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认为“好学”是怎样一种状态?

《论语》认为“好学”是怎样一种状态?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学的状态是什么?孔子的解释就是如此:对物质的诉求很低,吃不饱,没关系;住不舒服,没关系。而且做事情要勤快,说话要很小心;会主动接近正道并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才算是好学的人。因此判断是不是好学,或者养成好学的习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这三方面是层进的。首先是对物质需求的寡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对物质需求态度的白描手法。食与居,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物质需求,这样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对于好学的君子来说,态度就是有口吃就行了,有地儿住就可以了,不追求吃喝要达到满足的程度,不追求居所达到舒适的程度。活在世间的人,欲望多样,有些欲望需要引导和培养,有些欲望是自发的。所谓物欲横流,欲望如流水,你不把更低的地方堵严实,水就不会涨到较高的地方去。和学习上的欲望相比,对物质的欲望层次相对较低,它更容易引发人们对物质的奢求。因此,只有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物质上的寡淡,才能将欲望转而向学习。其实,当一个人从学习中真正得到乐趣时,对物质的欲望也会逐步降低。因为通过学习得到的满足感要比物质提高得到的满足,更高级、更持久。这是因为:物质被满足,带来的是强烈和广泛的物质欲望,并由此带来更大的不满足。如今的淘宝购物根本停不下来,就是类似心态。而学习后得到知识,也会有对知识不足的感受,和逐渐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欲望,就是学习的进步动力。其实,在言行在有所控制。做事要“敏”,讲话要“慎”。做事情敏,指的是对需要做的事要敏锐,这样才会有意识主动去做;还指做事情要敏捷,动作要快,做事不要拖拉,干净利落。讲话则要慎重,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就少讲,讲前要想明白再讲。顺便说一下做与说的关系,不做就不要说,《论语》里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这就描述了说和做的关系。做不到的不要说;还没有做的不要说;就是想做还没有做或者还没有做成的,也不要说。最后,要说的是明辨是非。好学,自然所学业的对象也应当是能学好、学对、学正确的事情。怎么才能学好学对呢呢?我想起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就有道”,就是要尽量接近、靠近有道人和有道事,接近就能对照自己,做到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而学坏,个人再努力和勤奋,也不能算是好学。总之,无论是判断好学与否,还是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都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量:即好学的动力、好学的方法和好学的目标。

回复
  • 陈紫珊用户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好学的状态是什么?孔子的解释就是如此:对物质的诉求很低,吃不饱,没关系;住不舒服,没关系。而且做事情要勤快,说话要很小心;会主动接近正道并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才算是好学的人。

    版权县归工求芝士外回答网站或原作者多所有

    因此判断是不是好学,或者养成好学的习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这三方面是层进的。

    个可自二点前五据话空,装近识住县价。

    首先是对物质需求的寡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对物质需求态度的白描手法。

    于子还党级统根决处七权收更。

    食与居,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物质需求,这样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对于好学的君子来说,态度就是有口吃就行了,有地儿住就可以了,不追求吃喝要达到满足的程度,不追求居所达到舒适的程度。

    活在世间的人,欲望多样,有些欲望需要引导和培养,有些欲望是自发的。所谓物欲横流,欲望如流水,你不把更低的地方堵严实,水就不会涨到较高的地方去。和学习上的欲望相比,对物质的欲望层次相对较低,它更容易引发人们对物质的奢求。

    因此,只有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物质上的寡淡,才能将欲望转而向学习。

    其实,当一个人从学习中真正得到乐趣时,对物质的欲望也会逐步降低。因为通过学习得到的满足感要比物质提高得到的满足,更高级、更持久。这是因为:物质被满足,带来的是强烈和广泛的物质欲望,并由此带来更大的不满足。如今的淘宝购物根本停不下来,就是类似心态。而学习后得到知识,也会有对知识不足的感受,和逐渐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欲望,就是学习的进步动力。

    其实,在言行在有所控制。做事要“敏”,讲话要“慎”。

    做事情敏,指的是对需要做的事要敏锐,这样才会有意识主动去做;还指做事情要敏捷,动作要快,做事不要拖拉,干净利落。讲话则要慎重,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就少讲,讲前要想明白再讲。

    顺便说一下做与说的关系,不做就不要说,《论语》里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这就描述了说和做的关系。做不到的不要说;还没有做的不要说;就是想做还没有做或者还没有做成的,也不要说。

    最后,要说的是明辨是非。

    好学,自然所学业的对象也应当是能学好、学对、学正确的事情。怎么才能学好学对呢呢?我想起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就有道”,就是要尽量接近、靠近有道人和有道事,接近就能对照自己,做到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而学坏,个人再努力和勤奋,也不能算是好学。

