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企业如何解决简历造假的问题?如何区别?

请问企业如何解决简历造假的问题?如何区别?
作为企业,因为经营发展的需要,人才招聘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在职场上,一方面,企业为了尽快招聘到满意的人才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又为了人才甄别、保证货真价实而想尽办法。在人才的引进与招聘过程中,简历的筛选和甄别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简历作为目标人才的基本情况信息载体,承载了其个人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履历以及个人特长等等与招聘密切相关的信息。如果简历这关把不住,会导致整个招聘工作比较被动。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般简历的格式。如上图,一般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培训情况、个人工作经验经历、家庭情况和自我评价五个部分。当然,随着国家对女性婚育隐私权的保护,后续会有改动。另外,不同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进行简历内容的优化。作为应聘者,其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都会在上面这张简历上呈现出来。我们以此为样本进行分析。一、员工简历造假有哪些类型。1.个人基本信息造假。在个人的基本信息里面,包含了个人的出生及户籍基本信息、信仰基本信息、婚姻信息、身体基本信息和学历等基本信息。有些应聘者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或者迎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在这里面填写一些不实信息。2.教育培训信息造假。这种造假行为比较常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单位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在与单位进行工资议价的时候有更多的主动权。3.工作经验。这部分造假的也很多。应该说面试者在工作经验这部分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水分。只是水分多少的问题。4.个人项目经验或者经历,这部分上面的图片里面没有。有些招聘需求需要在工作履历之外,要求个人具备一些项目参与或者主导的经验或者案例。有些应聘者会在这方面造假。至于家庭信息和个人评价造假的成分不大。但是自我评价的中肯程度是值得考量的。二、简历造假的具体形式有哪些。1.个人信息部分。通常见到的造假是居住地、学历与健康状况三部分。A.有些应聘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实际居住地址,而且招聘单位对于居住地址没有具体要求,与岗位需求的关系也不是很大,所以在填写自己居住地址的时候会捏造一个虚拟地址。B.另外一个是学历,这个填写与教育培训部分有关,一会单独说。C.最后一个是健康状况。一方面有些招聘单位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健康状况要求也没有健康凭证的要求;另一方面,面试者为了满足岗位的健康要求,保证自己能够顺利通过,在健康状况一栏填写违背事实的信息,比如有些病症持有者隐瞒自己的病例。2.教育培训部分。这部分分成两块。一是教育经历造假,就是学历造假。为了迎合企业的硬性要求,填写虚假信息,比如:A.不真实的毕业学校。B.不真实的学历水平C.混淆概念,第二学历和第一学历混淆。有的连同学习的专业一起造假。二是培训经历造假。因为企业对培训经历的考察不严格,但这部分能给应聘者加分,有些应聘者也在这方面造假。比如参加过XX职业经历培训,去过XX学院等等。3.工作经验造假。工作经验造假的形式有如下三个方面。A.省略部分工作单位,本来在某段时间内工作了三家单位,为了体现自己的职业稳定性,就把三家改成一家单位。B.增加自己没有工作过的单位。为了更好的包装自己,虚拟自己没有工作过的单位,甚至是虚拟一些高大上的名企。有的应聘者甚至夸耀说自己认识XXX,其实是他认识人家,但人家不认识他。当然,期间的工作职能和过程也都是假的。C.修改曾就业单位的职位名称、工作职能和工作成绩。在2011年左右,我曾面试过一个法务总监的应聘者,他的简历上工作单位只有一个,是某著名的电气公司,他的岗位是该电气公司法务中心总经理。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所说的这个岗位是假的,因为我个人对该电气公司的组织架构比较了解。压根没有法务中心和法务中心总经理这个部门和职位。其他造假形式这里就补多说了。以上是简历造假的基本体现形式。作为企业,我们应该如何甄别这些假简历呢?1.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数据库中加强对高校、社会企业、组织形式和应聘者的数据积累。一旦有造假现象,我们从数据库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比如,学历造假。我们有多时候,能够从企业的人才数据库中找出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对该校真实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甄别能力是比较高效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国家提供的相关信息渠道进行甄别;再比如,有些应聘者可能连续到企业来面试过数次,但是每次面试的岗位和提供的简历都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基本判定他是在造假。在识别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外资企业做的好一些。2.面试官加强甄别能力。比如一般的假学历证书是什么样的,真学历证书又是什么样的;比如对社会不同企业组织、职能及运营情况的了解。就拿刚才我说的那个面试法务总监的应聘者来说,我根本没有必要戳穿他。我只提了一个要求:请把你所造中心的详细组织架构画出来,并详细列举你个人的工作职能。一会他就抓瞎了。另外,要对其简历进行逻辑推敲,一个是职务变动情况推敲,另一个是职能与业绩的匹配情况推敲。3.利用网络的力量。很多应聘者的个人信息或者工作经历从网上一搜就可以搜到了。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络搜索他个人或者相关单位的信息,来与其简历进行对比。一方面甄别他的个人基本信息,另一方面甄别他的工作阅历;另一方面,他所提供的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我们在网络上也很容易找到。最重要的事我们振作,并不违法,不侵犯其个人隐私。4.利用人脉的力量。不得不说,在中国,人脉圈子是非常厉害的。尤其是HR,很多天南海北的都认识。这个时候,当对某些简历拿捏不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人脉的力量来核实一下。5.借助严格的管理。在面试流程中,简历筛选和甄别是基础的一环,为了假的简历带来的无效工作,要严谨设计面试的流程,比如面试环节的信息核实;比如入职前的背景调查等等。都可以帮助有效甄别简历的真假。虽然,我说了很多。坦诚的说,一份简历的真假对于HR的自身能力的挑战是最大的,经验丰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简历的真假,二经验和阅历欠缺的HR有的时候则是视而不见的。所以多积累、多用心,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识别出来。这里我想强调最后两个观点:1.对于简历造假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不是李逵与李鬼的关系。有的造假者还是比较优秀的,只是学历门槛不够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造假,岗位胜任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们能够坦诚相对,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2.核实简历的真假并不是针对简历本身,是基于企业需求进行真实性匹配的工作职责所在,认真甄别是对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即使在甄别阶段逃过一次,后续早晚会曝光的。回答不足之处请包涵。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回复
  • 赵卓瑜用户

