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在近期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约有 11 亿年轻人(12~35 岁)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报告中也同时指出了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耳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全球大约有一半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极客君震惊于「11 亿」这个庞大的数字,然后默默地摘下了每天都戴着的耳机,听着远处传来的说话声,松了口气「嗯,还行,没怎么聋」。不过在震惊之余,我还是先去给自己科普了一波「听力损失」。其实就跟字面意思一样,「听力损失」就是损失了你的听力,耳朵听到声音所需要的声波刺激「听阈」越来越高。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周围的声音需要越越大你才能听得到,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聋」。「听力损失」从产生原因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听力问题,也就是很多老人会感叹的,「唉,老了,耳朵不好使喽」。另一种就是因为噪声而引起的听力损失。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则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的诱因一般是人的耳朵突然暴露在特别大的声音下面,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或者听力减退的情况,比如说你刚从演唱会现场或者电影院出来,耳朵有时就会有一阵特别朦胧的感觉,多半就是赶上了暂时性的听力损失,这种症状基本休息一下就可以消失。后者就没这么简单了,「永久性」也就是前面世卫组织报告里面提到的「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这一般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长期接触较高分贝的音量会使你对声音的敏感度会一点点降低,并且不会通过休息等手段来恢复,等你察觉到听力明显下降可能就已经晚了。而按照世卫组织报告里面的描述,「11 亿」年轻人面临的永久性听力损失诱因是「听歌」,准确的说是「戴耳机听歌」,并且音量还特别大。其实不论这次世卫组织提不提这个原因,这已经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了。早在 2016 年,央视就对某高校 3826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耳机使用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耳机使用率高达 99.8%,另外由于耳机质量不合格或使用频率过高、方法不当,有超过 1000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噪声性听力损伤,占比接近30%。看到这里,喜欢开大音量,随着动次打次一起抖腿的你,心里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听力?先别慌,在你的听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不适之前,都还有补救或者预防听力损失的机会。世卫组织不光拿出了这份干巴巴报告,也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减少耳机的持续使用时间和降低耳机的音量。这两点也是一直以来,「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去做」的典型之一。作为一个每天耳机不离身的人,我很理解这样的状态。接打电话、微信语音、或者听歌看剧刷抖音,已经是现代年轻人的常态。在家里或者私人空间尚且好说,可以打开扬声器好好享受。但是出门在外,尤其是上下班通勤在公交地铁上时,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有素质青年,自然是要戴上耳机不影响别人,并且也防止了别人打扰自己。面对外面的复杂环境,尤其是乘地铁时动不动就袭来的一阵尖啸的声音,或者为了更完美的音乐体验,大家可能会不知不觉的调大耳机的音量,这就在无意间对自己的听力造成了伤害。既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理离开耳机,那我这里有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就是出门时尽量使用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这就是我第一次戴降噪耳机时的表情……降噪的原理我就不在这跟大家多做描述,总之戴上之后可以帮你屏蔽大部分的噪音,让你可以安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开那么大声音。这里也不得不提降噪圈里那句名言「降噪耳机是个你买了就会后悔的东西,你会后悔没有早点买」。不过降噪虽好,也不要贪恋哟。不论戴什么耳机,也都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最好不要超过 60 分钟,停下来让你的耳朵放松一下,也有利于降低听力损伤的风险。毕竟保护好耳朵,也是为了可以更长久的欣赏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如果保护的不好,说不定就会变得和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一样。不过他老人家就算是失聪也能听见命运的敲门声,我们可就不一定了。 