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和戚家刀,是不是同一种刀?

苗刀和戚家刀,是不是同一种刀?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我们常说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在这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当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就是苗刀和戚家刀。但是,苗刀一词源自民国时期。而戚家刀,则起于明清。两种刀的款式都和日本刀有相似之处。而日本刀又源自何处呢,据史料记载,日本刀引自中国。历史上,中日关系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当然,那时候日本和中国差的太远,所以他们是以一种非常谦恭的形象来和中国通商交流。他们难以想象,中国竟然如此先进,也就是在和中国的交流中,中国把自己的刀传给了它。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因而,虽然刀最早是中国传给日本的,但是中国刀的制造工艺却发展的较为缓慢。而日本却不一样,由于他的小国小岛的地域限制,不得不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就这样,从中国引进的刀在日本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戚继光对于戚家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专门总结出刀刃的打磨方式“刀刃平磨,无肩乃利,由妙在尖”,刀刃的开锋使用“V”形开锋,锋刃平磨。这样的刀刃类似日本刀,但是又脱离了日本刀的范畴,设计更加合理,使得戚家刀强于倭刀。苗刀呢,苗刀是从民国时期才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从苗刀和戚家刀的外型来看,你会觉得苗刀和戚家刀如出一辙,所以现在有的时候我们也说苗刀就是戚家刀发展过来的。

回复
  • 方鋆壕用户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我们常说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在这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刀。

    当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就是苗刀和戚家刀。但是,苗刀一词源自民国时期。而戚家刀,则起于明清。两种刀的款式都和日本刀有相似之处。而日本刀又源自何处呢,据史料记载,日本刀引自中国。历史上,中日关系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当然,那时候日本和中国差的太远,所以他们是以一种非常谦恭的形象来和中国通商交流。他们难以想象,中国竟然如此先进,也就是在和中国的交流中,中国把自己的刀传给了它。

    芝办士回答多确,版权必究,车未经许可,不给得转载

    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因而,虽然刀最早是中国传给日本的,但是中国刀的制造工艺却发展的较为缓慢。而日本却不一样,由于他的小国小岛的地域限制,不得不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就这样,从中国引进的刀在日本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戚继光对于戚家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专门总结出刀刃的打磨方式“刀刃平磨,无肩乃利,由妙在尖”,刀刃的开锋使用“V”形开锋,锋刃平磨。这样的刀刃类似日本刀,但是又脱离了日本刀的范畴,设计更加合理,使得戚家刀强于倭刀。

    苗刀呢,苗刀是从民国时期才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从苗刀和戚家刀的外型来看,你会觉得苗刀和戚家刀如出一辙,所以现在有的时候我们也说苗刀就是戚家刀发展过来的。

    2024-04-29
    1楼
    回复
  • 戴予瑶用户

    现代人对戚家刀多有误解,很多人将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仿倭式单手腰刀称作了戚家刀,实际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民间流行收藏上等的日本刀把玩,或作为馈赠之物。为了迎合这种喜好,中国的刀匠参考了日本刀的型制,用中国本土的工艺打造了一类腰刀,并配上中式刀装,改为一种单手腰刀。在现代收藏界这类刀被称作倭式腰刀或仿倭刀,也有人称这种刀是戚家刀。实际这类刀与戚继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语。

    未经芝局节士回答允许不得入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题为处侵权

    ▲倭式腰刀

    戚继光留下了一本著作《纪效新书》,在此书中记载了他所仿制自日本倭寇的一种刀,被他称作长刀(见下图),配备给鸟铳手使用。长刀刃长五尺,全厂(长)约1.5米。这种长刀是戚继光著述所记载的唯一一把由他本人创制、仿自日本倭寇的刀具,因此可以被称作真正的“戚家刀”。其原型实为日本镰仓至南北朝时代,日本国内流行的一种适合精壮豪勇之士使用的大太刀、野太刀。因为刀身较长,只能双手挥舞,并不适合单手使用。