    作为企业,因为经营发展的需要,人才招聘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在职场上,一方面,企业为了尽快招聘到满意的人才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又为了人才甄别、保证货真价实而想尽办法。

    在人才的引进与招聘过程中,简历的筛选和甄别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简历作为目标人才的基本情况信息载体,承载了其个人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履历以及个人特长等等与招聘密切相关的信息。如果简历这关把不住,会导致整个招聘工作比较被动。

    未经芝士回答允光许不业得还转载改本传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般简历的格式。

    如上图,一般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培训情况、个人工作经验经历、家庭情况和自我评价五个部分。当然,随着国家对女性婚育隐私权的保护,后续会有改动。另外,不同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进行简历内容的优化。

    作为应聘者,其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都会在上面这张简历上呈现出来。我们以此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员工简历造假有哪些类型。

    1.个人基本信息造假。

    在个人的基本信息里面,包含了个人的出生及户籍基本信息、信仰基本信息、婚姻信息、身体基本信息和学历等基本信息。

    有些应聘者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或者迎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在这里面填写一些不实信息。

    是国于所还然平么设压速真米越火。

    2.教育培训信息造假。这种造假行为比较常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单位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在与单位进行工资议价的时候有更多的主动权。

    3.工作经验。这部分造假的也很多。应该说面试者在工作经验这部分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水分。只是水分多少的问题。

    化点去天政关没设角农决导身须何置引。

    4.个人项目经验或者经历,这部分上面的图片里面没有。有些招聘需求需要在工作履历之外,要求个人具备一些项目参与或者主导的经验或者案例。有些应聘者会在这方面造假。

    至于家庭信息和个人评价造假的成分不大。但是自我评价的中肯程度是值得考量的。

    二、简历造假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1.个人信息部分。

    通常见到的造假是居住地、学历与健康状况三部分。

    A.有些应聘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实际居住地址,而且招聘单位对于居住地址没有具体要求,与岗位需求的关系也不是很大,所以在填写自己居住地址的时候会捏造一个虚拟地址。

    B.另外一个是学历,这个填写与教育培训部分有关,一会单独说。

    C.最后一个是健康状况。一方面有些招聘单位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健康状况要求也没有健康凭证的要求;另一方面,面试者为了满足岗位的健康要求,保证自己能够顺利通过,在健康状况一栏填写违背事实的信息,比如有些病症持有者隐瞒自己的病例。

