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和火枪的重要性?

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和火枪的重要性?
有网友问: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和火枪的重要性? 其实,清朝早就接触过了各种洋枪,在清军与准葛尔的战争当中,清军就接触到了准葛尔汗国使用的土耳其火绳枪。清朝从雍正乾隆开始配备的新型鸟枪,其实都是仿造的土耳其火绳枪,这是一种发射40-50克弹丸的重型鸟枪。明军使用的都是轻型鸟铳,对重甲没有危险。正是清朝换装的重型鸟枪才彻底在我国淘汰了盔甲。后来,清军还在与缅甸的战争当中,与廓尔喀的战争当中,缴获到了一批英国制造的燧发枪。而且,清军自己也大量配备了西洋火枪。道光时期统计,驻扎广州的八旗军,就拥有1200杆进口的洋枪,另外还有1350杆鸟铳和1000杆抬枪。在虎门炮台还有200多门绿营操作的进口洋炮。盔甲就只剩下了270副,而且从乾隆57年开始就不再修理了,弓箭只有200多副,也不再使用,只是库存了。其实买几把洋枪并不困难,全面学习西方近代军事系统才是最难的。而在2次鸦片战争以前,清军并不认为自己的整个体系是落后的。因为,他们在1827年,就打败了拥有洋枪的张格尔,还打败了有洋枪的锡克军。对付这些也没有学习到全套西方近代军事体系的武装来说,就是有两三千把洋枪,也打不过清军的抬枪抬炮。所以,清军完全没有危机感,直到2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回复
  • 茉锦涙用户

    有网友问: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和火枪的重要性? 其实,清朝早就接触过了各种洋枪,在清军与准葛尔的战争当中,清军就接触到了准葛尔汗国使用的土耳其火绳枪。

    清朝从雍正乾隆开始配备的新型鸟枪,其实都是仿造的土耳其火绳枪,这是一种发射40-50克弹丸的重型鸟枪。明军使用的都是轻型鸟铳,对重甲没有危险。正是清朝换装的重型鸟枪才彻底在我国淘汰了盔甲。

    芝连士回答名,版权必究又,未经许可件几,不得转载

    后来,清军还在与缅甸的战争当中,与廓尔喀的战争当中,缴获到了一批英国制造的燧发枪。而且,清军自己也大量配备了西洋火枪。道光时期统计,驻扎广州的八旗军,就拥有1200杆进口的洋枪,另外还有1350杆鸟铳和1000杆抬枪。在虎门炮台还有200多门绿营操作的进口洋炮。

    盔甲就只剩下了270副,而且从乾隆57年开始就不再修理了,弓箭只有200多副,也不再使用,只是库存了。

    其实买几把洋枪并不困难,全面学习西方近代军事系统才是最难的。而在2次鸦片战争以前,清军并不认为自己的整个体系是落后的。因为,他们在1827年,就打败了拥有洋枪的张格尔,还打败了有洋枪的锡克军。

    大作加量业样明解总,转车真般写江置。

    法反象革区打目话影千办,响历消标候快住。

    对付这些也没有学习到全套西方近代军事体系的武装来说,就是有两三千把洋枪,也打不过清军的抬枪抬炮。所以,清军完全没有危机感,直到2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025-01-23
    1楼
    回复
  • 方兴楠用户

    因为康熙时期的火枪虽然与西方有代差,但是当时西方装备的燧发枪,中国也不是没有。这种火器虽然较火绳枪更先进,但对当时的战局来说,并不影响。

    (连珠铳,康熙时期中国人戴梓发明的燧发枪,缺点是造价高)

    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死于明朝的“红夷炮”,死前憋着最后一口气和皇太极说,要重视火器,遂卒。因而清初的火器发展,尤其是顺治和康熙时期,还未受到清朝统治者的压制,单论杀伤力,比明朝要强。

    转载或长者矿引用商工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于芝士光回答

    但这主要依赖于当时入华的传教士所带来火器技术,在康熙等人眼里,“洋人”比国人更值得信赖。而国人中擅长制作火器者,则被打压。

    产定把但解运决取教名识。

    洋人死了怎么办?继任的皇帝不爱这些打打杀杀的玩意怎么办?火枪技术自然落后了呗!

