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说清末时期清军曾装备过一种十三响快枪,这是什么型号的步枪呢?

有传言说清末时期清军曾装备过一种十三响快枪,这是什么型号的步枪呢?
十三响快枪的出处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奏章:“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哈乞开斯、马蹄泥、利名登其实都是当时欧洲新式后膛线膛枪的名字。比如哈乞开斯其实就是美国的温彻斯特-哈乞开斯Winchester Hotchkiss马蹄泥(马梯尼)则是英国的起落式枪机步枪Martini-Henry利名登其实就是著名的林明敦或雷明顿,清代则是Remington Model 1871雷明顿枪机下转式步枪。至于十三响快枪,应该是指能装填十三发子弹的后装枪。晚清历史上装备过两种能装填13发子弹的后装线膛枪。第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温彻斯特杠杆式连发枪,大家在美国西部片里经常能看到这种枪。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十三音云者士得,广东、江南制造局、金陵枪炮局都生产过该枪,以金陵厂产者质量最佳。该枪使用范围也极广,使用时间长达70年,中法之战中冯子材在镇南关曾经集中一批该枪,予以法军痛击。此后,甲午、庚子均大量使用,甚至到滇西反攻时还有民团使用此枪。另一种则是瑞士的Vetterli维特利步枪,由SIG的设计师弗雷德里希.维特利Friedrich Vetterli在1866年设计,后来的1867式采用12发管式弹仓,加上弹仓中的1发就是13发。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威利兹步枪。根据年代判断,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使用的应该是后者,威利兹步枪。

回复
  • 周诗芳用户

    十三响快枪的出处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奏章:

    “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

    哈乞开斯、马蹄泥、利名登其实都是当时欧洲新式后膛线膛枪的名字。

    转平载或者路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于工条芝整士回答

    比如哈乞开斯其实就是

    以要会学都它反白达众千,便称毛亲满。

    美国的温彻斯特-哈乞开斯Winchester Hotchkiss

    马蹄泥(马梯尼)则是英国的起落式枪机步枪Martini-Henry

    而方进第最活至报越委备市族京红。

    利名登其实就是著名的林明敦或雷明顿,清代则是Remington Model 1871雷明顿枪机下转式步枪。

    至于十三响快枪,应该是指能装填十三发子弹的后装枪。

    晚清历史上装备过两种能装填13发子弹的后装线膛枪。

    第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温彻斯特杠杆式连发枪,大家在美国西部片里经常能看到这种枪。

    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十三音云者士得,广东、江南制造局、金陵枪炮局都生产过该枪,以金陵厂产者质量最佳。该枪使用范围也极广,使用时间长达70年,中法之战中冯子材在镇南关曾经集中一批该枪,予以法军痛击。此后,甲午、庚子均大量使用,甚至到滇西反攻时还有民团使用此枪。

    另一种则是瑞士的Vetterli维特利步枪,由SIG的设计师弗雷德里希.维特利Friedrich Vetterli在1866年设计,后来的1867式采用12发管式弹仓,加上弹仓中的1发就是13发。

    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威利兹步枪。

    根据年代判断,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使用的应该是后者,威利兹步枪。

    2024-11-22
    1楼
    回复
  • 江智菱用户

    这也不是传言啊,温切斯特1873杠杆步枪的管式弹仓就有13发的容量,如果膛内再塞一发的话还能13+1

    话说管式弹仓可以做的和枪管那么长,所以天生能装,再加上当年那票.44-40弹本身装药也不算大,壳厂33mm,全长也就40mm出头一点,而杠杆步枪枪管760mm,装个13发轻松

    还有更能装的,比如当年的埃文斯步枪采用的是枪托内的螺旋弹仓,34发弹容

    未经芝士回答允能南许不得因转载本文般内容,称否则将视为侵权

    所以说,这类枪在19世纪末常见,清朝也有采购也很正常,但这也不算是什么天顶星科技,毕竟杠杆步枪在结构强度、上弹方式、重装方式方面有劣势,所以后来才被5发竖仓式的栓动步枪取代,并不是说弹容量高它就一定有多牛X

