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统一分裂两百八十余年中国?

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统一分裂两百八十余年中国?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教授在讲隋唐历史时,曾经谈到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严重地被低估。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自有其特殊之地位。他是将分裂了两百八十余年的中华世界重新统一的功臣;他是隋朝以后帝王社会最重要的制度设计人,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科举制和行政管理方面分权设计的三省六部制;他二十四年节俭勤政、休养生息的统治,使广大的百姓受惠,为唐代盛世奠定基础。只是因为他死后十四年隋亡,没有子孙长期豢养文人去歌颂他的功德,所以他显赫的历史地位隐晦不彰。隋文帝即位后即进行统一工作。从文帝八年(588)十月,隋设淮南行台于寿春,声言讨伐,到俘获陈后主,整个征伐过程不到四个月。他为何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很轻易地统一分裂两百八十余年的中国?北周的股肱之臣杨坚杨坚是宇文泰时代八柱国大将军之一隋国公杨忠的儿子,杨家五世居武川镇,是西魏、北周的股肱之臣。杨坚平北齐有功,亦进位柱国,在朝中势力很大。北周宣帝的四位皇后之一是杨坚的女儿,故杨坚的地位很高。北周宣帝生前淫逸无度,“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或“晨出夜归”,四处流浪。宣帝对臣下任意楚挞,“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宣帝在位八个月后,传位于年仅八岁的儿子,称自己要去“高蹈风尘”,并自称“天元皇帝”,年余而崩(580)。宣帝崩后,杨坚被拥辅政。十个月后,杨坚废小皇帝而称帝,史称隋文帝。隋文帝“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与“天元皇帝”的“刑政苛酷,群心崩骇”适成对照。宇文氏的宗族及鲜卑重臣对杨坚不满,起兵讨其“不臣”,今河南、湖北、四川一带均有叛变。反对杨坚的势力起兵之初都很有声势,但很快都为杨坚所敉平,民心归附是最主要的原因。隋文帝的三项工作隋文帝(581—589—604)在位二十四年,他的主要工作有三:修明内政、绥辑边疆(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灭陈统一中国。隋文帝时中原已统一,在均田制之下,若无荒歉,百姓生活尚平稳。文帝个人生活很节俭,严禁奢靡,当时“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铜铁角骨而已”,一片简朴风尚。“薄赋敛,轻刑罚”是他施政的要旨。酒榷、盐税皆免除,调役均较北周减轻,百姓年五十即免役,均是惠政。最令人称道的是严劾贪污官吏。他任命主张撤换武人任刺史的柳彧去巡察今河北一带,一次撤换贪官二百余人;护送西域贡使之人,仅接受小馈赠如鹦鹉、马鞭之类,也受严惩;“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自后汉末叶以来,官吏贪污成风,“五胡”以降,官吏贪赃枉法、峻削百姓的情况相当普遍。经隋文帝整饬,朝廷惠政才真正施及庶众,所以史称隋文帝“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实。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主”,又称在他的统治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这是真正的太平盛世,与所谓“文景之治”时,“人民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境况,苦乐不可以道里计,读史者岂可不察!世谓隋文帝勤政而不爱民。他处理朝政,自旦至昃,宿卫也不能安坐下来吃晚餐。文帝十四年(594)大荒,各地仓库盈溢,但隋文帝不开仓赈济。唐太宗讽评隋文帝惜仓库而不怜百姓,确是“啬于财”。隋文帝的节俭习惯晚年尤甚,文帝二十一年(601),政府“废太学、四门、州县学”,只留国子学七十人。