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六次讨伐中原”全部失败,你认为姜维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姜维“六次讨伐中原”全部失败,你认为姜维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以诸葛亮之神明鬼才六出祁山尚不能阀魏见功立业,屈死于五丈原,更何况姜维呼?丞相在日边关猛将一大群,尚赢不了司马仲达的拖字计和防守反击,到姜维九阀曹魏时,以是人才不济,一代不似一代,成收缩退化趋势,姜维武功盖世,有万夫莫开之勇,想一想当时的第一勇将魏延被杀后,蜀国还有什么边关猛将震的住人才济济战将千员的大魏帝国,:这时的勇将有张疑,夏侯霸,王平,马岱,廖代,并无几个可以独挡一面的智勇双全将领,加上蜀国国力有限,重山俊嶺,刘禅宠信奸恶小人,九次中有六次获得巨大成功,以相当不易啦?于他对阵的魏国大将邓艾亦天降大任不可多得的猛将文武全才之统帅,姜维不负丞相所托,具功自伟,名垂青史。胜败及兵家常事,以姜维之才,如有稳定的大后方和圣君,在又几十员大将猛士,定可创出一番丰功伟绩和盛世家园。

回复
  • 漕睿敏用户

    以诸葛亮之神明鬼才六出祁山尚不能阀魏见功立业,屈死于五丈原,更何况姜维呼?丞相在日边关猛将一大群,尚赢不了司马仲达的拖字计和防守反击,到姜维九阀曹魏时,以是人才不济,一代不似一代,成收缩退化趋势,姜维武功盖世,有万夫莫开之勇,想一想当时的第一勇将魏延被杀后,蜀国还有什么边关猛将震的住人才济济战将千员的大魏帝国,:这时的勇将有张疑,夏侯霸,王平,马岱,廖代,并无几个可以独挡一面的智勇双全将领,加上蜀国国力有限,重山俊嶺,刘禅宠信奸恶小人,九次中有六次获得巨大成功,以相当不易啦?于他对阵的魏国大将邓艾亦天降大任不可多得的猛将文武全才之统帅,姜维不负丞相所托,具功自伟,名垂青史。胜败及兵家常事,以姜维之才,如有稳定的大后方和圣君,在又几十员大将猛士,定可创出一番丰功伟绩和盛世家园。

    2024-05-05
    1楼
    回复
  • 高姯用户

    刘禅政权是先帝托孤的权势政体,保守派不能北上援助兵力伐战魏敌。姜维虽勇,汉中地理透地,没有秦军的方阵,哪里有长胜将军的荣耀,不败之敌,诸葛军师帅旗出了问题。一心报答先帝收复汉室,可怜蜀道难,川中盆地修养生息不能供养恋战的军需!

    2024-05-05
    2楼
    回复
  • 程恩泽用户

    谢邀@。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姜维六次北伐全部失败,由此很多人觉得姜维是纸上谈兵,并且间接觉得诸葛亮看走了眼,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其实要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我们唯有通过他的事迹来深入分析。

    版权归芝士回答网站严思或集原作音者所时有

    下面,小哥详细介绍一下姜维六次北伐失败事件,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姜维北伐战役总汇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244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247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

    第四次北伐,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第五次北伐,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延禧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

    这行部力加体当料论九战色美持响号识。

    第七次北伐,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的工理因社平命果少战规己打集步叫精。

    第八次北伐,延禧十八年(255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第九次北伐,256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

    第十次北伐,257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

    上面这个记录,是出自《三国志》,《三国志》被誉为三国时代的正史,后人研究吴国和蜀国的历史大多以《三国志》为主体,而众多版本的《三国演义》小说,也是以《三国志》为蓝本创作,比如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三国演义》主体,清朝毛伦毛宗岗父子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考证修订改编点评了这本书,后人删除其评论,独剩其修改作品,因毛氏父子文采飞扬,因此此书发行量巨大,逐渐取代了罗本《三国演义》,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三国演义》,则被称为毛本《三国演义》。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况分析

