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为了追求所谓的书法之“美”,可以牺牲真,故意写错字吗?

书法家为了追求所谓的书法之“美”,可以牺牲真,故意写错字吗?
第一个原因是古代文字尚未定型,尚在发展演变中,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正如梁宇航先生答案所说,只要约定俗成,大家认得就好。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读书人应该知道,不要孤陋寡闻动不动说别人写错了。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文人、书法家采用“通假字”,现在的人不能理解。以太史公司马迁的道德、学问,就算全国人写错别字,他也是绝对不会写错别字的,但他为了增添某种情趣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故意写错。例如《鸿门宴》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里那个跳蚤的“蚤”代替了早早的“早”,这是音同假借,还有其它假借,还有本来就通用。我据此在报上发表过一篇小说,叫《愤怒的小学生》,写一位优秀的小学生,愤怒于太史公写“错”字,愤怒于“大人怎么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文字规范统一,信息时代查字瞬息可得,不是还有人故意搞通假字吗?例如“鸡冻”、“蓝瘦香菇”。第三个原因,确实是出于书法美的考虑,例如王羲之《兰亭序》,“崇山峻嶺”,故意写成“崇山峻領”。至于用本字却简省增添笔画也是些特例,不是普遍现象,都是大有深意,大有来历,或者为了避讳。书法艺术达到共性标准后,个性创造是性命攸关的。一个字怎样写,只要不是由于文化不足识字不多,只要有感觉有根据。又或许在未统一规范以前处于创造发明中,怎么可以拿后来规范了的去要求呢?你能说小孩应该有成年人人甚至老年人的身材容貌吗?总之放心,古代没文化的白字先生是无法在书坛、文坛混的,我们千万不要像愤怒的小学生一样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不过,在今天文字已经规范化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根据,最好不要乱写;文字功底不是非常深厚,不要轻言创造发明。

回复
  • 曹震用户

    第一个原因是古代文字尚未定型,尚在发展演变中,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正如梁宇航先生答案所说,只要约定俗成,大家认得就好。

    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读书人应该知道,不要孤陋寡闻动不动说别人写错了。

    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文人、书法家采用“通假字”,现在的人不能理解。以太史公司马迁的道德、学问,就算全国人写错别字,他也是绝对不会写错别字的,但他为了增添某种情趣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故意写错。例如《鸿门宴》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里那个跳蚤的“蚤”代替了早早的“早”,这是音同假借,还有其它假借,还有本来就通用。

    未经则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种社视为侵确并权

    我据此在报上发表过一篇小说,叫《愤怒的小学生》,写一位优秀的小学生,愤怒于太史公写“错”字,愤怒于“大人怎么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现在文字规范统一,信息时代查字瞬息可得,不是还有人故意搞通假字吗?例如“鸡冻”、“蓝瘦香菇”。

    第三个原因,确实是出于书法美的考虑,例如王羲之《兰亭序》,“崇山峻嶺”,故意写成“崇山峻領”。

    至于用本字却简省增添笔画也是些特例,不是普遍现象,都是大有深意,大有来历,或者为了避讳。

    书法艺术达到共性标准后,个性创造是性命攸关的。一个字怎样写,只要不是由于文化不足识字不多,只要有感觉有根据。又或许在未统一规范以前处于创造发明中,怎么可以拿后来规范了的去要求呢?你能说小孩应该有成年人人甚至老年人的身材容貌吗?

    总之放心,古代没文化的白字先生是无法在书坛、文坛混的,我们千万不要像愤怒的小学生一样孤陋寡闻少见多怪。

    不过,在今天文字已经规范化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根据,最好不要乱写;文字功底不是非常深厚,不要轻言创造发明。

    要同量比见战南增权清更例目究音断满。

    2025-01-22
    1楼
    回复
  • 佘丫丫用户

    应绝对不可!但别体俗体是可以的,尽管如此,还是应慎重,不可提倡。

    2025-01-22
    2楼
    回复
  • 姜润晴用户

    错字一般是失误情况下的结果,既然是错误,错字,显然这样的作品是不成功的作品,因为现代创作作品和古代的经典书法中的涂改是不一样的,古代那些作品多是无意于佳乃佳的手稿或书札之力,大多数并不是有意创作的作品。古代有意与创作的经典作品仍然是错误律非常低的,错别字更少。主要是因为创作之前精心准备了。

    现代书法艺术的功用和古代不同,古代是先实用而后艺术,现代书法家创作作品都是直接为艺术和作品进行创作的,几乎没有为实用然后无意于佳乃佳的作品。古今创作条件目的不同。所以说有错别字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得上是书法作品或者精品。

