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战绩并不算差,尤其是南宋顶住了蒙古攻击长达五十多年,对比蒙古横扫欧洲的情况,虽败犹荣。两宋时期,由于没有控制北方和河西草原地带,一直缺乏战马,以步兵对骑兵,相当于现在的以步兵对抗坦克装甲部队,难度非常大。宋朝的火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火器弥补了骑兵的不足,只是火器只能击退、击溃敌军,却无法对骑兵形成有效追击,所以难以全歼敌人。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中记载着这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列出3种火药配方,这些配方是世界上最早以火药命名并用于军事的配方。这些火器,在北宋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使用。如靖康元年(1126),宋军在丞相李纲指挥下,使用火箭、霹雳球同其他冷兵器相结合,打退了金军对汴京(今河南省开封)的进攻。北宋时期火器的制造已初具规模,在汴京设有广备攻城作,工匠5000余人,下辖10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专门制造火器的火作。元丰七年(1084)二月,从汴京一次调发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球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球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南宋发明的铁火球、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球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飞火枪也是把喷火筒和矛枪结合起来使用,都离不开冷兵器。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但还是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南宋时期,火药的性能已有显著的提高,金和南宋都使用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铁火球”。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士兵在大型活动掩体“牛皮洞子”遮挡下掘城,守城金军用铁索悬吊爆炸威力更大的铁火球“震天雷”,至掘城处爆炸,其声如雷,闻百里外,产生强烈的燃烧和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毁坏了蒙古军的铁甲和牛皮洞子。景炎二年(1277),元军攻静江(今广西桂林),守城宋将在城陷粮绝的情况下,率部下250名点燃一具大铁火球集体殉国。历史上的这些记载,说明铁火球已具有很大的杀伤作用,火药性能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火器已从纵火器材发展为直接杀伤、破坏的兵器,这是火器发生飞跃的重要标志。 回复 袁梦遥用户 宋朝的战绩并不算差,尤其是南宋顶住了蒙古攻击长达五十多年,对比蒙古横扫欧洲的情况,虽败犹荣。两宋时期,由于没有控制北方和河西草原地带,一直缺乏战马,以步兵对骑兵,相当于现在的以步兵对抗坦克装甲部队,难度非常大。宋朝的火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火器弥补了骑兵的不足,只是火器只能击退、击溃敌军,却无法对骑兵形成有效追击,所以难以全歼敌人。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中记载着这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列出3种火药配方,这些配方是世界上最早以火药命名并用于军事的配方。转载或者引断用本权文内容此请注么明来源于芝士回政答这些火器,在北宋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使用。如靖康元年(1126),宋军在丞相李纲指挥下,使用火箭、霹雳球同其他冷兵器相结合,打退了金军对汴京(今河南省开封)的进攻。北宋时期火器的制造已初具规模,在汴京设有广备攻城作,工匠5000余人,下辖10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专门制造火器的火作。元丰七年(1084)二月,从汴京一次调发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球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球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南宋发明的铁火球、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球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飞火枪也是把喷火筒和矛枪结合起来使用,都离不开冷兵器。