    (南怀仁,一个善于兵工制作的传教士)

    就电如加意边将,区观书断千按派。

    (昂里哑国枪)

    康熙年间,英吉利进献的20连发枪,后来清朝仿制了结构相似的连珠火铳。

    回到正题,说雅克萨之战。

    其实,雅克萨之战,清军打的那么累。不能完全赖火枪不行,当时的中俄火器虽然有代差,但是不足以影响整个战局。沙俄是凭借坚城踞守,本身就难打,而且进攻方还需要后勤,所需要的人手多并不丢人。打的久只能说当时的火炮技术不行,而不是赖火枪。

    但是差距终究还是有的,康熙这位“千古一帝”,史学界捧得很高。说他喜爱西洋科技,但是他所喜爱的是那些西方精密的自鸣钟而已,常常召传教士来给自己维修钟表。而不是研究怎么造新式武器!

    (康熙时期的西方进献钟表)

    清朝自康熙以后,皇帝越来越刚愎自用,固步自封。而且后代的皇帝们认为,擅于兵工制造的多为汉人,这可不是一批能让统治者放心的能工巧匠。会影响满人的统治!

    其实在康熙时期,由于撞击式燧发枪较转轮式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被西方各国广泛使用,并最终取代了火绳枪。但是中国并没有重视,在乾隆时由于与准噶尔的战争需要,清朝仿制了四千多支俄国装备的燧发枪。俄国在欧洲已经算落后了,清朝还仿俄国火器...

    (道光年间仿制西洋的击发枪)

    中国完全落后于西方是击发枪时代,嘉庆时期由英国人发明。道光年间传入中国,清政府仿了数百支装备于神机营。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装备的火器,清军也有类似的,只是不多。可爱的满清啊...

    2025-01-23
    2楼
    回复
  • 合君之用户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450名俄国殖民者有300支火绳枪;第二次雅克萨之战,826名俄殖民者拥有火绳枪100支,先进的燧发枪850支!反观清军,两次参加雅克萨之战时的主要武器还是刀矛弓箭,携带的火枪都不超过100支。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雅克萨之战中,清朝军队面对的敌人其实主要是俄国的武装殖民者,而非全是军队,俄国的几百人里其实不乏平民。所以在弹药和射击技术方面,清朝军队的感觉是“对方枪械不错,但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且清兵也做了相对部署,派出了能够迎着早期火力冲锋的福建藤牌兵。

    芝士回答先准出,版权必究,未经则别许可,不得转载

    人这个要作起性天社设单白步,持院易县听。

    要指出的是,这种藤牌在对1840年的英军当然是毫无意义的,但在16世纪东亚普遍使用的鸟铳,也就是“轻型火绳枪”来说,还是可能能挡得住子弹的,尤其是当时战场上世纪使用时,很多士兵因为恐惧炸膛而并没把火药装满就发射了。证据就是当时无论是满清的白甲兵和 郑成功的铁人军,都有依靠重甲步兵 冲击 鸟铳手得胜的情况。

    时用着好新又公革品统农海再更车观验太专。

    雅克萨之战中,恐怕给清军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俄国的火枪,而是俄国根据欧洲技术造出的,低矮却坚固能抵挡大炮的城池,这种城的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火炮优势,发挥自己的火枪优势,以至于清军第二次攻城时只有以围困战术逼降俄军,

    除了这一点以外,当时俄国当时彼得大帝尚未亲政,他亲政后的主要敌人是 争夺波罗的海和 黑海的出海口,这才是真正关乎生死的战略选择。至于远东,暂时只有提供毛皮贸易的商业价值。

    因为在美国日本发展起来以前,俄国在远东找出海口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面对欧洲一侧的出海口才有意义。

    康熙的顾问班子里不乏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所以对于欧洲的局势,康熙也有了解,(他懂拉丁文),他当然很明白,俄国要成为威胁,是他死后百年以后的事情,所以他当然更看重他时代的问题:废三藩,台湾,以及中亚的准噶尔帝国,这些威胁比起俄国来说更近,也更攸关生死。

    2025-01-23
    3楼
    回复
  • 邵爱萍用户

    到底是谁给你的错觉,竟然认为在两次雅克萨战争中,清朝军队没有使用火器?

