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在武侯归天这部将“鞠躬尽瘁”演绎到及至悲剧大片中,魏延及被诛杀只不过象司马懿被死诸葛吓走一样,配合着将诸葛智慧的展示延长到了他自然生命结束之后。但是其中细节,尤其是魏延选择马岱作为他的排挡,并被其诛杀却值得体会和玩味。见“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岱领计而出。少顷,杨仪入。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乃唤杨仪分付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我死之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缓缓退兵,不可急骤。汝深通谋略,不必多嘱。姜伯约智勇足备,可以断后。”杨仪泣拜受命。 诸葛亮已经知道魏延在其死后毕有逆举,他的防范策略就是将马岱作为高级刺客安插在魏身边将其诛杀。在和杨仪交代后事时还特地隐去了这个打入叛军担负有特殊使命的地下工作者。见后文“魏延在寨中,不见费来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回报曰:“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曰:“竖儒安敢欺我!我必杀之!”因顾谓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杨仪,今愿助将军攻之。”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从文中可以看出,是魏主动向马袒露自己谋反心迹的,马只是被拉拢而非主动投机。马在其中表现恰入分寸——“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茹平常汇报军事动态般的平实语言,他并没有主动挑唆和刺激魏延,这正体现了马的机警之处,若是早早表露心迹,令敏感的魏起了疑心,或者被老辣的魏躲闪过去反被抓个把柄在魏手上,都将失去机遇或者陷入被动。就在魏表露心迹后,他也适时的表态,我也疼恨杨仪很长时间了,愿意和你一起攻击他。 如果说诸葛预计到魏延会反的话,那么更绝的是他甚至能揣度到魏会拉马下水。那么魏为什么会选中马作为排挡呢? 在前文中曾经就关羽、张辽、徐晃的私人友谊及其交厚的原因做了分析。因为张、徐皆是降将,由于共同的经历和背景而结成的种种圈子远比出于兴趣和爱好结成的圈子更有生命力和韧性。那么读者有疑问了:马是西凉人,魏是荆州集团的成员,两者的背景并无吻合之处啊!其实同和群以及引起的“圈子”本无绝对的界限,马和魏虽然作为西凉集团和荆州集团在军队中的代表,但是其两人都是光杆司令,无朋无党。而诸葛在向杨仪托孤时交待的忠义之士如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其中三人是益州人士,王平、姜维同为中途光杆加入的降将,姜还被指定为继承人,未来的领导自然要和作为团队主体的益州同仁和衷共济。相对其雄厚的益州集团和逐渐被益州集团同化的姜维、王平等,魏、马两人都是益州集团之外的人,且有明显的客籍势力印记。非白即是黑,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人的背景和处境均是有相同之处的。 相同的背景和处境是有相同心理感受的出发点,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行动是需要实力的,而马岱就具有这种实力。“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中”“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前面一军摆开,为首乃是马岱。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在三国中能伤到魏延的人也是寥寥,而且还是单挑后诈败回身放箭。战场初次相逢,马岱就给魏延留下能武力、心计出众的印象。虽然十年前魏吃了马岱一箭,但心怀大业、气度宽广得英雄人物中显然不会象市井小民那样容易酝酿睚眦,面对未来的利益,过往的恩怨情仇似乎也显得淡了,曹操连杀子仇人张绣也原谅和接纳了,演义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处按下不表。 马岱的长辈和刘备是同受衣带诏的雄踞一方的马腾,马超作为马腾之子,在蜀汉公司中也有那么一种合伙人的味道。马岱和其兄长虽然是中途参加革命,但是当时也是带了一彪军马,也是入了不少股本的,再考虑到马氏家族对西羌的威慑力、凝聚力这样的无形资产,作为马氏家族继承人的马岱自然有别于姜维和王平这样的以身入股的投资者。在使用马氏合伙人的股本时,诸葛亮也不得不谨慎的征询合伙人的意见。诸葛亮在两擒两纵孟获之后,进逼泸水,天气酷热,瘴气四伏,蜀军人疲马乏。