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没富,该怎么办?

许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没富,该怎么办?
农民种地辛苦,自不必说,遗憾的是没有挣到钱,这与观念和机遇有很大关系,不少人是种了一辈子田,到老了连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养老只能靠儿女。在大集体年代,耕地实行粗放型经营,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挣工分养家糊口,家庭经济没有出现赤字就非常不简单。七十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因为耕地面积不大,主要靠人工耕种,且主要种植粮食和蔬菜作物,产量提高了,在吃饭方面有极大改善,但是生产成本仍然没有明显降下来,挣的是数量极少的人工费,存款仍然是奢望。由于政策所限,相当一段时间,土地流转还不能实行,农民不能开展有规模的特色种植,美好的愿望只能在心里划上句号。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农村劳力,因为观念保守、缺少机遇等原因,以耕田作地为主,偶尔打点零工,收入没有明显增长。等打工经济兴起,他们已年老体衰。不仅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也错过了为自己储备养老保险的机会。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仅有少量的农村养老金可以支配,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还必须强打精神,去挣钱养活自己。“五保”老人由政府养老,生活不愁保障,问题是更多老人有子女,如果子孙有孝心,或者混得不错就万福,老人老有所养才能实现。

回复
  • 曹富钦用户

    农民种地辛苦,自不必说,遗憾的是没有挣到钱,这与观念和机遇有很大关系,不少人是种了一辈子田,到老了连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养老只能靠儿女。在大集体年代,耕地实行粗放型经营,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挣工分养家糊口,家庭经济没有出现赤字就非常不简单。七十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因为耕地面积不大,主要靠人工耕种,且主要种植粮食和蔬菜作物,产量提高了,在吃饭方面有极大改善,但是生产成本仍然没有明显降下来,挣的是数量极少的人工费,存款仍然是奢望。由于政策所限,相当一段时间,土地流转还不能实行,农民不能开展有规模的特色种植,美好的愿望只能在心里划上句号。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农村劳力,因为观念保守、缺少机遇等原因,以耕田作地为主,偶尔打点零工,收入没有明显增长。等打工经济兴起,他们已年老体衰。不仅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也错过了为自己储备养老保险的机会。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仅有少量的农村养老金可以支配,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还必须强打精神,去挣钱养活自己。“五保”老人由政府养老,生活不愁保障,问题是更多老人有子女,如果子孙有孝心,或者混得不错就万福,老人老有所养才能实现。

    2024-05-02
    1楼
    回复
  • 许淑婷用户

    中国虽然从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真正靠种地致富的少之又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农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吃不饱穿不暖,一跃变成社会的娇娇者,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而且还可以吃好穿好,真正实现了由原来的以粗粮充饥,变成了今天的吃细吃好的幸福生活,不管怎样说,在中国真正靠种地发家致富的少又少,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地主,也是在种地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才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虽然当时他们大多数人,都在种地的基础上发展到工商业,又在工商业中赚到钱,再投入到家中继续购买土地,以此来达到自己发家致富的目的,但是,真正靠种地拥有太多财富的人,太少了。

    所以,农业永远是基础,真正能够创造金钱和财富的是科学技术和工商企业,虽然人人都要吃饭、穿衣,但是,种田永远比不了工商企业赚钱多和赚钱快,何况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和工商企业推动历史车轮快速前进的时代。