    234年,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238年,姜维开启第一次北伐战事,这一次,蜀军和魏军相持于南安,也就是说,基本上打了个平手。

    244年,姜维第二次举兵北伐,在这一次,他大败魏大将军曹爽,所以这一次算大胜。

    247年,姜维第三次北伐,平手而归。

    249年,姜维第四次北伐,平手而归。

    250年,姜维第五次北伐,平手而归。

    253年,姜维第六次北伐,虽然包围了南安,但粮尽而归,就判为平手。

    254年,姜维第七次北伐,斩魏大将徐质,蜀军大胜。

    255年,姜维第八次北伐,占领洮西,大胜。

    256年,姜维第九次北伐,被邓艾打败,蜀军大败。

    257年,姜维第十次北伐,平手。

    262年,姜维第十一次北伐,被邓艾击败。

    纵观姜维十一次北伐,三次大胜,六次平手,一次大败,一次小败。

    姜维经过十一次北伐,将占线推进到华阴、蒲城一带,在国家疆域面积方面,确实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参考现代国家寸土必争,姜维的北伐整体而言是成功的。纵观全部战事,整体而言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仅一州之地的蜀汉竟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强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姜维北伐评判

    姜维虽然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终其一生,矜矜业业为蜀汉发展做努力,无论是多次北伐还是实行大规模屯田政策,都是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值得大家尊敬。

    但是后世对姜维北伐贬大于褒,因为姜维多次北伐直接掏空了蜀国国力,让蜀国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更为后来邓艾率领孤军占领成都埋下了导火索。

    姜维在第十一次北伐战事结束后,因担心奸臣黄皓的迫害,远去沓中屯田避祸,姜维为什么这么怕黄皓呢?实在是由于刘禅无能,太过于宠信依赖黄皓,董允在世的时候,每次见到黄皓都要斥责他,但是董允一去世,蜀汉朝堂基本上就没有人能制得住黄皓了,而黄皓素来对姜维不友好,多次想夺取姜维兵权,姜维远去沓中避祸也是无奈之举。

    263年,邓艾、钟会率大军伐蜀,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二十九年来魏国第一次主动讨伐蜀国啊,以前都是处于防御地位,这次伐蜀,也是想到姜维不再军中,而姜维后来和钟会对峙于剑阁,钟会久战不胜,一度想要退兵,要不然邓艾兵行险招,那么钟会退军后,蜀汉又得以存活下来,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姜维军事才能分析

    在宋元时代的民间“三国武将排名”中,姜维被排在第九位,这是公认的。

    姜维文武双全,抛开多次击败魏军不说,曾经在长胜将军赵云手底下也能走多个回合,被诸葛亮和赵云所赏识,有人说赵云年纪大不算数,但是参考老将黄忠,七十岁的赵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战斗力也不会下降到非常弱的程度,况且在姜维多次北伐中,他携手王平、廖化这样的将领,共同对抗强大的魏军,让魏军对于蜀国一度采取防御措施,可见姜维确实对的起诸葛亮的重托。

    纸上谈兵的人是怎么的?

    在历史上,纸上谈兵的人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赵括和三国时期的马谡。

    赵括熟读兵书,但是没有什么实际作战经验,最后被秦军包围于长平,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五次突围不成,最终赵军四十万士兵被白起坑杀。这个战役放在现在也让人想不通,四十万大军怎么就不能突围呢?何况居然被围困了长达四十六日之久,赵括统军治军能力一目了然。

    赵括是历史上第一位“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军大将,熟读兵书,能说会道,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并且好大喜功,争功欲望很浓,最终失守街亭,这一败致使诸葛亮以后北伐策略完全改变,最终含恨五丈原。

    马谡被称为第二位“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所以说,姜维虽然没能保的住蜀国,这和蜀国国力羸弱、蜀国高层管理腐败脱不了关系,姜维的军事能力是三国时期一流的。

    (谢谢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2024-05-05
    3楼
    回复
  • 彭斌斌用户

    谢谢邀请啊!

    姜维“六次讨伐中原”全部失败,就认为姜维是纸上谈兵?