回复 吴丰博用户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在近期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约有 11 亿年轻人(12~35 岁)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报告中也同时指出了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耳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全球大约有一半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版权归芝士回答网站近才或维质原作复者所有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极客君震惊于「11 亿」这个庞大的数字,然后默默地摘下了每天都戴着的耳机,听着远处传来的说话声,松了口气「嗯,还行,没怎么聋」。不过在震惊之余,我还是先去给自己科普了一波「听力损失」。我民水体此只问党手放身类集非市快层。其实就跟字面意思一样,「听力损失」就是损失了你的听力,耳朵听到声音所需要的声波刺激「听阈」越来越高。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周围的声音需要越越大你才能听得到,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聋」。「听力损失」从产生原因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听力问题,也就是很多老人会感叹的,「唉,老了,耳朵不好使喽」。另一种就是因为噪声而引起的听力损失。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则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的诱因一般是人的耳朵突然暴露在特别大的声音下面,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或者听力减退的情况,比如说你刚从演唱会现场或者电影院出来,耳朵有时就会有一阵特别朦胧的感觉,多半就是赶上了暂时性的听力损失,这种症状基本休息一下就可以消失。后者就没这么简单了,「永久性」也就是前面世卫组织报告里面提到的「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这一般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长期接触较高分贝的音量会使你对声音的敏感度会一点点降低,并且不会通过休息等手段来恢复,等你察觉到听力明显下降可能就已经晚了。度水天事第展革决花华广深亲。而按照世卫组织报告里面的描述,「11 亿」年轻人面临的永久性听力损失诱因是「听歌」,准确的说是「戴耳机听歌」,并且音量还特别大。其实不论这次世卫组织提不提这个原因,这已经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了。早在 2016 年,央视就对某高校 3826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耳机使用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耳机使用率高达 99.8%,另外由于耳机质量不合格或使用频率过高、方法不当,有超过 1000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噪声性听力损伤,占比接近30%。看到这里,喜欢开大音量,随着动次打次一起抖腿的你,心里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听力?先别慌,在你的听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不适之前,都还有补救或者预防听力损失的机会。世卫组织不光拿出了这份干巴巴报告,也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减少耳机的持续使用时间和降低耳机的音量。这两点也是一直以来,「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去做」的典型之一。作为一个每天耳机不离身的人,我很理解这样的状态。接打电话、微信语音、或者听歌看剧刷抖音,已经是现代年轻人的常态。在家里或者私人空间尚且好说,可以打开扬声器好好享受。但是出门在外,尤其是上下班通勤在公交地铁上时,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有素质青年,自然是要戴上耳机不影响别人,并且也防止了别人打扰自己。面对外面的复杂环境,尤其是乘地铁时动不动就袭来的一阵尖啸的声音,或者为了更完美的音乐体验,大家可能会不知不觉的调大耳机的音量,这就在无意间对自己的听力造成了伤害。既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理离开耳机,那我这里有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就是出门时尽量使用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这就是我第一次戴降噪耳机时的表情……降噪的原理我就不在这跟大家多做描述,总之戴上之后可以帮你屏蔽大部分的噪音,让你可以安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开那么大声音。这里也不得不提降噪圈里那句名言「降噪耳机是个你买了就会后悔的东西,你会后悔没有早点买」。不过降噪虽好,也不要贪恋哟。不论戴什么耳机,也都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最好不要超过 60 分钟,停下来让你的耳朵放松一下,也有利于降低听力损伤的风险。毕竟保护好耳朵,也是为了可以更长久的欣赏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如果保护的不好,说不定就会变得和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一样。不过他老人家就算是失聪也能听见命运的敲门声,我们可就不一定了。 2025-01-23 1楼 回复 (0) 陈湘用户 听力损失了,与人交流就有障碍了,就会影响个人社交,总待在家里就会引起老年痴呆。 2025-01-23 2楼 回复 (0) 文迎松用户 一般来说,当您发现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您的听力下降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好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不仅听力在缓慢下降,大脑对语言的分辨和分析能力也开始退化,也就是说整体听功能都在退化,具体表现就是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听功能的退化很难逆转,尤其是内耳组织结构的生理性退化更是没办法通过医疗手段回复。