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马谡固然有错,面对张郃五万大军,你认为有人可以守住街亭吗?

失街亭马谡固然有错,面对张郃五万大军,你认为有人可以守住街亭吗?
我认为没人能守得住街亭,这本身就是诸葛亮的战略失误。没有具体史料证实,诸葛亮北伐动用了多少兵力。根据我对夷陵之战后的蜀汉实力判断,诸葛亮最多能动用的就是五万人马。对于历史问题,不管史书记载是否准确,但根本上还是以史书说话。《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228年春天,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进攻郿县。诸葛亮亲率大军驻扎祁山,军容严整,赏罚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投靠了诸葛亮,关中震动。在魏国方面,曹丕已于226年驾崩,曹叡继位,此时也就刚刚稳定了政局。对于诸葛亮的这次北伐,朝臣们都不知道如何应对。曹叡却非常自信地说:“诸葛亮凭借地势险要,稳固防守,还不好对付。现在他自己主动来了,这正是打败他的机会。”于是,曹叡亲自坐镇长安,指挥这场战役。刘备夷陵之战后,蜀汉一蹶不振。曹魏上下都以为蜀汉失去了进攻能力,因而对西北的防御十分懈怠。诸葛亮大军一出,西北三郡就因惧怕而反叛。对于这一事态,曹叡之所以信心满满,是基于曹魏有足够的实力对抗诸葛亮。要搞清楚,曹叡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还是看这一战役究竟是由谁为主帅。有资料说曹叡给张郃加官进爵,命其总督各路军马,统帅步骑兵五万大军,在街亭阻挡马谡。有资料也说大将军曹真督领诸军,命左将军张郃救援西北三郡。在220年,曹丕即魏王位时,就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曹叡继位后,曹真就被拜为大将军。从官职上看,即便是曹叡亲临指挥,张郃也不可能在曹真之上,节制曹真。因此,张郃总督的仅仅是阻挡马谡的五万步骑兵,而曹真大军驻扎郿县,恐怕兵力也不会下于五万。曹叡不会把大部分兵力用于阻挡马谡,而不顾及诸葛亮大军的动向,魏军更多的兵力会用在防御诸葛亮大军上。由此推断,曹魏动用的兵力不会低于十万。看看诸葛亮的兵力部署吧。诸葛亮派遣赵云、邓芝出箕谷作为疑兵,牵制曹魏大军,起码要三到五千人马;派给马谡一万人马,诸葛亮自统三万五人马。叫诸葛亮拍着自己的脑门想想,马谡能抵挡住张郃五万步骑兵的进攻吗?赵云、邓芝那三五千人,能扛得住大将军曹真的进攻吗?赵云再厉害,但这也不是与曹真单挑。曹真再无能,能做曹魏的大将军,还是曹丕托孤大臣,能那么菜吗?斩了马谡,处罚了赵云,诸葛亮不太讲理吧。就这个兵力对比,换了谁去守街亭,都不会守得住;换了谁去打曹真,都打不过。好歹马谡、赵云都活着回来了,诸葛亮亲自去试试?回到核心问题上来,马谡去的目的是守街亭。张郃去的目的是阻挡马谡。许多人都把张郃看作是为救援而去,救谁哪?救得是西北三郡。看一下街亭的位置就清楚了。街亭处于三郡的中心地带,位于陇山山脉之南,地处平原,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小驿站。就当时三国时期人烟稀少的情况来看,就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整天连个人影也不见。无论在哪里扎寨,无论谁去守,被张郃五万大军围困起来,唯一的悬念就是坚持多久,有几人生还。从《诸葛亮传》看,马谡是督诸军在前。这就说不是马谡一将去守街亭。演义的说法很具体,还派遣了王平、魏延、高翔等人一起去协助。不管是否确实,但起码说明了还有大将也到了街亭附近。结果都是大败而归。诸葛亮就这点人马,还分成这么多路数,莫名其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败敌人,这才是正道。都把焦点集中在了马谡不服从诸葛亮节度,举动失宜上,而忽视了街亭理论上是不是能守得住。守城关键不在于兵力多少,更在于粮草是否充足。街亭不是城池,没有粮草储备。即便有充足的水源,那粮草是否充足哪?马谡带领一万人马前去,又携带了多少粮草哪?粮草用尽了,只喝水还能作战吗?诸葛亮几次北伐,大多都是因为粮草供给不上而退军。西北这个地方,除了自带干粮,没有任何补充的来源。马谡面对的困难,不是先断水就是先断粮的问题。结果是,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节度,先自断了水源。如果是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被张郃围困,断绝了粮草,那就不一样啦。没有资料证明,马谡带了多少粮草;也没有资料证明,诸葛亮部署马谡坚守多久。起码是带多少粮草就应该坚守多久吧。街亭之失,马谡是有责任。粮草没用完就失守,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但不管换了谁,都要吃喝。水管够,但粮草也不能少。张郃把蜀军围困,粮草如何解决?由此可见,换了别人,恐怕都守不住。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诸葛亮自带大军去救援街亭。街亭之战就可能是魏蜀最终的决战,就不是今天讨论的街亭之战。这就不必再多说。地理位置不利是一方面,关键是实力相差悬殊。大人打孩子,是不需要很多策略的,抬起手来就行。街亭之战,不是单挑,换了谁都不好办。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