    先不说这事逻辑通不通啊!

    芝士回答,版权么必究,须未经与安许可,了不得转载

    关键姜维是“九伐中原”,还有三次呢?被吃了回扣吗?

    六次的那个是诸葛亮,所谓“六出祁山”。这么张冠李戴好吗?

    不过要论证姜维是不是纸上谈兵,要看看真正历史上,而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九伐中原”。

    第一次,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姜维独自领兵打过一回仗——可以认为是姜伯约的初次北伐。大致经过是在曹魏境内的多部羌胡造反降汉,姜维领兵出境去接应,跟魏雍州刺史郭淮、征蜀护军夏侯霸在洮水以西小小接了一仗。最终姜维顺利接到了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部,将其迁入蜀地,郭淮只好屠杀了未及迁徙的羌众后,率军返回。

    在体反处北东采市太型满。

    第二次,姜维率军北伐,依麹山修建二城,派句安、李歆把守,自己联络羌胡,继续挺进。结果魏将陈泰深沟高垒,不与汉军交锋,同时遣使建议郭淮袭击牛头山,切断汉军的后路。郭淮依计而行,姜维大惊,被迫率军后退,句安等人粮草将尽,外无援兵,只好投降了。

    人能而如命图统角做队即至才节空号适。

    第三次,延熙十三年(250年),史书上光说他兵出西平,联络羌胡,跟郭淮又在洮水西岸打了一仗,估计打了个平手。

    第四次,延熙十六年(253年),姜维出石营,经董亭,包围了南安城。结果魏军主力还没赶到,姜维就因为粮尽而主动退兵了。

    第五次,姜维招降了曹魏的狄道长李简,在襄武城下击败魏军,斩杀了徐质。之后,他见好就收,掳了河关、狄道、临洮三县百姓退走了。

    第六次,姜维在洮水打了个大胜仗,并包围了狄道城。结果魏将陈泰扬言要切断汉军的退路,姜维慌了,只得退返汉中。

    第七次,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才出祁山,一头撞上了魏国名将邓艾苦心布置的营垒。最后,汉军大败。根据史书上所写:“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维回到成都以后,就仿效诸葛亮初次北伐、因失街亭而退的旧例,上书自贬,从大将军退到了卫将军。

    第八次,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当时司马昭起二十六万大军去淮南平叛,也调了不少西线的兵马,导致陇上空虚。姜维趁机发兵,却被司马望、邓艾率军拦住。魏军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直到传来淮南乱平的消息,姜维只得黯然退去。

    第九次,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史书上记载得非常简略,光说姜维北伐,在侯和为邓艾所败,率军退回汉中而已。

    总之综合来看,姜维“九伐中原”,前两回规模不大,后七回,一次平手,三次主动退兵,还有三次,洮西虽破王经,旋为陈泰所败,段谷死伤惨重,侯和最后失利,全都以战败收场,战场表现并不算好。

    但要说姜维纸上谈兵就扯淡了。毕竟他面对的郭淮和邓艾都是魏国后期第一流的军事将领。

    就好比福原爱总被张一宁打哭,但你要说她乒乓球打得不好,她分分钟能打哭你信不?

    2024-05-05
    4楼
    回复
  • 丁一灵用户

    姜维可不是纸上谈兵,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作为一名降将,姜维已经尽力了,但国力的确不支。

    2024-05-05
    5楼
    回复
  • 常弘业用户

    姜维虽六次出征中原失败,军事失败其必然,然自身而言,未必全败!

    1-姜维在军事上投机,看这六次出征,每次都是趁魏国内乱的时候出的兵。运气不好也就鸣金收兵。运气好可以夺取几个城池,大部分也还是可以达到袭扰目的。

    2-加上汉中地势险要,川蜀之地的入口咽喉!物产丰饶,粮仓之城,北通西北之天水,东通长安和永安,所以张鲁举汉中投曹以后,汉中必为蜀取之,打通西北可视机而动,联羌兵西凉兵壮大军事,窥伺中原有很大的军事意义。

    版权四它先细归芝士回答网站于或原作者所有

    3-益州疲弊,内政不稳,需要战争一统军政。所以,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必败吾欲往矣!

