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巨型挖泥船,为什么不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巨型挖泥船,为什么不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
你多虑了,哈哈哈你要想想巨型挖泥船的吃水深度有多深,这么巨大的船体放到黄河水道里面,还真是个问题,就是拆装再组装也很费周折啊,还有黄河的流量那么小,实现它挖沙很难。黄河的泥沙每年能给下游河床以10cm速度抬高,所以挖也挖不完。用巨型挖泥船没有必要。现在我国建成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以将泥沙淤积问题解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多元的水利工程,并以防洪、减淤为主,这样可使我们黄河下游的河床20年内不会淤积抬高。并且利用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还可以人造洪峰冲淤,将黄河下游的淤泥冲走,比挖泥船的效率强百倍千倍。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也欢迎拍砖,点赞,点评,关注!

回复
  • 文书仪用户

    你多虑了,哈哈哈

    你要想想巨型挖泥船的吃水深度有多深,这么巨大的船体放到黄河水道里面,还真是个问题,就是拆装再组装也很费周折啊,还有黄河的流量那么小,实现它挖沙很难。

    黄河的泥沙每年能给下游河床以10cm速度抬高,所以挖也挖不完。用巨型挖泥船没有必要。现在我国建成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以将泥沙淤积问题解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多元的水利工程,并以防洪、减淤为主,这样可使我们黄河下游的河床20年内不会淤积抬高。并且利用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还可以人造洪峰冲淤,将黄河下游的淤泥冲走,比挖泥船的效率强百倍千倍。

    未经芝利士回答允参许不得转酸载本位文内容,否则将视为土侵权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也欢迎拍砖,点赞,点评,关注!

    2024-05-10
    1楼
    回复
  • 陆莛用户

    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无人有得运时。一碗河水半碗沙,这是过去形容黄河水含沙量高。历史上,黄河随着泥沙在河底的堆积,会抬高河床,随后会发生黄河改道。那么为啥我们不用巨型挖泥船挖黄河底的淤泥呢?有三大原因:一是挖泥船开不到黄河中上游。二是黄河变清了。三是一直有人在挖沙。

    第一,开过来是个问题,巨型挖泥船的空载高度高过黄河上的一座座黄河大桥。例如天鲸号,吃水深度6.6米,总宽22.75米,总长120.3米。过黄河大桥的时候难,在黄河汛期过,不拆船就得拆桥,在旱季过,压根不可能,旱季的黄河就几条小溪,你趟着水过去都不会湿到大腿。用挖泥船去挖,天鲸号挖掘深度是30米,你在黄河底挖个30米,都挖到地下水了。再说黄河大桥们也扛不住啊,地基都挖塌了!

    转载再或必者引用本文报内容请注政明来源于芝元士回答

    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黄河变清了。

    你想象中的黄河是这样子的。

    而现在黄河实际上是这样子的。

    的方把平位她器观何划价。

    第二,黄河已经是变成了一股清流了。“黄河水已经变清十多年了,有时候,水甚至是绿的。现在的黄河水可没威力了,以前浪有两米多高,成天轰轰吼,外面来的人晚上都睡不着。”一位自由生长的黄河岸边,成天对着黄河的60岁农民如是说。所以停止你刻板的印象,黄河水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黄河了。

    从2000年到2015年,年均入黄河的沙量仅仅未2.64亿吨,较天然沙均值15.92亿吨减少了83.6%。历史上记载,黄河清总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是持续了20多天,2000多里的黄河都是清澈的。

    有得些少几即北美再教名节须响构院厂。

    1999年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即进入拦沙,2000~2015年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仅未0.64亿吨,比之前年均值减少了11.39亿吨。小浪底设计的拦沙库容量是75.5亿立方米,按照设计的计算,14年后拦沙的库容量基本上淤积满了,但是目前仅仅淤积了32亿立方米。

