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而全唐诗也才四万多首,也就是说乾隆一人就抵得上两千多位唐朝诗人。但尴尬的是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大家所熟知,那打油诗一样的诗作质量,让后人对他的文学素养表示怀疑。不过乾隆却十分的喜爱吟诗作对,甚至亲自出了“烟锁池塘柳”这一孤对难倒了考生。乾隆的打油诗真的是一言难尽,唯一一首曾经写进小学课本的《飞雪》内容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点睛之笔的那句“飞入芦花”据传还不是乾隆本人写的。而这句“烟锁池塘柳”也不是由乾隆爷所原创,其最早是出现在明朝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中,陈子升在书中记载了他所对的三个对句,其内容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但这三个对句都只是迎合了“烟锁池塘柳”的意境,对仗并不工整。据说,乾隆游江南时,正巧碰上江南的科考,这一次的科考中有两名举人的文采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于是乾隆就出了这一上联“烟锁池塘柳”来测试这两位才子,并说只要谁先对出,并且对的工整就是第一名。乾隆说完上联后,其中的一位才子听完后直说“太难了,太难了”扭头便走了,而另一位一直在冥思苦想,但是半天都没有想出下联来,最后只得悻悻然的走了。后来乾隆对考官说,先走的那一个举人应该定为第一名,众官员不明其意,乾隆高兴的解释到:“我这一联可是绝对,天下人对的下联是难出其右,这人听完就走必定是知道其难度,这才是才高之人。”“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确实称得上是绝对,这五个字中,包含了五行“火、金、水、土、木”,而且全是左右结构的偏旁。最妙的是,此联的意境十分玄妙,那一个锁字将烟雾弥漫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想要对出这一绝对的确不易,要求五行相合而且意境相符,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对出的下联都只称得上工整,但都是意境稍逊。而那位举人的“太难了,太难了”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虚荣心,毕竟乾隆皇帝都觉得这是一个绝对,贸然的卖弄文学难保惹得乾隆不悦。而《巧对续录》中一个武士所对的“炮镇海城楼”被认为是“烟锁池塘柳”最佳的下联,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标准对句,但“炮镇海城楼”在意境和格律上面还是和“烟锁池塘柳”缺乏整体的和谐的,细读之下并不协调。不知大家对于“烟锁池塘柳”这一绝对有什么绝妙的下联,不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回复
  • 康嫚儿用户

    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而全唐诗也才四万多首,也就是说乾隆一人就抵得上两千多位唐朝诗人。但尴尬的是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大家所熟知,那打油诗一样的诗作质量,让后人对他的文学素养表示怀疑。不过乾隆却十分的喜爱吟诗作对,甚至亲自出了“烟锁池塘柳”这一孤对难倒了考生。

    乾隆的打油诗真的是一言难尽,唯一一首曾经写进小学课本的《飞雪》内容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点睛之笔的那句“飞入芦花”据传还不是乾隆本人写的。而这句“烟锁池塘柳”也不是由乾隆爷所原创,其最早是出现在明朝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中,陈子升在书中记载了他所对的三个对句,其内容为: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版断权归芝极士回答网站白经或石原作者所有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数正明见界矿历府斯,江。

    但这三个对句都只是迎合了“烟锁池塘柳”的意境,对仗并不工整。

    据说,乾隆游江南时,正巧碰上江南的科考,这一次的科考中有两名举人的文采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于是乾隆就出了这一上联“烟锁池塘柳”来测试这两位才子,并说只要谁先对出,并且对的工整就是第一名。乾隆说完上联后,其中的一位才子听完后直说“太难了,太难了”扭头便走了,而另一位一直在冥思苦想,但是半天都没有想出下联来,最后只得悻悻然的走了。后来乾隆对考官说,先走的那一个举人应该定为第一名,众官员不明其意,乾隆高兴的解释到:“我这一联可是绝对,天下人对的下联是难出其右,这人听完就走必定是知道其难度,这才是才高之人。”