此时马岱从蜀中押解粮米和解暑药过来,待粮米和药品分发完毕之后,诸葛亮让马岱进帐。问曰:“汝将带多少军来?”马岱曰:“有三千军。”孔明曰:“吾军累战疲困,欲用汝军,未知肯向前否?”岱曰:“皆是朝廷军马,何分彼我?丞相要用,虽死不辞。”如果是使用赵云、魏延这些备份和资历高于马岱但是共事已久的将领所部的话,诸葛亮还会这么客套吗?马岱以大局为重,决然领命,但是“何分彼我”,“彼”“我”不分,亲密合作是个逻辑问题,但是“彼”、“我”的区别说明马岱在与诸葛亮共事之前的立场、身份还是很微妙的。 即使是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多年,自己超然微妙的角色已渐渐褪去时,马岱对其属部的控制力也令魏延汗颜。“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平挺枪来迎。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 “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当初在随马岱一起赶赴泸水前线的三千所部已经仅剩一成了,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马岱的确如己所说的一样,万死不辞,倾其所有。从这点看,诸葛亮相信马岱的忠诚,选马其作为肩负特别使命的潜伏者,体现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反过来说,如果马岱真的有心帮助魏延,三百人又能做什么呢?那点力量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说马岱知道他负有诛杀魏延的特殊使命,那么这三百人应该不知道吧,在临时总负责杨仪的全权代表何平凛然陈词后,想必这三百人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谋反!面临着这样的罪名,失败了会遭受什么样的刑戮,即使何平讲的只有一半是真的,想起来还是令人不寒而栗。即使是在这样的危机关头,也没有人临阵退缩,可见这支军队实际上是一支对马岱特别敬畏、忠诚具有马家军性质的私人武装。考虑到何平特地从叛乱的军队中细分出来川兵这样的公关对象,并针对川兵用地缘、亲缘瓦解魏延军,那么这三百人应是与马氏家族有地缘、亲缘联系的壅凉劲卒。 “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平引兵飞奔而去。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魏延虽杀退了何平,但是其属部的溃散已严重动摇其信心,先前想执掌军权、再兴伐魏大业的魏延现在只想逃命了。如果说先前马还能有脚踩两只船的选择(马完全可以在魏失败后掏出丞相锦囊,说些因魏贼狡诈,未能成事,有愧丞相重托云云,姜、杨见故相遗物,必是涕泪感念,究竟历史上马岱是临阵反水还是依计行事也真未可知。)马在魏延势颓之后已经铁了心,将魏延象猎物一样一步步驱赶到诸葛智慧的美名和自己的武力编织的不归途中去。到手的鸭子怎么能那么轻易的飞了呢?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如果说先前的魏延是反杨仪,属于同僚之间权利利益分配不公而相互攻讦,那么魏延现在经马岱这番吹捧,已经动了兴霸业、图西川,颠覆现有政权的心思。那么马岱所诛杀的也不再是与现行总负责杨仪的不合的不同政见者,而是人人得尔诛之的反贼。 魏延经过马的这番吹捧后,大喜。其实在风险紧要关头,一个平时能力与魄力都不如自己的人能比自己更有“勇气”和“魄力”,难道不反常吗?其实别人终是有退路而已,可能自己正是他退路上的通行证,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 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如果说魏延有“反骨”的话,那必是他的颅骨构造窘异于人。我怎么也不相信,但是魏延在三国里的确是和“反 ”的戏份很有缘分,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彼时反,反的还是握有实权的蔡瑁、张允,有数百人跟随,考虑到魏延彼时普通部将身份,还是甚得军心的,第二次出场就更出彩了。黄忠要被斩首了,魏延出来英雄救美:“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两次成功的反水也许对魏延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历史未能再次重演,如果不以道义计来评价魏延的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队伍不再那么纯粹了,其实做非主流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队伍不纯粹,意志不坚决。

回复
