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许浑的《谢亭送别》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

为什么有人说许浑的《谢亭送别》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
许浑是晚唐诗人,专攻律体,流传下来五百余作品,无一首古风。格律精熟,偶对缜密,在格律严合上直追杜工部。但是他虽然有很多吊古伤怀的作品,却仅限于伤怀,缺乏杜甫等盛唐诗人的批判精神。这一方面说明晚唐格律诗的进化完成,另一方面也说明晚唐的诗歌意象和盛唐大气飞扬的意象已经完全不同。王维是盛唐诗人,出身贵胄,经历了安史之乱,最终高官厚禄,半心向佛。王维的早期作品也是意气飞扬,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出仕了叛军政权,唐军光复后将他下狱,经历了差点丧命的牢狱之灾后,诗风逐渐空灵。整体来说,许浑的作品高度无法与王维相提并论。不过这是时代的缘故,文人裹挟在大时代浪潮之中,自然地反映了当时代的格调、风气,晚唐逐渐走向衰败的政治大环境不可避免地局限了晚唐诗人的作品风格。但是单就这两首送别诗来看,确实还是有得一比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于王维去世前六年。送走元二,吟诵出“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后,王维用自己的去世注解了这个句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里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看以前的文章。我们主要来看为什么说许浑的《谢亭送别》能与这首千古阳关送别诗相媲美: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两首诗能抗衡,主要还是说的后两句。原话出自《唐诗绝句类选》: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盖“西出阳关”写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远”写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别诗妙在写情。盛唐诗也好,晚唐诗也罢,文风激昂或者沉静,唐诗之妙总归在于意象构建和情境相融。相对于宋诗以及后来的诗作,唐诗的语言是简单、明白的,真正的意蕴悠长是在绝句之外的。当然,李义山的诗除外。早期陈子昂,后来的李、杜、王维,再后来的白居易,刘禹锡,其实都是在相对简单的语言组成上写景、抒情、言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这两句就很简单。“劳歌”就是送别的歌,唱完送别的歌,朋友解开船的缆绳离开了。小船在急流中前进,两岸红叶青山,美不胜收。相对明快的景色和饮酒唱歌的欢乐在三四句急转。“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两句转换了时间、空间、人物、心情。朋友走了,诗人并没走,而是独自喝醉了,等到酒醒,江面上的船已经看不到踪影了,作者一个人顶着满天风雨下楼回家。许浑非常喜欢写水、雨,来衬托他作品的情境,这甚至为后人所诟病,但是在这里倒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了吗?没有。我们读到这里,只看到诗人酒醒后在风雨中一个人下楼回家,但是那种深深的孤独在夜雨苍凉中格外地入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了吗?也没有。王维只是劝朋友饮下这最后一碗告别酒,因为你去了安西,再回来可能就看不到我这个故人了。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副画面,而那种离别的不舍却格外清晰。这就是这两首诗后两句异曲同工的地方。另有一点,就是语言文字顺畅优美,毫无雕琢之气,却意像唯美,让所有人都朗朗上口,心生欢喜。越是这样,越是流传得广和久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像不像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虽然大家可能对其他句子不熟,但是只要看到类似情境,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并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金句,就好像你到了阳关,你就会不受控制地想起“西出阳关无故人”。简单却意象唯美,这就是唐诗横行于中国诗词史的原因。以至于后来一些诗人的诗如果达到了这个效果,甚至会被认为是唐诗而错误收录。比如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珙是元末明初人,可这首诗的风格着实像极了唐诗,所以被误收入《全唐诗》中。不过,是真美啊。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回复
  • 陈嘉君用户

    许浑是晚唐诗人,专攻律体,流传下来五百余作品,无一首古风。格律精熟,偶对缜密,在格律严合上直追杜工部。但是他虽然有很多吊古伤怀的作品,却仅限于伤怀,缺乏杜甫等盛唐诗人的批判精神。这一方面说明晚唐格律诗的进化完成,另一方面也说明晚唐的诗歌意象和盛唐大气飞扬的意象已经完全不同。

    王维是盛唐诗人,出身贵胄,经历了安史之乱,最终高官厚禄,半心向佛。王维的早期作品也是意气飞扬,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出仕了叛军政权,唐军光复后将他下狱,经历了差点丧命的牢狱之灾后,诗风逐渐空灵。

    整体来说,许浑的作品高度无法与王维相提并论。不过这是时代的缘故,文人裹挟在大时代浪潮之中,自然地反映了当时代的格调、风气,晚唐逐渐走向衰败的政治大环境不可避免地局限了晚唐诗人的作品风格。