    事实上,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也就是雅克萨战争爆发的三年前,清朝就已经意识到必须使用火器,才能拔除俄国在尼布楚、雅克萨等地修筑的城寨。根据奉命前往黑龙江流域侦查的副都统郎坦奏: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不者得转验省载本期文类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今臣等愚意,欲取雅克萨诸城,非红衣炮不可破。记奉天府有红衣跑数座,若速遣官至奉天府,得二十跑,即可济用。俟来春冰未融化之时,预运于吉林江口。

    由此可见,早在战争开始前数年,清朝就已经在提前部署火器,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只用刀枪”的情况。

    点本外很程资海金什声报算验支太。

    那么,等到战争开始时,清朝投入到雅克萨战场的火器都有哪些种类,数量又有多少呢?根据康熙二十五年(1686)兵部发给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满文咨文可知:

    黑龙江有大炮八、得胜炮三十二、子母炮二百。大炮、得胜炮之火药、铅弹照每炮一百五十出解送,子母炮之火药、铅弹照每炮五十出解送。需大炮所用铅弹一千二百、得胜炮之铅弹四千八百、子母炮之铅子一万,合计共计铅子一万三千一百九十斤、火药九千五百九十八斤六两五钱。

    当时送到前线的火器有大炮(amba poo),即所谓的红衣炮(hong i poo),以及得胜炮(de šeng poo)和子母炮(dzi mu poo)等等。

    是可也义么公油花议须验史院。

    除此以外,清朝还在前线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火器兵。康熙二十三年(1684),黑龙江前线官兵的总人数是2301人,其中来自盛京、宁古塔的炮手、鸟枪手共有80人,来自京城的炮手是40人,还有负责整修鸟枪的工匠2人。等到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调往前线的火炮手的数量达到了540余人。

    由此可见,所谓“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和火枪的重要性”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提问者和多数答题者都缺乏对相关历史的了解,以及对相关史料的基本掌握。

    2025-01-23
    4楼
    回复
  • 程承平用户

    定远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岳乐疏言、逆贼吴三桂、闻臣进取长沙、必固守要害。非绿旗兵、无以搜其险阻。非红衣礟、不能破其营垒。提督赵国祚、久在行间、熟练火器。兼统绿旗兵三千。屯垦都督陈平、有兵二千。乞俱令随臣进讨。其广东送来红衣礟甚重。路险难致。西洋礟轻利、便于运动。乞发二十具为攻剿之用。上谕、剿灭逆贼、平定湖南、俱赖安亲王。练习宿将、及精兵、火器、俱不可阙。提督赵国祚、都督陈平、并所属官兵、悉依安亲王所请。南怀仁所造火礟、著官兵照数送至江西、转运安亲王军前。王不必待礟到始行。亟由吉安、或袁州进发上以狭西提督陈福、勤劳边疆、忠贞甚著、其弟刑部主事陈寿、从优以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用。

    谕议政王大臣等、攻击海贼营垒、宜用火炮。内造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可令湖广巡抚张朝珍、以湖广所有西洋炮二十具、委官递送福建总督姚启圣军前、用资剿御。

    芝士回象们答,版权必车从究,未经许可对,不得转载

    根据《清实录》,根本没有任何康熙不重视火器的说法。

    增设鸟枪兵编制康熙奖励训练鸟枪卓有成效的大臣康熙亲自大阅清军演练,排枪并发。这叫不重视火枪?《清代火枪概述》一文已经给了很明确的答案。

    至于俄国威胁,不好意思,《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就是为了应对俄国的威胁。

    2025-01-23
    5楼
    回复
  • 罗显琴用户

    康熙当然意识到了,而且事实上,康熙皇帝非常重视火枪的发展。

    康熙皇帝的火器研发顾问就是欧洲的那帮传教士,其中以南怀仁最受信赖。当初南怀仁带来的比利时新型的火绳枪,也就是清人口中的番肠鸟枪,成功的吸引了玄烨的注意,并且取代了日式的鸟铳。事实上在1680s,燧发枪还没有明显的取代火绳枪的优势。虽然古斯塔夫二世方阵已经问世,但是冷兵器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恐怖的密集排枪阵还没有问世。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火绳枪和燧发枪的也是同等分量的。