    大规模治理黄土高原生态,成效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是对上游的黄土高原的治理成效卓著;整体上发生好转,平均每年减少4.35亿吨的泥沙进入黄河。黄河发生洪灾的时候,每立方米的黄河水裹挟的泥沙高达980公斤,很多地区洪水退去后,路面淤积的泥沙厚度达1米。泥沙还会对河床剧烈冲刷,发生“揭河底”的现象。而现如今的黄河水每立方米含沙量不超过0.8公斤每立方米。

    在非汛期,黄河1200多公里的中游,都是一河清水,从托克托县河口到郑州桃花峪。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水才开始变成黄色。

    历史上,黄河的年度最大输沙量是39.1亿吨。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陕西延安、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这几个地方,特别是鄂尔多斯,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谁都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50%,延安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070万亩,植被覆盖绿达到67.7%.

    黄土高原的农民外出打工,以及城镇化后,大量的坡耕地撂荒或者放弃,从而引发植被的自然恢复,进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第三,一直有人在挖沙。黄河啥是天然的水洗沙,是最好的建筑沙;黄河中游的城镇化建设,基建和房地产需要大量的河沙;于是在黄河两岸,大大小小的采沙场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一个沙场一天可以挖沙20多卡车,一车能装30吨河沙。根据专家的保守估计,每年沙场在黄河挖走1亿吨泥沙。

    治理黄河不是简简单单的挖沙,甚至连整个绿色生态都不一定能够完全防止。比如就发生过,黄河上游地区,几次大降水,前四次都下渗了,但是第五次直接冲开了绿化网(类似山体滑坡),大量的泥沙被冲入黄河。当地一座40年淤满的堤坝,被冲垮后,三天时间淤沙全部冲走。

    所以,黄河可不仅仅是挖一下沙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治理!

    2024-05-10
    2楼
    回复
  • 贺代芳用户

    我国有很多巨型挖泥船不假,但黄河下游泥沙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挖,而是挖了以后放哪里,况且“杀鸡焉用宰牛刀”,黄河下游的泥沙用普通挖掘机就可以进行,根本就用不到巨型挖泥船。我们不能只看到“天鲲号”“俊洋1号”等,在海洋中吹填造地的进展神速,而同理心思维认为天鲲号来到黄河也照样可以发挥价值,那样就大错特错。因为治理黄河泥沙和吹沙填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逻辑,吹沙填海直接将海底泥沙造成海岛,海岛就是泥沙的最终归属,而黄河泥沙开挖后,泥沙往什么地方堆放,堆积黄河两岸显然不可能。

    另外,巨型挖沙船只吨位比较大,根本不可能进入黄河,以天鲲号为例,设计的吃水深度至少6.5米,最大挖沙深度是35米,而黄河的平均水深只有2.5米,下游枯水季节平均水深不足一米,普通挖沙船轻易都不可能进入黄河,更何况大型挖沙船,所以用挖沙船治理黄河下游泥沙不用想了。另外黄河泥沙准确讲是“泥”,而不是“沙”,即便挖掘出来也没有用武之地,不像长江沙船那般,所挖的河砂有经济价值,故此在长江江面上的挖沙船随处可见,从上游一直贯穿到下游,而用在黄河,无利不起早,没有人会选择前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黄河泥沙也不是一年造就的,每年黄河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其中有四分之一留在了陆地,也就是4亿吨,而黄河已经存在了几万年,且根据黄河沿岸地质考古发现,黄河地上河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形成,几千上万年的泥沙积累,数字太过恐怖。关于黄河泥沙有过相关数据统计,普通渣土车昼夜不停运输,如果要与黄河一年的造沙量相互抵消,需要10000辆同时开工,而如果想要将几千年前的沙土一并治理,即便我国所有挖沙船+挖掘机同时开工,也至少是百年工程,而且上面说了,黄河泥沙挖出来后存放是大问题,堆积两岸不行,填海造路也不行。

