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亲自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独尊的地位,为什么后来二王并立?你觉得二王能并立吗?

唐太宗亲自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独尊的地位,为什么后来二王并立?你觉得二王能并立吗?
谢友邀!此类问题本人之前曾回答过,今重新作答也不过含蓄点,索性和盘录于如下: 大王书法平正端凝,百态神奇,变化万端。且各种书体均有精奇创造,为书人崇尚。小王书法落拓不羁,行草尤为挥洒自如,不拘大王窠臼,有出彩的一面。但总体而论,小王不及大王,大王尤胜小王。第一,大王书法精奇而全面,承古创新,各种书体都有彩头,这方面小王难以企及。小王仅于行草能与大王P K。第二,大王书法尤其行书《兰亭序》天马行空,世人尊为行书天下第一,古今书家无人能及。小王《鸭头丸》虽神逸灵动,也属上品,但与《兰亭序》不是同一品列。第三,古往今来名以才德彰。小王虽官位比老子做的高,但德行文彩都不及老子。《兰亭序》不仅书法高妙,其文彩风韵是上佳之作。小王却未见上佳文传。小王有些口碑也欠佳。如同朝谢安问小王:你与乃父谁的书法更厉害?小王答:固乃胜。意思是自然是我厉害。这一段故事不是出自八卦小说,而是记录在唐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言之凿凿,决非空穴来风。谢安何许人耶?那是东晋宰相,淝水之战胜方的策划者,以八万谢家军将秦王苻坚号称投鞭断流的100万大军打的屁滚尿流,战事中还手谈自若的上卿。这种人看不起的小王岂能不说明问题。第四,唐太宗后历代推荐大王,唐太宗何等样帝王,诗书俱佳,岂能无故树人。以上都说明大王书法之地位,何须再论。

回复
  • 映阶用户

    谢友邀!

    此类问题本人之前曾回答过,今重新作答也不过含蓄点,索性和盘录于如下:

    大王书法平正端凝,百态神奇,变化万端。且各种书体均有精奇创造,为书人崇尚。小王书法落拓不羁,行草尤为挥洒自如,不拘大王窠臼,有出彩的一面。但总体而论,小王不及大王,大王尤胜小王。

    版取权归须则芝士回答网站或原系作者所局有

    第一,大王书法精奇而全面,承古创新,各种书体都有彩头,这方面小王难以企及。小王仅于行草能与大王P K。

    第二,大王书法尤其行书《兰亭序》天马行空,世人尊为行书天下第一,古今书家无人能及。小王《鸭头丸》虽神逸灵动,也属上品,但与《兰亭序》不是同一品列。

    以也说高体比向先,北交采教离低列劳。

    第三,古往今来名以才德彰。小王虽官位比老子做的高,但德行文彩都不及老子。《兰亭序》不仅书法高妙,其文彩风韵是上佳之作。小王却未见上佳文传。小王有些口碑也欠佳。如同朝谢安问小王:你与乃父谁的书法更厉害?小王答:固乃胜。意思是自然是我厉害。这一段故事不是出自八卦小说,而是记录在唐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言之凿凿,决非空穴来风。谢安何许人耶?那是东晋宰相,淝水之战胜方的策划者,以八万谢家军将秦王苻坚号称投鞭断流的100万大军打的屁滚尿流,战事中还手谈自若的上卿。这种人看不起的小王岂能不说明问题。

    第四,唐太宗后历代推荐大王,唐太宗何等样帝王,诗书俱佳,岂能无故树人。以上都说明大王书法之地位,何须再论。

    2024-11-22
    1楼
    回复
  • 周莹莹用户

    唐太宗是一位特别爱好书法的帝王,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不惜重金搜求其墨迹三千六百纸,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赞》,皇帝给给人做传,这个是很少见了。他亲自带头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还学到了精髓,一些后人都分辨不出他和王羲之真迹的区别。而后还开书法培训班推广王羲之的书法,最后死后竞以《兰亭序》随葬。可以说是唐太宗把王羲之推上了“书圣”的宝座。否则的话,王羲之的字虽好,但是也不是没有与之媲美的。

    我们说说二王中的另一王,也就是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也是得天独厚,父亲王羲之是“书圣”,母亲郗璇是“女中笔仙”,放民国时期,是一个和林徽因一样的奇女子。王献之从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练习书法,而且稍稍有所膨胀,就被父母无情的打压了(毕竟实力不允许啊……),王献之的书法先学王羲之,后来也是兼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东晋到齐梁,人们认为书法界的排行是“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是要优于王羲之的。但是王献之的书法所剩的真迹太少了,加之王羲之的狂热粉唐太宗的鼎力支持。王羲之称之为书圣,王献之则称之为小圣。不过都是一家人,也是佳话。

    芝士回答,被版权共必究,未果经许可,不社得转发载

    故而二王并立还是很有道理的,王献之书法不弱于王羲之。

    2024-11-22
    2楼
    回复
  • 岳翔用户

    是啊,唐太宗亲自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独尊的地位,为什么后来“二王”并立呢?这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只知道唐太宗特别提倡王羲之的书法,登基后便八方搜求,在一代君王的观念中确立了视觉艺术中书法的至尊地位,很显然,唐太宗八方搜求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不得不承认王羲之的《兰亭序》深深的触动了唐太宗,所以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即使王羲之的行书造诣再高,也只是行书而已了,唐太宗喜好的不只是唯有行书,也喜好楷书、草书,王羲之出生王谢世家,自然也算是名门贵族,唐太宗肯定有对王羲之的家室做了了解,无意之中便发现了其子王献之,

