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的我们越来越忙,我们该怎么去读书?

工作后的我们越来越忙,我们该怎么去读书?
读书很重要。很多时候,上班族比学生党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和职员角色大不相同,学生时代的最低要求可能仅仅是不挂科,但是职场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学校是一个要求“输入”,职场却是一个考验“输出”的地方。能“输出”是一项高段位的技能,我们要有相应的表达沟通技巧,还要能支持“持续输出“的知识储备。成年后,我们在学校的时间只有三四年;但在职场的时间却是三四十年。职场人的学习需求,比任何人都迫切。 在所有提供自我增值的学习方式中,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一种。道理很明显。但是会有效读书,把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却是一种技术活。斋藤孝《超级阅读术》提供的正是有效读书的方法论。 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基于职位的便利,他经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思考,训练学生们的读书技巧,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么一套能迅速带我们从“校园模式”切换到“职场模式”的读书技巧。 《超级阅读术》解决了有关读书的四大难题。 1、如何养成读书习惯? 2、如何训练速读技巧,大量输入信息? 3、如何掌握书中精华,化为己用? 4、如何从浩瀚书海中挑选适合我们的书籍? 1、如何养成读书习惯? 在读书习惯这回事上,我有一个观念:会读书的人都是相似的,不会读书的人却各有各的难题。爱读书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习惯和技巧,但是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就曾记载一位爱读书的同事“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欧阳修自己也是:“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这是好读书的人的阅读习惯。斋藤孝分享的读书习惯核心养成招数与此异曲同工。想要养成读书习惯,首先是明确自己读书的场景,是自己定一个规矩,规定某个场景之下自己必须读书。比如,公交车上必须读书,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去咖啡馆读书等等。这种方法其实十分科学。在习惯养成的法则之一就是,在某些固定场景或固定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古往今来,好读书者必然都有自己习惯的阅读时间。通勤时间那么长,不如就看看书吧。2、如何训练速读技巧,大量输入信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享受阅读的时光并不多。我们要快速地从书籍中了解新知识,还要把新知识了解通透,这就需要取巧。简单来说,速读让人知道知识,精读让人了解知识。斋藤孝给出两个速度原则很值得参考,一、设定读书的目的;二、设定读完书的时间。 读书的目的,一般是以输出为主。最简单的就是,向别人讲述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的在脑海中整理书中的逻辑和理论,可以促进吸收。设定读完书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更有紧迫感,容易集中精力。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出很多阅读技巧。斋藤孝阅读技巧就包括了“逆算读书法”“二成读书法””探照灯读书法“等等。这三种读书法的核心就是,阅读目录。 读书不读目录,正如去一个陌生地方不看地图一样,也许都能走到目的地,但是花费的时间肯定长。目录是一本书正文的索引,我们可以通过目录找到一本书总结章节。有些书没有特定的总结章节,但是序言也能起到总结作用。先阅读总结章节,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后,再读书就容易很多。这种读书方式就是“逆算读书法”。二成读书法原理也是如此。二成读书法是通过逆算读书找到核心章节后,对核心进行精读。一般一本书的精华部分,只占到书籍的二成左右。 同样依靠目录的,还有探照灯阅读法。我们的阅读目录的时候,往往能捕捉到一些关键词,比如《超级阅读术》的目录上就赫然写着“速度技巧”“探照灯方式”等名词,通过目录,我们就能了解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是有关速度的,而且“探照灯方式”好像是一个很新鲜的名词。所谓探照灯读书,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在“目录”中发现的这些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杀时间找不同的游戏。与此相反,当你提前设定了关键词,阅读的时这些词好像会自动跳入你的眼帘,从而提高阅读速度。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视网膜效应”,也叫“孕妇效应”,当我们关注一项事物的时候,我们会比平时更注意到这项事物的存在。也就是当你或者你亲近的人怀孕了,你忽然就察觉,大街上孕妇也多了起来。其实,孕妇可能没有多,只是你平常并没有注意到她们。 对待小说等文学性书籍,速读技巧可能就有点黯然失色了。文学艺术类书籍的细节丰富,伏脉千里。用速读的方法读文学艺术书,像是低像素手机拍照,成像可能会失真。但是实用性书籍领域,速读可以说是一种必备技能。 3、如何掌握书中精华,化为己用? 与速读相对就是精读,精读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在斋藤孝看来,朗读和背诵文章的都是精读的一种方式。事实上,这也是学生时代最折磨我们的事情。但不可否认,学生时代背诵的很多段落,时隔多年也会记忆犹新。比如,你站在这儿别动,我去买两个橘子。 斋藤孝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很值得参考。《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对斋藤孝的“三色笔阅读法”就赞不绝口。做笔记,是精读的方式一种。“三色笔阅读法”就是用三种颜色的圆珠笔对书中内容做标记。红色用来标注客观重要的部分,蓝色标注客观上比较重要的部分,绿色标注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三种颜色,层次分明标出了重点,见证我们的阅读轨迹。 除了“三色笔阅读法”,我很喜欢斋藤孝提出来“三段引用法”。所谓“三段引用”就是阅读的时候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篇幅,在日常交谈、写文章日记的时候进行引用。无论是学生时代作文,还是现在的公众号文章,我们都能看到别人引用的“金句”,有时候,正是这些引用我们平淡的语言才更有表现力。 4、如何从浩瀚书海中挑选适合我们的书籍? 读书时,我们往往还面临着不知道读什么的选书问题。身为大学教授的斋藤孝谆谆教诲,在学生时代是读一些古典、科学这种与现实社会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书籍的绝佳时机。等到走到社会,要注重在现实社会中立足的读书。 市面上的书很多,良莠不齐不说,好书也琳琅满目。我们怎么从浩瀚书海中走出来,找到属于自己书籍呢?斋藤孝在他的另外一本书《深阅读》中,分享过他的选书门槛,好书有两个评价标准:一是易读、而是有内涵。在这个标准之上,他首推的就是对经典书籍的阅读。经典书籍一版再版,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另外,一种选书方法则是滚雪球读书法。道理很简单,当我们喜欢上某一个作者或某个风格的书籍时候,可以顺势把这个作者等一系列的书都看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是找到读书愉悦感的最佳方式,所以滚雪球式的阅读也是斋藤孝本人最喜欢的方式。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提到有两种办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各种各样的信息云涌而来,娱乐的海洋里书籍的存在感在削弱。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先应该找回的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像是鱼网,能帮我们选出我们需要的那条大鱼。 电影导演北野武便是一个阅读量极大的人。北野武谈到电影时说:年轻人想要拍电影,但缺少知识修养,无法把思想表现出来。懂的事情太少就是不行,没有深度。 能持续输出是一种能力,不让能力枯竭的补充剂就是读书,这是终身课题。