    2.教育培训部分。这部分分成两块。

    一是教育经历造假,就是学历造假。为了迎合企业的硬性要求,填写虚假信息,比如:

    A.不真实的毕业学校。

    B.不真实的学历水平

    C.混淆概念,第二学历和第一学历混淆。

    有的连同学习的专业一起造假。

    二是培训经历造假。因为企业对培训经历的考察不严格,但这部分能给应聘者加分,有些应聘者也在这方面造假。比如参加过XX职业经历培训,去过XX学院等等。

    3.工作经验造假。

    工作经验造假的形式有如下三个方面。

    A.省略部分工作单位,本来在某段时间内工作了三家单位,为了体现自己的职业稳定性,就把三家改成一家单位。

    B.增加自己没有工作过的单位。为了更好的包装自己,虚拟自己没有工作过的单位,甚至是虚拟一些高大上的名企。有的应聘者甚至夸耀说自己认识XXX,其实是他认识人家,但人家不认识他。当然,期间的工作职能和过程也都是假的。

    C.修改曾就业单位的职位名称、工作职能和工作成绩。

    在2011年左右,我曾面试过一个法务总监的应聘者,他的简历上工作单位只有一个,是某著名的电气公司,他的岗位是该电气公司法务中心总经理。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所说的这个岗位是假的,因为我个人对该电气公司的组织架构比较了解。压根没有法务中心和法务中心总经理这个部门和职位。

    其他造假形式这里就补多说了。

    以上是简历造假的基本体现形式。

    作为企业,我们应该如何甄别这些假简历呢?

    1.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企业的数据库中加强对高校、社会企业、组织形式和应聘者的数据积累。一旦有造假现象,我们从数据库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比如,学历造假。我们有多时候,能够从企业的人才数据库中找出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对该校真实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甄别能力是比较高效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国家提供的相关信息渠道进行甄别;

    再比如,有些应聘者可能连续到企业来面试过数次,但是每次面试的岗位和提供的简历都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基本判定他是在造假。

    在识别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外资企业做的好一些。

    2.面试官加强甄别能力。

    比如一般的假学历证书是什么样的,真学历证书又是什么样的;比如对社会不同企业组织、职能及运营情况的了解。

    就拿刚才我说的那个面试法务总监的应聘者来说,我根本没有必要戳穿他。我只提了一个要求:请把你所造中心的详细组织架构画出来,并详细列举你个人的工作职能。一会他就抓瞎了。

    另外,要对其简历进行逻辑推敲,一个是职务变动情况推敲,另一个是职能与业绩的匹配情况推敲。

    3.利用网络的力量。

    很多应聘者的个人信息或者工作经历从网上一搜就可以搜到了。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络搜索他个人或者相关单位的信息,来与其简历进行对比。一方面甄别他的个人基本信息,另一方面甄别他的工作阅历;另一方面,他所提供的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我们在网络上也很容易找到。最重要的事我们振作,并不违法,不侵犯其个人隐私。

    4.利用人脉的力量。

    不得不说,在中国,人脉圈子是非常厉害的。尤其是HR,很多天南海北的都认识。这个时候,当对某些简历拿捏不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人脉的力量来核实一下。

    5.借助严格的管理。

    在面试流程中,简历筛选和甄别是基础的一环,为了假的简历带来的无效工作,要严谨设计面试的流程,比如面试环节的信息核实;比如入职前的背景调查等等。都可以帮助有效甄别简历的真假。

    虽然,我说了很多。坦诚的说,一份简历的真假对于HR的自身能力的挑战是最大的,经验丰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简历的真假,二经验和阅历欠缺的HR有的时候则是视而不见的。所以多积累、多用心,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识别出来。

    这里我想强调最后两个观点:

    1.对于简历造假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不是李逵与李鬼的关系。有的造假者还是比较优秀的,只是学历门槛不够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造假,岗位胜任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们能够坦诚相对,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2.核实简历的真假并不是针对简历本身,是基于企业需求进行真实性匹配的工作职责所在,认真甄别是对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即使在甄别阶段逃过一次,后续早晚会曝光的。

    回答不足之处请包涵。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2024-03-29
    1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