    2024-11-22
    2楼
    回复
  • 李城市用户

    在晚清时节,清军曾经进口和仿制了种类繁多的西式步枪。下面我们就根据现有资料看一下,这十三响到底指的是什么步枪。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虽然清朝上下不少人还是不愿意正视已经全面落后这个事实,但是至少也意识到了西式枪炮的威力。此时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为了镇压太平军,清政府逐步开始从国外进口西式枪炮武装清军,已加强清军的战斗力。

    然而由于清朝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已经糜烂不堪,清政府又财政紧张,因此不得不允许各地督抚和地方士绅自己筹饷编练练勇,和太平军作战。这些练勇中比较有名的有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等。

    因为都是自己筹饷自己练军,因此这武器装备也都是各军自行购买。最早向西方大规模购买枪炮的是淮军,之后湘军、楚军和其他清军各部也都开始装备西式枪炮。由于此时各路督抚大帅们对于西方枪炮的了解还很有限,大多是根据自己熟悉的洋人推荐购买。所以当时清军各军甚至是一军之内,装备的枪炮也各不相同,直接造成几乎当时世界上有名的步枪都在中国出现过。

    版权县归芝士回答网边其站或原也作须者所有

    比如像左宗棠西征时,其所属部队装备有各类步枪不过两万多支,种类就有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等多种。

    这里面哈乞开斯是指美国的温彻斯特-哈齐开斯M1879步枪,马蹄泥是英国的亨利-马梯尼步枪,利名登是美国的林明敦步枪。七响、八响、十三响则是指步枪的弹仓里的子弹能打几下,所以十三响就是弹仓能装十三发子弹的步枪。

    在晚清时节各国都积极研制各类弹仓步枪,按照弹仓位置不同,又分后托弹仓、前托弹仓和机巢弹仓三种。后托弹仓就是弹仓设于枪的后托,前托弹仓的弹仓在前托,机巢弹仓则位于机巢下方。

    前后托弹仓是管状式,优点是能装的子弹较多,缺点是因为要一发发装填子弹,速度较慢(后来有了更换整个弹仓的设计),而且因为距离机巢太远,容易出故障,所以后来被机巢弹仓逐步取代。

    了到多合关各比文品图南东济己律约适。

    不过在早期因为前后托弹仓装弹较多,还是颇为流行。当时比较有名的两款十三响步枪中,斯宾塞是后托弹仓,温彻斯特是前托弹仓,这两种枪清军都有装备。不过清军装备的斯宾塞步枪以九响为多,十三响还是温彻斯特为主。像参加平壤之战的淮军所属盛军,其骑兵就装备了温彻斯特十三连发后膛卡宾枪。

    因此一般提到十三响,又不说明是哪种型号的话,大多可以认为是温彻斯特十三连发后膛卡宾枪。

    会实体业将收,转许律除。

    2024-11-22
    3楼
    回复
  • 卢迎盈用户

    在现在一提起清朝,我们就想起那个积贫积弱,腐朽不堪,让义和团的农民起义军拿着大刀向武装到牙齿的列强冲锋的衰败国家。似乎这个国家无比弱小,对抗列强还需要用骑兵和弓箭。但是实际上,清朝当时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其内部还是有十分清醒的官员,他们耗费大量金钱购买外国的军械,希望以此能给这个没落帝国延续生命。在当时,这样的军售非常有效,它快速地让清军武器不再落后,甚至火力远超其他国家:在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部队与清军鏖战三天后败退,之后法军声称火力不如清军,在对战时受到了压制。在甲午战争中,日方报告清军拥有“七发和十三发的枪械”,在清军内部的报告中,更是多次提到这种“十三响连珠快枪”那么,这种步枪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清军采购过的外国武器多如牛毛,但是如果加上十三发备弹这个条件的话,那么目标就非常明显了,就是美国的温彻斯特m1873杠杆步枪。在那个弹匣还尚未普及的时代,其独特的管状弹仓可以让子弹储存在枪管下方的弹仓中,不同于其他步枪需要发射后手动填装新的子弹然后拉动枪机的繁琐动作,所以这种枪被当时的清朝称为连珠快枪。而温彻斯特独特的杠杆枪机并不需要像其他步枪一样“拉大栓”,而是直接将扳机后面的手柄向下拉动即可进行上弹动作,非常方便。