魏徵说他“素无学术……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观他废学诏,似很推崇儒术,只责学者“徒有名录,空度岁时……多而未精,今宜节省”,节省学生数,自也节省国库。某年关中饥,隋文帝遣左右视百姓所食,见为“豆屑杂糠”,“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遂将近一年用膳食不食酒肉,足见其民胞物与之心,但他仍不开仓赈饥!吝啬似是他的天性,节俭是他的优点,皇帝不奢靡,天下苍生也受惠。隋文帝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外抚戎夷”,最主要的是外抚突厥。源起于中亚的突厥,于552年灭掉柔然,征服了今蒙古国一带,成为北部最强大的部族,代替了以往匈奴与柔然的地位。时北齐、北周对峙,突厥左右逢源,势力日强,“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隋文帝时,突厥大举入侵今甘肃、陕北一带,“六畜咸尽”。文帝十九年(599),隋乘突厥五部争雄,用长孙晟远交近攻之策,间离其内部,大军出击,破之,突厥遂分为东、西两部。隋文帝操纵东、西突厥,使东突厥降服入贡。后隋炀帝北巡云中,突厥启民可汗躬亲为隋炀帝除去帐内杂草。吐谷浑是由辽西迁到今甘肃、青海一带的鲜卑人,齐、周之际始强大,常侵扰北周。文帝三年(583)隋曾征讨之,虽战胜,但未破其主力,故吐谷浑仍伺机患边。至隋炀帝五年(609)隋始大破之,降其部众十余万,得畜三十余万头,西疆始靖。对隋影响最大的是征讨高句丽。隋建国后,朝鲜半岛上有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其中以高句丽最强大,高句丽亦遣使入贡。至隋平陈统一中国后,高句丽不自安,恐惧成为隋的下一个征服目标,因此暗治甲兵,以为预计。隋文帝对高句丽的行为也有很多不满,曾诏责高句丽王不当侵扰臣属于隋的部族,不当利诱或杀害边境的隋民等(597)。次年高句丽进兵辽西,战端遂开。隋文帝命汉王杨谅率三十万大军伐高句丽,结果水师遇风,军舰飘失很多,陆军以粮糈运输困难,又逢疾疫流行,无功而归。高句丽王亦遣使入贡,遂罢兵。此后隋炀帝三次征高句丽,成为他败亡之主因。携雷霆万钧之势以灭陈隋文帝即位后即进行统一工作。文帝二年(582),他派长孙览为东南道行军元帅,自寿春“水陆俱进”伐陈,适陈宣帝崩,隋军遂遵循“礼不伐丧”的古训而班师。但他仍积极进行准备工作,首先是将据长江中游的后梁政权除掉,直接控制长江中游,取得顺流而下直逼建康的军事优势(587)。他命杨素到蜀地造船,大者可载卒八百人,小者亦可容百人。文帝八年(588)十月,隋设淮南行台于寿春,宣布陈朝罪恶,声言讨伐。隋文帝以次子晋阳王杨广(即日后之隋炀帝)、清和公杨素等四人为行军元帅,率精兵五十一万八千人,分八路进兵。陈后主陈叔宝自恃“王气在此”,群臣亦以“长江天堑”自矜,依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毫无戒备。隋将韩擒虎率兵五百夜渡天堑长江,采石的陈军皆醉卧,江南父老痛恨陈后主的腐败,齐起欢迎隋师。隋军在广陵渡江,陈廷亦毫无所觉。两军直薄建康,陈军大将任蛮奴降隋,少数陈军欲抵抗,任蛮奴说:“老夫尚降,诸军何事?”隋军入建康后,陈廷群臣议对策,陈后主说:“吾自有计。”乃逃入井中,隋军呼之不出,声言将投石入井,乃与二妃并缚,从井中拉出。陈后主见隋将贺若弼,“惶惧流汗,股栗再拜”,后被送至长安,被封为“长城县公”,十五年后卒。他在隋军兵临城下时还在昏睡,降隋后亦“常耽醉,罕有醒时”。他希望能“得一官号”,以便上朝。隋文帝闻之,感慨道:“叔宝全无心肝!”隋文帝的对手是这样一个人,是他能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很轻易地统一了分裂两百八十余年的中国的原因之一。此外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简而言之,南朝自北府兵成立开始,军权掌握在权臣手中,自刘裕开始,南朝的开国之君均拥军而自立,死后继位者多愔弱幼稚,军权遂落入昔日大将手中,隋则反是。北周的府兵为皇帝直属部队,隋文帝的五十一万大军,训练号令统一;陈叔宝的十万“甲士”,将领各有心怀,焉能御敌。其次是南朝的政治与百姓、世族均脱节,王室、大臣皆腐化到极端,与北方儒术与政治凝合的情况完全两样,所以在聚敛无度、荒淫残暴统治下痛苦呻吟的江南百姓,欢迎隋军而与之合作,也无亡国之恨。最重要的是经济因素。自北魏实施均田制至隋文帝统治已近百年,北朝物康民阜,国力雄厚,人口已逾四千万,而陈的人口仅两百万。南北相比较,强弱之势悬殊,形容隋挟雷霆万钧之势以灭陈,亦不为过。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