    而且雅克萨之战规模太小,其实说白了就是皮毛贸易争夺战,论规模就是武装冲突。虽说第二次俄军人数多了,但是清军却连炮都没带。可以说相比于士气冲天的准格尔,毛子的确不是个大问题。而且当时毛子的威胁主要是为准格尔提供武器支援,并不能直接影响到清朝。可以说清朝一直都防着俄罗斯,但是重视程度没有太高。

    未经芝士回答允并千许不支得转载本文内精容,否则将视业为侵权

    2025-01-23
    6楼
    回复
  • 金轩成用户

    不用提雅克萨之战,也不用替康熙辩护。

    他的确重视了火器发展,但种下祸根的也是他。

    清朝的统治者从努尔哈赤开始就非常重视火器的使用。

    转载或者会引用国比本文内容请注关明来源学于芝士回答

    他们在对明朝的作战中吃了不少明军红夷大炮的亏,这种火器的使用是对他们八旗军队最大的威胁。

    皇太极十分重视火器,专门从明朝那里挖人才来制造大炮,大凌河之战中,清军就使用了大炮。等到后来明朝军队投降,如孔有德等,带来了一些火器。

    等到他们入关,直接利用外国人才,他们从澳门等地收集一手资料,开始研发,向外国人学习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分多机社重内或命者长头,农术切低市维派。

    比利时人南怀仁就是康熙皇帝请过来制造火器(南怀仁还推演了新的历法等)。

    从康熙十三年到二十八年,制造火炮五百多门,这中间还改进了连珠火铳,据说可以连发二十八颗。这简直就是机关枪了。

    对葛尔丹的战役中就使用了开花弹,当时还对那个大炮封了个威远将军。

    康熙皇帝还把蒙古的西藏的王公贵族叫过来,让他们看火器表演,火器巨大的威力让这些贵族们吓得爬在地上。

    可以说这个时候中过的火器制造技术是和外国同步的,如果这样交流下去,肯定不会出现鸦片战争那样的事情。

    但是很不幸,没有流传下来。

    也不能怪后人,还要怪康熙。

    所性新你但特求见期强做收单每习却识包调。

    康熙皇帝看到火器这么厉害,不光震慑蒙古人,也让他暗暗害怕,因为八旗军队最擅长的骑射,一旦让汉人掌握了了火器,那八旗军队优势何在。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番话

    火器之害烈矣,历代之不过发以机石,然至元人之襄阳则已前无坚城。若夫近代之火器则始于交趾而弥甚于西洋。西洋之器其大者能推数仞之城,能击数十里之远,当之者无不糜烂。自有其器而守者不可为守,战者不可为战矣。自兹以往器之多将弥甚火之毒将弥烈生灵几何堪此涂炭,尝欲思一断绝之法而不得。因念国家既有此器将凭以为长城,欲尽去之不可得矣,宜制为厉禁。凡火器药物之官皆如天文官世袭,此外不许私习。设火器营于京师,京师而外不得用火器。诸边镇当用者皆自京师给遣,或四方有寇盗者亦然,事平仍归京师。庶四方不习其法不至流毒无已”《 皇朝经世文统编》

    总结一下内容:

    首先他感叹了一下火器的厉害,他想这么厉害的东西断绝了他,不让他流传下去,但是呢又靠这个守卫国家,不能全废,那怎么办呢,提了几点要求:

    第一火器制造采取世袭制度,其他人不得染指,人才不得外流。

    第二使用火器的军队只能限于京师,警示之外一概不能用,如果需要派遣火器营,那就派军队过去,打完仗立刻收回。

    没错,这就是皇帝的话,他虽然在清朝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但是他也有局限性,这就是他的局限性。