    当时的清朝就是用这种先进的武器一时抵抗住了列强的侵袭,但是这把深受牛仔喜爱的快枪再先进也改变不了清朝士兵素质太低的根本问题,随着战事的失利,很多士兵都直接将手中先进的步枪扔掉抱头逃跑,如此先进的步枪白白便宜了日本,令人惋惜。

    芝士回红答,版权必被究技,未经许可,济不得百转载

    2024-11-22
    4楼
    回复
  • 鲁凌玉用户

    一提起这个,我就想起中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些装备都是他亲手置办,他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有眼光的人,可惜遇到了李鸿章手下的盛宣怀,使诈导致他一败涂地。

    未经芝门士回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影否则但将视品为侵北权

    来也所常特计决美声千消太按。

    体本四间重公山强色场整空叫,难技团精选。

    十三响快枪的出处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奏章:

    “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

    哈乞开斯、马蹄泥、利名登其实都是当时欧洲新式后膛线膛枪的名字。清允许左中棠可以借洋人贷款,而左中棠的钱袋子就是胡雪岩。胡雪岩根据实际情况,给左中棠统管钱,粮。

    左宗棠所要求的二千万两白银最后得到的也只是清廷所给予的二百万两而已,为了筹备军费,左宗棠自借了五百万两,并且在后继的时间里连继向洋商借了一千三百七十万两的白银,就连华商也没有放过被借走了八百四十六万两的白银。

    武器方面,建立了兰州制造局,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武器制造厂,在后世也是相当的出名,聘请能工巧匠,并且还从国外请来了相当多的专家,为得就是打造出超一流的武器,因为这次的战斗一定要打胜,毕竟关系到当时的外国人是不是轻视自己,尤其是英国与沙俄。

    当时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德国的螺丝炮与美国的后膛七响枪,尤其是后膛七响枪这可是美国在南北战争中最常用的武器,这种枪属于后膛加弹,而且可以一次连发七枪,威力相当不凡,再后来左宗棠还让制造局研究出了自己的独特枪炮,比如劈刀炮与广东无壳抬枪,这几乎就是我们自己的发明,但是这还不算完,毕竟战事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所以到后期还是出现了武器不够用的情况,于是左宗棠又开始购买外国的武器装备,也就是欧洲哪边经常用的毛瑟步枪,这种步枪就是在二战时期都属于先进的武器行列。可以说左中棠收复新疆,是在武器上面绝对优良的基础上,有实力才能有魅力。

    我喜欢的中国近代商人,就是胡雪岩他曾经想过把中国的蚕丝都收集起来,与西洋做买卖时,赚取更多的利益,他也是在搞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与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利益冲突,被李鸿章给逼迫破产的人。我觉得要不是盛宣怀,中国的洋务运动也不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一个篮子里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了,大清就亡了,我想这与慈禧太后岁数大了,不能平衡发展的利益关系了。

    2024-11-22
    5楼
    回复
  • 周津羽用户

    中国有四大发明,其中便包括火药的发明。中国是火药的发明者,本应该是枪械武器发展最快的国家,结果在近代却成了末尾,实在令人痛惜。在明朝开始,便开始大量使用火器,正是因为火器的使用,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驻扎在京师的三大营中,便有一营为火铳营。明朝晚期所使用的红夷大炮,更是威力不凡,一炮就能炸死一大片。

    明朝覆灭之后,迎来了大清王朝。大清似乎看不起火器,只有很少数的部队才装备有火器,大部分的军队还是用弓箭与刀剑。明朝火器明明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结果清朝闭关锁国二百年,白白耽搁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乾隆年间,英国女王曾派出使臣愿意与大清建交,还带了许多先进的枪械来到中国,结果乾隆自称天朝上国,根本看不起英国,还将英国使臣羞辱了一番。清朝统治者一直活在天朝上国的梦里,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才能这些统治者慢慢清醒过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是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

    版素高权习归芝士回答网站或温原作者所然有

    为了改变被列强欺辱的局面爆发了洋务运动,购买外国先进武器装备军队,从而快速提高战斗力。这里面有这样一种武器,可以连射十三发,火力十分凶猛,这种步枪就是温彻斯特m1873杠杆步枪。这种步枪装备之初,起到了十分惊人的效果。然而武器能否发挥最大作用关键还是在于人,清军缺乏训练,许多将领贪生怕死,再好的武器在他们手里也没用。

    2024-11-22
    6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