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文化掠夺的案例?

历史上有哪些文化掠夺的案例?
历史上,文化掠夺的案例真不少,下面我来讲两个著名的案例。大英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中国圆明园的珍贵文物。大英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口号是“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刚建馆时,里头仅7万件展品,但随着历史上“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它的藏品升至今天的70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都来自掠夺,其中就包括中国圆明园里的许多珍宝。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当时有一位英军大尉,把园中所珍藏的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盗往英国,它与后来从敦煌藏经洞盗走的敦煌壁画、经卷一起,成为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敦煌壁画和经卷的被盗经过,我是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读得的,当时心中愤慨又凄然。至于后来有人跟作者较劲,说他跟王道士过不去这个梗是误传,不去提它,我们这里只讲文化掠夺。另一个文化掠夺的例子,有点可笑。英、法两国之间形成联盟的时候不少,可是二者也曾爆发过数次文物争夺战,尤其以“通向古埃及的钥匙”——罗塞塔石碑的争夺,最为著名。1799年,拿破仑侵略军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将其运往法国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供法国学者研究。1801年,在埃及的法军战败投降,法国学者携带石碑随法军避走亚历山大城。而英国军队宣称,要没收罗塞塔石碑及其它埃及文物,法国学者则表示强烈反对,并且威胁说,若英军强夺,他们便烧毁手中的全部埃及文物!1801年9月,英法签订“亚历山大条约”,规定英国接收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同时允许法国学者保留相关研究资料和石碑拓片。根据规定,罗塞塔石碑被英军运回了英国,随即在大英博物馆公开展览。一直到目前,埃及政府还在向英国索还罗塞塔石碑,但未果。这算是什么呢?两个小强盗抢来了别家的稀世珍宝,因分赃不均红了脸,还煞有介事地签订条约来分赃。唉,文化掠夺如此光明正大,这也是没有谁了!如此公然文化掠夺,是因为新航路被开辟后,欧洲列强逐渐向外殖民扩张,而且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内部,曾掀起搜集海外珍奇异宝的热潮。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许多动人心魄的博物馆,其背后大多隐藏着庞大的帝国扩张掠夺的事实。(完)

回复
  • 杰哈德用户

    历史上,文化掠夺的案例真不少,下面我来讲两个著名的案例。

    大英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中国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大英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口号是“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刚建馆时,里头仅7万件展品,但随着历史上“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它的藏品升至今天的70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都来自掠夺,其中就包括中国圆明园里的许多珍宝。

    芝动士回答,题版格地权必究,未经许许可,不得转载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当时有一位英军大尉,把园中所珍藏的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盗往英国,它与后来从敦煌藏经洞盗走的敦煌壁画、经卷一起,成为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着部如事展总次西北达米传音精识。

    敦煌壁画和经卷的被盗经过,我是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读得的,当时心中愤慨又凄然。至于后来有人跟作者较劲,说他跟王道士过不去这个梗是误传,不去提它,我们这里只讲文化掠夺。

    另一个文化掠夺的例子,有点可笑。

    人国对可题员根干据思共积记。

    英、法两国之间形成联盟的时候不少,可是二者也曾爆发过数次文物争夺战,尤其以“通向古埃及的钥匙”——罗塞塔石碑的争夺,最为著名。

    1799年,拿破仑侵略军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将其运往法国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供法国学者研究。1801年,在埃及的法军战败投降,法国学者携带石碑随法军避走亚历山大城。而英国军队宣称,要没收罗塞塔石碑及其它埃及文物,法国学者则表示强烈反对,并且威胁说,若英军强夺,他们便烧毁手中的全部埃及文物!

    1801年9月,英法签订“亚历山大条约”,规定英国接收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同时允许法国学者保留相关研究资料和石碑拓片。根据规定,罗塞塔石碑被英军运回了英国,随即在大英博物馆公开展览。

    一直到目前,埃及政府还在向英国索还罗塞塔石碑,但未果。

    这算是什么呢?

    两个小强盗抢来了别家的稀世珍宝,因分赃不均红了脸,还煞有介事地签订条约来分赃。唉,文化掠夺如此光明正大,这也是没有谁了!