回复
  • 舍予用户

    读书很重要。很多时候,上班族比学生党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和职员角色大不相同,学生时代的最低要求可能仅仅是不挂科,但是职场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地方。学校是一个要求“输入”,职场却是一个考验“输出”的地方。

    能“输出”是一项高段位的技能,我们要有相应的表达沟通技巧,还要能支持“持续输出“的知识储备。成年后,我们在学校的时间只有三四年;但在职场的时间却是三四十年。职场人的学习需求,比任何人都迫切。

    转载委心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进源于向芝士好回答

    在所有提供自我增值的学习方式中,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一种。道理很明显。但是会有效读书,把书中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却是一种技术活。斋藤孝《超级阅读术》提供的正是有效读书的方法论。

    不出主方二合事表料少,压再周往。

    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基于职位的便利,他经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思考,训练学生们的读书技巧,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么一套能迅速带我们从“校园模式”切换到“职场模式”的读书技巧。

    《超级阅读术》解决了有关读书的四大难题。

    国三都使社相命建最论金目马书难族局。

    1、如何养成读书习惯?

    2、如何训练速读技巧,大量输入信息?

    3、如何掌握书中精华,化为己用?

    4、如何从浩瀚书海中挑选适合我们的书籍?

    1、如何养成读书习惯?

    在读书习惯这回事上,我有一个观念:会读书的人都是相似的,不会读书的人却各有各的难题。爱读书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习惯和技巧,但是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在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就曾记载一位爱读书的同事“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欧阳修自己也是:“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这是好读书的人的阅读习惯。

    斋藤孝分享的读书习惯核心养成招数与此异曲同工。想要养成读书习惯,首先是明确自己读书的场景,是自己定一个规矩,规定某个场景之下自己必须读书。比如,公交车上必须读书,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去咖啡馆读书等等。这种方法其实十分科学。在习惯养成的法则之一就是,在某些固定场景或固定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古往今来,好读书者必然都有自己习惯的阅读时间。通勤时间那么长,不如就看看书吧。

    2、如何训练速读技巧,大量输入信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享受阅读的时光并不多。我们要快速地从书籍中了解新知识,还要把新知识了解通透,这就需要取巧。简单来说,速读让人知道知识,精读让人了解知识。斋藤孝给出两个速度原则很值得参考,一、设定读书的目的;二、设定读完书的时间。

    读书的目的,一般是以输出为主。最简单的就是,向别人讲述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的在脑海中整理书中的逻辑和理论,可以促进吸收。设定读完书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更有紧迫感,容易集中精力。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出很多阅读技巧。斋藤孝阅读技巧就包括了“逆算读书法”“二成读书法””探照灯读书法“等等。这三种读书法的核心就是,阅读目录。

