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中的明军伤亡为什么那么大?

土木堡之变中的明军伤亡为什么那么大?
“土木堡之变”在明朝的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场事变中,数十万明军在方圆百里的土木堡遭到了瓦剌骑兵的围攻,明军不仅战败,而且伤亡过半,甚至连整个帝国的最高首脑——明英宗都落得一个阶下囚的尴尬处境。(描绘明京军出征的画作)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伤亡大概在6到8万人左右,而如果把之前发生的一些中小规模的战斗所造成的伤亡加在一起,明军的伤亡则达到了10到12万人的区间。明朝出征的部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京师的防卫部队,按理说是精锐中的精锐,又怎么会遭到如此大的伤亡呢?笔者认为,问题首先出在了这支“劲旅”的身上。一方面,原驻守京师的部队虽数目庞大、装备精良,可是自英宗即位以来,官兵不仅疏于训练,而且还出现了吃空饷与雇人填补缺额的现象,这些现象让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官兵待遇的微薄与贪污风气的存在,官兵逃亡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无疑严重的拉低了明英宗时期京军的战斗力。因此,明军在土木堡之变中表现之拙劣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明军选择的战术有误。京师防卫军战力虽有所下降,但凭着兵力之庞大、装备之精良,与瓦剌作战时仍应是占有一定优势。但明军中多数为步兵,就地固守自然有余,但一旦移动起来,根本不是瓦剌骑兵的对手。在土木堡之战中,瓦剌骑兵一开始的冲锋就被明军的火箭齐射挫败。但瓦剌军遭遇挫折后并未气馁,而是派出使者向明英宗示好,并故意给包围明军的“口袋阵”开了一个口,打算趁明军撤退的混乱时从中渔利。(描绘明英宗被俘的画作)面对瓦剌包围圈的缺口,明军选择了撤退。撤退中的明军本已军心不稳,再加上周围瓦剌骑兵的出没与环伺,更是给整个撤退蒙上了一层阴影。瓦剌军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立即发动了冲锋,混乱的明军队伍随即被砍作数截,明军兵败如山倒,即使有将官试图控制,但也被混乱的队伍所淹没,京师防卫军也因此战而威名扫地。所以,无论从战术安排上,还是官兵在战斗中的表现来看,京师防卫军皆是差强人意的。土木堡的惨败也再次给明帝国的边防敲响了警钟。(土木堡之变后不久,北京保卫战就打响了)参考文献:张廷玉等著《明史》 中华书局 指文烽火工作室《明帝国边防史》 吉林文史出版社 黎东方《细说明朝》 商务印书馆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