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最终败给罗马的原因是什么?

迦太基最终败给罗马的原因是什么?
罗马与迦太基,原先是地中海地区两个互不相邻的国家,但是随着双方势力范围的日渐扩大,两股霸权势力的接触也就不可避免了。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还得从罗马人的扩张说起。对外扩张的罗马人,在向北一路猛冲猛打后,很快便又将矛头指向了半岛南部的希腊殖民城邦。巧的是,此时正在地中海地区积极输出自己商业霸权的迦太基人(腓尼基人的一支),对于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也怀有觊觎之心。于是,在利益的作用下,双方一拍即合。不久,在罗马人与迦太基人联手下,半岛南部希腊城邦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是,也就在希腊城邦退出半岛角逐的同时,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矛盾,也随着希腊城邦的崩溃而浮出了水面。(作战中的罗马官佐)在联手干掉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后,双方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当然是少不了的,而问题,恰恰出在了这上面。与亚平宁半岛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上,驻扎着一批来自叙拉古(地中海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军队。但这批军队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地区后,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而是匆忙宣布“独立”,并向自己的母邦叙拉古频频发动袭击。(今日之叙拉古)叙拉古方面对于这种无异于背叛的行为大为不满,不久,他便调集兵力向西西里岛发动了攻击。岛上的“独立者”们大为惊恐,立即向罗马与迦太基同时发出了求援信号。罗马人接到了求援的信息后,立刻陷入了迟疑当中。但也就在此时,迦太基迅速作出决定,出兵干预西西里的战事。迦太基的雇佣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了。迦太基此举对于罗马人来说无异于是挑衅,元老院当即作出决定,出兵驱逐西西里岛的迦太基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从对比双方力量的角度出发,这场战争本应当是势均力敌之战,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以迦太基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不得不使人产生一个疑惑———“迦太基人有着雄厚的商业财富,又有强大的海军和雇佣兵军团,更何况还有汉尼拔这样的将才,为何还会遭遇亡国之祸呢?”笔者不妨在此与各位就迦太基的失败原因探讨一番。(布匿战争图)变海战为陆战的罗马军团双方的初次交锋首先发生在了海上,在大海战中,迦太基人凭借他们灵活轻巧的战舰以及训练有素的水兵,痛打不习水战的罗马军团,让罗马人为此吃尽了苦头。但是罗马人并未就此认输,而是在失败的刺激下,开始琢磨应对迦太基人的新战术。终于,依据罗马人陆战优势而“量身定制”的战术出炉了,那就是在与迦太基人作战过程中,罗马人先拼尽全力,缩小己方与迦太基方面船只的距离。在靠近至一定距离后,罗马人的船只,会抛掷出铁钩来将迦太基人船只缠住,并进一步拉近敌我间的距离。当距离足够近时,罗马人搭船板蜂拥而上,变海战为陆战,借此以达到将迦太基人海军尽数歼灭的目的。罗马人这种新战术的运用,很快扭转了之前海战中被动挨打的局面,并使得迦太基人因损失惨重而暂时退出了海上,而罗马人,也因他们独特的“优势转化”而先胜一局。愈挫愈勇之“绝处逢生”海战的失利让迦太基人大为恼火,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彻底打败罗马人,还得靠陆战。于是,在迦太基方面的后起之秀汉尼拔等人的支持下,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今西班牙一带),建立起了自己的军事基地,并大量招募雇佣军。战争的乌云再次笼罩在地中海的上空。迦太基人的“新陆军”,在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立即由汉尼拔统帅着,穿越阿尔卑斯山,并在阿尔卑斯山的出山口处,将此处试图“以逸待劳”的罗马军团打了一个溃不成军。在胜利的鼓舞下,汉尼拔统军继续南下,罗马政权岌岌可危。(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可就在这个时候,罗马人方面也作出了及时的应对策略。首先,罗马上层逐渐从“速胜论”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罗马人当即作出将原先急躁冒进的将领予以撤换的决定,并改以实施坚壁清野和注重游击袭扰的战术,企图借此来拖延汉尼拔大军的进军步伐。(征战过程中的汉尼拔)同时,罗马方面抓紧时间调兵遣将。除留一部分兵力作本土周旋外,还派出一部分陆军与海军,分别杀奔汉尼拔在西班牙的军事补给基地与他在北非的老巢。迦太基上层只陶醉于汉尼拔的胜利,又怎么会提防到罗马人还能反手玩一个“围魏救赵”。迦太基方面顿时手忙脚乱,除不断催促汉尼拔回师救援外,又试图对这些遭受攻击的地区加以巩固。不料,罗马人兵贵神速,他们用伏兵,率先歼灭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留守主力,并趁势夺取了西班牙。汉尼拔在亚平宁半岛苦苦周旋,却始终找不到罗马人的主力,这种情况对汉尼拔来说,已经是让他如坐针毡了。而大后方沦陷的消息对他来说更如五雷轰顶。终于,汉尼拔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曾经的“常胜将军”抛弃了手下的残军,单枪匹马逃回了北非的老巢。至此,迦太基人的失败,无论是在海上,还是陆上,都已是无可挽回的了。迦太基的失败,是输在军事上了吗?回顾罗马人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迦太基的“先胜后败”,不可不给我们一些启发。这其中,罗马人坚决抵抗的精神,确实对胜利天平的偏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之下,迦太基方面显然在这方面意志不够坚定。但是,决定双方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真的只是“作战意志”的强弱那么简单吗?其实,罗马人的坚强意志的背后所依托的,正是一种以“城邦至上”的公民精神为核心的国家动员体系。所以即使罗马军团损失惨重,罗马元老院一旦发布招兵动员令,罗马军团仍能迅速得到大量公民兵的补充。(罗马元老院举行会议时的场景)可是反观迦太基方面,迦太基上层对于汉尼拔的孤军深入,多采取了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而汉尼拔所部唯一的兵员补充,也多只能靠“雇佣”的形式进行招募,战斗力方面暂时不说,这种靠雇佣而拼凑起来的部队,在汉尼拔高超的指挥艺术下方能“苟延残喘”,可是一旦遭遇到挫折,军队的瓦解便已经不是汉尼拔个人所能控制的了。因此,罗马人与迦太基之间的军事较量,表面上是围绕地中海霸权的争夺,但实质上所反映的,正是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公民精神对商业精神的一次胜利罢了。参考文献:理查德-迈尔斯著 孟驰译《迦太基必须毁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