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为什么被称为“糖僧”、“吃货”?

苏曼殊为什么被称为“糖僧”、“吃货”?
如果可以,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多年前,有人问过这个问题。我记得自己的回答是随心所欲。以前,现在,将来,随心所欲的生活都是我的追求。因为实现不了,所以渴望。民国的苏曼殊,实在是个异数。他的人生,便是随心所欲。别人往他身上贴上各种标签,花花绿绿,层层叠叠,犹如街角的狗皮膏药,但也囊括了他短暂而精彩纷呈的一生:诗僧、画僧、情僧、糖僧、志士、革命僧、伶人、花和尚、风流和尚、沉沦菩提、浪荡公子、旷世奇僧……他是传奇中的传奇,文采,激越、缭乱,光怪陆离,行云流水,癫狂不羁,惊世骇俗,他是不可思议的矛盾体,他是自成一体的小宇宙。私生子混血儿,这样的身世,注定让苏曼殊的人生无法平庸。(苏曼殊画作:写忆翁诗意图)南怀瑾大师如此评价: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他,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评论家谢冕说,苏曼殊是中国诗史上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诗人,是古典诗一座最后山峰。中国近现代美术开派人黄宾虹如是评价: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可惜他早死了,但就那几十幅画,其分量也够抵得过我一辈子的多少幅画。富裕时呼朋唤友觥筹交错,潦倒时乞食街头寄宿庙宇。章太炎说他“于朋友笃挚,凡委琐功利之事,视之蔑如也。”他时僧时俗,时而芒鞋破钵青灯古佛,时而秦楼楚馆莺歌燕舞。高兴了拿起,厌烦了放下,不讲求有始有终,来无影去无踪。他百无禁忌、不拘一格、不为物役、不为形役、不着世间一相,谁也奈何不了他,谁又都敬仰他,在他潦倒之际,自己尚且困窘的蒋介石当掉自己衣物将苏曼殊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他是一个畸人。(苏曼殊画作:秋思图)苏曼殊的身上充满浪漫落拓放荡不羁的诗人气质,女人向他索要画作,他便要求对方玉照作为交换。他喜欢笔蘸胭脂作画。他是中国第一位将拜伦诗歌翻译进来的文人。有一段时期,苏曼殊和陈独秀正一起翻译《悲惨世界》,进行到半途,苏曼殊突然没了兴致,便不辞而别,临走留下一首诗,算是说明:“契阔生死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苏曼殊贪吃无度,嗜糖如命。他能够一天饮冰六斤吃酥糖三十包,一顿可以吃下一碗炒面、两盘虾、十个春卷,然后再吃糖若干块。身无分文的时候,他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仙还要潇洒——敲掉自己的金牙!卖了!去换糖!又因无人接收,愤愤然将金牙扔向河里!有一次,获得善款,第一时间便去买糖吃。从糖店出来,只顾着品糖,手上零钱飘落一路都不知觉。还有一次,《太平洋报纸》总编叶楚伧求画不得而投其所好,以摩登糖等零嘴为诱饵,逼其创作出著名的汾堤吊梦图。在他离世后,旁人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一把糖果。都说内心童稚的人喜欢甜食,而诗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如此一般对照,苏曼殊嗜糖如命的癖好,也就不难理解了。(苏曼殊画作:汾堤吊梦图)苏曼殊只是将寺庙视为驿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他这里,什么规章制度什么佛法戒律,都呆一边去儿。他也曾一见钟情过,因为与一位叫菊子的日本姑娘不得眷属,再次出家当和尚,伤痛寻求疗养之地。也往返于烟花柳巷,却不困于一人一情。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当时觉得甚是无情,如今再看,实在是洒洒脱脱了无挂碍一身轻松——爱是真的,忘也是真的。见了就爱,走了便忘。真是不困于情,不乱于心的境界了。有一年,他在东京的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彼此相似的遭遇让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再度出家,他便赋诗一首赠予对方:“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挚友陈独秀这样评价:“是大有情人,是大无情人,有情说他也谈恋爱,无情说他当和尚。”曾经,贪慕一个人,对方终于被我的过分执着推远,而自己却不得清明,追问为何。他说:自由之心,不愿束缚。我只能无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苏曼殊在弥留之际,写下这八个字。滚滚红尘中游历三十余载,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最佳写照。友人遵照他遗言,佛衣藏他,以塔葬他。【作者简介:江徐,80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回复
  • 得分用户

    如果可以,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多年前,有人问过这个问题。我记得自己的回答是随心所欲。以前,现在,将来,随心所欲的生活都是我的追求。因为实现不了,所以渴望。

    民国的苏曼殊,实在是个异数。

    他的人生,便是随心所欲。别人往他身上贴上各种标签,花花绿绿,层层叠叠,犹如街角的狗皮膏药,但也囊括了他短暂而精彩纷呈的一生:诗僧、画僧、情僧、糖僧、志士、革命僧、伶人、花和尚、风流和尚、沉沦菩提、浪荡公子、旷世奇僧……