    未经能芝士风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建斯文并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黄河下游不像长江那般,有丘陵、山地可作为天然的岸堤,黄河出了河南郑州以后,除了流经济南时单侧是泰山山脉以外,其他皆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所以不存在将泥沙“填埋”的方式,而黄河泥沙挖出后如果选择就近堆积,那将严重占用华北平原的耕地。关于黄河泥沙治理,根本的入手点还是在上游植树造林,只要黄土高原还没有完全稳固水土流失,黄河泥沙就不会停,下游泥沙治理就治标不治本。而且,黄河下游治理泥沙也没有任何意义,即便地上河恢复,黄河的水量也不足以承载大型船只通航,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相比之下,有人提出在黄河下游再开辟一条新河道的可行性更高,两条河道同时运行,一条将泥沙引入黄海,使陆地面积向东延伸,一条引清水继续北上,造福华北平原北部,一举两得。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存在理论中,实践过程中也会有诸多困难,未来留给子孙吧。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2024-05-10
    3楼
    回复
  • 萧飞跃用户

    我记得上小学学地理,书上说黄河是地上河,对二岸百姓有威胁时,我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过。当时有人就提出过把淤泥挖走的想法,老师当时就否定了。首先它治标不治本, 另外你挖完,河水一冲刷大坝就垮掉了,这样反而弄巧成拙了。所以说巨型挖泥船在南沙群岛扩建岛屿上能发挥它巨大作用,但在黄河下游没有它的用武之力。我们重点还是在根上制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国家先后大量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在黄河上先后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杻工程,减少流向下游的泥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实际上国家不光在黄河治理上下了大功夫,国家还在治理沙尘暴上取得巨大成功。通过三北防护林的植树造林,使得最近这几年沙尘暴几乎绝迹了。所以说我们应感谢国家这些年来的努力。让我们家园以后更加美好。

    2024-05-10
    4楼
    回复
  • 文根英用户

    国家有很多大型挖泥船是事实,这是国之重器,值得骄傲,我们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那为什么不去把黄河挖通,使地上悬河变成平川,使她永无水患,万世造福华夏,原因有几个,也是可以为后世提供参考的。

    第一,挖泥船造价高,消耗大,黄河下游近千公里,河道宽,试想要多少挖泥船,耗费多少钱,多少人工才能疏通,并不是一时之功。并且现在黄河没有以前的大水患,因为现代化的河堤做的非常的坚固,我们担心她会决堤是杞人忧天了。

    芝权士回答,版权必究,未目经许可,极不得转基达载

    第二不挖黄河河道的原因是上游泥沙下来太多,在环境生态没有做好之前,是不可能进行疏浚工程的,那是浪费时间和金钱,那是无用功。我们只有解决了最本质的问题之后才有精力去做那些想做的做好。

    在国重很最想象决单科容,素团克眼严。

    第三不疏通河道,我想将来我们可以让黄河改道比疏浚河道来的更加实在,地上悬河怎么疏浚都是悬河,有精力做成平川不如以她一边旧河堤为主脉,旧河堤以外从新做一条新的河堤,新旧河堤做成新的黄河河道,地上悬河可以解决。四两拨千斤,一举多得。

    为个下过社形又直边几,带名确究算府型王片却。

    2024-05-10
    5楼
    回复
  • 仲和硕用户

    两个原因:1.是无利不起早,挖得出钱,运得出钱,堆哪也得出钱,谁来出? 2.是量太大,黄河泥沙一年有几亿吨,合上亿方,堆一米厚得占地上亿平方米,合十几万亩,而黄河中下游都是寸土寸金的人口密集区,根本没地方堆放。