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但还是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南宋时期,火药的性能已有显著的提高,金和南宋都使用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铁火球”。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士兵在大型活动掩体“牛皮洞子”遮挡下掘城,守城金军用铁索悬吊爆炸威力更大的铁火球“震天雷”,至掘城处爆炸,其声如雷,闻百里外,产生强烈的燃烧和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毁坏了蒙古军的铁甲和牛皮洞子。景炎二年(1277),元军攻静江(今广西桂林),守城宋将在城陷粮绝的情况下,率部下250名点燃一具大铁火球集体殉国。历史上的这些记载,说明铁火球已具有很大的杀伤作用,火药性能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火器已从纵火器材发展为直接杀伤、破坏的兵器,这是火器发生飞跃的重要标志。 2025-01-23 1楼 回复 (0) 投稿哥用户 首先纠正题主的一个表述:宋朝在军事上并不是屡战屡败。虽然宋王朝的军事表现确实不抢眼,但也不是像你想象中那么差,如果真是屡战屡败,那怎么可能在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对峙中坚持那么多年。接着来说说宋朝的火器。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器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箭。但这些火器的杀伤力,主要表现为燃烧或制造毒烟,而不是爆炸。将爆炸性火器应用于军事的时代,是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迎击金兵时,便使用了一种叫“霹雳炮”的火器,大败金兵。版权归造芝士回答网站生或原作儿者水按所有不过,到了南宋后期,金国亦能够制造出更厉害的火器,叫做“震天雷”,是铁壳的炸弹:“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震天雷”爆炸开来,热力可达半亩,弹片可穿铁甲。进攻金国的蒙古军团,不怕其他武器,就怕这“震天雷”。金国也用“震天雷”攻击南宋。嘉定年间,金兵攻蕲州,“日添砲架数座攻打,……石砲之后,继以铁火炮,其形如匏状而口小,用生铁铸成,厚有二寸,震动城壁”。铁火炮其实就是用砲抛射的“震天雷”。南宋军队中也装备有铁火炮,只因长年战乱,国库虚空,无力配备足够的火器。开庆年间,静江府贮备的火器,“铁火炮大小止有八十五只而已,如火箭则止有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筒,据此不足为千百人一番出军之用”。上成经程式,长干任认众。总的来说,宋代可谓是热兵器的萌芽时期,火器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无法保密,很快便传入敌国。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不能凭借火器独步天下的主要原因。 2025-01-23 2楼 回复 (0) 冉杉杉用户 以北宋为例,北宋的火器主要以燃烧类为主。火毬:一种主要用来燃烧杀敌的纸壳球形火器,其火药配方用晋州硫黄14两,窝黄7两,焰硝2.5斤,麻茹1两,干漆1两,砒黄1两,定粉1两,竹茹1两,黄丹1两,黄蜡0.5两,清1分,桐油0.5两,松脂14两,浓油1分。其制造方法先是把晋州硫黄、窝黄、焰硝一同捣碎,然后把罗砒黄、定粉、黄丹放在一起研干漆捣成粉末,之后把竹茹、麻茹微微炒热然后碾成碎末,把黄蜡、松脂、清油、桐油、浓油等易燃油料一块熬成油膏,最后把前面这些粉末、油膏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包裹在用5层厚纸裹成的球形纸壳内,人后用麻绳把纸壳扎紧,表面再把松脂熔成液体后涂抹上去。火毬在使用时先用火锥烙热可燃,然后用投石机抛射出去,可以野战也可以守城。 未此经芝象士回答允速许不得转载本业文明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烟球:用纸制成球形外壳,球壳内装放火药3宋斤,在球壳表面包一层1宋斤重黄蒿,共重4宋斤,之后如制造火毬一样在黄蒿表面涂上厚厚一层易燃油料,战时先用火锥将烟球表面的易燃油料烙透,使其发热可燃,之后用投石机投射到敌方位置,可起到遮蔽敌人视线的效果。毒药烟球:毒药烟球是一种燃烧后散发毒烟毒气来杀伤敌人的火器,共重5宋斤,其火药配方为硫黄15两,草乌头5两,焰硝一斤14两,芭豆5两,狼毒5两,桐油2.5两,小油2.5两,木炭末5两,沥青2.5两,砒霜2两,黄蜡1两,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把这些药物捣合后用球形纸壳包裹,之后用一条1.2丈长、半斤重的麻绳从中贯穿球体为弦,利于抛放。