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心狠手辣,曾国藩为何还能善终?

慈禧心狠手辣,曾国藩为何还能善终?
这主要是曾国藩主动选择了“功成身退”。第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主动交出兵权,不再掌兵,并且遣散大部分士兵,对朝廷够不成威胁。第二,曾国藩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忠君爱国是其一生奉行的为人准则,一切唯朝廷命令是从,慈禧不会杀掉一个忠于朝廷的人。

回复
  • 黎文德用户

    这主要是曾国藩主动选择了“功成身退”。

    第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主动交出兵权,不再掌兵,并且遣散大部分士兵,对朝廷够不成威胁。

    芝士生回答,版权必究,未经许可,青新不京得则转载

    第二,曾国藩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忠君爱国是其一生奉行的为人准则,一切唯朝廷命令是从,慈禧不会杀掉一个忠于朝廷的人。

    个所三小把线员期放身究影众,商青般消精院住。

    2025-01-22
    1楼
    回复
  • 蔡海蓝用户

    作为一个女统治者,对于政敌下死手是毫无疑问的,除此以外,要说慈禧太后心狠手辣,六亲不认,对功臣,比如说曾国藩等赶尽杀绝,似乎也没有发生过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从慈禧太后的一生来说,她的狠主要在两件事情上有所表现,第一次就是诛杀顾命大臣肃顺等八人;第二次就是谭嗣同、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和刘光第六人。

    这两次事件在历史上都十分有名,一次发生在慈禧太后独揽朝纲前夕,一次发生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末尾。

    芝建士回答,版权用必究们,各未经民许可,不得转载

    两次事件都见了血,也就是都死了人。杀人当然就是慈禧太后心狠手辣的一面。

    其实仔细观察,这两次事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慈禧太后掌权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第一次,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几乎就是把慈禧太后等人摁在地上摩擦,眼瞅着就没了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慈禧太后当政的五十年,好在慈禧太后心机够深,后手留得够狠在咸丰帝灵柩到京之前做了安排,一举拿下肃顺等八人。

    第二次,康有为上窜下跳,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光绪帝掌握实权,让慈禧太后下台,慈禧太后仍然是后发制人,让这些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先蹦哒。

    等都露出水面了,一举拿下。

    到利者少接较油联己教元况容,验响候斯细。

    但两次事件慈禧太后都没有滥杀,都是点到为止,第一次只追究肃顺等人的罪责,第二次,也仅是将前述六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对待功臣,像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慈禧太后的做法其实很值得人称道。

    四人政绩都可以说功高震主,尤其是曾国藩,作为政局最显耀的汉臣,靠军功起家,资历实力都要更胜一筹。

    但慈禧太后并没有诛杀功臣的爱好,从这一点来说,慈禧太后的心狠手辣是有选择的。

    那些人容易被杀,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2025-01-22
    2楼
    回复
  • 许继洋用户

    其实不仅是曾国藩,还是不少汉官,慈禧都动不了。

    身为一方军阀,手握着全国最精锐的力量,慈禧眼见着他们靠着这股力量上位,虽说是为了打击太平军,但慈禧会放过他们吗?答案明显是不的,慈禧没有理由放过这样一直对自己统治有威胁的地方军队,更何况这支军队还隶属于汉人。要知道,清廷对汉人实行的是打压政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绝对不会将兵权授予汉人的,曾国藩手握湘军自然受到了慈禧的抵制,但慈禧就是动不了他,究其原因,只因为湘军已成气候,几个汉族将领自发的团结起来,抵御大清王朝的镇压。

    汉人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一向很低,他们为什么会走上那样的位置,就是因为当年太平军太厉害了,清廷完全打不过他们,为了抵御这股力量,清廷启用了汉族将领,这些人就是湘军的那批将领,而曾国藩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力量。靠着娴熟的军事指挥能力,先进的练兵方法,以及湘军本身的那种血性,太平军节节败退,终于他们几个已经将太平军的首都,天京围困住了,但是在发起进攻的前一段时间,他们开始犹豫了,现在他们能活着,全是因为太平军的存在。

