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列15个不征之国?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列15个不征之国?
一、朱元璋列出的15个不征的国家是哪些?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对明代外交定下基调:一要奉行和睦,二则厉行海禁。奉行和平外交是华夏天朝传统的“怀柔远人”之道的延续,也是对蒙元统治者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否定。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这15个国家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二、15个不征之国与明朝关系如何?1. 朝鲜国明朝建立之初,统治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接受了大明的册封,三年一贡,但之后明朝使者被高丽杀害杀,加之高丽侵占明朝领土。双方矛盾激化,高丽王遣兵派将欲入侵明朝。领兵大将李成桂趁机发动兵变,废除高丽王,建立朝鲜李氏王朝。建国后,李成桂与明朝和解,称臣入贡,并派遣使者请求赐予国号。朱元璋命仍用古国号朝鲜。此后朝鲜内部虽然有争权夺位的斗争,但对大明恭敬谨慎,无论是大明皇帝的生日,还是各种传统节日纷纷入贡,一年四五次之多。在朱元璋、朱棣时期后宫就有十几名朝鲜妃嫔,双方关系可见一斑。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大明朝出兵将日军击退,将朝鲜李氏王朝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而朝鲜在之后对付后金的战役中也曾出力。朝鲜一度不屈服于清朝,以至于清军用武力将其征服,与明朝的藩属关系才彻底断绝。2. 日本国大明建国初年,倭寇肆意侵犯东南沿海一带,朱元璋派遣汤和等人进行征讨,并派人进行谴责,日本幕府将军来书语出不逊,朱元璋十分恼怒,但鉴于元朝的前车之鉴没有兴兵,但下令厉行海禁,,不予通商。永乐年间,日本的幕府将军为了贸易利益,曾接受日本国王的封号。到嘉靖年间,日本两路使者在宁波争贡,发生械斗,凶徒一路烧杀抢掠,引起了朝廷的不为不满,于是嘉靖下令闭关绝贡,断绝双方的贸易往来。这引起了沿海地区商人的不满,于是他们勾结日本浪人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后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协力打击下,才将倭寇肃清。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妄图通过朝鲜入侵中国内地,明朝派遣大军与日军在朝鲜境内展开数年的激烈战斗,以后再无官方往来。虽然在南明期间,小朝廷曾多次派人赴日求援,但最终毫无结果。3. 大琉球国即琉球群岛地区。当时岛上分为南山、中山、北山三国。三国相继向明朝进贡,成为明的藩属国,之后中山国统一琉球地区,继续与明朝保持藩属关系,历代琉球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朝的册封,明朝并赐琉球国王为“尚”姓。万历年间随着明与日本矛盾的激化,日本萨摩地区的大名岛津家久派兵入侵琉球,琉球战败屈服,被迫向萨摩进贡,而此时的大明王朝也已经自顾不暇了。但琉球直到南明时期,依然入贡,“其虔事天朝,为外藩最云。”4. 小琉球国即台湾地区。5. 安南国即越南北部地区。安南是第一个向明朝入贡藩属国,双方朝贡往来不断。但永乐年间,安南发生内乱,大臣黎季犛废除安南国王自立,1406年朱棣不顾“不征之国”的祖训,派兵消灭安南,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将安南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由于明朝当地官吏的横征暴敛,安南地区反抗不断,明朝陷入了“越战”的泥潭,在宣德年间,最终放弃交趾地区,安南复国。双方保持着朝贡关系,但一直在边境地区摩擦不断。6. 真腊国即柬埔寨。洪武、永乐年间,真腊时常遣使入贡,曾进献“象二十八、象奴三十四人、番奴四十五人”,双方往来频繁。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贡使不常至”。而真腊国内动荡不安,万历年间真腊改名柬埔寨。7. 