    说当组见被回保证积,华传值照价。

    2024-05-05
    6楼
    回复
  • 吴劲林用户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

    其一,蜀国后期国力不济,缺人才,粮秣不足,因地理位置制宜,北伐不得地利。

    其二,魏国后期国力逐渐强盛,各个要塞重点布防,人才济济,军队也较为强大。

    转载思或者那引用本文加内有容请注明来容源于芝士回答

    其三,蜀国内部反对北伐的大臣众多,主战的只有姜维。宦官弄权,人心不齐,不能统一思想,文武百官贪图安逸,非姜维一人就能力挽狂澜的。

    天时地利人和,独占地利,胜算渺茫

    和个主二量由军手七,世带积示低准院。

    2024-05-05
    7楼
    回复
  • 王紫娟用户

    姜维六伐中原,只是坚持诸葛亮遗志,忠心耿耿,是名留千秋的大丈夫。至于以失败收场,非他之过。蜀国内部的政治环境和国力的衰弱造成的英雄迟暮,壮志未酬。可歌可泣的一个悲剧时代,悲情人物。

    2024-05-05
    8楼
    回复
  • 撒令雪用户

    姜维与孔明相似,文不如孔明,武可有大将之艺。帅才,不输于周瑜、吕猛、陆逊、张辽、曹仁、关羽、邓艾、钟会,可生不在时,蜀国大弱。姜维虽败,但败者不耻。

    2024-05-05
    9楼
    回复
  • 陆忻乐用户

    谢邀!!

    别吹别黑的情况下,我也一直不知道北伐意义何在?包括诸葛亮的北伐。诸葛粉也别着急喷,首先战争不是你们想象中,那种数字对数字。发动一场战争,里面有无数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就拿北伐说事,人少了,不行。起步也要十万左右士兵。那么这十万人规模的战争,就要六十万民夫去供给粮食。蜀国全国人口也就百万左右。怎么负担这庞大的军队?百万人口抛开老弱妇孺,能用的人又有多少?诸葛的每一次北伐,基本上全国是什么都不做,当兵,运粮。这已经是穷兵黩武了,而且是典型的。所以每次的北伐都不用探子就知道北伐军根本没粮。(全国人都去运粮了,哪有人种粮食)这是北伐军最大的弱点。诸葛粉还有个误区就是北伐每次是蜀国兵力弱,而魏国兵力强。这点也是错的,魏国虽然兵多,可是防线长,根本不知道你打哪里?所以每一次北伐接战其实是魏国兵力不足。所以,北伐除了第一次趁魏国没反应过来占了便宜,可以说以后都是输。别反驳。举全国之力未站到一点便宜就是输。假如日本一亿人口八千万人为了准备一场战争,结果一个黑龙江没占领就被我国打回去了,请问日本是胜是败?

    还有人说什么拿星际争霸做比喻,什么魏国九个矿,蜀国一个矿,长期发展哪个会赢这样的蠢话问我。你要知道真正的战争不是游戏,蜀国有天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你以为在古代是一句口号吗?你以为有百万大军可以摊开包围吗?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吧,你有再多人,也要一个一个的过来,这就是天险。而且魏国打仗也需要民夫运粮,长期打下去一个矿也耗死九个矿。

    芝士回答,版权必究价位,未经体起许可,不得易转载

    真正的北伐路线应该是凭借蜀国天险,休养生息,同时修补与东吴的关系,用汉武帝的推恩令对魏国搞造谣,暗杀,争取让魏国不同党派互相攻伐,造反,让魏国内耗,同时联系羌族,东北公孙越,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同时四面起兵伐魏。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路线。而不是一头撞南墙,还撞不死不算数。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就是个失败,不用奇兵用正兵,兵法云倍则攻之,十则围之。所以他注定是个失败者。而姜维,也许是政治需要,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南墙撞死了诸葛亮,他还津津有味的继续撞,最后终于把蜀国的国力撞没了。

    2024-05-05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