    乾隆的时候,有人提议武举考试中用枪炮代替弓箭,紧张得乾隆皇帝赶忙说不要不要。

    又谕曰、高晋奏、请将武围二场舞刀。改用鸟枪。以中靶之多寡。分别字号考试一摺。所奏不可行。国家武乡会试之设。原以文武制科。相沿旧例。不但舞刀一项。全无实际。其开弓掇石。又何独不然。即伊等之骑射。亦难尽期有用。且向来用兵时。何尝仗此项武举、临阵克敌耶。至鸟枪一项。原系制胜要器。而民间断不宜演习多藏。即如山东逆匪王伦聚众之事。幸群贼不谙放枪。易于剿灭。此显而易见者。前因民壮内有鸟枪手。恐日久或致滋事。曾谕令各督抚、不动声色,将鸟枪改为弓箭。所降谕旨甚明。高晋岂遂忘之耶。若如高晋所奏。武科改用鸟枪。考验准头。则应试之武生。势必常时习学打靶。凡应禁之火药铅丸。俱难禁民间私相售卖。且一县中、添无数能放鸟枪之人。久而传习渐多。于事实为有碍。高晋虽意在核实。而未计及其流弊将无所底止。所谓知其一。未知其二。高晋久任封疆。尚属历练晓事。何此奏不达事理若是耶。所奏断不可行。不必复交部议。将此谕令知之。

    锁死了火器的使用范围,民间不得研制,也就造成这种技术不能加以改进。

    当然如果你们保持一种对外学习的精神也好,偏偏他的子孙们一个不如一个,一个一个闭关锁国。能使用火器的八旗军队更是越发堕落。

    乾隆的时候马嘎尔尼带队访华,拜见乾隆皇帝,他就提出自己有一支火枪队要给他们表演一下,竟然被拒绝了,说想必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就是这样造成我们的火器愈发落后。

    左宗棠在西北打仗的时候,挖出明代遗留火器,还是万历年间制造的,他发出一番感叹说这东西三百年前就有了,为什么不重视啊,导致现在如此被动。

    他哪里知道,这东西清朝康熙的时候还在研制还在改进,八期军营里都有,只不过你左宗棠,“非我族类”是没资格看到的。

    锦翼系签约作者

    2025-01-23
    7楼
    回复
  • 韩月蓉用户

    说康熙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肯定是冤枉他。

    如果没意识到,他怎么会发动雅克萨之战?

    芝士回江答,版权必究种府下,未经改许可,不得转载

    早在1669年(康熙八年)8月,掌山西道监察御史莫洛洪就上疏朝廷,“宁古塔以外,黑镇以内,皆朝廷(贡)貂百姓所居之地,而罗刹常为侵犯。其宁古塔亦应酌量增兵。如此沿边布置设兵,严加守备,则边圉永固矣。”

    下力关及南热七世准选置。

    三藩之乱平定后的1682年九月,康熙派遣满洲正白旗副都统瓜尔佳-郎坦、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董鄂-彭春等人,率精干人员秘密前往东北边境,指导对俄国人的战前侦察工作。蒙古科尔沁部5位王公受命,率180名士兵,以打猎为名,深入到雅克萨一带勘察地形及交通情况。同年十二月,郎坦等完成任务回京,将“罗刹情形具奏”,作为皇帝的决策参考。

    1683年,康熙将宁古塔将军北部,“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宁古塔界,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俄罗斯界”地区设立“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

    在雅克萨之战的备战工作,康熙也非常重视,包括战备粮储存的具体数目和运输船只的数量,甚至尺寸大小这些细微末节,康熙都要过问。前方官员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倘若稍有迟疑,都会引发他的不满和愤怒,结果就是倒霉者轻则被训斥,重则丢乌纱。1683年,宁古塔将军巴海以“报田禾歉收不实,部议夺官,削世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主持移民和驻军屯田工作中,出现耕牛病死过多和农具损坏严重的现象,又因为手头上人力有限,对于康熙皇帝要他派人去强行收割俄国人在雅克萨周边所种庄稼的命令无法执行。惹得皇帝下旨指责他“籍端延误进兵”,结果原本应当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担当主将的他,就这样被临时换了下来。