    2024-05-02
    2楼
    回复
  • 刘婉玥用户

    实事求是的,用真实的数据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回答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是你如果能耐下心来,也用不了你2分钟的时间也就看完了!就我们现在农村承包土地的情况,如果农民就种自己分到的那点承包土地的话,只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去了解决吃饭问题之外,别说是富了,就是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原因就是一条,就是农民分到土地的数量太少,因此打下的粮食数量就少,除了留下自己一年吃的口粮之外,剩余可以卖的余粮数量不是很多,而且说实话,现在的粮食价格确实是比较低的,所以,就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农民种植承包的那点土地,他一定是富不起来的!在东北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比较多,农民分到的土地数量就比较多,这样的话,东北地区的农民种植着自己承包分配的土地,生产的粮食就很多,所以,从比较的角度来说,东北地区农民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但是即使这样,东北地区的农民只靠种地富裕起来的,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生活水平比土地资源少的农民朋友们,生活的水平相对要高一些,生活质量要好一些的!而而生活在东部,南部土地资源比较少地区的农民,他们每户人家可能只分到三亩五亩的土地,如果只靠种这点土地,能解决温饱问题,能解决吃饭问题就不错了,中国的农村,农民基数太,土地资源太少,按全国平均水平来算,就按我们现在说的,我们有18亿亩的基本保护农田,而我们现有7亿农民,平均计算每一个农民有2.5亩左右的土地,我们就按种植小麦来计算,如果每亩土地能生产小麦1000斤的话,那么2.5亩左右的土地能生产2500斤小麦。种植一亩小麦的成本,各个地方不一样,有的地方说需要600元钱,有的地方说需要700块钱,也有的地方说需要800元钱,我们取个平均值,就按每亩小麦种植成本为700元的话,种植2.5亩地的小麦总成本就需要1750元,生产2500斤的小麦,留住一个人的一年基本口粮500斤小麦的话,可以卖出的小麦是2000斤,2020年小麦收购价最低每斤1.12元,那么2000斤小麦就是2240元。用卖出2000斤小麦的2240元,减去小麦种植成本的1750元,一年种植2.5亩的小麦,最后纯收入为490元,这就是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吉林省新农合2021年的缴费标准是320元,养老保险按最低的标准是100元,这两项农民也是必须要缴纳的,这两项加起来,就是420元,用纯收入的490元,减去这420元,也就只剩下70元钱了,这也只是个理论上的数字,但是我们从这个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农民实际上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了,这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了,只能说是农民可以吃饱饭而已了!那么,农民怎么能富起来呢?靠种地显然是不可能了,农民要想富起来,只有出去打工赚钱,出去创业,出去搞多种经营,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富起来的!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2024-05-02
    3楼
    回复
  • 常绮玉用户

    土地革命,革了地主富农的命,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当然沒有富的,但也没有穷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走出农田,去打工,搞经商,行动快的,抓住商机的,都富起来了。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土地规模化了才有个别种地大户。种地的和上班的工人是决大多数的人群,农民不富,工人也不富。但这个富字分怎么去讲,总体来讲,我国的吃饭问题全部解决,而且生活水平比起改革开放前也提高了多少倍。

    怎么叫富呢?开发商,企业家,明星?那不叫富,那叫大款。都成了大款可能吗?

    未经定芝士回答共允许不如权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易视为侵权

    农民辛辛苦苦不错,我也是农民。体贴关心农民是对的。那么叫农民全富,是都成爆发户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式都不可能都一个样子的富。都一样富就没了富人穷人可分。就像赛跑,总是有快慢一样。冠军就一个,跑到最后的也是一个,中间的是大多数。怎么可能都成第一呢。

    民以食为天,能吃饱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就表志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人应日气程知根白石近办感往。

    种地不交税,也不交粮,国家还给农民种地补贴。五千年的历史,那朝那代这么做了?现在做到了。

    农民这个群体,人很多,不可能都成为种田大户,也不可能都去当开发商,更不可能都成朱之文式的农民。生活在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本身就是一种骄傲和自豪,赶上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我们的幸运,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只有只争朝夕,努力拼搏,为家庭生活的提高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家人过的更好些。

    也得着开月设求,九增影市族厂属。

    2024-05-02
    4楼
    回复
  • 龙海潇用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农民,农民属于最底层人群,今年才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有些农民还在贫困中挣扎,何谈致富?!

    改革开放前,农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肚子吃饱都不容易,经常忍饥受饿,苦不堪言。

    主要当时科学不发达,产量低,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太差,天气环境,自然灾害等问题,靠天吃饭,看天收。“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谚语是当时现状。

    芝士回答,版权他必究,未经商许流可,不得转干不载

    吃不饱,穿不暖,劳力投入大,戏不好看,没什么收成,都穷,哪来富?!

    记得当时小学报名费才0.5元,有的家庭都拿不出夹,有多少适龄儿童没能读书,有多少学童为这区区伍角钱报名费被逼辍学。

    里条总管角志己采车目议离传,叫影众商调。

    穿的破衣,老大穿了老二穿,破了还得留给老三穿,吃的是萝卜和细米煮的粥。早上不是放牛,就是捡一撮箕猪粪后,再去上学,放晚学后割猪菜,晚上在柴油灯下做作业。星期天湖里捣青蛙,摸鱼。

    大人下雪天打赤脚挖藕,好造孽哟。一年到头小孩看不到一分钱。

    时子家当然或西色阶,单土记织消。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责任制,分单干到户,农民才逐渐吃饱了饭,穿暖了,住上了瓦房。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这一二十年,国力不强,工业还不发达,农民还得要交公粮水费,三提五统,以农补工,支援国家,支援工人叔叔,加之粮食价格,经济作物价格低,农民一年到头,没落头。哪来钱,穷,都穷。

    八六年前娶个媳妇才需要几百元。

    九十年代后期,工业开始复兴,外面打工的地方开始多了起来,一些胆子大的,被逼出外打工谋生。

    到这个时候,几代人种田的,没一个富的,好的人家,赡养老人,供儿女读书不欠债是不得了了。

    二000年前后至今,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种田只能作副业了。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村确实变了,有的农民住上了洋楼,开上了汽车,甚至城里还买了房。

