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中国选择使用简体字?对此你怎么看?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选择使用简体字?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选择使用简体汉字是由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决定的,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历史原因在“五四”时期,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废除汉字”的口号,这一主张首先由钱玄同在“中国今后文字之问题”中提出。后来这一主张逐渐发酵,得到不少学者的附和和支持。现在看来,彻底废除汉字的主张很荒唐,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并不是一无是处。“废除汉字”及主张拼音化的运动起码为国人提了个醒,当时社会面临的矛盾是:国民教育的不足和反封建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急需推广。由于当时的教育条件使得普通群众学习和接受繁体字产生了很多困难。文字的学习是理解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前提,废除汉字绝不可行,但改革汉字势在必行。因此,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异体字的整理和简体字的推行。第二、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都处在繁简交替中发展从最初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字形简洁,多数是独体字,后来就朝着合体字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新概念的增加,对汉字需求的增加。字形构造如果不繁就需要造出更多的独体字,势必造成更多的相似字形。汉字的简化运动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展过一次,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字”,大力推行小篆,已经是在简化汉字。汉朝又推行隶书,作为官方文字,可以说是大规模地简化汉字。第三,汉字简化符合文字是书写符号的特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这一功能赋予汉字本身。汉字各个时期的字形研究很有必要,但是这一工作不必全民皆研究。文字最终是交流的工具,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的简化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而简化工作也是按照这一方向而来的。如果简化过于随意,不尊重“约定俗成”原则也势必会适得其反。建国后,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就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呢?因为“约而未定,俗而未成”,简化过于随意,面目全非。结语如今采用简体字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文字是交际工具的特性。当然,简体字也有缺点,这里不作说明,但简体字总体瑕不掩瑜。

回复
  • 马逸烜用户

    中国选择使用简体汉字是由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决定的,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历史原因

    在“五四”时期,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废除汉字”的口号,这一主张首先由钱玄同在“中国今后文字之问题”中提出。后来这一主张逐渐发酵,得到不少学者的附和和支持。

    现在看来,彻底废除汉字的主张很荒唐,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并不是一无是处。“废除汉字”及主张拼音化的运动起码为国人提了个醒,当时社会面临的矛盾是:国民教育的不足和反封建及新思想新文化的急需推广。

    转与载或准精者引用本文年内容给请注明来源于芝士回答

    由于当时的教育条件使得普通群众学习和接受繁体字产生了很多困难。文字的学习是理解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前提,废除汉字绝不可行,但改革汉字势在必行。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异体字的整理和简体字的推行。

    第二、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都处在繁简交替中发展

    从最初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字形简洁,多数是独体字,后来就朝着合体字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新概念的增加,对汉字需求的增加。字形构造如果不繁就需要造出更多的独体字,势必造成更多的相似字形。

    汉字的简化运动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展过一次,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字”,大力推行小篆,已经是在简化汉字。汉朝又推行隶书,作为官方文字,可以说是大规模地简化汉字。

    第三,汉字简化符合文字是书写符号的特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这一功能赋予汉字本身。汉字各个时期的字形研究很有必要,但是这一工作不必全民皆研究。文字最终是交流的工具,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的简化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而简化工作也是按照这一方向而来的。如果简化过于随意,不尊重“约定俗成”原则也势必会适得其反。

    建国后,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就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呢?因为“约而未定,俗而未成”,简化过于随意,面目全非。

    结语

    如今采用简体字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文字是交际工具的特性。当然,简体字也有缺点,这里不作说明,但简体字总体瑕不掩瑜。

    个高物加它立次少九领切元今儿难素半。

    2025-01-23
    1楼
    回复
  • 戴璇珠用户

    汉字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不断简化的历史。

    远古时,人们用图案来传递信息,后来逐渐抽象、减化成象形文字。

    秦始皇以小篆统一了文字,小篆的快捷书写产生了隶书,隶书的快捷书写产生了章草。

    转已花载或者引用因其本文内容请注向明来源于芝士回答

    从象形文字到篆书,到隶书,到草书,汉字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不断简化,方便书写。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建国的新中国,面临文盲众多,人民文化程度低的问题,扫盲于是成为重要任务。

    如何让人们快速识字?于是简化字产生了。

    地于说使好重质最图回门治整传叫儿备维局。

    但简化字并不是学究们拍脑袋想出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借鉴了章草的写法,这可是老祖宗的写法。

    简化字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而现在一些人提出恢复繁体字,这其实是开历史倒车。关于这一点,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这里不再啰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2025-01-23
    2楼
    回复
  • 孙高远用户

    中国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字也有各种各样的,现在大家用简笔方法写字知识能更方便一些!

    2025-01-23
    3楼
    回复
  • 郑竟成用户

    主要是书法速度影响诸多工作。但汉字是有历史渊源的,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化,故第三次简化字劭实施了,但最终也天法在民间进行下去,而全世界的华人地域乃就认可繁体字,且书法也是以繁体字为表现形式,以彰显传统之精髓!

    2025-01-23
    4楼
    回复
  • 陈羲明用户

    简化易于书写,可坏处多。中国的文字演化,是形意,书画的结合体,有美的底缊与传承,因而简化字失去美感与文化的神秘,让汉字变得苍白。一家人的两岸三地在汉字书写中还用通译对照,人为割裂了文化,实不可取。

    2025-01-23
    5楼
    回复
  • 应恺宸用户

    学界不少文字学者对汉字简化抱批评态度,的确,简化字从诸多方面破坏了汉字的美学和意境。例如简体字发,由發和髮简化而来。繁体發,原意发起,发动,最早指部落之间发起战争之意,从字形当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尤其是弓,殁等;而繁体“髮”同样提现了汉字六法造字的哲学,上半部分会意即毛发,下半部分形声,即音为“发”。

    中国古汉语博大精深,各自之间关系密切,汉字史是文化史的主要组成部分。汉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融汇贯通和多姿多彩,一旦有基本功底和基础后,繁体字学习其实也有趣得多,快速得多。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马容请他注明风来源于名芝士回基答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近代革命和战争导致民众基础教育格外薄弱,如果不简化,可能导致文盲率会更高。因比国家进行了简体字改革。就目前来看,功过自有评说,就文字对社会发展的和交流沟通来讲,简化字的作用很大,它让中国人的文盲率短时间内下降,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行民经点天表利问器真至八深办除划局参。

    然而在大汉语文化的整体性而言,有不足之处。例如台湾和香港完全使用繁体,这个在某种层面造成了一些差异和隔阂,当然也被一些人故意放大,觉得已经不是一会事了。从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程来讲,文字不统一,是一种障碍,它阻碍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法家思想。

    然而今天的汉语,其实需要的是更多的包容,简繁同在,何尝不是一种博大的包容呢?

    有电小全象级手干空记需。

    2025-01-23
    6楼
    回复
  • 刘睿涵用户

    本人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从传承中华文明的角度和书法的角度看,当然是繁体好,比如下面的字:馬、车等很多繁体字,既有表意,也有象形。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高超的智慧。尤其是书法中的篆书,繁体字肯定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但是,从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简体字无疑更方便快捷。所以两者各有优势,如果必须二选一的话,选择繁体字更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2025-01-23
    7楼
    回复
  • 任笑旋用户

    解放七十年的丰功伟绩之一,就是文字改革,简化汉字,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功勋卓著,为世人称领。

    2025-01-23
    8楼
    回复
  • 刘晓萌用户

    简体字真好,繁體字早該淘汰

    2025-01-23
    9楼
    回复
  • 田一然用户

    我覺得現在的人就是圖一個方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繁體字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啊!

    2025-01-23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