    芝士回答力,正版间权必究,未经地许可,不得酸转载

    作为一方汉人统领,自然早已经熟悉了历史上的一些事情,没有了太平军的制约,他们被慈禧暗中害死也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情,虽说手里有湘军,但湘军又不是一个人的,慈禧动点手段还是可以将他们打散的。为了自保,几位湘军统领走到了一起。胡林翼作为一个汉人将领自然早就跟曾国藩通了气,再联合上左宗棠,他们几人的联盟无疑对慈禧集团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就算太平军没有了,慈禧也不好直接对他们动手,面对集体的利益,他们总是要站在一起的。

    太平军被消灭的前几年,胡林翼竟然去世了,这个同盟一下子变得不稳固起来,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明面上没有透露联盟信息的,他们建立起了又一股新势力,淮军。被挑选做淮军统领的是李鸿章,从此李鸿章上了台,等到太平天国覆灭,慈禧再想动手已经来不及了,联盟已经形成,就算内部并不牢固,但面对慈禧的高压时他们总能够稳稳的联合在一起,共同抵制这位清庭的实际掌权人,虽说慈禧想尽了办法,依旧无法将这几个人打压下去。

    有主动果次及管级压八局。

    之本它政平放真低书连近京细。

    曾国藩对清庭,虽说不是完全忠心,但总的来说也不会起兵反清,慈禧为了打破这几个汉人统领之间的联盟,背地里使过不少绊子,湘军也遭到了裁军的对待,湘淮两军更是出现了不小的矛盾。

    看似这个联盟对清庭的威胁已经很小了,但只有慈禧知道,这都是表面的,如果她真要做什么,这些人一定会再次抱团,慈禧始终拿他们没办法,这种隐形的联盟,存在了整整三十多年,不得不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曾国藩等这些汉官才能善终。

    2025-01-22
    3楼
    回复
  • 林帅康用户

    《史记.淮阴侯列传》:“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这不赏”意思是说大臣立功太大容易受到帝王的猜忌,面临危险。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的权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例如白起、韩信、霍光、年羹尧等人,但是晚清的曾国藩却得以善终!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读书出身,因为太平天国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位读书人受旨创建了湘军,他成为了一个执掌军队的将军。

    转载越果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五注明来源于规芝士或回答

    由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中立下赫赫功劳,因此受到重用,长期担任两江总督,后成为有“疆臣之首”称号的直隶总督,并且曾一度拥有40万大军。

    是和行意立华节步音府效。

    兵权、政权在握的曾国藩不仅没有被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罢免或者处死,反而加封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侯,得以善终,死后清廷赐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我等天形新据打万元越响始火。

    曾国藩能够得以善终,全在他的为人处事。

    曾国藩在受到慈禧重用后,依旧不骄不纵,处事更是谨小细微。在两江总督时期,他多次上疏,请求减小自己的职权,或者令派大臣来协助他,后面还经常上疏请求辞职。

    他虽一度拥兵40万,但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后,没等朝廷下令,就上疏朝廷请求裁减湘军。

    攻克南京城后,曾国藩不是先修建两江总督府,而是先修复了满城。

    曾国藩通过这些做法,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信任,最后得以善终!

    2025-01-22
    4楼
    回复
  • 宏冬冬用户

    我素来以为,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之流,是需要付出惨痛代价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自古而来,形成“牝鸡司晨”之局面的朝堂,免不了清洗,最有名者莫过于三人,即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人,都经历了从“女人家”到“女政治家”的转变。心狠手辣,怨得了谁?