    如此公然文化掠夺,是因为新航路被开辟后,欧洲列强逐渐向外殖民扩张,而且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内部,曾掀起搜集海外珍奇异宝的热潮。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许多动人心魄的博物馆,其背后大多隐藏着庞大的帝国扩张掠夺的事实。(完)

    2024-09-08
    1楼
    回复
  • 蛮涵映用户

    文化掠夺的事情多了:

    一、靖康之难。

    靖康元年(1126),金人南犯汴京(今开封),次年掳掠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技艺工匠北上,京城仪仗、冠冕、礼器、仪器、珍玩、图书为之一空。所以,传世的北宋版图书很少,就是这个原因。今天藏在国图的石鼓(就是载有石鼓文的那个),当时是宋徽宗的珍爱,他拿到手就给字上镶嵌了黄金。这些黄金,被金人一一铲去,所以原本700多字的石鼓,今天只能依稀看清200多字。

    版权归芝事士回答确网站技或进原活作者所有

    二、敦煌卷子外流。

    敦煌文书被发现后,1907~1914年间,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尔登堡等,先后来到敦煌,使用诱骗方法,劫走大批文书卷子(大家看过余秋雨的散文,大概都知道王道士)。这些卷子现在分藏于伦敦、巴黎、列宁格勒、京都、柏林等地。

    三、甲骨片外流。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据统计,有2万多片流散于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12个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1928年以前私人发掘及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人盗掘的甲骨。

    四、青铜器外流。

    近代以来,中国战事频仍,外国人趁机倒卖大量青铜器。后来,陈梦家利用在欧美的讲学机会,搜集了这些青铜器的信息,出版了《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实好间没党西则离商府,太层。

    五、简帛、绘画。

    例如从长沙子弹库帛书(http://news.163.com/10/0502/03/65L8PEDQ00014AED.html)以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历代帝王图》。

    们而本好还其道意少角据色,治花务具群律且持。

    六、英法联军抢劫北京。

    咸丰十年(1860),东南各省正为太平军所困之时,英法联军攻陷北京。除了抢劫财物,还纵火烧毁圆明园,园内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四库荟要》毁于一旦。历经劫难的《永乐大典》,一部分被烧毁,一部分被掠走。

    七、庚子事变。

    也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间是1900年。期间,残存的《永乐大典》再次被掠走。英国人普南特·威尔在《庚子使馆被围记》中说,翰林院中堆积如山的图书(数千万卷)被烧毁,有的被劫走——其中就包括《四库全书》的底本。

    八、日本侵华。

    期间,除了杀人,某些“汉学家”为虎作伥,帮助军队对中国进行了罄竹难书的“文献扫荡”:

    事实上,之前“皕宋楼”被贱卖,也可以算作文化掠夺。

    岩崎弥之助

    静嘉堂文库

    1905年,当日本驻苏州领事白须直将清末四大藏书家的湖州陆氏意欲出售陆心源皕宋楼、十万卷楼等藏书的消息告知静嘉堂文库,弥之助立刻表达了收购意愿,但就陆树藩开出的50万元天价,颇为踌躇。先前陆树藩谨遵家藏图书“切勿散佚”的家训,多方联系国内藏家,打算集中出售和转赠,竟无愿意接受之合适单位;后又希望在保持藏书完整性的前提下悉数折价售与国内藏家,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张元济等文化人亦多次建议政府和文化机构将陆氏藏书买下,然而两年间,因售价太高,国内竟无一购书意向。陆树藩当时认为,与其逐渐拆分择精售出、忍见藏书在自己手上一散再散,不如集中售与日本藏家,至少保证了旧藏的完整性,就是不违先人遗训。1907年3月28日,担任静嘉堂文库长的重野安绎出访欧洲途中,停泊上海,与陆树藩会谈,订立协议,静嘉堂以十万清朝银元(约12万日本元)全部买下陆氏藏书约44,000册。是年6月,三菱海运的一艘轮船把这4万多册中国古书运至东京,出资的岩崎弥之助,还来不及细览这些泊来珍籍,就在第二年(1908年)3月去世,享年58岁。 ——《澎湃新闻·作为供品的静嘉堂文库:日本财阀如何收藏中国珍本古籍》当然不止这些,欢迎大家补充。

    参考书目

    1. 陈垣:《敦煌劫余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1931。

    2.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1930,《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商务印书馆,北京,1958。

    4. Fujieda Akira,The Tun-huang Manuscripts,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History,dedicated to Ch.P.Fitzgerald,pp.120~128,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Canberra,1973.