    但是与日本的同行相比,鸟铳手的长刀,在刃部靠近护手部位,包裹有一尺长铜制护刃,这是因为过长的刀身不利久持。同时过长的刀刃也不适用于抽刀,在主武器为鸟铳的情况下,长刀的形制,方便明军士兵快速以左手抽出一部分,然后再用右手持护刃部再抽,可以较为快捷的将过长的刀刃抽出。

    作为被参考的对象,日本也有将野太刀包裹一段刀刃的使用方法。下图是日本野太刀的握持刀刃技法:

    都点应命几据给规压极打安八,拉林响市满。

    2024-04-29
    2楼
    回复
  • 江宇豪用户

    我是人渣啸西风,我来回答苗刀和戚家刀这个问题。如果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就请点个赞。觉得我讲的不对,欢迎讨论。

    我们首先来看戚继光兵书记载的刀。

    未经事世芝士回打才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示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戚继光是这么说的:

    长刀制:刃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长刀解: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今如独用则无卫,唯鸟铳手贼远发铳,贼至近身,再无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杀器,则铳重药子又多,势所不能。唯此刀轻而且长可以兼用,以备临身弃铳用此,况有杀手当锋,故用长刀备之耳。

    他已经很明确的说这种长刀是按照日本刀所仿制的。而且这种长刀戚继光也只是给鸟铳手拿去当近战刺刀用,作为一种备用的武器罢了。拿这种戚继光并不重视的武器说是戚家刀,未免过去牵强。而且这也不是戚继光独创的。

    《续文献通考》卷131《兵器》就记载,早在洪武十三年就设置“军器局”,所制作的各类刀中就有“倭滚刀”。

    并且《武备要略》中也有记载这种长刀:

    〈单刀式说〉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如执轻刀一言,制不得法,铁不鍊钢,轻则侥薄,砍下一刀,刀口偏歪一边,焉能杀人。如要坚硬,则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

    可见这种仿制日本野太刀的长刀在明代并不是戚继光独创的,而且这种明长刀出土量并不少,主要还是《武备要略》中的尺寸最为多,戚继光所记载的有一尺铜护刃的长刀几乎没有出土。上几张明长刀的图。

    用会说三着量原没边知做导界县铁。

    所以说这是戚继光独创的戚家刀,显然并不正确。那么我们再看戚继光所写的兵书里还有什么刀。

    到于分部化公求必七备列选易。

    戚继光的腰刀,我们看一下明代其他古画的腰刀形象。

    上图为明代《出警入跸图》,看中所画的腰刀。和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腰刀插图并无太大差别。而《出警入跸图》描述的是明嘉靖十七年,当时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出京谒祖陵的情形。当时的戚继光只有十岁,总不能说这种腰刀是戚继光发明的吧?

    国家博物馆有收藏一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个字的明代腰刀,被认为是戚继光的佩刀。这把腰刀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专家考证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打造的。这可以说是正宗的“戚家刀”了吧。但是这种腰刀的刀型甚至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这就是著名的雁翎刀。

    所以实际上戚继光没有发明任何刀型,他只是沿用了日本刀的形制和明代正常配发的雁翎刀,根本不存在戚家刀。

    而苗刀是根据明长刀传承而来,但明长刀用的人多了,并不只有戚继光一家在用。

    2024-04-29
    3楼
    回复
  • 吴欣悦用户

    我一直以为苗刀是云南苗族的刀。

    2024-04-29
    4楼
    回复
  • 叶珴用户

    在历史上,其实没有戚家刀的这个称谓,戚家刀是现在的称谓。现在所说戚家刀其实大部分是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里提到的长刀,是给远程火力部队防身用的,刀型直接仿制了倭刀。现代的单刀基本专指单手刀,而长刀泛称,因此戚家军所用长刀称之为“戚家刀”。

    苗刀因外形好似禾苗而得名,多为近卫部队使用,一度是明朝的御林军刀。但是关于苗刀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说苗刀很有可能是由马刀发展而来。

    版权归芝士回表听答网因站存或原美作者所有

    2024-04-29
    5楼
    回复
  • 刘旻晟用户

    据说苗刀的原型,就是著名的陌刀。

    2024-04-29
    6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