    转载或者引用接圆本率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于芝士收回取答

    他是传奇中的传奇,文采,激越、缭乱,光怪陆离,行云流水,癫狂不羁,惊世骇俗,他是不可思议的矛盾体,他是自成一体的小宇宙。

    私生子&混血儿,这样的身世,注定让苏曼殊的人生无法平庸。

    (苏曼殊画作:写忆翁诗意图)

    对小事没任认算,须难却。

    南怀瑾大师如此评价: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他,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评论家谢冕说,苏曼殊是中国诗史上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诗人,是古典诗一座最后山峰。中国近现代美术开派人黄宾虹如是评价: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可惜他早死了,但就那几十幅画,其分量也够抵得过我一辈子的多少幅画。

    富裕时呼朋唤友觥筹交错,潦倒时乞食街头寄宿庙宇。章太炎说他“于朋友笃挚,凡委琐功利之事,视之蔑如也。”

    他时僧时俗,时而芒鞋破钵青灯古佛,时而秦楼楚馆莺歌燕舞。高兴了拿起,厌烦了放下,不讲求有始有终,来无影去无踪。他百无禁忌、不拘一格、不为物役、不为形役、不着世间一相,谁也奈何不了他,谁又都敬仰他,在他潦倒之际,自己尚且困窘的蒋介石当掉自己衣物将苏曼殊接到自己家中照料。

    之应明只流组切,今界连精细。

    他是一个畸人。

    (苏曼殊画作:秋思图)

    苏曼殊的身上充满浪漫落拓放荡不羁的诗人气质,女人向他索要画作,他便要求对方玉照作为交换。他喜欢笔蘸胭脂作画。

    他是中国第一位将拜伦诗歌翻译进来的文人。有一段时期,苏曼殊和陈独秀正一起翻译《悲惨世界》,进行到半途,苏曼殊突然没了兴致,便不辞而别,临走留下一首诗,算是说明:“契阔生死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苏曼殊贪吃无度,嗜糖如命。他能够一天饮冰六斤吃酥糖三十包,一顿可以吃下一碗炒面、两盘虾、十个春卷,然后再吃糖若干块。身无分文的时候,他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仙还要潇洒——敲掉自己的金牙!卖了!去换糖!又因无人接收,愤愤然将金牙扔向河里!

    有一次,获得善款,第一时间便去买糖吃。从糖店出来,只顾着品糖,手上零钱飘落一路都不知觉。

    还有一次,《太平洋报纸》总编叶楚伧求画不得而投其所好,以摩登糖等零嘴为诱饵,逼其创作出著名的汾堤吊梦图。

    在他离世后,旁人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一把糖果。

    都说内心童稚的人喜欢甜食,而诗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如此一般对照,苏曼殊嗜糖如命的癖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苏曼殊画作:汾堤吊梦图)

    苏曼殊只是将寺庙视为驿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在他这里,什么规章制度什么佛法戒律,都呆一边去儿。

    他也曾一见钟情过,因为与一位叫菊子的日本姑娘不得眷属,再次出家当和尚,伤痛寻求疗养之地。也往返于烟花柳巷,却不困于一人一情。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当时觉得甚是无情,如今再看,实在是洒洒脱脱了无挂碍一身轻松——爱是真的,忘也是真的。见了就爱,走了便忘。真是不困于情,不乱于心的境界了。

    有一年,他在东京的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彼此相似的遭遇让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再度出家,他便赋诗一首赠予对方:“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挚友陈独秀这样评价:“是大有情人,是大无情人,有情说他也谈恋爱,无情说他当和尚。”

    曾经,贪慕一个人,对方终于被我的过分执着推远,而自己却不得清明,追问为何。他说:自由之心,不愿束缚。我只能无言。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苏曼殊在弥留之际,写下这八个字。滚滚红尘中游历三十余载,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最佳写照。

    友人遵照他遗言,佛衣藏他,以塔葬他。

    【作者简介:江徐,80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2025-01-22
    1楼
    回复
  • 施一涵用户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这是苏曼殊留给有情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殁年35岁。这位一生半僧半俗的民国才子,日语极佳却不愿意说日语的革命僧,目中有妓心中无妓的浪子,最肆无忌惮的自杀性暴饮暴食的“糖僧”吃货,诗书画堪称“三绝”的艺坛怪咖,著译并佳的文坛翘楚。

    生命于他而言,就是一场盛大而浮华的烟花表演,又恰似一场绚烂而寂寞的流星雨。

    版权归织芝士三回答取网站或原作社决者所有

    苏曼殊(1884-1918)出生于东瀛横滨,父亲苏杰生是在日本经商的广东茶商,生母是其父在日本的小妾河合仙氏的妹妹河合叶子,出生3个月后生母弃他而去,后由养母河合仙氏抚养,5岁时苏曼殊才被苏家接纳并将他接回香山祖居。他的出生经历注定了他童年的孤独和悲凉,甚至因病差点早夭,这在他没敢而脆弱的幼小心灵中隐隐约约产生了厌世的思想倾向,最终在因为初恋不顺等诸多不顺的打击下心灰意冷于16岁时遁入空门,正如他1909年写给陈独秀的诗中所说的那样: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这样一个半僧半俗的奇人,发生在他身上坊间流传的真真假假亦正亦邪的奇闻轶事当然少不了。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是十足的天才派,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早年的他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1902年就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留日学生的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又参加了拒俄义勇队。1904年春甚至暗下决心暗杀保皇派头目康有为等等,他的这些行动为他赢得了革命僧的称号。