最后用纸12.5两,麻皮10两,沥青2.5两,黄蜡2.5两,黄丹1.1两,炭末半斤等易燃材料涂抹于球形纸壳外,使用时先用火锥烙热可燃,然后用投石机投射,不过这种火球多用于守城,在敌人蚁附攻城时用投石机投射到城外,或者在用瓮听探查到敌人挖掘地道时先在该处敌军路线上选一地点挖一条竖井,待敌军挖到竖井后两洞相通,守军便用毒烟火球配合霹雳火球烧热后扔进竖井内熏灼敌军,当其燃烧后便散布出浓烈毒烟,因其气体燥烈,凡是被熏到的无不口鼻出血头晕而丧失战斗力。 经进还天料文次将组目科拉感历江育京。引火毬:用来试射测定距离及精度的火毬,发射这种火球后再根据其距离精度修改发射火球。引火毬重有3~5宋斤,外壳用纸裹成球形,球内装满碎砖屑,再用熬黄蜡、沥青、炭末混在一起熬成泥膏状,涂满球形外壳表面,球体中间用麻绳贯穿,以便携带。使用时用投石机抛出,测试远近精准,然后根据此数据投放火毬。蒺藜火毬:是一种在爆炸后喷散铁蒺藜的球形火器,它是将三枚有六个尖刺的铁刃用火药裹住包成球状,其具体工艺为先用硫黄1.4斤,焰硝2.5斤,粗炭末5两,沥青2.5两,干漆2.5两,混合在一起捣成粉末,再用竹茹1.1两,麻茹1,1两,剪碎后用桐油、小油各2.5两,蜡2.5两搅在一起熔成汁液混合搅拌后包裹成球形;表面用纸12.5两,麻10两,黄丹1.1两,炭末半斤,以沥青2.5两,黄蜡2.5两,混在一起熔成汁液搅拌均匀后周身涂满,再用8枚有倒刺的铁蒺藜环绕一圈固定在火毬表面,中间用一条1.2丈长的麻绳贯穿,便于携带。使用时用铁锥烙热使其燃烧,之后用投石机投射出去,球体在燃烧过程中爆裂,使铁蒺藜四散飞落。这以来生把它但道次运做,给转名节影技写包参。霹雳火毬:一种兼具爆炸性能的球形火器。其用粗约1.5寸两三节干竹没有裂缝者一段,用3~4宋斤火药包裹住大小如铁钱的薄瓷片30枚,裹成球形,球体两端冒出干竹头约1寸,外壳用易燃油料、杂药跟火球一般涂遍周身。主要用于守城,在用瓮听探查到敌人挖掘隧道时,在其路线上选一地点挖一道竖井,等敌人挖到竖井两洞相通,便用火锥把霹雳火球烙热燃烧扔进地道内,然后用扇子往地道内扇风以催使毒气向内蔓延熏灼敌人,使用者要口含甘草,以免被毒气反熏。在《武经总要》记载的火球药方中,总共有三个完整的三组分火药配方,为火毬火药配方、蒺藜火毬火药配方、毒药烟球火药配方。在这三种火药配方中我们看到北宋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和炭,在火毬火药配方中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达到83%,蒺藜火毬硝石、硫磺和炭占比为82%,毒烟火球硝石、硫磺和炭占比为65%。这说明以硝、硫、炭为主的三组分火药在北宋初期便已经被掌握并熟练使用,但因为时代的局限其也是有很大缺陷。 比如由于硝石的配比不够高,而使得火器的爆炸威力大大减小。在这三种火药配方中可以计算出火毬火药法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48.66%:17.03%:17.03%;蒺藜火毬火药法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50.19%:25.09%:6.27%;毒烟火球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38.61%:19.31%:6.44%。而明代已经发展成熟、接近近代黑火药配比的鸟铳黑火药硝石、硫磺和炭配比为75.8%:10.6%:13.6%;以及《武备志》中记载铳炮火药硝石、硫磺和炭配比则为80%:10%:10%。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黑火药还不适合用做发射药。除此之外宋初火药还有以下三种弱点:1,燃点高,用明火很难点燃,要用烧红的铁锥不断提供热量才能够点燃;2,只有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燃烧;3,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缓慢且不能充分燃烧。这表明了在北宋时期中国还不具备出现爆炸类火器和身管火器的技术与条件。因此史书记载也证实北宋这些火器主要靠燃烧作战。不过我们也要结合时代背景看,自火药发明以来到宋初,火药中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摸索,已经基本统一,其配比也有了书面规定,这在火药史上是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另外根据刘旭先生所著《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中宋初这三种火药配方实验结果来看,火球火药在燃烧后中心温度可高达1300℃,这已经超过了铁的熔点,配合宋代书籍描述的可以把敌人盔甲烧熔的记载来看,当时的纵火类火器已经具有非常可怕的杀伤力了。 