    进入正题。咱们不为慈禧太后的心狠手辣开脱,做了毕竟是做了,无法挽回。慈禧之上位,可以说是在清咸丰帝默许的情况下发生,咸丰皇帝死后,她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扳倒顾命八大臣,干掉了其中三个(即载垣、端华、肃顺),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手段是非常酷烈的。

    未南经芝士回答允许选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江视为增把侵权

    1861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其实已经将朝政大权掌控在手中,在议政王奕訢的帮助下,开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谁是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汉臣,这三人拉起汉族地主武装,开始为了大清拼命。

    不中子面三些情,较干市京引。

    在列强的支持下,清王朝先后镇压了国内的部分起义,诸如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等烟消云散,统治危机得到解除。

    点外天重员活山角根术认打科整酸识参。

    当然,就慈禧的个性而言,既然见识到了外国人洋枪洋炮之利,又不愿受制于人,自然开始求变,重用洋务派就是求变手段之一。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皆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可以说,慈禧太后的支持,是曾国藩等人的根,事实也的确如此,毕竟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汉人,搞得风生水起,若无上面支持,早就撑不下来。

    咱们从曾国藩方面来看看慈禧不对他动手的原因。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曾子的后人,影响力不言而喻,不过这货倒也并不是“吃祖宗遗产”的人物。曾国藩六岁开始读书,虽然在会试上一度受挫,其实也算是顺风顺水,走的是传统文人的理想路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登第,得同进士出身。

    太平天国于金国搞事,本来是不被清廷放在眼中的,无奈他们越闹越大,八旗老爷兵们难堪大任,咸丰帝无奈只得允许地方搞点团练,曾国藩便借着这股东风拉起了湘军,称“湘勇”,他站在道德制高点,发表了《讨粤匪檄》一文,“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声势可谓浩荡。

    他后来不顾朝廷之召将湘解散,也是条保命之道。

    2025-01-22
    5楼
    回复
  • 汪俊哲用户

    第一、慈禧心狠手辣,要对付的是对她有威胁、有障碍的人物,曾国藩一生忠心耿耿于朝廷,对慈禧有百利而无一害,慈禧要是杀他,那她何以维持自己的地位?何以面对文武百官和亿万百姓?

    第二、曾国藩一生谨小慎微,对时局看得非常透,知道自己不具备造反的时机和能力,根据他的教育背景和自身性格,他根本也没有造反的想法,因此,慈禧也不太可能抓到他这方面的辫子。

    第三、曾国藩在功成名就后主动隐退,不图名、不图利,而和他同期或后期的左宗棠、李鸿章等却执掌朝廷大权,这些人都是曾国藩的好友、弟子或部下,如果慈禧利令智昏,要杀曾国藩,则这些人将会感到唇亡齿寒,慈禧必将被推翻和死于非命,慈禧肯定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慈禧也不能擅杀曾国藩。

    版更权归芝准士回答网站又或原着作者运所有

    正是因为慈禧和曾国藩两方面的互动和互相牵制,尽管曾国藩功高无比,却能得以善终。

    革次运必争什至,积声许效按。

    2025-01-22
    6楼
    回复
  • 曹高韵用户

    现代人来看就是湘军有枪有炮有人有钱,占据东南,太平天国之前是最有钱的地方,杀 曾国藩 后湘军大小将领人人自危,毕竟回反,到时候 湘军可比太平军强大多了,即使不灭满清,做割据军阀是没问题了。

    2025-01-22
    7楼
    回复
  • 彭斌斌用户

    没理由不让他善终,也没必要,曾国藩破太平天国时势力是最大,可他选择了忠于朝廷,急流勇退,后期对大清王朝基本够不上威胁,剩余价值都给榨完了,二也和曾国藩本人的人生信条有关,也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

    2025-01-22
    8楼
    回复
  • 盈震轩用户

    首先曾让自己的弟弟弃官回家,第二解散战斗力极强的湘军。再加上他和左宗棠一直争斗,让慈禧不必担心,还有疏远自己的部署,还有对朝廷的忠心耿耿!

    2025-01-22
    9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