  • 孙汐若用户

    在武侯归天这部将“鞠躬尽瘁”演绎到及至悲剧大片中,魏延及被诛杀只不过象司马懿被死诸葛吓走一样,配合着将诸葛智慧的展示延长到了他自然生命结束之后。但是其中细节,尤其是魏延选择马岱作为他的排挡,并被其诛杀却值得体会和玩味。见“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岱领计而出。少顷,杨仪入。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乃唤杨仪分付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我死之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缓缓退兵,不可急骤。汝深通谋略,不必多嘱。姜伯约智勇足备,可以断后。”杨仪泣拜受命。 诸葛亮已经知道魏延在其死后毕有逆举,他的防范策略就是将马岱作为高级刺客安插在魏身边将其诛杀。在和杨仪交代后事时还特地隐去了这个打入叛军担负有特殊使命的地下工作者。见后文“魏延在寨中,不见费来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回报曰:“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曰:“竖儒安敢欺我!我必杀之!”因顾谓岱曰:“公肯相助否?”岱曰:“某亦素恨杨仪,今愿助将军攻之。”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从文中可以看出,是魏主动向马袒露自己谋反心迹的,马只是被拉拢而非主动投机。马在其中表现恰入分寸——“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茹平常汇报军事动态般的平实语言,他并没有主动挑唆和刺激魏延,这正体现了马的机警之处,若是早早表露心迹,令敏感的魏起了疑心,或者被老辣的魏躲闪过去反被抓个把柄在魏手上,都将失去机遇或者陷入被动。就在魏表露心迹后,他也适时的表态,我也疼恨杨仪很长时间了,愿意和你一起攻击他。 如果说诸葛预计到魏延会反的话,那么更绝的是他甚至能揣度到魏会拉马下水。那么魏为什么会选中马作为排挡呢? 在前文中曾经就关羽、张辽、徐晃的私人友谊及其交厚的原因做了分析。因为张、徐皆是降将,由于共同的经历和背景而结成的种种圈子远比出于兴趣和爱好结成的圈子更有生命力和韧性。那么读者有疑问了:马是西凉人,魏是荆州集团的成员,两者的背景并无吻合之处啊!其实同和群以及引起的“圈子”本无绝对的界限,马和魏虽然作为西凉集团和荆州集团在军队中的代表,但是其两人都是光杆司令,无朋无党。而诸葛在向杨仪托孤时交待的忠义之士如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其中三人是益州人士,王平、姜维同为中途光杆加入的降将,姜还被指定为继承人,未来的领导自然要和作为团队主体的益州同仁和衷共济。相对其雄厚的益州集团和逐渐被益州集团同化的姜维、王平等,魏、马两人都是益州集团之外的人,且有明显的客籍势力印记。非白即是黑,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人的背景和处境均是有相同之处的。 相同的背景和处境是有相同心理感受的出发点,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行动是需要实力的,而马岱就具有这种实力。“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中”“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前面一军摆开,为首乃是马岱。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在三国中能伤到魏延的人也是寥寥,而且还是单挑后诈败回身放箭。战场初次相逢,马岱就给魏延留下能武力、心计出众的印象。虽然十年前魏吃了马岱一箭,但心怀大业、气度宽广得英雄人物中显然不会象市井小民那样容易酝酿睚眦,面对未来的利益,过往的恩怨情仇似乎也显得淡了,曹操连杀子仇人张绣也原谅和接纳了,演义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处按下不表。 马岱的长辈和刘备是同受衣带诏的雄踞一方的马腾,马超作为马腾之子,在蜀汉公司中也有那么一种合伙人的味道。马岱和其兄长虽然是中途参加革命,但是当时也是带了一彪军马,也是入了不少股本的,再考虑到马氏家族对西羌的威慑力、凝聚力这样的无形资产,作为马氏家族继承人的马岱自然有别于姜维和王平这样的以身入股的投资者。在使用马氏合伙人的股本时,诸葛亮也不得不谨慎的征询合伙人的意见。诸葛亮在两擒两纵孟获之后,进逼泸水,天气酷热,瘴气四伏,蜀军人疲马乏。此时马岱从蜀中押解粮米和解暑药过来,待粮米和药品分发完毕之后,诸葛亮让马岱进帐。问曰:“汝将带多少军来?”马岱曰:“有三千军。”孔明曰:“吾军累战疲困,欲用汝军,未知肯向前否?”