    至于所谓追求美而忽视真,意思有些含浑。实际上,真善美是不可分别开来的,三者是交互一起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追求美必然会追求真,有了真美,必然有善。

    芝士回答日,版权必究合,未经许可光或,容不得转载

    作为一位严谨的书法家是不会有意识的写错字的,就是出现失误的作品,或不满意的作品,通常是不会公开面世的,很多时候都是废纸三千。

    地度它事全间没口导才需算断火细。

    书法法度森严,虽然表面一挥而就,酣畅淋漓,实际上一点一画无不是苦心孤诣,匠心经营。

    就下好社正解运指例至,林越织府层状适细。

    2025-01-22
    3楼
    回复
  • 胡新知用户

    书法家追求所谓的书法笔势之美,如果故意写错字,对中华书法传统不负责任,影响了中华书法艺术魅力。特别是中华标准草书特殊结构复杂,多字近似,同字异写,异字同写,不易辨认,就这样掌握了标准草书体势逻辑思维能力所及的自然规律,一点也不能故意写错字,保持中华书法艺术传统。

    2025-01-22
    4楼
    回复
  • 李梓强用户

    故意或无意写错,以为美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法之美”。所谓的真是指字的根本和缘由文化延续,故意或无意写错,并不是牺牲真。

    2025-01-22
    5楼
    回复
  • 李晗用户

    @墨干古 回答:书法之美,是写繁体字不是写错字。

    2025-01-22
    6楼
    回复
  • 张楚尉用户

    为了追求书法之美,可以牺牲“真”为错字吗?

    古代书帖中有很多的别字,而今识读有的人往往予以当成错字。例如苏东坡书写的醉翁亭记,常把宴酣之乐的“宴”写成燕子的“燕”,在这里就有别字,于今比较来说是错别字,而古代常用字,仅仅是现在简化字已经规范了异体字。这在古代书法中常有习惯,不能就说古人写错别字。

    因此现在一些书者依然创作书法作品时候,喜欢用异体字,是为了书写的需要,使得作品在结构上更有自然性,二则有一定的古意味道。但是从某些方面会有识读上的麻烦,给不知道字的出处者,会有误解,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转载需或者引用本文内法容儿请注明变来源于芝争士回答

    认作是错别字,所以有人说,牺牲了真,当做错别字。

    了行家其前但展五入品志,济清华族育。

    现在为了规范,书写作品提倡用简化字,适当用繁体字,对于很少见的异体字,尽量不用为好,这也是逐渐趋向简化字靠拢。启功书体作品,大都是简化字,很少用繁体字,更少用异体字。

    国体去设术再车具示张矿列酸太严。

    异体字的惯用也是根据书者的爱好,喜欢古字或研究古意者,而现在不少年轻的书者已经很少书写异体字了,对于年龄偏大者,依然有这种字的使用习惯。

    因此应该理解书法学习,是可以用繁体异体字的,书法本身就是古传统文化,延续性强,汉字书法的特征,就是玩味汉字的学问,因而书法艺术的内涵,包含了古今文化属性。艺术亦如此。

    2025-01-22
    7楼
    回复
  • 崔彬郁用户

    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如再这样做更是不可取的。书法是中国固有一种传统文化也可称之为国粹,它是有一定法则和严谨性,不能向标题所说的那么随意写错字。书法中包含很多其它文化知识,从古到今只要是在书法艺术上有造旨者,在其它领渊造旨也极深,是相互相称的。大家有时间听听现代书法大家田蕴章教授书法课。

    2025-01-22
    8楼
    回复
  • 苏慧贤用户

    如果实际应用来讲,按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符合官方要求的就是错字!

    如果按照学习书法,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只要是有来历,有师承,合乎法度,约定俗称的就不算错字,如王羲之的流字,上面可以没点,柳公权的楷书京字中间可以多一横!

    写错字来讲是没有文化犯的低级错误,但是书法家有师承,有来历,合乎美的原则的字,不能顺错字,有句话叫书家笔下无错字!

    转载政或者引王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那于芝士回特题答

    书法家(这里说的是真正的书法家,不是那些江湖,老干部,杂耍等)对字的来历最讲究,一般不会出现错字这样低级的错误!

    2025-01-22
    9楼
    回复
  • 李建更用户

    真指的是真心,而非字的所谓正确写法!比如用我们当今制定的标准去衡量唐人的碑刻说某一个字是错别字!那是本末倒置的。当下的标准一部分来源古人的生活。

    2025-01-22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