    5.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6.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

    2024-09-08
    2楼
    回复
  • 崔花用户

    # 文化掠夺悲剧:他们有预谋有组织30天时间, 310辆次,将中国88万册图书劫运日本

    艺屿EYESVOT|文化与警醒

    国人应警醒……

    未经芝八士回始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多内不容,否则将专视为侵权

    毁掉一个民族,先毁掉或掠夺他的文化,比如图书的、雕塑和绘画!秦始皇的发焚书的历史太久远了,我就说说近现代的例子!

    中来而力与或最常设头规权许。

    上定当品级海导场离布,约置。

    抗战时期「大扫荡」

    关于文化掠夺的案例,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证,但对于中国国人来说,最让人难以原谅和释怀的文化掠夺的例子,无疑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对我国的文化事业的打击和掠夺。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不仅疯狂屠杀中国军民,而且对我国文化事业百般摧残和劫夺,犯下了滔天罪孽。

    东方图书馆原貌

    东方图书馆1924年在上海建立。前身是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涵芬楼,藏书曾经达46万册。1932年日本炮击上海于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此时,文化掠夺的悲剧使我的心中隐隐作痛。

    “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毁于一旦。东方图书馆也就是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32年1月,日本飞机轰炸上海,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私立图书馆东方图书馆五层楼舍焚毁一空,中外文书刊损失殆尽。据统计,损失普通中文图书26.8万册;西文图书8万册:善本书3203种,29713册;何氏善本书约4万册;方志2641种,25682册;5万套图书卡片;

    东方图书馆被焚毁

    同时包括许多报刊的孤本或珍本,如初版德国《化学药学年鉴》全套、1832年至1851年香港出版的《中国汇报》等。

    自“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不包括战后至1947年间日本曾经归还我国(蒋介石政府)的部分书籍,遭掠夺或因战火而被毁的公私藏书共计586,428册,其中公共448,957册,私人藏书137, 471册。

    1937年:日军7月29日攻占北京,李鸿文私人藏书38, 000册在家中遭掠夺;曾宪三私人藏书1箱遭到掠夺; 8月,北平民国学院书籍59, 836册被掠夺;清华大学在北京伦陷时中西文图书34, 991册丢失;辅仁大学中文书226册,西文书18册丢失。

    浙江、上海、南京、广西、汕头等地省市图书馆馆舍与藏书或全毁于战火,或惨遭损失。

    商务印书馆及图书馆

    1939年甘肃省立图书馆被炸,损失无量。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书丰富,到1935年已达20多万册,其中多为宋元明清历代珍本,抗战期间,该馆寄存在苏北兴华县的木刻图书及省方志6803册全被日军烧毁。

    日军在摧毁、破坏馆地和藏书的同时,还对我国珍贵文物图书掀起掠夺狂潮。在沦陷区,他们派出所谓“科学调查团”,由日本的各种科学家,包括图书馆学和版本学家组成,到处进行抢劫。

    日本宪兵和警察到各图书馆搜查,凡属进步书刊全部烧毁,珍贵文物图书则全部劫走。在南京日军派出特工人员、士兵近700人,雇佣劳工800多人,共动用卡车310辆次,花费一个月时间,将88万册图书劫运日本。

    可见,抗战期间日军不仅在中国烧杀抢掠更是有预谋有组织地抢劫文化资源,对我国的文化事业造成了一次重创。

    除此之外,国宝级文物《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被劫,敦煌文书,青铜器、甲骨文外流,石鼓文、简帛被毁,火烧圆明园《四库全书》、《永乐大典》难以幸免,侵华日军“文献扫荡”,无数的艺术珍品文化瑰宝,颠沛流离……

    那泛黄的历史书影,已经历近百年了!

    艺屿EYESVOT,泛文史创作群组(鱼组),关注一点!

    2024-09-08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