弩以二石七斗(约205.09公斤),神卫,弩以二石三斗(约174.71公斤)为中格。”选补班直(相当于近卫部队)的要求标准更高,“弓射一石五斗(约113.94公斤),弩跖三石五斗(约265.86公斤)”才算合格。到了南宋宁宗时,选拔精锐士兵的标准则为穿着甲胄后,“射一石(约75.96公斤)力弓,三石(约227.88公斤)力弩为上等;射九斗(约68.36公斤)力弓,二石八斗(约212.69公斤)力弩为次等”。

    版论权归芝士回答网行站或原作表者所参八有

    同时,宋朝皇帝也时常对军队提出教阅、测试的要求标准。譬如南宋孝宗时就规定,弓箭手在六十步(约93.6米)开外射8箭,射中5箭为合格。南宋光宗时,对殿、步司诸军的要求则是,“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约91.15公斤),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应有的,即指合格);弩手带甲,百步(约156米)射四石力(约303.84公斤),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另外,在与敌国接壤的边地、战区,甚至不光要求军人拥有娴熟的箭术,还希望民众也能够精于弓弩、以备不时之需。譬如种家将的第一代、北宋将领种世衡(公元985年~公元1045年)在陕北与西夏作战时,就曾经使出类似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方法来激励当地民众精熟箭术——“常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者则释其罪;有辞谋事,请谋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励,皆精于射,敌数年不敢近”。

    定进本因由总特即具积近专引。

    单兵装备的弩,主要有三类张弦上弩的方式:“臂开弩”、“蹶开弩”、“腰开弩”。而弓力更大以及体积更大的强弩,就需要用到滑轮、绞车等机械工具来帮助张弦了。

    以地过力高向直期几九必交单众,非习克率属听。

    靠个人臂力张弦的方式——“臂开弩”是适用于较弱的弩的。两种“蹶开弩”方式之一的膝上上弩法,也是适用于较弱的弩的。另一种“蹶开弩”方式——脚踏上弩法,以及两种“腰开弩”方式——上腰开弩法和腰绊上弩法,则都是适用于较强的弩的。宋代单兵装备的弩中,既有臂开的跳蹬弩、木弩等弱弩,也有踏张的黑漆弩、白桦弩、黄桦弩、雌黄桦梢弩、神臂弓等强弩。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习惯使用“石”之类的重量单位作为弓力的单位了。比如《荀子·议兵篇》说:魏国的精锐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这“十二石弩”的弓力,大约就是360公斤。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为吴国选拔武卒,也要求“能操十二石之弓弩”。秦汉时期也是如此。常见的汉弩中,“一石弩”到“十石弩”,其中“九石弩”的弓力大约是267.84公斤。到了魏晋时,弓力依然是选拔士兵的主要标准。《晋书·马隆传》记载,西晋武帝咸宁年间,马隆为讨伐河西鲜卑的秃发部选拔勇士,要求至少“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弓力折算,大约就是需用“腰开弩”的方式引得237.6公斤的弩,用徒手的方式开得26.4公斤的弓才算合格。由于中国不同时期度量衡的差别,西晋时期的三十六钧(=九石)弩的弓力,同西汉时期的九石弩的弓力相差了不少。《北齐书》上记载,北齐猛将綦连猛在一次与梁国使节比拼力道中,曾瞬间爆发、同时开了四张“力皆三石”的弓。与魏国精锐武卒同样的十二石弓力,折算成公制,却是633.6公斤对360公斤的巨大差距,如此看来綦连猛简直是怪物一般的存在。相较之下,《金佗稡编》中“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大约189.9公斤),腰弩八石(大约607.68公斤)”的岳飞(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以及《元史》中“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超过227.88公斤)”的木华黎(公元1170年~公元1223年),似乎就显得稍逊一筹了。

    测量弓力。弓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杆秤称量;一为坠以一定分量的重物。弓力会随着季节与时间的变化有较为明显差别。冬天干燥时,弓力最强;夏天潮湿时,弓力最弱。另外,同一张弓,早间与中午的弓力也是有些许差别的。

    直接把重量单位转用为弓力单位的方法是相当简单方便的,可是到了明清时期,不知缘于何种原因,以“石”、“钧”、“斤”、“斗”等单位表示弓力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转而流行使用“力”作为弓力单位起来。明末尚有宋应星(公元1587年~约公元1666年)的《天工开物·弧矢篇》,以重量表示弓力——“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70.8公斤)”。到了清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恢复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停止的武举“技勇(武艺与勇力)”考试之时。重新制定的考试内容,明确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为三档弓力标准。然而我们至今不能确认,明清时所谓的“一个力”,到底是折合九斤四两还是九斤十四两……

    2024-05-03
    1楼
    回复
  • 王轶强用户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古代士兵的,其中就有关于弓箭的部分。

    据考证,古代大力者至少可以拉开二百斤左右的强弓,也就是有一百公斤左右,射程可达二~三百米左右,普通弩兵可拉开五~八十公斤的弓,射程达到二百米,有效射程可达到一百二十米,不要以为一百五十米以内的冷兵器交火是如何的不堪,即使是现代战争,轻兵器的交火也没有超过二百五十米!大部分的古代冷兵器和现代轻兵器战斗,基本都在五十米内进行。

    另外,据说宋代士兵仅个人防护装备就达到八十斤,而现代美国大兵的个人装备不过三十六斤,所以说古代中国人还是很强悍的。

    版例权归芝士回答际铁网站或几入原作者所有

    2024-05-03
    2楼
    回复
  • 张韵熙用户

    确实需要,要不然射不了300步啊。

    曾经看过一次射箭,能射出的距离非常远,有点近视,感觉300步之外的东西看着都是虚的,要射中真不容易。

    2024-05-03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