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昆仑奴”是非洲来的黑奴吗?

中国历史上的“昆仑奴”是非洲来的黑奴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的是“非洲的黑人”,注意:这是指那时候的非洲,不是今天的非洲。如果是这样那就会带来三个问题:1、中国古代(华夏大地上)是不是一直没有黑人?2、如果有,这些“昆仑奴”会不会是他们?如果不是他们,那么有没有联系?3、如果自古以来从来没有黑人,那么又会是哪里来的??第1个问题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果中国古代有黑人的话,那么说“昆仑奴”是非洲黑人难以判断了,客观评价,那时候的非洲黑人是很难很难大批量到达东亚的,如下图:依当时非洲远比欧亚大陆低N多倍的生产力水平来讲,它不可能大量北上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这是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事实证明,直到近代欧亚大陆的人才开始进入非洲,根据“进出定律”,那么,既然此前都没什么欧洲人与亚洲人能大量到达非洲,则反之亦然。而走海路就更不可置信了,非洲人如果没有因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而被奴役并贩卖到世界各地去,那么他们能不能穿越茫茫大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充分。所以说,仅此一点就基本上可以断定,唐代的“昆仑奴”不太可能是非洲黑人。但是根据正史记载,他们的皮肤确实是黑色的,这也就意味着“昆仑奴”不可能是今天的亚洲人种,那在地理上,在当时来来说,就只剩下一个方向,也就是:西亚/中亚。但是笔者仍然想扩大核实及考证的范围以确证,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我国的正史中,那些有关黑人的记载……话说不觉得很“耸人听闻”吗???我华夏大地怎么会有黑人的???话说还真有,首先是殷墟第一代挖掘功臣李济教授曾在他的著述《安阳》里指出,在殷墟墓葬中他发现里面不但有蒙古人种,也有古印欧人、还有爱斯基摩人,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与矮黑人:其中,最后很矮黑人和澳大利亚土著都同属一类,学名上叫“尼格利陀人种”,又称为大洋洲黑人或南亚语系人种。依这两种人的皮肤来判断,那绝对是100%的黑色人种——虽然澳大利亚土著的肤色要相对浅一些。而李济的这个说法在当年提出来的时候,轰动有余,但是得到认同的却极其可数,因为他所使用的是传统的古遗骨判断手法——“人体结构学”,也就是看、听、摸、比(比对),当然这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人种的骨骼的确是有其自带的特征,所以李济从2000多具完整或不完整的遗骨中得到这个结论,其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因为概率已经很大了。论殷墟的墓葬遗骨,除了李济,没有人有他收藏得多,研究得多。所以他的言论还是得到了一些肯定,只是因为人体结构学始终缺乏绝对的科学根据,所以没有被世人所公认。然而几十年后,一门新兴的生命学科终于解决了这个“悬案”。那就是最近几年非常火爆的“分子人类学”——简单点理解,就是验基因,即DNA。解开生命的疑问,确实没有任何说服力有DNA的结论更强了。根据分子人类学家的检测殷墟墓葬的人种中,确实存在有多个人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标本数量及类型分别是:1、蒙古人种30例2、矮黑人34例3、爱斯基摩人种50例4、高加索人种(即古印欧人)2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墓葬人种全部都被判定为战俘虐杀或是祭祀,即是非常正常死亡的(面部朝下,肢解状)。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些例子就断定殷商这个朝代的主体人口或是他的统治阶级、统治者到底是哪种人属,按照李济教授的判断,是各种人都有,但是蒙古人种是统治阶级。由于这不是题目中的重点,故关于人种的分析就到此为止。接下来继续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黑人。有了基因学的证明后,那史书上那些关于人的相貌、体型等的奇怪描写,便很多问题都有了头绪。中国史籍上,与黑人有关的有多种记载:第一种叫“僬侥”([jiāo yáo)”,在出土文献《竹书纪年》的《帝尧陶唐氏》一章节里,记述了一种叫“僬侥”([jiāo yáo)的上古矮人,文中称:“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这里指出“僬侥”是一个邦国,而春秋的传世文献《国语》卷十也有:“僬侥,官师所不材也,以实裔土”。也就是说,在春秋时,这个“僬侥”族是被中原王朝所排斥的种族,但是他却并不是外来民族,而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古老民族,只不过是被统治阶级驱赶了而已。矮,是“僬侥”这个族群的最大特征,类似的记载还有《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 焦侥之国 , 几 姓,嘉谷是食。” 袁珂校注:“周饶、焦侥,并侏儒之声转。”《荀子·富国》:“譬之是犹 乌获 与 焦侥 搏也。” 杨倞注:“ 焦侥 ,短人,长三尺者。”《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方曰 焦侥 。” 高诱 注:“ 焦侥 ,短人之国也,长不满三尺。”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 嵩华 , 焦侥之胫不足以测沧海。”东汉蔡扈有一首《短人赋》,专门详细地描过此族群:"侏儒短人,僬侥之后。出自外域,戎狄别种。去俗归义,慕化企踵。遂在中国,形貌有部。名之侏儒,生则象父。