    2024-05-10
    6楼
    回复
  • 沫悲伤用户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巨型挖泥船,为什么不把黄河下游的淤泥给挖走呢?》这个问题提的很战略、很高明,也很现实。一是全球的地形地貌,都是长期受水体冲涮和地壳运动变化而成的。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河道溪沟整治保护,是永远不可松懈的历史性任务。二是经过新中国“七十年自然一遇”的检验,既有宏大农田建设成就的水利感受和优势体验,也有设施不济、配套不足不效的“潜在隐患”,治理了千百年旱涝灾害的痛点,又出现了一些新矛盾的辣手点。尤其改革三十多年来,农民失去自力更生投工投劳的传统习惯,丘陵局部地方的小农水利灌溉出现系统性萎缩、圹库严重淤积、蓄水量不断下降、水土流失污染加重等,无不令人担忧。三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我们继续发扬“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仅是治理祖国河山、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是在未来若干“五年规划”期内,治理修复水利隐患、发展生态产业、确保“绿水青山”转变“金山银山”的当务之急,是振兴产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迫切需要。总之,通过实践检验的总结,一定要足足认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卓越治水治山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应看到局部丘岗地区和山区的小农水利建设方面,还存在“工程先天不足,后天续建不济,水土流失不断,泥土淤积自然”的隐患。因淤积而河床抬高、畅洪受障,圹库水浅、蓄水下降等问题,几乎成了较为普遍性的矛盾。全党全社会动员,从治理源头溪沟抓起,大力度加强大江大河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十四五规划”期有大突破:

    一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按水流域整合资源。新中国以来,农村板块土地的整合利用,除了修建水库等工程,可以说谈不上土地利用的系统规划。田土山林分到户后,渠沟溪坡等公益体系散架失管,踏毁淤积较重。如通过精工规划、综合整治、科学利用,就能处处生财富,满地真金白银。如有个20万亩的瑶姑深山,7个小行政村、3200来人,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坡陡超5度(需退垦封山),1200余亩农田和2000来亩旱土,曾经的“以粮、以衫为纲”的两付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当下全卸了,发展机遇极好。然而,被田土山林分到户的间隔卡住了!难事无人做,小事冒收入。原有30多个村组集体林场,分到户砍了成林,很少有人再造林。农民说,“砍伐一立方米衫木,没有四个劳动日集堆不到装车的地方,谁送我一米木材,我一人也不想上山去砍”。所以这个小山区也与山外一样,青壮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了。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可以发展一万亩楠木基地,采取杉木丰产林的育林措施,生长三十年,每亩可产材积18至20米,当下每米市价为2万元,即每亩产值为35万元左右x1万亩=35亿元。这里是暴雨区,年产水1.2亿立方以上,在现有中型水库5000万方之上再建一座库容超1000万方的水库,使这个深山区拥有6000多亩的高山平湖。该山区离地市级仅30公里左右,若修建快速通道进山(市府很重视,正在兴建至边陲镇的高等级路),旅游产业大有奔头。该区域有条12公里的木材运输道,0.3左右的小溪水伴路长流,徒山退垦后,硬化了的深山公路无车通行,如按照“康养步道”实施必要设施配套,必将成为游人抢眼的好项目。这个山区现有市、县两个国营林场,共经营山林5万余亩,如实行林区资源资产资金“三变”改革,创新“国企、行财、林农”三方基础股份为架构,吸收城市资金和信贷融资,组建拥有20万亩山林的经营主体企业,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实施林、农、水、旅、养、文等多产业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前程十分美好。关键在于化解“小农经济”束缚和行业利益关系的制约。

    二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统一布局,整体推进。农田建设标准高不高,关键在于水电路沟与平整大丘、适应机耕配套怎么样。无论水旱作物,水源保灌是命脉,适应机耕是出路,畅沟排水保有机,土壤优良才高产。离开调结构扩水面、清淤护坡增蓄水、水土流失被控制、生态环境有保障,就谈不上农田综合产能的提高,也就失去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了。

