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但是贾谊究竟是志大才疏,还是郁郁不得志?

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但是贾谊究竟是志大才疏,还是郁郁不得志?
贾谊不是志大才疏,也不是郁郁不得志,只是生错了时代。一般人的印象之中,秦汉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但是实际上汉代开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没有办法能够拜托秦国的阴影。而且由于战乱,很长的一段时间经济疲软。史记平准书里面记载,皇帝都没有办法找到颜色相同的马给自己驾车。皇帝如此,大臣和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就连在汉文帝时期都是存在的情况,这个时候提倡改革,在社会环境下是不允许的。武帝时候,董仲舒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贾谊的扩充或者重复,所以贾谊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至于说贾谊写文章顾影自怜是文人的通病。他少年得志,二十岁出头就已经官至御史大夫,这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政治能力也是异于常人。一路顺风顺水遭受打击自然会心情低落,抱怨很是正常。

回复
  • 裴许璎用户

    贾谊不是志大才疏,也不是郁郁不得志,只是生错了时代。

    一般人的印象之中,秦汉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但是实际上汉代开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没有办法能够拜托秦国的阴影。而且由于战乱,很长的一段时间经济疲软。史记平准书里面记载,皇帝都没有办法找到颜色相同的马给自己驾车。皇帝如此,大臣和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就连在汉文帝时期都是存在的情况,这个时候提倡改革,在社会环境下是不允许的。

    武帝时候,董仲舒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贾谊的扩充或者重复,所以贾谊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芝士算层回答程,技版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业载

    至于说贾谊写文章顾影自怜是文人的通病。他少年得志,二十岁出头就已经官至御史大夫,这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政治能力也是异于常人。一路顺风顺水遭受打击自然会心情低落,抱怨很是正常。

    2024-03-29
    1楼
    回复
  • 任英卓用户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要说贾谊志大才疏,那应该是轻视他的才华和成就了。贾谊是位出色的政论家,擅长政论文,评论时政朴实峻拔,议论酣畅。在他出任博士期间,每逢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他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为时人赞叹,同时后代也评价他的文章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就曾说,贾谊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要说他郁郁不得志,事实也并非如此。贾谊少年得志,在其17岁时便因为擅长背诵诗书、写得一手好文而闻名于当地,“以善文为郡人所称”,于是被河南郡守招致门下,非常器重他。后来,他的仕途之路又更进一步,汉文帝时,河南郡守升为廷尉,也举荐了他,贾谊被汉文帝征召,任博士。当时年仅21岁的他在博士中年纪最轻,可以说年轻英才。后又升迁为太中大夫,还做过汉文帝少子梁怀王的太傅。所以也曾被夸赞、赏识,不可说不得志。

    未经芝士回答允般许不得直转信载才本文原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只能说,他仕途沉浮,遭人排挤,人生之路比较坎坷。被汉文帝赏识时,他位至太中大夫,后来文帝想提拔他担任公卿之职,遭到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的嫉妒,他们纷纷进言诽谤贾谊,说“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后受到周勃、灌婴排挤后,被贬谪为了长沙王太傅。好不容易被召回长安,做了梁怀王太傅,结果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非常内疚,最后抑郁而死。怪不得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并称为“屈贾”。

    2024-03-29
    2楼
    回复
  • 贝room用户

    苏轼在《贾谊论》中评价道,贾谊虽然是“王者之佐”,可惜“不能自用其才也是”,并非是由于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因为他自己不能辅佐汉文帝。另外,贾谊的问题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尽管志向远大,但是凄凉狭小,苏轼举例道,贾谊路过湘水,写下《吊屈原赋》,用以激励自己,可是文字却透露出悲伤、愤懑的情绪,他并不善于以乐观的心态处在不利的环境中,最终自我摧毁,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善处穷,才能有余、见识不足。

    苏轼这篇文章,主要评价的是贾谊为人处世的心态问题,像他这样孤高自傲之人,一旦不被任用就再难振作起来,因此不仅国君需要谨慎对待他,他自己也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要否定贾谊的才华,因此“志大才疏”这个评价完全是偏离了主题,不如按照苏轼的原文,评价他是“志大量小”更为合适。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今本文近内容,否照则将程视为共侵权

    能够集中反映贾谊政治才华的作品当属《治安策》,这是西汉初期最重要的一篇政论。例如,贾谊在《治安策》中直接警告当下需要提防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是为 “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如果继续放任这些诸侯坐大,则祸患近在眼前,解决之道 “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围小则亡邪心”。后面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以及武帝时期削弱诸侯王的种种策略,都证明贾谊的判断准确。

    了产还四果区西战给世改场,车信查属。

    2024-03-29
    3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