    上动说小从四重无最将计,运南转风记音满铁价。

    有一则关于他的故事很有趣,说他由于平生憎恨日本人若仇人,故侨居日本数年都不肯开口说日语,宁可不厌其烦找翻译。一次生病,友人去看望他为何不去医院,他说找翻译麻烦,于是友人代他向医生说明病情,不过不久,苏曼殊就偷跑回来了。友人回来一问,他竟然说:“你把我的病情说错了,生病怎么可以乱用药呢?”朋友不解:“那你怎么不自己说明清楚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你忘了我不说日语么?”

    这是他管住口的一面,但他更被人说道的是管不住口的另一面,那就是吃。简言之,他

    的体它新月长较区据七改千响。

    绝对的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的自杀性暴饮暴食者,性喜甜食,自号“糖僧”。35岁病逝原因就是应为肠胃病。住院期间,几天下来,他受不了医生对他饮食的严格控制,偷逃出医院去街上大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结果导致肠胃病加剧。死后在枕旁还找出不少糖果纸。关于吃,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敲掉金牙换糖吃的轶事,还如一口气吃下了柳亚子送给他20个芋头饼而肚子痛胀的起不了床,如有一次与友人打赌吃60个包子等。

    这样的故事于他而言是家常便饭,他自己也不讳言,在吃的方面的拼命三郎的精神在他的笔端时有记载。比如他曾写道:“午后试新衣,并赴源顺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他曾给柳亚子写过一封信的落款是“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还有一封信这样写道:“病骨支离,异域飘寄,旧游如梦,能不悲哉!瑛(即苏曼殊)前日略清爽,因背医生大吃年糕,故连日病势,又属不佳。”还曾自记在杭州“日食酥糖三十包”。等等。

    苏曼殊的一生,是矛盾而纠结的。他是佛性的,同时也是魔性的;他是深情的,同时也是薄情的;他是入世的,同时也是出世的。死后友人出资将他葬于杭州西湖孤山,离他的坟墓不远处,长眠着一代名妓苏小小。

    法门万千。也许,暴食而亡对他而言也是修行的一种法门吧,这种大朵快颐是他苦中作乐病最终离苦得乐的一种自渡舟筏吧。

    2025-01-22
    2楼
    回复
  • 莫北用户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和尚富有文艺才能,八大山人、苦瓜和尚都画的一手好画,风雅得不得了,苏东坡的挚友中也有一位佛印和尚。民国时候的苏曼殊也是一位文艺的和尚,能书善画,还会多种国家的语言,是一名翻译家。他不仅有才学,生活上也很有趣,时常跟歌女往来,还很好吃。他的贪吃出了名,这里讲一两件关于苏曼殊好吃的趣事。

    苏曼殊的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长期以来,他被认为是私生子,在苏家很不受待见。小时候生重病,家人直接把他扔到了柴房。即使在日本留学,苏家给他的生活费也很少。听他的同学回忆,苏曼殊在日本期间吃住条件都很差。因为长期感受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物质窘迫,造成苏曼殊放浪形骸,喜怒无常,常常做出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十分荒唐的事。

    未火经芝士回答二允许不得只那转载本系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一天,他的朋友陈去病买回一包栗子,苏曼殊和陈去病父女一同边剥边吃。吃完后,陈家父女倒床睡了,而苏曼殊悄悄跑出门去,又买了一包回来。陈去病劝他:"栗子吃多了会涨肚子,还是少吃一点好。"苏曼殊吃兴正浓,根本不把陈去病的话当一回事,大吃特吃,直到吃完为止。那天夜里,苏曼殊的肚子果然胀得十分难受,"哼哼唧唧",一直呻吟到第二天天亮。柳亚子送给他20个芋头饼,他一顿吃下去,弄得肚子痛得不能起身。有人赌他一次吃下60个肉包子,他欣然应诺,吃到50个时,友人劝他不能再吃了,他非坚持吃完不可,还跟劝他的朋友吵了起来。

    (苏曼殊未剃掉头发时的样子)

    苏曼殊十分爱吃糖。曾经为了买糖吃把金牙敲掉换钱买糖吃。1918年,苏曼殊生病被送进医院,医生劝阻他不要吃糖。苏曼殊偏偏不听,溜出医院上街狂吃年糕、栗子、冰激凌,导致肠胃病发作突然死亡。死后,在他床下、枕边找出不少糖纸。一代名僧,为何自制力这么差?他的朋友陈独秀解释说:“他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 ”这种狂吃,就是抑郁情绪困扰,试图自杀的一种吧。

    2025-01-22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