岱曰:“皆是朝廷军马,何分彼我?丞相要用,虽死不辞。”如果是使用赵云、魏延这些备份和资历高于马岱但是共事已久的将领所部的话,诸葛亮还会这么客套吗?马岱以大局为重,决然领命,但是“何分彼我”,“彼”“我”不分,亲密合作是个逻辑问题,但是“彼”、“我”的区别说明马岱在与诸葛亮共事之前的立场、身份还是很微妙的。 即使是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多年,自己超然微妙的角色已渐渐褪去时,马岱对其属部的控制力也令魏延汗颜。“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平挺枪来迎。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 “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当初在随马岱一起赶赴泸水前线的三千所部已经仅剩一成了,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马岱的确如己所说的一样,万死不辞,倾其所有。从这点看,诸葛亮相信马岱的忠诚,选马其作为肩负特别使命的潜伏者,体现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反过来说,如果马岱真的有心帮助魏延,三百人又能做什么呢?那点力量是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说马岱知道他负有诛杀魏延的特殊使命,那么这三百人应该不知道吧,在临时总负责杨仪的全权代表何平凛然陈词后,想必这三百人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谋反!面临着这样的罪名,失败了会遭受什么样的刑戮,即使何平讲的只有一半是真的,想起来还是令人不寒而栗。即使是在这样的危机关头,也没有人临阵退缩,可见这支军队实际上是一支对马岱特别敬畏、忠诚具有马家军性质的私人武装。考虑到何平特地从叛乱的军队中细分出来川兵这样的公关对象,并针对川兵用地缘、亲缘瓦解魏延军,那么这三百人应是与马氏家族有地缘、亲缘联系的壅凉劲卒。 “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遂与马岱追杀何平。平引兵飞奔而去。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魏延虽杀退了何平,但是其属部的溃散已严重动摇其信心,先前想执掌军权、再兴伐魏大业的魏延现在只想逃命了。如果说先前马还能有脚踩两只船的选择(马完全可以在魏失败后掏出丞相锦囊,说些因魏贼狡诈,未能成事,有愧丞相重托云云,姜、杨见故相遗物,必是涕泪感念,究竟历史上马岱是临阵反水还是依计行事也真未可知。)马在魏延势颓之后已经铁了心,将魏延象猎物一样一步步驱赶到诸葛智慧的美名和自己的武力编织的不归途中去。到手的鸭子怎么能那么轻易的飞了呢?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如果说先前的魏延是反杨仪,属于同僚之间权利利益分配不公而相互攻讦,那么魏延现在经马岱这番吹捧,已经动了兴霸业、图西川,颠覆现有政权的心思。那么马岱所诛杀的也不再是与现行总负责杨仪的不合的不同政见者,而是人人得尔诛之的反贼。 魏延经过马的这番吹捧后,大喜。其实在风险紧要关头,一个平时能力与魄力都不如自己的人能比自己更有“勇气”和“魄力”,难道不反常吗?其实别人终是有退路而已,可能自己正是他退路上的通行证,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 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如果说魏延有“反骨”的话,那必是他的颅骨构造窘异于人。我怎么也不相信,但是魏延在三国里的确是和“反 ”的戏份很有缘分,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彼时反,反的还是握有实权的蔡瑁、张允,有数百人跟随,考虑到魏延彼时普通部将身份,还是甚得军心的,第二次出场就更出彩了。黄忠要被斩首了,魏延出来英雄救美:“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两次成功的反水也许对魏延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历史未能再次重演,如果不以道义计来评价魏延的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队伍不再那么纯粹了,其实做非主流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队伍不纯粹,意志不坚决。

    2024-05-04
    1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