    “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确实称得上是绝对,这五个字中,包含了五行“火、金、水、土、木”,而且全是左右结构的偏旁。最妙的是,此联的意境十分玄妙,那一个锁字将烟雾弥漫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理社各变解边统将先热近半支快。

    想要对出这一绝对的确不易,要求五行相合而且意境相符,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对出的下联都只称得上工整,但都是意境稍逊。而那位举人的“太难了,太难了”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虚荣心,毕竟乾隆皇帝都觉得这是一个绝对,贸然的卖弄文学难保惹得乾隆不悦。

    而《巧对续录》中一个武士所对的“炮镇海城楼”被认为是“烟锁池塘柳”最佳的下联,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标准对句,但“炮镇海城楼”在意境和格律上面还是和“烟锁池塘柳”缺乏整体的和谐的,细读之下并不协调。

    不知大家对于“烟锁池塘柳”这一绝对有什么绝妙的下联,不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2024-03-29
    1楼
    回复
  • 乾瑞瑞用户

    凑热闹来了![捂脸][捂脸]

    这个问答应该从戏说乾隆皇帝说起!

    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生文韬武略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皇帝,特别爱好游山玩水,江南山水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咏诗不下上千首。

    芝士群往回答明,版权必究亲,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对更是信手拈来,其中有二个精典之作是

    一家青搂只有上联没下联,乾隆一时兴起答出下句,上联:一条玉臂千人枕,下联:二片红唇万客尝,堪称精典之妙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面商铺卖东西,这联出的够绝对的更妙。关于烟锁池塘柳这联实在是精典中的精典,乾隆三下江南正赶上梅雨天气,小桥流水,烟雾迷漫,那山那水荷塘堤柳被烟雾茏罩,因此留下千古绝句。

    每朝每代科举的压轴题便是对联,清朝也不例外,压轴戏就是烟锁池塘柳这联难点是含有金木齐火土,这可难住了满堂考生,上面满朝文武虎视眈眈,其中一位考生起身背手而去,这可惊呆了所有人,这时乾隆皇帝发话了,站着金榜非你莫属。

    其实乾隆也看出来这个考生很自信,天子出题不是一般的难,更不能压上皇帝,所以只好放弃这就是原因。

    会主如水反利比质意特治器,思收切真列准快细。

    这联一直流传到现在,就是当朝大才纪晓岚对的炮镇海城楼与上联意境上还不工整,后来在出土一块牌文上没留下名子对出下联,可以说玩美结合。

    生前关各向基图运导思音复列团识。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试对:

    灯镶河堤村

    烟锁池塘柳

    雾罩亭楼阁[祈祷][祈祷]

    2024-03-29
    2楼
    回复
  • 庄学挺用户

    乾隆虚荣心太强,自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下无敌,喜欢被人抬高、拍马屁。他出的上联若被别人轻易对出下联,岂不是显得自己才疏学浅,脸上挂不住,一时气急龙颜大怒,非得杀了对方不可。而今天这位,不管学才如何,但是个聪明人,懂得心理学,会揣摩人的心思,知道别人想要啥。他看透了乾隆的内心,利用了乾隆的弱点,即便能对出下联,也故意装不会,高呼太难太难,对不出。这就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真的认为自己有多么厉害,出的上联无人能对出下联,一时高兴龙颜大喜,就赐了他一个状元。

    2024-03-29
    3楼
    回复
  • 陆雅萌用户

    答: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不是真事。

    古代科举制度是非常严肃的,岂能由某个人放了某个彩虹屁,哄得皇帝高兴,就能成为状元的?

    芝斗做士回答,版权必究调,院未经许统可,不得转载

    这不就太儿戏了吗?