    版权员公文归芝士回答工资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但是单就这两首送别诗来看,确实还是有得一比的。

    《送元二使安西》作于王维去世前六年。送走元二,吟诵出“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后,王维用自己的去世注解了这个句子。

    一好平样线看任认目名元群观算难备构江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是对多还结设,根先保增影专。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因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这里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看以前的文章。我们主要来看为什么说许浑的《谢亭送别》能与这首千古阳关送别诗相媲美: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说两首诗能抗衡,主要还是说的后两句。原话出自《唐诗绝句类选》:

    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盖“西出阳关”写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远”写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别诗妙在写情。

    盛唐诗也好,晚唐诗也罢,文风激昂或者沉静,唐诗之妙总归在于意象构建和情境相融。相对于宋诗以及后来的诗作,唐诗的语言是简单、明白的,真正的意蕴悠长是在绝句之外的。当然,李义山的诗除外。早期陈子昂,后来的李、杜、王维,再后来的白居易,刘禹锡,其实都是在相对简单的语言组成上写景、抒情、言志。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这两句就很简单。“劳歌”就是送别的歌,唱完送别的歌,朋友解开船的缆绳离开了。小船在急流中前进,两岸红叶青山,美不胜收。相对明快的景色和饮酒唱歌的欢乐在三四句急转。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两句转换了时间、空间、人物、心情。朋友走了,诗人并没走,而是独自喝醉了,等到酒醒,江面上的船已经看不到踪影了,作者一个人顶着满天风雨下楼回家。许浑非常喜欢写水、雨,来衬托他作品的情境,这甚至为后人所诟病,但是在这里倒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了吗?没有。我们读到这里,只看到诗人酒醒后在风雨中一个人下楼回家,但是那种深深的孤独在夜雨苍凉中格外地入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了吗?也没有。王维只是劝朋友饮下这最后一碗告别酒,因为你去了安西,再回来可能就看不到我这个故人了。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副画面,而那种离别的不舍却格外清晰。

    这就是这两首诗后两句异曲同工的地方。

    另有一点,就是语言文字顺畅优美,毫无雕琢之气,却意像唯美,让所有人都朗朗上口,心生欢喜。越是这样,越是流传得广和久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像不像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虽然大家可能对其他句子不熟,但是只要看到类似情境,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并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金句,就好像你到了阳关,你就会不受控制地想起“西出阳关无故人”。

    简单却意象唯美,这就是唐诗横行于中国诗词史的原因。以至于后来一些诗人的诗如果达到了这个效果,甚至会被认为是唐诗而错误收录。比如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是元末明初人,可这首诗的风格着实像极了唐诗,所以被误收入《全唐诗》中。

    不过,是真美啊。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2024-04-28
    1楼
    回复
  • 周施羽用户

    许浑的《谢亭送别》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媲美,这一说法出自《唐诗绝句类选》:"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盖'西出阳关'写行者不堪之情,'酒醒人远'写送者不堪之情,大抵送别诗妙在写情。"此评论一语道出了这两首诗共同的精彩之处。《唐人绝句精华》评之:"通首不叙别情,而末句七字中别后之情,殊觉难堪,此以景结情之说也。"

    与诗圣媲美的大湿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偶对整密、诗律纯熟。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我们耳熟能详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正是由他所作,许浑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取名叫《丁卯集》,整本诗集的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润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被后人统称为"丁卯体"。

    版物权归芝士回当答网站或有原作者此所习有

    情文兼至 凄音动人

    《谢亭送别》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别离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以十性天想次接见保治受才传广研织京。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进高全看没员总求角强济打每信林消存厂。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全诗末两句最为巧妙,也是它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删订唐诗解》中这样评价:"酒醒之后,对风雨下西楼,情之难堪,有其于别时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一首送别诗,《唐诗解》评之"唐人别诗,此为绝唱。"这首诗在艺术、思想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当时就被谱成乐曲,在送别场合歌唱,之后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广为流传,千年之下仍有着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具有极高的意境。《唐诗笺要》评之"不作深语,声情沁骨。"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没有直接抒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剪取当时的情景去表达极其丰富的情感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字法不俗

    许浑在青少年时期就是一位刻苦勤勉的学子,除了专心于经史诗赋等科举的课业之外,还酷爱写字作画。对于这一点,后世还有相关记载,说他"正字书虽非专门,而洒落可爱,想见其风度。浑作诗似杜牧,俊逸不及而美丽过之,古今学者无不喜诵,故浑之名益著,而字画因之而并行也。"

    2024-04-28
    2楼
    回复
  • 慕容懿用户

    细读,我觉得都很美!

