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说起雍正,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对他众说纷纭,难以见得庐山真面目,下面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说的有便是雍正存在篡位的可能,把诏书上的“传位十四阿哥”修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因为简体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推广的,虽然清朝同样使用楷书,但是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清代时期的于应该是这样“於”。而且清代皇室有时写圣旨会把小篆加进去书写,再加上康熙帝的严谨,又怎么会让圣旨中存在隐患,传位诏书的书写定然不会草率。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协助雍正篡权。据说是在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马上拿出“正大光明”后面的诏书,进行篡改。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清朝的确有着秘密储君制度,皇帝在世时不公开储君名字,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但是历史上秘密储君的皇帝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并没有康熙。所以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可以说是最勤劳的皇帝之一了,在登上皇位之后,没有没得手的地位冲昏头脑,反而像一个奋斗青年一样,勤政。雍正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批阅奏折十分认真谨慎,据说有的奏折的朱批可达上千字,比奏折本身的字数还要多。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理了奏折192000件,每天的朱批字数可达8000字,也意味着他每天得看好几万字的奏折文章。而且日复一日地坚持,这份毅力和恒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真实历史上的雍正也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在康熙大帝的晚年,清朝只是有着表面的繁荣,当时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年迈的康熙,已经无力整治这些事情,再加上为了争夺帝位,阿哥们结党营私,祸及很多官员,而康熙帝只能将许多官员降职,以保护他们。雍正接手大清后,励精图治,治国安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清查库银,并要求各部,各省限期补齐;整治朋党;不管出身,提拔人才;重视科举,亲自出卷;建立军机处,巩固集权;改革赋税,摊丁入亩。短短几年间,清朝的国库储银大幅度上涨,在位仅13年,国库涨了7倍,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吸取了前朝“太子制”和“嫡长子制”的教训,在选拔储君的方式上,雍正在位时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防止了皇室子孙的过多夭折。为了进一步了解官场实际和密辛,雍正扩大了有资格递交“密折”的人数,从100多人加到了1200多人,这也是进一步打开言路的一种方式。大规模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雍正承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其中被阿哥党用“八王议政”危及皇位,而且历史上的雍正也是多次遭人暗杀。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铁面皇帝。功是功过是过,分得很清。对于自己的兄弟们,结党营私,祸害朝政,一点都不手软。后来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举泄题,直接斩杀,并没有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从轻处理,但是事后又因为张廷玉没有为弟求情而嘉奖了他。对于奸臣,也是坚持斩杀。因为他看出康熙年间的问题,康熙对老臣太过于宽容,造成了许多人的肆意妄为,这是造成当时吏治腐败的一个大因素,雍正却改正的很彻底,这样的事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却很难。一视同仁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大大打击了当朝权贵的利益。雍正的改革让清朝进一步繁盛,才有了“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晖 。从雍正的为人处世之道上就能看出他就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对于清朝的弊端隐患他认识的很清晰,认识到这种层面,没有一定程度的钻研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建立自己想要的繁盛的大清王朝,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上万奏折坚持朱批,经常批奏折到凌晨,在我眼中就像一个努力的高三学生,日日身心疲惫。他有着改革强国的理想,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并看不清这之后的清朝究竟是怎样的,更不知道付出如此代价之后的清朝能不能繁荣起来。但是他依然在努力 ,这一点很令人佩服。他的一生很坎坷的,纵然做到了铁面无私,但是对于自己的手足至亲,又怎会不泛起涟漪。他的一生,压力,竞争,努力,悲伤,步步为营。虽然最终成为了皇帝,但他的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呢,满足,悲伤,还是不甘。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