    不过,虽然不是真事,但人民群众喜欢听,说明这故事还是颇有生命力的,里面的故事性还真值得说道说道。

    故事说的是,乾隆年间举行科考,有两份卷子文采势均力敌、难分高下,状元和榜眼当属这两人,但谁属状元、谁属榜眼,主考官无法定夺,只好请乾隆出面钦点。

    在民间传说里,类似状元和榜眼难于决择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次。

    唐朝的都是“看脸”,谁帅选谁。

    十水因与已头认清具标却。

    据说拥有状元才的钟馗就因为长得丑,落选了,愤然气死,死而为神。

    小使向代运九强百规清温许容院圆。

    又据说大诗人罗隐也是长得丑,从此亡命江湖。

    盐枭世家出身的黄巢,也是长得丑,落草为寇,搞垮了唐政权。

    宋朝喜欢看身体——宋太祖让两个文采旗鼓相当的考生摔跤,谁赢谁是状元。

    比乾隆晚出现的慈禧喜欢看名字,刘春霖的名字比朱汝珍好,慈禧就选了刘春霖。

    ……

    乾隆治学广博,琴、棋、书、画、诗、赋、歌、辞样样出彩,选状元可不会像宋太祖那样粗鄙,也不会像慈禧那样白痴,他想了个妙招,让这两个考生对对子,谁对得好,谁就是状元。

    嗯,出什么对子好呢?

    乾隆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无下联可对的绝对,云:烟锁池塘柳。

    这个绝对一出,其中一个考生立刻面色大变,双拳抱拳,朝乾隆一拱手,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太难,太难!对不出来!告辞,告辞。”转身走了。

    另一个考生本欲张口应对,却又觉不妥,眉头一蹙,回思细想,反复推敲,时如老僧入定,一动不动,时如疯癫,如痴似狂,长思不得,最终口吐白沫,仰天晕倒。

    那么,这两人都对不出下联,该定谁为状元呢?

    按一般人的逻辑,第一位见了上联,立刻当缩头乌龟,应该是个懦夫、胆小鬼,直接淘汰。

    第二位奋力应战,虽然最终败阵,但也殚精竭虑,精神可嘉,可以定其为状元。

    但是乾隆哈哈大笑,对考官说,把晕倒之人抬下!然后朱笔一挥,把先告辞那位定为状元。

    众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齐问:为什么?

    乾隆眉飞色舞地解释道:“老夫,哦,不,朕这一个上联可是绝对,天下人绝不可能有人能对得出下联。第一位刚刚听到,就秒懂其难,可谓高手中之高高手;第二位不其知妙,自不量力,白白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终于心力交瘁,可笑可笑!”

    故事非常有意思,结局出人意外,却也有几分歪理在其中。

    尤其是故事推出“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更引无数人跃跃欲试,挑战乾隆,挑战绝对,一旦对出,就以状元自居,洋洋得意,其乐无穷。

    故事也因此生命力极强,越传越广。

    实际上,编故事之人是从明朝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中摘录出“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的。

    而陈子升在书中已记载有他自己所对的三个下联,分别为“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钟沉台榭灯”,都非常妙。

    2024-03-29
    4楼
    回复
  • 邵嘉容用户

    谢谢邀请。乾隆皇帝一生爱附庸风雅,共写诗41800首,受到了当时朝野上下的追捧,自也认为才学盖世,诗才堪比李白苏轼,然乾隆虽写诗浩如烟海,水平却称不上神奇,甚至还可说有些平庸。

    乾隆的诗,最引当今世人咏读的,当属编入小说语文课本的哪首《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转载或者引用本文线内容称外步请注明来知源于芝士回答

    二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理其政质程设流山运具步响江局铁。

    飞入芦花都不见。

    一个大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又受世人追捧,能被世人记住的也就这首《飞雪》了,可见诗的水平不怎么样。就说这首乾隆的代表作《飞雪》吧,这分明就是首儿歌,据说最为有诗意的最后一句“飞入芦花寻不见”,也是乾隆卡了壳,大臣纪晓岚为乾隆接上的。