2025-01-23 3楼 回复 (0) 白雅萱用户 经常说小钱花出去能回来,不思进取领土一点点变小,直到亡国,差点灭种,还有脸说宋朝为了百姓不打北方,真是可笑,你不打别人不打你啊,没能力就唠没用磕,总为了宋朝开脱.120年和平换来什么,北宋皇帝百姓不知道打仗,天天寻思玩,玩的坐井观天了,玩的领土少一半,以后的儿孙一样签条约,签到亡国,古代国家打仗是跟现在一样吗?还侵略,哪是你领土?打下来就是我的,现在学者都推崇宋,说宋虽然差,可是百姓过的好,那农民起义那么多呢?跟明比多多了,为啥?都是当官的,读书人地位高,不打屁股啊,学者就希望我说啥都可以, 2025-01-23 4楼 回复 (0) 萧苑用户 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听个响基本上等同于鞭炮,基本上没啥实战作用,地位基本上和电磁炮差不多 2025-01-23 5楼 回复 (0) 仪飞宇用户 唐朝末年开始出现火药应用于战争,宋朝的火器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人意识到他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只是把火器作为辅助,而且当时的火器在技术层面比较落后,远远不能和明朝相比。他只是处在火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宋朝屡屡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中原王朝从来都不缺乏战胜少数名族的能力,只是问题从来出外自己身上,名将和强悍的军队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南宋初年就是说明了这一点,宋朝对武将的限制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2025-01-23 6楼 回复 (0)
宋朝的战绩并不算差,尤其是南宋顶住了蒙古攻击长达五十多年,对比蒙古横扫欧洲的情况,虽败犹荣。两宋时期,由于没有控制北方和河西草原地带,一直缺乏战马,以步兵对骑兵,相当于现在的以步兵对抗坦克装甲部队,难度非常大。宋朝的火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火器弥补了骑兵的不足,只是火器只能击退、击溃敌军,却无法对骑兵形成有效追击,所以难以全歼敌人。
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中记载着这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列出3种火药配方,这些配方是世界上最早以火药命名并用于军事的配方。
转载或者引断用本权文内容此请注么明来源于芝士回政答
这些火器,在北宋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使用。如靖康元年(1126),宋军在丞相李纲指挥下,使用火箭、霹雳球同其他冷兵器相结合,打退了金军对汴京(今河南省开封)的进攻。
北宋时期火器的制造已初具规模,在汴京设有广备攻城作,工匠5000余人,下辖10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专门制造火器的火作。元丰七年(1084)二月,从汴京一次调发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球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
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球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南宋发明的铁火球、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球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飞火枪也是把喷火筒和矛枪结合起来使用,都离不开冷兵器。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但还是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南宋时期,火药的性能已有显著的提高,金和南宋都使用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铁火球”。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士兵在大型活动掩体“牛皮洞子”遮挡下掘城,守城金军用铁索悬吊爆炸威力更大的铁火球“震天雷”,至掘城处爆炸,其声如雷,闻百里外,产生强烈的燃烧和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毁坏了蒙古军的铁甲和牛皮洞子。景炎二年(1277),元军攻静江(今广西桂林),守城宋将在城陷粮绝的情况下,率部下250名点燃一具大铁火球集体殉国。历史上的这些记载,说明铁火球已具有很大的杀伤作用,火药性能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火器已从纵火器材发展为直接杀伤、破坏的兵器,这是火器发生飞跃的重要标志。