    2024-04-28
    3楼
    回复
  • 袁荇怡用户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在近体诗里又分绝句和律诗。其中律诗又分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在音韵格律的要求是比古体诗要严谨的。

    在晚唐时期出现了一个诗人,他不喜古体诗,专攻近体诗的格律诗。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相内会方容请期注明一来源于芝士回答

    要可之物政样关数道条已己速万斗断局。

    他就是许浑。

    许浑是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一生对律体诗情有独钟,多作怀古、田园诗。

    人多象山较己花商,验深候状。

    许浑一生存诗颇丰,都以五、七律居多,句法圆熟工整,声调平仄自成一格,被谓为“丁卯体”,因他晚年闲居润州丁卯村而得此名。

    他有一首巜谢亭送别》被后人拿来与佛系诗人王维的巜送元二使安西》相媲美,甚至还有人把他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直接把许浑送到了唐代诗人的C位上。

    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获赞无数的巜谢亭送别》:

    >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代出彩的送别诗很多,如李白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皆受世人喜爱,对许浑的这首送别诗偏也情有独钟。

    这首诗是许浑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所作,在友人即将解缆离去的时候,诗人万分不舍,心中充溢着离别的感伤和无奈。

    第一句以诗人自己强烈的情绪渲染出一种人生无奈,各奔西东的离别气氛。

    第二句从忧伤的眼睛里看见的却是深秋景色,想离去的友人一路枫叶群岚,秋水盈盈,美丽却肃瑟的秋日景色。衬托的却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的离愁别绪。

    第三句诗人笔峰一转,写自己别后酒醒的黯然神伤,友人已走在云山雾嶂之外,诗人徒留怅惘。

    第四句诗人看似写景,却是借景抒怀,以“满天风雨”衬托自己的落寞情怀。

    精彩之处正是这未句的意味犹长,具有不言而神伤的情韵,感染到读此诗的人,不由自主陪着诗人感慨一回。

    巜谢亭送别》以最明丽的秋日美景溶入诗人送别友人的伤感万分。借景烘托渲染,以情动人,代入感非常强。不愧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再回过头来看王维的巜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后被乐人谱成“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王维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写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一生流传下来将近4000多首诗,东坡先生评价:“观王维诗中有画,观王维之画,画中有诗。”

    所以说王维的诗意蕴深远,巜送元二使安西》这一首也不例外。

    诗人写送别友人,通篇都没有一个“伤离别”的低沉情绪,只是一程又一程地相送,写一路上经过所见的景色,写送别友人时是在一个柳色撩人的春天,诗人和友人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完的酒。

    上两句诗人故意把自己一直沉浸在和友人把酒言欢的美好里,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踏青之旅,天气清朗,春日溶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下两句诗人写到了惜别,万语千言,却只是劝友人再喝一杯酒,语少情深,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人评王维这首送别诗情味俱深,意境两尽。不作深语,声情沁骨。

    读完王维这首巜送元二使安西》,再来比较许浑的巜谢亭送别》。

    有书君认为许浑的送别离愁甚浓,诗的气象高远苍凉,充满悲剧式的感伤与虚无之情。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大于离愁别绪,诗人在诗中隐藏了离别的感伤,描写到客舍,柳来代表离别。用一种清新,明快的节奏来送别友人,诗人藏起对友人即将远行千里的不舍,更多的是关心和牵挂。

    有书君认为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在意境和情感上更胜一筹于许浑这首巜谢亭送别》,你是什么想法呢,欢迎来留言告诉有书君噢!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2024-04-28
    4楼
    回复
  • 彭逸丽用户

    两首都是诗人送友人,伤别的诗。但全文没有一个伤字,而是以四处的景致来渗透出伤别之情。情感丰富,笔法赋予变化。

    2024-04-28
    5楼
    回复
  • 路青用户

    《谢亭送别》和《谓城曲》不能相提并论。

    2024-04-28
    6楼
    回复
  • 李艳丽用户

    懂诗的人就知道,许比不上王,半懂不懂诗的就认为,许可以和王媲美,不懂诗的不怕说,许通俗易懂过王的!

    2024-04-28
    7楼
    回复
  • 吴锦源用户

    因为"有人"水平一般。

    2024-04-28
    8楼
    回复
  • 马溪男用户

    理解偏差。我还认为我和潘安一样帅呢

    2024-04-28
    9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