唯有晏子,在齐辨勇。匡景拒崔,加刃不恐。其馀尫幺,劣厥偻寠。㗲啧怒语,与人相距。蒙昧嗜酒,喜索罚举。醉则扬声,骂詈恣口。众人患忌,难与竝侣(略)"。这些史料,都坐实了“僬侥”=侏儒短人,而且,也“僬侥”=俳优。俳优:是一个宫廷里的职位,很早以前就存在,如《史记-乐书》:“俳优。短人也”。《韩非子》:“昔周成王近优侏儒,以逞其意”。《管子》:"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士大夫在后。"《史记-孔子世家》:“(齐景公让他们)优倡侏儒为戏而前”。与之相关的典故,最有名莫过于与西汉奇人、怪杰、鬼才东方朔的故事,《汉书-东方朔传》有一则相当生动的记述: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这里讲的是东方朔吓唬这个”俳优“的故事,而东方朔言语中也是极其鄙夷贬损,这些记载通通都符合“僬侥”的特征。俳优,其实就是“艺奴”嘛,类似于西方的小丑角色。所以,“僬侥”与“昆仑奴”显然是可能存在联系的。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僬侥”的存在时间不会短,而且还有可能可以与华夏族而并肩也不奇怪,例如《山海经》的《山经》篇里的《大荒北经》章节记载在上古时期,有一个很怪的古国,此国的人很怪,名字也也很国,云:“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朌姓,食鱼。”汉代郭璞为此族作注:“故类也,伹,眼绝深,黄帝时姓也。”竟然也是“自古以来”!所以我说,如果都不先确定中国古代是否原来就有黑人,那么对于唐代的“昆仑奴”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而根据人体结构学,“深目民“、“眼绝深”,这些都显然不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也就是不是今天的亚洲人种的相貌,再加上“食鱼”。那就真的与矮黑人对接上了——典型的鱼猎民族习性!(找不到小黑人打渔照,用我国渔猎民族赫哲族的美眉照片以代替,也。好养眼,韩庚就是这个族的)。注:但不得不说,矮黑人的渔猎技术实在不咋地~而且他不打河鱼,都是海边渔猎,另外这个人属已经越来越被证明其智商是比较低的,这也符合他们今天的样子,据说矮黑人与我们(致人)不同,可能混有另一种人属: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亦译弗洛瑞斯人的基因,正像我们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一样,人类世界也曾经存在杂交。而弗洛勒斯人即是现实版的“霍比特人”,该支人科动物据推测最晚于18,000年前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恰好就是东南亚,好吧,又离题了,打住。《山海经-海内经》还有: “又有黑人, 虎首鸟足, 两手持蛇, 方啖之”。还有《海外东经》 载: “黑齿国在其北, 为人黑, 食稻啖蛇。”一者矮、二者黑、又爱跳舞唱歌,是不是一个自带RAP的“黑人兄弟”的形象已经浮生在你眼前?这摆明就是矮黑人了,好吗???尽管古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些人种是不是同一种人,但是从地理、文化、当时的社会地位上来说,都摆明是“奴”的身份,而且其统称皆有“戎狄之后”、“西南蛮夷”等等。迟至汉末,这种“短人”与“黑人”已渐隐于史册,只有《梁书》记载诸葛恪在一次讨伐中,曾,俘获“黟歙短人”,其它的也是零星记载。总而言之,这个族群确实在汉后就基本上消失了在华夏大地上,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反正可以肯定,已经不存在“大批量”的可能。到此,我们才敢下结论,唐代的“昆仑奴”与“僬侥”、“深目民”、“黑齿”可能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至少绝对不是那个“自古以来”+“黄帝姓氏”的且可与华夏族相比肩的古老民族的东亚小黑人——因为“昆仑奴”在唐代十分受欢迎,数量非常多。你都消失了,怎么可能还有大量奴才呢?所以,这个时候,才能再来讨论“昆仑奴”到底是不是非洲黑人,才有充足的依据。笔者前面说过,地理上与技术上的制约,决定了非洲黑人不可能大量来到远在天边的中华大地,因此,笔者依然不持“非洲说”,虽然我没有百分百的证据,但是史书上既然没有相关记载,那么无论你怎么考据也都是只得一个“我认为”,是没有结果的。所以还是要找有迹可循环的:“昆仑”一词,有多种说法,有指山、有指水、还有指国、亦有指国名又有指地名,此处只取一种,那就是颜色。房玄龄等《晋书》:“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说的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亲妈李太后李陵容,年少时曾是会稽王宫的宫女,因长得又高又黑,被称为“昆仑”。 这就是说,唐人有以“昆仑”而代指黑颜色的传统。《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通过此段基本可以得出:唐代“昆仑奴”说的是东南亚的黑人。尽管唐代的航海技术也空前发达,但是先近后远的道理,“昆仑奴”的主要构成不可能是非洲黑人,只有少部分是跟随阿拉伯人或是被遥远贩卖至此的。所以说,今世所采信的源自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贩卖奴隶的历史,时间上完全与唐宋明等朝代重合,可见,“昆仑奴“100%是以南亚黑人或棕色皮肤的人为主。(圆肚子,和今天的大洋洲土著一样)。最后一个问题:“昆仑奴”有没有可能是跟我华夏上古三代时即存在的矮黑人是同一种族?或是从我华夏大地上消失而转移到南亚大地的后裔???从唐代关于“昆仑奴”的用途来说,几乎无所不能,再不像汉以前只能充当俳优、倡优,由此可见,就算是同一个人属,但是也可能是已经融合了南亚矮黑人系的进化版。真正的非洲黑人,最早可追溯且成批量的,必须是郑成功的黑人军团!说完。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