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

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
先说结论:能和倭寇打出冷兵器时代的一系列零伤亡的全胜战绩,一是靠戚家军的正规化建设,二是采用了科学的战术体系和训练体系,并非全是鸳鸯阵的功劳。鸳鸯阵战术详解从鸳鸯阵本身来分析,这种队列编制对倭寇确实是科学有效的。鸳鸯阵基本单位是11人制的小队,设藤牌手一人,长牌手一人,狼筅手2人,长枪手4人,镗钯手2人,火兵1人。这种阵法的核心逻辑是:兵种相互掩护,追求火力密度。长牌手则是手持巨大的一面盾牌,为长枪手抵挡矢石,并掩护藤牌手;整队火力输出的核心是4名长枪手。但因为长枪回手较慢,一击不中,容易给对面暴露空挡,需要牌手掩护;而狼筅则可以凭借繁多的枝丫扰乱敌人,掩护藤牌手,给藤牌手创造击杀的机会。后面的2名镗钯手用于防卫侧翼,防止有漏网之鱼绕侧;这样2列纵队的鸳鸯阵作战小组在正面的火力密度达到了6长1短或6长2短——这个火力密度达到了靠单兵武艺来逞能的倭寇的7倍或者8倍。什么样的武士能战胜这样的作战小队?宫本武藏来了也够呛。鸳鸯阵的变阵同样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变阵成“左右二伍”(两个小纵队),“小三才”和“三才”(纵队变横队)。这种变阵方法和近代西方非常类似,可以很好的满足战场需要,完成行军队列到作战队列的转变。左右二伍(二列纵队)小三才(二横队)三才阵(纵队变大横队)当然了,鸳鸯阵不是单独存在的,戚家军是按照4队一哨,4哨一官,4官一总;每个总设置信号旗和鼓手号手,完成队列行走、变阵和作战指挥。戚家军的正规化建设鸳鸯阵的使用要归功于戚继光将军的创造——一位具备科学思维的军事家。戚继光不迷信古代兵书成法,又敢于“崇洋媚外”(认为鸟铳远胜于土造火铳),都是他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不仅能否发现正确的军事建设方向,还能制定各种各样的战术细节,纵观才整个大明王朝,能达到这个层次的军事家是罕见的。他很早就知道军事正规化是提升战斗力的根本:“兵制完备,令行禁止,定标准,重四艺,严军纪,重赏罚,可长保虎狼之师也”——《备俺答策》。而之所以说戚家军是正规化建设的军队,是因为它满足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戚家军征兵的兵源做到了去身份化。兵员不再依赖军事贵族或军户,而是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主要还是平民阶层),士兵的出身只要满足一定门槛即可(避免鸡鸣狗盗之徒入伍),士兵服役领工资。戚继光建设戚家军时,果断排除了卫所兵和军户,而是从民风彪悍的义乌平民阶层中招收兵员,是典型的志愿兵。而对这些大头兵的军饷,能做到从来不拖欠,不吃空额。这个是北方连装备精良的九镇边军都做不到的。二是对记军功进行了改革。明代是以敌军首级计算军功,但是戚继光严禁战场上割首代功:“长兵之数决不许带解首刀,只管当先杀去,不许立定顾恋首级”。因为战场上一旦队形崩溃,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因此采用集体记功法:“每颗首级以三十两论之,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砍首兵二两,余兵无分者分一两,火兵虽不上阵,本队有功,亦分五钱;每颗本队鸟铳手亦分二两。”这样就极大激发了集体的能动性和凝聚力,并且避免了因为战场上挣功而导致的混乱。三是很强的纪律性。《纪效新书》一共18卷,前9卷都是各种军法、条款、禁令、规范,戚继光事无巨细的全部记录,对触犯每一项的处罚都做了很详细的规定,如果看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对违反军纪的惩罚是动不动就斩;能把处罚定的这么狠,说明戚家军的军纪已经相当严明,很少有违纪行为。四是科学的战术体系和严格的训练。面对个人武艺高强的倭寇,戚继光详细的分析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当然是单兵作战能力强悍,短处则是战场上每2个倭寇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这些倭寇的武艺才能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特点戚家军选择了密集混合编队的作战小组——鸳鸯阵。这种阵型非常灵活,在作战时可以结成密集阵,在索敌、侦查的时候,又可以以哨为单位进行拉网排查,非常好用;而在接敌时可以按照不同情况变阵为二伍、小三才,三才,这需要严格和频繁的进行队列行走和队列变换训练。能做到这一点的古典军队确实是非常不易的。此外戚继光重视远程投射火力,弓、弩、鸟铳、弗朗机混用,满足不同射程上的打击,及时淘汰了不实用的各种火门枪和火箭。在训练上只要求士兵精确射击90步以内的目标,甚至要求士兵“长兵短用”:”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在近距离发射,既保证了精确性又保证了威力,但对士兵的心里素质要求非常高;英国人曾经在加拿大创造了30米距离上以3轮射击击溃法军的记录,但之前就是像一根树桩一样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承受着巨大伤亡,这对士兵的纪律性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可想而知。戚家军敢这么做,也是因为纪律强作为前提。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