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真相是什么?

赵氏孤儿的真相是什么?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的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家喻户晓。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曾将之改为话剧而在巴黎的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但《赵氏孤儿》背后的真实历史却不那么光彩。根据《左传》的记载,这是一场由赵氏家族内部的偷情乱伦而引发的惨剧,而推动这惨剧产生的根源却又在於晋国的各卿大夫家族之间以及赵氏家族内部之间的种种矛盾与争夺。自晋文公始,晋国的六卿(有时扩编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态编制为六卿)制度已基本形成,晋文公时,晋作三军,每军置将、佐两人,这六人分掌晋国军政,便被称为六卿。在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历史上活跃过很多的强势家族,狐氏、赵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郤氏、栾氏、韩氏等,六卿的职位也便只有在这些家族中互相挤位置。所以像《赵氏孤儿》中出现屠岸贾那样的权臣,稍熟悉晋国的制度与历史的,就会知道是绝不可能突然冒出一位屠岸氏出来的。虽然有些书籍中还记载屠岸贾的祖父屠岸夷是晋惠公时的大夫,也不是位好人,似乎这屠岸贾的奸臣还是祖传的,但是据其记载来看,屠岸氏家族也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家族。在晋国,六卿制衡,不太容易出现只手遮天的权臣。晋国的“三郤”专权时代,也只是在当时的八个卿位中的占据了三位,便招致了其他卿大夫家族的众怨。在晋国,会出现一家势大,但整体上来看还是相对较均势的。所以即便出现了权臣,没有家族背景那也是痴人说梦。再则,像屠岸贾如此的权臣,《左传》压根就没提到。所以,这屠岸贾基本上来说是后人捏造出来的。要弄清这《赵氏孤儿》一案, 就必须得从赵衰说起,赵衰曾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在流亡到翟国期间,翟人伐廧咎如,得二女,即叔隗与季隗。翟君以季隗妻重耳,以叔隗妻赵衰。叔隗后生一子一女,子即赵盾。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后不久,又将其女嫁于赵衰为妻,被称为赵姬。赵姬生有三子,即赵同、赵括与赵婴齐。而赵姬贤德,力劝赵衰迎回叔隗母子,经请示晋文公,便迎回了叔隗母子。而在迎回叔隗母子后,赵姬又将正妻之位让与叔隗,并坚持让赵衰立赵盾为赵氏宗子。在赵姬的再三请求与晋文公的同意下,赵衰便立了赵盾为宗子,而赵姬所生的三子便沦为庶子。在赵盾成为晋国执政后,赵氏势力过於强盛。其时,赵盾为正卿,其弟赵同(封地在原,也称原同)、赵括(封地在屏,也称屏括)、赵婴齐(封地在楼,也称楼婴)、堂弟赵穿(封地在邯郸,晋襄公女婿)皆为晋国大夫。可在晋灵公长大后,晋灵公与赵盾之间却势成水火,晋灵公几次欲将赵盾除去,都没有得逞。赵盾见状,便开始逃亡,可是还没有离开国境,赵穿便弑杀了晋灵公(姐夫杀了小舅子)而迎回了赵盾。对此,晋史官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理由是赵盾“亡不出境,入不讨贼”,而赵盾莫能奈何。我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赵氏势力固然很大,但是还有其他卿大夫的家族力量加以制衡。在后来齐国发生的“崔杼弑其君”事件,崔杼虽然最终没能改变史官记录,但也是杀掉了好几个史官后,才被迫接受的这一现实的。根据后来赵穿屡屡向赵盾请求卿位来看,这赵穿弑君应该是得到赵盾授意的。而赵盾却也终不敢公然提拔这弑君之人,以致赵穿始终怏怏不快,较早地就死去了,而在其临死前还将其子赵旃托付给赵盾,赵盾也就默然答应了。而按《史记》记载,“赵盾弑君”乃是赵氏灭门的因由。据《史记.