    值得注意的是王献之的楷书水平竟然和王羲之的楷书水平不相上下,各分秋色,真是“虎父无犬子”啊,这让唐太宗为之惊讶,所以在初唐时期,国家所设以书判取士、楷书为重的书学,又由于王献之的草书水平还高于王羲之的草书水平,或者说更具有特色,以至于初唐时期“王书”风行天下,

    未经芝数今士回级答允许不得转性载本文内海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热衷于书法的人,都不会只追求一中字体,书法艺术有着无以伦比的魅力,可以修身养性,王献之在草书造诣方面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古明君都爱才、惜才,所以唐太宗让“二王”并立,也有人说唐太宗没有确立王献之的书法地位,

    其实这样的认为是错误的,很简单的道理在整个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杯素,这些书法大家都在学习王献之的书法,如果没有初唐时期的“二王”并立,认可了王献之的才华,谁又会去学习王献之呢?对吧,所以很肯定的说“二王”能并立。

    2024-11-22
    3楼
    回复
  • 馬相懿用户

    唐大宗推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独推大王是他个人的偏爱,王献之的水平也很高。在南朝的前期,王献之排在其父之前。是梁武帝改为王献之排在王羲之之后的。

    王献之学王羲之而改体,风格稍异,水平与其父相当,作为另一风格的代表,与其父并称二王,这样是合理的。

    2024-11-22
    4楼
    回复
  • 余霄用户

    “二王”的称为,自宋代开始,至此,普遍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书法不分伯仲。

    大王是因为唐太宗的喜爱,极力举荐,成为唐数百年间书法界无人企及的泰斗,而曾经一时比他父亲人气更旺的小王,也从此走下神坛。其实王献之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其潇洒自如、笔法流畅迅疾如飞,连绵起伏不断的“一笔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旭、怀素、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张即之以及献于枢、宋克等,都宗法“二王”,实际书风受王献之影响更大。

    当下书法,写草书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喜好张扬个性风格,喜好鲜明对比,注重展厅效果,大草、大字作品风行,这无疑是小王书风更具时代意义,可以预见,未来“二王”书法的影响力,小王的潜力很大。以上作为题目所言“二王”能并立问题的回答。谢谢。(图一为张旭作品选,图二为怀素作品选,图三为颜真卿作品选)

    转达载或者引音用本文市内容请注明号来况源于芝士回答

    2024-11-22
    5楼
    回复
  • 钟秀慧用户

    唐太宗酷喜右军书法,他首先以皇权及影响确立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不惜重金搜求其墨迹,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赞》,亲自带头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等,甚至竞要以《兰亭序》随葬,至成王羲之真迹之迷。其子王献之虽出其书道,但传承中博采别家之长,心领神悟,成就了根自羲之的献之豪狂风格,得后人佳评。从书法传承之道讲,确可以开宗立派;在学习研究王羲之书法方面王献之书法底蕴更利于学习,后人把其书法与其父并称“二王”,无可非议。

    2024-11-22
    6楼
    回复
  • 田迎波用户

    在当时王献之的书法水平是超越王羲之的,只是封建伦理不允许子越父,所以李世民推崇大王,小王的地位有所下降。后来人们发现了小王书法的真实水平,所以才将“二王”并立。王献之在新体创新的水平上超过了王羲之,使书法向着妍美的方向发展,我觉得“二王”是可以并立的。

    2024-11-22
    7楼
    回复
  • 马晓玥用户

    王羲之、王献之在书法上不仅有传承关系,而且王献之在乃父的基础上还有发展。王羲之书法洒脱而内敛,王献之则更率性而雄强,二人代表了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共同创造了晋代尚韵书风。

    虽然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不如乃父,但不能把他们对立,割裂开来,因为他们是一体的。

    2024-11-22
    8楼
    回复
  • 王雨暄用户

    我认为,唐太宗亲自确立王羲之书法独尊的地位是对的!至于二王并立之事,只是后的习惯叫法。

    实际上,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书法比王羲之的书法差远了,“二王并立”这种说法,史料上没有记载。

    就书法作品来看,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水平,无论笔法、字法、神韵,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都甩王献之的书法几条街,他怎么能会与父亲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并立呢!

    未经芝士回答红允反许率不得本转载本文内电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为于就过面它那器身每报型状。

    书法水平是书法水平。习惯叫法是习惯叫法。就是王献之在世,他也不会让“二王并立”这四个字面世的。

    我发十等两反又比保百己采才。

    不过,晋之后的书家的书法,的确没有超过王献之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能说晋之后的书法家写的字没有超过王献之,就认为王献之书法可以与王羲之的书法并立。

    王羲之就是王羲之!王献之就是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书法水平永远也不会与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并立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知道大家对我的观点会持不同意见,这很正常的。我理解各位朋友!

    谢谢各位网友对我的支持!

    2024-11-22
    9楼
    回复
  • 张夜白用户

    二王地位早就定了,二王在历史上基本都是大王比小王高。宋元明清,隋唐都是。

    2024-11-22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