首先纠正题主的一个表述:宋朝在军事上并不是屡战屡败。虽然宋王朝的军事表现确实不抢眼,但也不是像你想象中那么差,如果真是屡战屡败,那怎么可能在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对峙中坚持那么多年。
接着来说说宋朝的火器。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器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箭。但这些火器的杀伤力,主要表现为燃烧或制造毒烟,而不是爆炸。
将爆炸性火器应用于军事的时代,是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迎击金兵时,便使用了一种叫“霹雳炮”的火器,大败金兵。
版权归造芝士回答网站生或原作儿者水按所有
不过,到了南宋后期,金国亦能够制造出更厉害的火器,叫做“震天雷”,是铁壳的炸弹:“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震天雷”爆炸开来,热力可达半亩,弹片可穿铁甲。进攻金国的蒙古军团,不怕其他武器,就怕这“震天雷”。
金国也用“震天雷”攻击南宋。嘉定年间,金兵攻蕲州,“日添砲架数座攻打,……石砲之后,继以铁火炮,其形如匏状而口小,用生铁铸成,厚有二寸,震动城壁”。铁火炮其实就是用砲抛射的“震天雷”。南宋军队中也装备有铁火炮,只因长年战乱,国库虚空,无力配备足够的火器。开庆年间,静江府贮备的火器,“铁火炮大小止有八十五只而已,如火箭则止有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筒,据此不足为千百人一番出军之用”。
上成经程式,长干任认众。
总的来说,宋代可谓是热兵器的萌芽时期,火器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无法保密,很快便传入敌国。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不能凭借火器独步天下的主要原因。
以北宋为例,北宋的火器主要以燃烧类为主。
火毬:一种主要用来燃烧杀敌的纸壳球形火器,其火药配方用晋州硫黄14两,窝黄7两,焰硝2.5斤,麻茹1两,干漆1两,砒黄1两,定粉1两,竹茹1两,黄丹1两,黄蜡0.5两,清1分,桐油0.5两,松脂14两,浓油1分。其制造方法先是把晋州硫黄、窝黄、焰硝一同捣碎,然后把罗砒黄、定粉、黄丹放在一起研干漆捣成粉末,之后把竹茹、麻茹微微炒热然后碾成碎末,把黄蜡、松脂、清油、桐油、浓油等易燃油料一块熬成油膏,最后把前面这些粉末、油膏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包裹在用5层厚纸裹成的球形纸壳内,人后用麻绳把纸壳扎紧,表面再把松脂熔成液体后涂抹上去。火毬在使用时先用火锥烙热可燃,然后用投石机抛射出去,可以野战也可以守城。
未此经芝象士回答允速许不得转载本业文明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烟球:用纸制成球形外壳,球壳内装放火药3宋斤,在球壳表面包一层1宋斤重黄蒿,共重4宋斤,之后如制造火毬一样在黄蒿表面涂上厚厚一层易燃油料,战时先用火锥将烟球表面的易燃油料烙透,使其发热可燃,之后用投石机投射到敌方位置,可起到遮蔽敌人视线的效果。
毒药烟球:毒药烟球是一种燃烧后散发毒烟毒气来杀伤敌人的火器,共重5宋斤,其火药配方为硫黄15两,草乌头5两,焰硝一斤14两,芭豆5两,狼毒5两,桐油2.5两,小油2.5两,木炭末5两,沥青2.5两,砒霜2两,黄蜡1两,竹茹1两1分,麻茹1两1分,把这些药物捣合后用球形纸壳包裹,之后用一条1.2丈长、半斤重的麻绳从中贯穿球体为弦,利于抛放。最后用纸12.5两,麻皮10两,沥青2.5两,黄蜡2.5两,黄丹1.1两,炭末半斤等易燃材料涂抹于球形纸壳外,使用时先用火锥烙热可燃,然后用投石机投射,不过这种火球多用于守城,在敌人蚁附攻城时用投石机投射到城外,或者在用瓮听探查到敌人挖掘地道时先在该处敌军路线上选一地点挖一条竖井,待敌军挖到竖井后两洞相通,守军便用毒烟火球配合霹雳火球烧热后扔进竖井内熏灼敌军,当其燃烧后便散布出浓烈毒烟,因其气体燥烈,凡是被熏到的无不口鼻出血头晕而丧失战斗力。
经进还天料文次将组目科拉感历江育京。
引火毬:用来试射测定距离及精度的火毬,发射这种火球后再根据其距离精度修改发射火球。引火毬重有3~5宋斤,外壳用纸裹成球形,球内装满碎砖屑,再用熬黄蜡、沥青、炭末混在一起熬成泥膏状,涂满球形外壳表面,球体中间用麻绳贯穿,以便携带。使用时用投石机抛出,测试远近精准,然后根据此数据投放火毬。
蒺藜火毬:是一种在爆炸后喷散铁蒺藜的球形火器,它是将三枚有六个尖刺的铁刃用火药裹住包成球状,其具体工艺为先用硫黄1.4斤,焰硝2.5斤,粗炭末5两,沥青2.5两,干漆2.5两,混合在一起捣成粉末,再用竹茹1.1两,麻茹1,1两,剪碎后用桐油、小油各2.5两,蜡2.5两搅在一起熔成汁液混合搅拌后包裹成球形;表面用纸12.5两,麻10两,黄丹1.1两,炭末半斤,以沥青2.5两,黄蜡2.5两,混在一起熔成汁液搅拌均匀后周身涂满,再用8枚有倒刺的铁蒺藜环绕一圈固定在火毬表面,中间用一条1.2丈长的麻绳贯穿,便于携带。使用时用铁锥烙热使其燃烧,之后用投石机投射出去,球体在燃烧过程中爆裂,使铁蒺藜四散飞落。