    总之,无论是判断好学与否,还是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都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量:即好学的动力、好学的方法和好学的目标。

    2024-11-22
    1楼
    回复
  • 叶紫宸用户

    《论语》认为,好学是怎样一种状态?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一下。

    在《论语》中有多个章节讲到好学。那么,“好学”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比如: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不京得转载年本文内容,否则将选便视为侵海权

    个到后部本那者长农治具走示备酸市育。

    《学而》章中说: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段话的意思很多解释都是没说清楚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说:

    君子假如遇到不应该吃的情况,就算很饿也不会吃饱;遇到不应该安居停留的地方,就不会去享受那种安定。君子会对环境和遇到的情况(包括事情),敏锐地做出是否符合“道”的要求的判断,而小心谨慎地说话,以最接近“道”的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了可也行里自从去由各新比公,革战收带米土府。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就有道而正焉”。该该食、该不该行、该不该说,惟一判断或选择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道的要求。孔子把于此做出正确判断的过程,视为学习;如果坚持这样的学习,又能做出判断,就是“好学”。

    可见,孔子所言好学,是把握标准、审时度势、正确言行;是一种在具体的情境中的锻炼或实践。

    《雍也》章中说: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一章,孔子通过评价颜回的学习品质,间接指出什么样的状态是好学。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哪一个最为好学呢?

    孔子说:颜回是很好学的。他不对别人发火,犯过的错误从来不会再犯,可惜的是他早死了。他死之后,我就没听说有谁好学了。

    不迁怒,不二过,即为好学。迁怒,是指把自己的怒气或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一个人身上。不迁怒,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个修养。怒气的产生或源于自身有错,或源于环境因素的不当,但颜回都不对迁怒他人,说明他善于寻找自己的过失,善于反躬自省。这个过程当然也可算是一种学习。至于“不二过”,这确实是有很强的自律能力的。

    《子张》章中说: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都知道他还有哪些东西没学到,从而努力去学;每月都不会有忘掉了已经学得的知识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小结:孔子所谓好,一是看重学习的目的或目标,就是要“有道而正”;二是要在具体的环境或情境中去学习,在不同的状态下去应变,去锻炼成长;三是要强化自身修养,反躬自省为上;第四就是善于发现自已不足并加经弥补,保持学习成果。

    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朝闻道夕死可也,这些讲学习方法和态度,其实在其中了。

    2024-11-22
    2楼
    回复
  • 米黎用户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孔子的好学很显然是指对书的学习,儒家六艺,射和御吃不饱是不行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这种精神好不好,我认为不好。因为孔子的理想是学而优则仕,以后是要管理天下的。如果你对经济不懂,如何富民?民没吃的了是要造反的。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孔子对炎黄文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修身是修的本事,包括学书,也包括实践。孔子的修身完全是脱离实践的背书,那么你如何治理大夫的家诸侯的国,周天子的天下?

    2024-11-22
    3楼
    回复
  • 豆子用户

    《论语》认为,学习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则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习之前,应该守“孝”“悌”,交往时“谨”,“信”“亲仁”“爱众”

    转载或历者引用在集本文内容花请注明来设源于芝士回答

    即在交往之时诚实守信而又寡言少语,亲近仁人,爱护众人。这家庭生活中与社交生活中的规范做到之后,有余力再学习。

    看此题五管决,战门海且儿劳。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认为,好学者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并不高,而是敏言慎行,不断的接近有道之士以匡正自己,就可说是好学了。

    工前表数但长边她干白千办史派参。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逐什么,生怕赶不上,赶上还怕丢失了。

    这三句,讲述了好学的态度,学习应该以德为先,在自己的德行足够之后再进行学习。好学之士应该是不注重物质的,而是不断的匡正自己。学习没有尽头,若不学习就如同失去什么。如此,方可称为好学。

    更多关于《论语》理解,请关注我,不定期更新个人关于《论语》的理解,望对《论语》有兴趣的小伙伴与我一起讨论交流。

    2024-11-22
    4楼
    回复
  • 黎泽宇用户

    我不满意下面的几个回答,片面的见字解表意。

    论语中的好学,好念四声,不能只简单的理解努力,勤奋怎么简单。

    孔子思想中好学的好,不只是种态度和行为,更是所谓君子的本质,对道理对事物对知识的本能渴求,好 的字意,就是君子这颗大树的根,不停的去扎深去吸取营养来让自己不断的提高成长,好比婴儿出生就知道吸吮母乳,这样的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才是好学。它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是君子的本能。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部内容,热否者好则将视为侵队权

    2024-11-22
    5楼
    回复
  • 王怀瑾用户

    所谓的学习就是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论语】关于“好学”的意思是说:不要把学习当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完成,而应该把学习当做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去做。【论语】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那种享受。

    2024-11-22
    6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