听力学中可以通过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来帮助您恢复部分的听说功能,听觉器官用进废退。 2025-01-23 3楼 回复 (0) 林欣雨用户 你好,听力损失会影响与人正常的交流工作学习等等。 2025-01-23 4楼 回复 (0) 许淑婷用户 会影响正常的交流,影响生活质量 2025-01-23 5楼 回复 (0) 郭正洁用户 听力不好,最直接的就是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流,中老年人如果不及时干预,信息接收、交流减少,回避社交,时间久了,就会可能导致性格孤僻,易出现早期痴呆的可能性会升高。 2025-01-23 6楼 回复 (0) 金慧佳用户 1:把电视或收音机音量调的很大声,影响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2:很难融入对话,总是需要别人重复,久而久之会变得不爱说话3:听不清楚或是在吵闹坏境下聆听困难,反应会越来越慢转载或者引还用本文内容请注加明来源于芝务强士性回答4:漏接电话铃声或没听到门铃声,会让亲人朋友着急,烦躁是会力合四那形看及光斗儿历称听。5:转头听别人讲话,非常不利于安全中地出方里正但式资山,回清八确律究史满。6:面对自己听力困难时非常焦躁不安,会影响心情7:不愿承认或孤立自己,影响交际,会改变生活态度 2025-01-23 7楼 回复 (0) 袁永望用户 听力有损失了,直接表现在与人交流,谈话时听到声音较小,有些言语听不清,对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其次耳朵很多声音听不见了,大脑皮层的反应也会减弱,反应“迟钝”,给听损者造成困扰。 2025-01-23 8楼 回复 (0) 戴望慕用户 听力损失最大的危害就是失去与人交流的信心。一旦有听力损失了,别人说话就会听不清甚至听不到,那么就严重影响人与人的交流,而人是群居动物,一旦失去与人的交流就得不到信息交流,从而导致自闭,自卑,抑郁,老人常期听不好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2025-01-23 9楼 回复 (0) 童话镇用户 一般来说,当您发现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您的听力下降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好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不仅听力在缓慢下降,大脑对语言的分辨和分析能力也开始退化,也就是说整体听功能都在退化,具体表现就是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听功能的退化很难逆转,尤其是内耳组织结构的生理性退化更是没办法通过医疗手段回复。听力学中可以通过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来帮助您恢复部分的听说功能,听觉器官用进废退。 2025-01-23 10楼 回复 (0)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数据在近期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约有 11 亿年轻人(12~35 岁)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报告中也同时指出了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耳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全球大约有一半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
版权归芝士回答网站近才或维质原作复者所有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极客君震惊于「11 亿」这个庞大的数字,然后默默地摘下了每天都戴着的耳机,听着远处传来的说话声,松了口气「嗯,还行,没怎么聋」。不过在震惊之余,我还是先去给自己科普了一波「听力损失」。
我民水体此只问党手放身类集非市快层。
其实就跟字面意思一样,「听力损失」就是损失了你的听力,耳朵听到声音所需要的声波刺激「听阈」越来越高。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周围的声音需要越越大你才能听得到,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聋」。
「听力损失」从产生原因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听力问题,也就是很多老人会感叹的,「唉,老了,耳朵不好使喽」。另一种就是因为噪声而引起的听力损失。
而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则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的诱因一般是人的耳朵突然暴露在特别大的声音下面,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或者听力减退的情况,比如说你刚从演唱会现场或者电影院出来,耳朵有时就会有一阵特别朦胧的感觉,多半就是赶上了暂时性的听力损失,这种症状基本休息一下就可以消失。
后者就没这么简单了,「永久性」也就是前面世卫组织报告里面提到的「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这一般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长期接触较高分贝的音量会使你对声音的敏感度会一点点降低,并且不会通过休息等手段来恢复,等你察觉到听力明显下降可能就已经晚了。
度水天事第展革决花华广深亲。
而按照世卫组织报告里面的描述,「11 亿」年轻人面临的永久性听力损失诱因是「听歌」,准确的说是「戴耳机听歌」,并且音量还特别大。