    芝士回方他答,版权必究,未经许可,不法得转基图载

    2024-05-10
    7楼
    回复
  • 吕炳桦用户

    大家好,作者是航海四大院校之一的海事相关专业学生,课程有航道相关课程,可以一说。

    第一,航道演变是有自然规律的,泥沙淤积有周期规律。在一个时期内河流某段水域中的泥沙量如果达到流入和流出的平衡,这时就达到了稳定状态,我们如果此时挖泥沙,过不了多久河流会自动调节达到未挖时的状态,因此挖等于白挖。如果在不稳定期挖泥沙,后果更加无法预测。因此,违反河流演变规律无脑开挖航道的话,一来浪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二来不会带来好的效果。如在在长江等通航水域的话还要考虑施工船带来的航行安全隐患。

    最最重要的一点事,把黄河下游淤泥挖走的目的是什么呢???众所周知目前国家正在长江下游建设12.5米深水航道,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大工程,建设这一工程是要为长江黄金水道这一国家战略服务的。而且长江相对于黄河而言,优势一是通航量大,许多海轮直接可以进入长江到达南京,二是泥沙含量小,工程量小。所以长江开挖航道会起到拉动整个长江沿岸经济带的作用,潜力无限,黄河则相形见绌。

    未米经芝士回区答允许不得还转载头本文内习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2024-05-10
    8楼
    回复
  • 马子涵用户

    这个问题我来答!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华夏文明的聚集地和发源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大水流量的冲击,每年都会有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河流大海,而剩下的4亿则常年聚集在黄河下游,那么,为什么不利用我国的多巨型挖泥船把黄河下流的淤泥清理一下呢?

    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不是不想清理,而是清理淤泥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这无疑来说是一个大工程。据了解,黄河每年的泥沙大约是10亿吨,如果要进行治理,无疑是要很长的时间和巨额的资金,就我国的经济而言,不是一个很好而明智的选择。

    其次,自然环境和治理方法等影响。大家都知道黄河的泥沙每年都在大量积累,即使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了一部分的泥沙,但仍然会有新的泥沙聚集积累,大量的泥沙无论是清理方法的不成熟还是泥沙的如何运输都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几个巨型挖泥船就能解决的。

    版带义权归国除芝士回答网站或阶原作者所有

    最后,小编认为不管是黄河的水流量还是下游的大量淤泥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如果大强度的搬运无疑不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强制性的大量清理淤泥,会对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好黄河的水上环境,不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2024-05-10
    9楼
    回复
  • 张少阳用户

    黄河河道一年就淤积4亿吨泥沙,机械根本挖不过来

    黄河,顾名思义就是颜色为黄色的大河。作为中国第二大长河,黄河总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贯穿了整个华北平原,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面积)

    芝基士回答元,花白版权必究,未经许可动,不得转载

    其实黄河水在中上游阶段还是很清澈的,但是在进入黄土高原后就彻底沦陷了。

    学得前间正心想指九治极场越众响历效。

    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稀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沙不甘寂寞,也想出去打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纷纷混入黄河水中。

    从黄土高原出来之后,黄河携带的泥沙多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送入渤海,使得黄河口一代造地神速,每年新增土地3万亩。若不是由于渤海缓慢沉降,恐怕渤海湾早就被黄河填满一半了。

    (可以看到在黄河口附近的海水全部都被染成了黄色)

    了子去新只南志转,感往率毛眼该。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泥沙都能被冲入大海。

    而黄河在进入中下游之后,地势渐渐平坦起来,水流速度减慢,于是就有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上。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致使下游河段平均每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致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

    (黄河下游的河床明显高于两岸地面)

    如此之大的泥沙淤积量靠机械是绝对挖不过来的,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就是利用上游水坝在汛前集中大量放水,让突然增加的水流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将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从而减少河床的淤积,降低河床高度。

    在上游放水之前,下游会利用机械扰动河水,让河底的泥沙被扰动起来,增加河水中的含沙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排淤效果。

    2002年7月4日在小浪底水库的配合下,黄河举行了第一次调水调沙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小浪底大坝开闸放水)

    随后自2002年始,黄河小浪底水库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经过十多年的“疏通”,黄河河道清沙量累积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平均降低了2.03米左右,效果十分显著,成为目前降低黄河河床高度最有效可以的方法。

    2024-05-10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