    但,这不是靠种田富的,是出外打工,创业赚来的钱。

    由此可见,靠种这每人一亩三分地是富不了的,怎么办?:

    一,年青人外出打工,年老人在家务农,带娃。

    只有几代人同时发力,打工打的好,种田的吃的亏,多方收入,才有钱落。

    二,精品种植,特种养殖。

    投资大,风险大,做好利益可观。

    三,农场主,合作社,大包户,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

    这只能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收点田租,给他们打打工了。

    四,想方设法搞创业,只有做生意,无论大小,这是致富的唯一出路。

    不要怕丑,敢想,敢借,敢闯,苦干加巧干,勇于担责,负重前行。

    五,寄希望于后人,大力投资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多农民子女书读的好,高,工作找的好,一月的工资顶你干一年。

    六,说再多是费话,无门路,无资金,无人脉,无机遇,一事无成,那只有老实种田,诚信做人。保证有吃,有喝,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富了。

    2024-05-02
    5楼
    回复
  • 吴雨萌用户

    讲到农民种地之事,我就有亲心体会因为我是农村人,已有65年了。还是只能解决吃饭和经济稍有活动一点靠种地想要富起来,这是个难事,就是农民在种地富起来了的,那不知他们是怎么搞富的。反正我在农村快一辈子了,只有下雨天不干活,家里总是没有余额,连要买个社保都没钱。这还是怎么办?一个还是靠国家支配二个靠自己努力的干,干到最后的那一天。

    2024-05-02
    6楼
    回复
  • 印志勇用户

    历史可以证明,勤劳辛苦的种地农民,从古至今,永远是最穷的。

    虽然辛苦不一定能富,但没智慧再不辛苦,不更穷吗?农民真的可怜而无奈。

    如今,也是如此。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离内容请注明千斯来源器于芝士回们答

    比如,城市的马路美容师(一般都是农民),名美而辛苦,比正式的职工,更辛苦,可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回报,能成正比吗?

    能学物都合样内反或无果料至科节律太江严。

    无论下雨下雪,也无论冷热,都起得早,睡得晚,下力也大,工资却和正式职工相此,底的可怜。

    中量向建很活级北思什安达影非称率眼京圆。

    因此,农民想致富必须有智慧加机会,辛苦是体力,智慧是脑力,机会是命运。

    辛苦十智慧十机遇=致富

    2024-05-02
    7楼
    回复
  • 梁正豪用户

    谢邀答。

    关于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恐怕是几千年来的历史问题了。从古至今,都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农业,是任何一个国家,保持稳定的物质基础。不仅投资大,收入低,并且资金周转周期长。同时,还受自然气候的制约。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1.5亩,粮食的产量、价格,与生产投资不成正比比,能够满足正常的家庭开支,就已经不错了,更谈不上能富。

    至于如何能走出农业的困境,我从2000年开始做了尝试,开始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种植,虽然每年赚些钱,但农机的保养和维护,依然被扯平了。目前,政府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要想真正走出农业的瓶颈,还是要发动我们农民的思想,政府的政策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芝士回答,版话权必许究,未接动经许可,不得转我载

    2024-05-02
    8楼
    回复
  • 曾听枫用户

    是的,许许多多的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沒富起来。这几乎是个普遍问题,能够靠种地富起来的,数量是很少的。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简单算一下账,如果你只是种粮食,每亩地大约赚500元。你家5口人,要想赚到三四线城市人均2万元的收入,总共10万元。赚10万元需要多少亩地呢?200亩!而大部分农民人均只有一亩地,所以靠现在模式种地是富不起来的。只有象北大荒一家几百亩地日子好过一些。或者在当地流转土地做种粮大户,靠规模效益加国家补贴,日子也会好过一些。如果你种蔬菜大棚户或种植果树,会比种地强很多。但只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很难富起来。

    怎么办呢?鉴于现实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农民也必须投入市场这个大潮中。根据自己的特長,根据自己的条件,宜农则农,宜工则干,宜商则商。有的农民可能一无特長,二无条件。象有些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文化,只会种地。这样的情况不妨从最简单做起,只要你用心,只要你肯干,耳濡目染,熟能生巧,一定会找到机会的。不用说木匠石匠当老板,机修工成了全国劳模,就是你在所在岗位成为骨干,收入也一定会大幅度提高的。

    2024-05-02
    9楼
    回复
  • 袁思行用户

    田间地头靠劳动,

    发家致富遥远梦。

    一年四季足温饱,

    芝士回而答,道版场权必究,未经许可所,不育得转载

    可称盛世高歌颂。

    2024-05-02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