这以来生把它但道次运做,给转名节影技写包参。
霹雳火毬:一种兼具爆炸性能的球形火器。其用粗约1.5寸两三节干竹没有裂缝者一段,用3~4宋斤火药包裹住大小如铁钱的薄瓷片30枚,裹成球形,球体两端冒出干竹头约1寸,外壳用易燃油料、杂药跟火球一般涂遍周身。主要用于守城,在用瓮听探查到敌人挖掘隧道时,在其路线上选一地点挖一道竖井,等敌人挖到竖井两洞相通,便用火锥把霹雳火球烙热燃烧扔进地道内,然后用扇子往地道内扇风以催使毒气向内蔓延熏灼敌人,使用者要口含甘草,以免被毒气反熏。
在《武经总要》记载的火球药方中,总共有三个完整的三组分火药配方,为火毬火药配方、蒺藜火毬火药配方、毒药烟球火药配方。在这三种火药配方中我们看到北宋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和炭,在火毬火药配方中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达到83%,蒺藜火毬硝石、硫磺和炭占比为82%,毒烟火球硝石、硫磺和炭占比为65%。这说明以硝、硫、炭为主的三组分火药在北宋初期便已经被掌握并熟练使用,但因为时代的局限其也是有很大缺陷。
比如由于硝石的配比不够高,而使得火器的爆炸威力大大减小。在这三种火药配方中可以计算出火毬火药法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48.66%:17.03%:17.03%;蒺藜火毬火药法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50.19%:25.09%:6.27%;毒烟火球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是:38.61%:19.31%:6.44%。而明代已经发展成熟、接近近代黑火药配比的鸟铳黑火药硝石、硫磺和炭配比为75.8%:10.6%:13.6%;以及《武备志》中记载铳炮火药硝石、硫磺和炭配比则为80%:10%:10%。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黑火药还不适合用做发射药。
除此之外宋初火药还有以下三种弱点:1,燃点高,用明火很难点燃,要用烧红的铁锥不断提供热量才能够点燃;2,只有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燃烧;3,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缓慢且不能充分燃烧。这表明了在北宋时期中国还不具备出现爆炸类火器和身管火器的技术与条件。
因此史书记载也证实北宋这些火器主要靠燃烧作战。不过我们也要结合时代背景看,自火药发明以来到宋初,火药中硝石、硫磺和炭的配比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摸索,已经基本统一,其配比也有了书面规定,这在火药史上是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另外根据刘旭先生所著《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中宋初这三种火药配方实验结果来看,火球火药在燃烧后中心温度可高达1300℃,这已经超过了铁的熔点,配合宋代书籍描述的可以把敌人盔甲烧熔的记载来看,当时的纵火类火器已经具有非常可怕的杀伤力了。
经常说小钱花出去能回来,不思进取领土一点点变小,直到亡国,差点灭种,还有脸说宋朝为了百姓不打北方,真是可笑,你不打别人不打你啊,没能力就唠没用磕,总为了宋朝开脱.120年和平换来什么,北宋皇帝百姓不知道打仗,天天寻思玩,玩的坐井观天了,玩的领土少一半,以后的儿孙一样签条约,签到亡国,古代国家打仗是跟现在一样吗?还侵略,哪是你领土?打下来就是我的,现在学者都推崇宋,说宋虽然差,可是百姓过的好,那农民起义那么多呢?跟明比多多了,为啥?都是当官的,读书人地位高,不打屁股啊,学者就希望我说啥都可以,
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听个响基本上等同于鞭炮,基本上没啥实战作用,地位基本上和电磁炮差不多
唐朝末年开始出现火药应用于战争,宋朝的火器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人意识到他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只是把火器作为辅助,而且当时的火器在技术层面比较落后,远远不能和明朝相比。他只是处在火器发展的初级阶段。
宋朝屡屡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中原王朝从来都不缺乏战胜少数名族的能力,只是问题从来出外自己身上,名将和强悍的军队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南宋初年就是说明了这一点,宋朝对武将的限制是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