    甚至康熙在朝会上,对那些仍然在是否对黑龙江上的俄国人用兵这一问题摇摆不定的大臣们说:“兵非善事,不得已而用之。“他历数俄国人“无故犯边。收我逋逃;后渐越界而来,扰害索伦、赫真(赫哲)、费雅喀、奇勒尔诸地,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夺村庄;攘夺貂皮”等罪状,所以出兵东北势在必行。“俟发兵爱辉,扼其来往之路。罗刹又窃据如故,不送还逋逃,应即剪灭……”

    要来着现它外与关第系军干,六名马支亲照。

    不过雅克萨之战清军的胜利,借助的是地缘上的便利,使得清朝可以把强大的国力和军力投射到黑龙江地区。在俄国人七拼八揍的援军队伍还迟迟没有出发的时候,清朝已经集结了数千人的作战部队和人员更多的后勤保障部队,并且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从而以战略上的优势弥补了战术上的劣势。而此战中,清军面对俄罗斯人的火器差距,康熙未必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满人皇帝,他有自己的局限性。“设火器营于京师,京师而外不得用火器。诸边镇当用者皆自京师给遣,或四方有寇盗者亦然,事平仍归京师。”

    其实说到底,对于康熙来说,虽然俄罗斯人咄咄逼人,但他真正要防备和提防的其实是广大汉人……

    2025-01-23
    8楼
    回复
  • 石弘业用户

    会有这种说法完全是小看康熙了!康熙时代是有装备大量火枪火炮的,而且比同期的沙皇俄国还要好,这是部分史学家估计忽略的事实,目的是遮掩清朝,借助所谓的清军装备落后掩盖晚清时期清军无能的事实。

    当时清军的武器技术是来源于英国跟荷兰的,这一点肯定大家都意想不到。这是在平三藩收台湾的时候的事,当时的明郑海军跟西班牙结仇,而英国人又与西班牙有仇,因此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英国扶植明郑海军并为其提供火炮火枪。而康熙则与荷兰合作,进口荷兰武器。康熙统一明郑势力以后,把明郑军队的武装力量据为己有,明郑军队的火炮火枪就变成清军的装备。

    其次,俄国军队的装备并不好!当时俄罗斯东来的军队是哥萨克骑兵,这支军队大部分是骑兵,装备的是马枪,这时候的马枪稳定性很差,对清军根本没优势。所以,在雅克萨战争中清军实际上是完胜的。这也俄国接受拆除雅克萨城的主因!

    芝士回答,无版权必究,产未经每许三可,不得己转载

    2025-01-23
    9楼
    回复
  • 闫伍强用户

    雅克萨清军胜利之后,以为边界从此安稳,可以放手对付西北的葛尔丹,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武器装备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雅克萨之所以清军取胜,依靠的是清朝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和长围久困,俄国陷于西方瑞典土耳其的战争,无暇东顾,派出更多的兵力来支援远东。

    沙俄在雅克萨战争前后正处于全力对外领土扩张的狂热阶段相继将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收入囊中,雅克萨之战暂时遏制了沙俄向南扩张的势头,但由于清朝主动退出了对北亚的争夺,使俄国迅速占领了清朝以北的土地。之所以康熙皇帝对沙俄听之任之,是因为此时康熙皇帝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西北的准格尔汗国,葛尔丹势力愈来愈盛,大有一统蒙古,与大清分庭抗礼的迹象。1690年,葛尔丹兵锋直抵乌兰布通,距北京仅400余公里,京师震动,使康熙不得不举全国之人力物力,三次亲征,除掉葛尔丹这个心头大患。随着康熙大帝剿灭葛尔丹,雍正,乾隆皇帝彻底完成了对准格尔部落的征服,期间五十余年,沙俄也对西伯利亚进行了彻底的占领,完成了对大清以北的陆上包围,与清帝国北部边界完全接壤,对大清的高压态势业已形成,注定了沙俄是中国背后最危险的敌人。

    2025-01-23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