赵世家》:"屠岸贾者,始有宠於灵公,及至於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根据《左传》记载却完全不是这样,《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赵婴即赵盾异母弟赵婴齐;原、屏即赵同、赵括;而赵庄姬则是晋成公之姊,赵盾之子赵朔的妻子,其时赵朔已死。赵婴齐与自己的侄媳赵庄姬私通而被其兄赵同与赵括放逐,而赵庄姬对此怀恨在心,向晋景公言道:“赵同与赵括将要造反”,而栾氏与郤氏都替赵庄姬作证。于是,晋灭了赵同与赵括,而赵朔之子赵武也就是那位“赵氏孤儿”却与其母亲很安然地生活在晋国的宫室之中。没有人要去搜杀他,这是赵庄姬主动去“告发”赵同与赵括的,不会把自己的儿子都害掉的。之所以说《左传》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可信度更高;一则,《左传》的成书年代比较早,又是编年体,前后记载比较详细。二则,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曾到各地去采风,把很多民间的传说与故事也都记录了下来,以致《史记》一书中前后出现矛盾的地方都很多。三则,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带有后世小说家的风格,自己加入的元素比较多。四则,许多其他先秦的重要史料中也没有屠岸贾的记载。五则,当初弑杀晋灵公的执行人是赵氏的旁支--赵穿这一支,可是在这场赵氏灭门中,赵穿这一支却安然无恙。根据以上几点来看,这“赵氏灭门案”是由赵庄姬与赵婴齐的家族内部的偷情乱伦而促发的。但是,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却是由晋国的各卿大夫家族之间以及赵氏家族内部之间的权力争夺而决定的。赵盾感念赵姬的恩德,赵盾曾言:“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 便在其晚年,又把赵氏宗主的位置让给了赵姬之子赵括。也就是说赵庄姬之子赵武已经沦为赵氏的庶子了,而赵庄姬的丈夫赵朔又死得早。所以,等到自己的儿子赵武长大后,其在晋国就很难有一席之位了。赵婴齐在被其两位兄长放逐的时候,曾对其两位兄长说:“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就是说:“我在的话,栾氏不敢作难;我不在的话,你们两位就要危险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放我一马又对你们有什么损害呢?”也就是说赵婴齐对赵氏家族的处境还是比较警觉的,已经感觉到栾氏等家族对赵氏的怨恨之心。到后来晋厉公时,晋厉公跟其心腹商议要除去一些强势家族,而先从哪个家族下手时?其心腹胥童就说:“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 六卿一共就那六个位置,现在好不容易加了两个,而郤氏一屁股却坐了仨位置,能不引起其他家族的怨恨吗?而赵氏家族此时的处境也是如此,族大多怨。所以,当赵庄姬在为其子谋取宗主之位而诬告赵同、赵括欲造反时,其他家族也都纷纷出来作证。赵氏孤儿一案,最大的获益人是其他的一些卿大夫家族,如栾氏、郤氏等。赵氏虽经此大难而元气大伤,但“赵氏孤儿”赵武本身也可以说是受益人,不然最后分晋的时候,即便有赵家,但却未必是赵武这一支。家族内部的正支与旁支之间的争夺同样也很残酷。至赵武之孙赵鞅时就并掉赵氏的旁支邯郸氏,也就是赵盾的堂弟赵穿这一支。晋国历史上的“曲沃代晋”也是小宗取代了大宗。到战国时代,赵氏当权,便对其不光彩的过去而加以缘饰,而把这段经历缘饰为“忠臣义仆”的感人故事。而之所以要凭空杜撰屠岸贾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其时韩赵魏三家已分晋,如再将“罪责”全部推给晋景公,民众会认为晋景公做的很对,晋景公若不这样做,晋国早就让你赵家给篡了。其二,事实上栾氏、郤氏等家族更适合担任屠岸贾的这一角色,但之所以不这样做,是因为赵氏家族与这些家族其本质无二。再则这些家族都是根正苗红,对晋国的贡献也都是业绩昭著的,没那么容易描黑。赵氏孤儿一案,绝不能简简单单地看成是忠臣与佞臣之间的斗争故事。晋国的六卿家族,哪一个家族在晋国的历史上没有作出巨大的贡献?哪一个家族不是根正苗红?可是到了后来,哪一个家族没有成为“不臣之臣”?一切都是权力斗争使然。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