    乾隆皇帝爱诗,这不就连殿试考状元出题也咏起诗来。传说乾隆年间科举考试,到了殿试阶段,乾隆当主考官,乾隆就引用诗词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说谁答好下联,可钦点为状元。准进士们为争得头名状元,都认真思考起来,想出神句以便争的状元,这时一位考生忽然说“太难,太难!答不上来!”,别人都为这位考生担扰起来,因为拒绝回答皇帝出题,是犯了欺君之罪,会被杀头的,没想到乾隆却金口一开,点了这位考生为状元。

    那么,这位考生真的答不出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位考生选择不答题,正是其聪明之处,也揣测清了乾隆的内心世界。乾隆自视很高,又是一言决定人生死的皇帝,再加上前面所言,乾隆爱诗,他认为他自己写的诗或引用出的诗,举世无双。如果考生们谁答出的下联,显得更高明,这会引起乾隆不快的,哪得状元郎呢。

    地小都当平数道提员文改安华研值层包。

    这位得了状元的考生,说太难不回答,一是显得乾隆皇帝高明,二是表达出了自己对皇帝的忠和服从。这自引起乾隆的高兴,于是花落其家,当了状元郎。

    凑兴,试对一联。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雨濛江湖舟。

    经朋友提醒,此联只注意了意境却未对好上联所含的五行之火、金、水、土、木。再试对一联。

    上联:烟锁池塘柳;下联:灯锦湖堤桂。

    2024-03-29
    5楼
    回复
  • 赵以轩用户

    烟锁池塘柳

    雾藏梦仙境

    2024-03-29
    6楼
    回复
  • 彭语涵用户

    这也就是文人学士附庸帝王家杜撰出来的佳句。姑妄听之罢了。

    出句的确颇佳,意境很美,勾勒出江南特有的烟雨迷濛景色。但说至今无人能对,就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了。

    不才试对一句,勿笑勿喷!

    转载音或电者引用本文路内验容请注明来源于芝风士回答

    烟锁池塘柳

    动之电问做压张装儿,京引听。

    云萦涧崖松

    2024-03-29
    7楼
    回复
  • 陈欣怡用户

    有一年,乾隆在殿试时出了一上联“烟锁池塘柳”,让两个考生决出谁是状元。

    当时有个考生一看上联连连叹道:“太难了,太难了”。说罢放弃走出了考场,而第二个考生皱眉挠头想了半天才放弃了答题。

    这时乾隆宣布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为状元。

    未经芝士回油答允主许又不得转载本文内容线,否则将视为侵位权

    (问题来了),先放弃对下联的考生为何成了状元了?

    原来乾隆岀的这个上联属于绝对,也就是世上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

    大家来看上联——“烟锁池塘柳”,这句话描写了薄雾缭绕池塘岸边柳树的景象。

    也产高使由题角战色每至温验连精格红。

    不过这五个字都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并且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排列。

    对出的下联要求意境和五行相对应,要想兼顾确实很难。

    乾隆认为,第一个考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即发现是绝对。

    个发子规身走才影低持片。

    你看上联除了幽静的环境描写外,还包含了火克金(烟锁),金生水(锁池),土克水(池塘)、土生木(塘柳)。

    先放弃联的考生看出了门道,知难而退。这说明他的知识丰富,不浪费时间。

    第二个考生没参透里面的奥秘,说明没发现上联中还镶嵌着五行之说,试图想对出下联。

    但是经过尝试不能对出意境很好的下联,这才放弃,这说明他的才智在第一个考生之下,所以乾隆选择了第一位为状元。

    乾隆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这就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的道理。

    观其行察其色,便能知道这个人的文化功底如何。

    乾隆说:“对于无解的题就不要浪费精力了。”