暹罗国即泰国。暹罗国应该是向大明入贡时间最长的,自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入贡,一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期间从未断绝。万历年间曾要求率军队直捣日本本土,以协助明军。如此看来暹罗应该是大明比较坚定的藩属国。8. 占城国即越南南部地区。洪武年间,占城开始入贡,但因为屡次侵略真腊,夺取真腊的贡物,明朝曾一度拒绝其入贡。直到朱棣即位,才重新恢复朝贡关系。此后一度与明朝联合灭掉了安南。但安南复国后,最终于1470年将占城彻底吞并。9. 苏门答腊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朱棣即位后,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苏门答腊,赐予织金文绮、绒锦、纱罗等物,郑和下西洋时也曾三次前往。而苏门答腊自永乐三年起,每年入贡不绝。宣德八年苏门答腊向大明朝进贡了“麒麟”等物。明英宗即位后,贡使渐稀。到成化年间,苏门答腊使者至广东,但却没有印信勘合(证明),自此以后,“贡使不至”。10. 西洋顼理即印度南部地区。文献记载不多,朱元璋、朱棣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其国王也曾两次入贡,进献胡椒等土特产品。11. 爪哇国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朱元璋灭元后,“其王昔里八达剌蒲遣使奉金叶表来朝,贡方物”。此后永乐、宣德年间贡使一年一至,有的年份甚至一年三至,但在正统、景泰、天顺年间贡使逐渐稀少。1499年(成化年间)爪哇使者的船遭遇台风,只有一条船抵达广东,明朝予以赏赐,自此之后,再无朝贡。12. 彭亨国即马来西亚彭亨州地区。洪武年间,开始入贡;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入贡。之后随着明朝衰乱,逐渐断绝贡使往来。13. 百花国地处大海之中,因国中气候温暖,四季无霜雪,百花齐放,故名百花国。同样文献记载不多,洪武年间曾派人进献白鹿、红猴、龟筒、玳瑁、孔雀、鹦鹉、胡椒等物。14. 三弗齐国即苏门答腊岛南部一带。洪武年间,朱元璋派遣使者诏谕其国,于是三弗齐国王马哈剌札八剌卜多次遣使入贡黑熊、火鸡、孔雀、五色鹦鹉、诸香、苾布、兜罗被等物。永乐年间随着郑和下西洋,三弗齐的朝贡更加频繁。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结束,朝贡渐稀。15. 渤泥国即如今东南亚的文莱。1370年朱元璋遣张敬之、沈秩为使者出使浡泥国,二人回国时,浡泥国王马合谟沙派使者随同来朝,并贡上鹤顶、生玳瑁、孔雀、梅花大片龙脑、米龙脑、西洋布等物。郑和下西洋时,渤泥国王亲自率泛海来朝,不久渤泥国王病死,安葬于中国境内。在宣德皇帝放弃出海政策之后,渤泥国的朝贡逐渐减少。至万历年间,历经内乱的渤泥国“不复朝贡,而商人往来不绝”。三、为何朱元璋列为不征之国?(1)元朝征日在先 受警示太祖可能认为元朝就是败在了穷兵赎武上!故以元亡为教训,所以不希望子孙后代像元那样穷兵赎武,导致亡国,故弄了个不征之国。(2)朱元璋的保守思想所局狭的朱元璋洪武四年颁布的诏书中说的极其详尽明白。该诏书称:“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3)军事角度:打下了消化不了的地方不要,节约民力。(当然标准朱元璋说了算)(4)政治角度:列“不征之国”是对友好势力的一种善意表示,是对其他势力的一种威慑和警告。意在表明天朝恩怨分。对天朝亲善就可以获得“不征”的待遇,否则就是天朝防备和征讨的对象,恩威并施。(5)外交角度:明确承认为大“国”可以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国家。“不征”之外要么是敌国,要么干脆就不承认对方是“国”——明朝现在虽然不管,但对相应地区保留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或许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明朝就要坚决抵制,绝对不承认他独立并且和明朝有对等地位,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明朝就可以泰然视之。以上就是个人的看法,喜欢的点赞,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