其实不论这次世卫组织提不提这个原因,这已经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了。早在 2016 年,央视就对某高校 3826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耳机使用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耳机使用率高达 99.8%,另外由于耳机质量不合格或使用频率过高、方法不当,有超过 1000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噪声性听力损伤,占比接近30%。
看到这里,喜欢开大音量,随着动次打次一起抖腿的你,心里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听力?先别慌,在你的听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或者不适之前,都还有补救或者预防听力损失的机会。
世卫组织不光拿出了这份干巴巴报告,也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是减少耳机的持续使用时间和降低耳机的音量。这两点也是一直以来,「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去做」的典型之一。
作为一个每天耳机不离身的人,我很理解这样的状态。接打电话、微信语音、或者听歌看剧刷抖音,已经是现代年轻人的常态。在家里或者私人空间尚且好说,可以打开扬声器好好享受。但是出门在外,尤其是上下班通勤在公交地铁上时,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有素质青年,自然是要戴上耳机不影响别人,并且也防止了别人打扰自己。
面对外面的复杂环境,尤其是乘地铁时动不动就袭来的一阵尖啸的声音,或者为了更完美的音乐体验,大家可能会不知不觉的调大耳机的音量,这就在无意间对自己的听力造成了伤害。
既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理离开耳机,那我这里有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就是出门时尽量使用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
▲这就是我第一次戴降噪耳机时的表情……
降噪的原理我就不在这跟大家多做描述,总之戴上之后可以帮你屏蔽大部分的噪音,让你可以安静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开那么大声音。这里也不得不提降噪圈里那句名言「降噪耳机是个你买了就会后悔的东西,你会后悔没有早点买」。
不过降噪虽好,也不要贪恋哟。
不论戴什么耳机,也都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单次使用最好不要超过 60 分钟,停下来让你的耳朵放松一下,也有利于降低听力损伤的风险。
毕竟保护好耳朵,也是为了可以更长久的欣赏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
如果保护的不好,说不定就会变得和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一样。不过他老人家就算是失聪也能听见命运的敲门声,我们可就不一定了。
听力损失了,与人交流就有障碍了,就会影响个人社交,总待在家里就会引起老年痴呆。
一般来说,当您发现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您的听力下降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好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不仅听力在缓慢下降,大脑对语言的分辨和分析能力也开始退化,也就是说整体听功能都在退化,具体表现就是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
听功能的退化很难逆转,尤其是内耳组织结构的生理性退化更是没办法通过医疗手段回复。听力学中可以通过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来帮助您恢复部分的听说功能,听觉器官用进废退。
你好,听力损失会影响与人正常的交流工作学习等等。
会影响正常的交流,影响生活质量
听力不好,最直接的就是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交流,中老年人如果不及时干预,信息接收、交流减少,回避社交,时间久了,就会可能导致性格孤僻,易出现早期痴呆的可能性会升高。
1:把电视或收音机音量调的很大声,影响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
2:很难融入对话,总是需要别人重复,久而久之会变得不爱说话
3:听不清楚或是在吵闹坏境下聆听困难,反应会越来越慢
转载或者引还用本文内容请注加明来源于芝务强士性回答
4:漏接电话铃声或没听到门铃声,会让亲人朋友着急,烦躁
是会力合四那形看及光斗儿历称听。
5:转头听别人讲话,非常不利于安全
中地出方里正但式资山,回清八确律究史满。
6:面对自己听力困难时非常焦躁不安,会影响心情
7:不愿承认或孤立自己,影响交际,会改变生活态度
听力有损失了,直接表现在与人交流,谈话时听到声音较小,有些言语听不清,对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其次耳朵很多声音听不见了,大脑皮层的反应也会减弱,反应“迟钝”,给听损者造成困扰。
听力损失最大的危害就是失去与人交流的信心。一旦有听力损失了,别人说话就会听不清甚至听不到,那么就严重影响人与人的交流,而人是群居动物,一旦失去与人的交流就得不到信息交流,从而导致自闭,自卑,抑郁,老人常期听不好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一般来说,当您发现自己存在听力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您的听力下降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好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不仅听力在缓慢下降,大脑对语言的分辨和分析能力也开始退化,也就是说整体听功能都在退化,具体表现就是听不见或听不清别人讲话。
听功能的退化很难逆转,尤其是内耳组织结构的生理性退化更是没办法通过医疗手段回复。听力学中可以通过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来帮助您恢复部分的听说功能,听觉器官用进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