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相是谁?他有哪些比较有趣的故事?

春秋第一相是谁?他有哪些比较有趣的故事?
春秋第一相无疑是齐相管仲,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与管仲的努力不可分开。孔子对管仲评价非常高,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发左衽”是夷狄的着装特点,孔子的意思是,要不是有管仲在,华夏世界就成了夷狄的天下了。孔子还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用“仁”字来形容管仲,简直把管仲抬得比齐桓公还要高。史籍中关于管仲的记载还是很丰富的,但要说“有趣”,却不太合适,因为许多在今天看来有趣的事情,对当事人而言,不仅毫无趣味可言,可能还有严重。那就说一说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其实管仲对自己有过一段非常犀利的评论,这段话非常有名,载于《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段话本意是用来衬托鲍叔牙的,但也说出了管仲在成为齐相之前的遭际。管仲用“贪、愚、不肖、怯、无耻”等来描述自己,虽然是过谦,但也是在直面自己的缺陷。一个有大成就的人,绝非没有缺陷,而是他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陷,并在克服缺陷的过程中逐步达成自我的完善。

回复
  • 潘华荣用户

    春秋第一相无疑是齐相管仲,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与管仲的努力不可分开。孔子对管仲评价非常高,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发左衽”是夷狄的着装特点,孔子的意思是,要不是有管仲在,华夏世界就成了夷狄的天下了。孔子还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用“仁”字来形容管仲,简直把管仲抬得比齐桓公还要高。

    史籍中关于管仲的记载还是很丰富的,但要说“有趣”,却不太合适,因为许多在今天看来有趣的事情,对当事人而言,不仅毫无趣味可言,可能还有严重。

    版想权存起归参芝士回答网站或原原作者所有

    那就说一说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其实管仲对自己有过一段非常犀利的评论,这段话非常有名,载于《史记·管晏列传》: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段话本意是用来衬托鲍叔牙的,但也说出了管仲在成为齐相之前的遭际。管仲用“贪、愚、不肖、怯、无耻”等来描述自己,虽然是过谦,但也是在直面自己的缺陷。一个有大成就的人,绝非没有缺陷,而是他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陷,并在克服缺陷的过程中逐步达成自我的完善。

    2025-01-23
    1楼
    回复
  • 臧朱妍用户

    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他的父亲曾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他当兵的时候临阵脱逃,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在从政期间又站错了队,做了俘虏,后来几经曲折被鲍叔牙举荐,才使得齐桓公既往不咎,委以重任。

    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使齐国的霸业“合法化”。

    版权归芝士回答备给网织站或原作活由者所有

    但如果说到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我们可以通过几件事来了解一二。

    可学点开其外社料活统则志极确科集断办市。

    故事一:齐桓公想征服楚国,但楚国的实力非常雄厚,为此,他很伤脑筋,向管仲寻求意见。管仲一听,说这事儿好办,你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吧。齐桓公虽不解其意,但依然在与楚国的边境处建立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大肆收购鹿。楚王一听,心说这齐国人是不是傻了,这钱不赚白不赚。于是发布命令,让楚国的百姓捕鹿。而管仲对这件事又继续进行炒作,甚至搞出了量大钱多的激励政策。这下,楚国百姓轰动了,农活儿也不干了,漫山遍野的整天抓鹿。而这个时间,管仲又派人到楚国悄悄收购粮食。然后对齐桓公现在可以攻打楚国了,楚国虽然现在靠卖鹿赚了点钱,但是却误了农时,我们只需要封锁边境就可以了。果然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年经线老路论强被处议律标片。

    故事二: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功夫。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赚钱的情况,衡山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百姓于是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后,齐国派人到四处收购粮食,并且以高出平时三倍的价格。包括衡山国在内的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在夏收前,对衡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举国降齐。

    故事三:齐军兵围孤竹国,孤竹国派人诈降齐军,谎称国君已弃国逃往沙漠。齐桓公以降将为前部,率军追赶。结果齐军被诱入荒漠,自己则乘人不备逃之夭,致使齐军前后队失去了联系。齐桓公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管仲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其后,果然走出险地。

    通过以上的几个故事,管仲之才可见一斑。而孔子更说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2025-01-23
    2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