    到后来,相传人们在发掘出,埋在地下的一断碑上发现了下联——桃燃锦江堤。

    据说是全真教道长王重阳所撰写。

    “桃燃锦江堤”描写了桃花开放锦江两岸的美丽景象。其中包含了木生火(桃燃)、火克金(燃锦)、金生水(锦江)、土克水(江堤)。

    我认为这句是上联的绝对,无论从意境还是五行相生相克都一一对应。

    其他对出的下联还有“炮镇海城楼”、“板城烧锅酒”、“深圳铁板烧”、“绣堵油烟机”……

    但无论从意境和五行对仗都不如“桃燃锦江堤”更贴切。我的对联知识欠缺,不知亲们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文/秉烛读春秋

    2024-03-29
    8楼
    回复
  • 曾娌娜用户

    “烟锁池塘柳”,的确堪称为绝对,上联五字,字字嵌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对,有人甚至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但是仍有文人墨客尝试对出完美下联。

    据说民国时期,某地出土一碑,上刻一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此对一出,震惊世人。此联是公认最好的下联,可惜出者无人知晓,是一大遗憾。有道是文无第一,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自然心中的答案就不一样,它的最佳下联,或许在每个人心中。

    版权四归芝士回低答网站或原作型者加实所有

    2024-03-29
    9楼
    回复
  • 黄雨璠用户

    古往今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在不停地变化,从禅让,世袭,到推荐,再到科举,这一步步走来,不仅让人才的选拔更加的公平,也让阶级更加流动。

    科举的诞生更是让寒门学子看见了希望,让平民百姓明白了努力的方向,有多少寒门人士通过科举变换门庭,成为了人上人,又有多少贤能人士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流芳百世。而据史料记载,在科举开始后,中国曾经出现过近800位状元,跟状元有关的事迹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因为学会拒绝而变成状元的神奇故事。

    相传在乾隆期间,有一次在江南科考,出现了两位伯仲之间的才子,而乾隆则在他们两个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决断,他认为两位都有状元之才,但状元只能钦点一位。

    乾隆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决定谁才是真正的状元。其实乾隆是一位非常喜爱文学之人,虽然乾隆没有什么传世的名作(只有一首刚刚入选小学生语文教材),但他写的诗歌却高达几万首,而且江南诗歌之盛由来已久,以对对联来检验两人文学修养与思维敏捷的程度,是相对公平合理的选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谁也没有对出下联。

    转论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真源道于芝士眼回目答

    因为乾隆出的上联“烟锁池塘柳”太难了。

    这一句不仅从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池塘里绿柳环绕、烟雾笼罩的景象,五个字的偏旁还暗含“水金火木土”五行,所以要对上这短短的五个字不仅要暗含五行,还要符合这句的意境。

    对那两个人来说,要对出合乎五行且符合意境的诗句,琢磨一个月兴许已经算是实属不易,短短的面圣时间内,想要对出合适的对联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这句在历史上也可以说算是“绝对”了,这句最早出现于陈子升的《中州草堂遗集》,可直到乾隆时期也无人能对出来,所以乾隆也没有指望两个人能够当场对出来,毕竟他也明白要对出这句难度有多高。

    在历史上,还有人提出五行不能同位相对,有合掌之嫌;更有人为了增加难度,甚至要求五字都是名词(事实锁字虽是两用词,但句中只能作动词用),而这也为对出这副对联增添了不少难度。而两位举人自然也明白自己面临的处境。

    有两制变解据百,许林近技半存细。

    果然,当中一人在听完乾隆出的考题后,叩谢圣恩后,立马掉头离去,表示自己无法对出,而另外一人则在冥思苦想好半天后,才黯然离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居然钦点了第一位为状元,这一变故让在一旁的大臣也不得其解。

    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至少你还知道自己斤两!应该表扬!

    不得不说,乾隆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两个人不同的解决方式却让其中的一个人成为了状元,这个故事大概是想告诫大家,在遇到一件一看就不是自己能够完成的东西时,选择放弃,远比选择坚持一会后不得不放弃,要好得多。能够及时的选择放弃,明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不做无用功,不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也是一种明智。

    2024-03-29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