    读书不读目录,正如去一个陌生地方不看地图一样,也许都能走到目的地,但是花费的时间肯定长。目录是一本书正文的索引,我们可以通过目录找到一本书总结章节。有些书没有特定的总结章节,但是序言也能起到总结作用。先阅读总结章节,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后,再读书就容易很多。这种读书方式就是“逆算读书法”。二成读书法原理也是如此。二成读书法是通过逆算读书找到核心章节后,对核心进行精读。一般一本书的精华部分,只占到书籍的二成左右。

    同样依靠目录的,还有探照灯阅读法。我们的阅读目录的时候,往往能捕捉到一些关键词,比如《超级阅读术》的目录上就赫然写着“速度技巧”“探照灯方式”等名词,通过目录,我们就能了解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是有关速度的,而且“探照灯方式”好像是一个很新鲜的名词。所谓探照灯读书,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在“目录”中发现的这些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杀时间找不同的游戏。与此相反,当你提前设定了关键词,阅读的时这些词好像会自动跳入你的眼帘,从而提高阅读速度。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视网膜效应”,也叫“孕妇效应”,当我们关注一项事物的时候,我们会比平时更注意到这项事物的存在。也就是当你或者你亲近的人怀孕了,你忽然就察觉,大街上孕妇也多了起来。其实,孕妇可能没有多,只是你平常并没有注意到她们。

    对待小说等文学性书籍,速读技巧可能就有点黯然失色了。文学艺术类书籍的细节丰富,伏脉千里。用速读的方法读文学艺术书,像是低像素手机拍照,成像可能会失真。但是实用性书籍领域,速读可以说是一种必备技能。

    3、如何掌握书中精华,化为己用?

    与速读相对就是精读,精读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在斋藤孝看来,朗读和背诵文章的都是精读的一种方式。事实上,这也是学生时代最折磨我们的事情。但不可否认,学生时代背诵的很多段落,时隔多年也会记忆犹新。比如,你站在这儿别动,我去买两个橘子。

    斋藤孝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很值得参考。《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对斋藤孝的“三色笔阅读法”就赞不绝口。做笔记,是精读的方式一种。“三色笔阅读法”就是用三种颜色的圆珠笔对书中内容做标记。红色用来标注客观重要的部分,蓝色标注客观上比较重要的部分,绿色标注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三种颜色,层次分明标出了重点,见证我们的阅读轨迹。

    除了“三色笔阅读法”,我很喜欢斋藤孝提出来“三段引用法”。所谓“三段引用”就是阅读的时候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篇幅,在日常交谈、写文章日记的时候进行引用。无论是学生时代作文,还是现在的公众号文章,我们都能看到别人引用的“金句”,有时候,正是这些引用我们平淡的语言才更有表现力。

    4、如何从浩瀚书海中挑选适合我们的书籍?

    读书时,我们往往还面临着不知道读什么的选书问题。身为大学教授的斋藤孝谆谆教诲,在学生时代是读一些古典、科学这种与现实社会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书籍的绝佳时机。等到走到社会,要注重在现实社会中立足的读书。

    市面上的书很多,良莠不齐不说,好书也琳琅满目。我们怎么从浩瀚书海中走出来,找到属于自己书籍呢?斋藤孝在他的另外一本书《深阅读》中,分享过他的选书门槛,好书有两个评价标准:一是易读、而是有内涵。在这个标准之上,他首推的就是对经典书籍的阅读。经典书籍一版再版,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另外,一种选书方法则是滚雪球读书法。道理很简单,当我们喜欢上某一个作者或某个风格的书籍时候,可以顺势把这个作者等一系列的书都看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是找到读书愉悦感的最佳方式,所以滚雪球式的阅读也是斋藤孝本人最喜欢的方式。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提到有两种办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各种各样的信息云涌而来,娱乐的海洋里书籍的存在感在削弱。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先应该找回的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像是鱼网,能帮我们选出我们需要的那条大鱼。

    电影导演北野武便是一个阅读量极大的人。北野武谈到电影时说:年轻人想要拍电影,但缺少知识修养,无法把思想表现出来。懂的事情太少就是不行,没有深度。

    能持续输出是一种能力,不让能力枯竭的补充剂就是读书,这是终身课题。

    2024-11-22
    1楼
    回复
  • 卫承宣用户

    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工作后读书首先要挤时间,为什么先说前句话,因为很多人抱怨没有时间,其实就是借口。自己规定每天挤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按时读书,雷打不动。实在没辙也可以挤零碎时间读。其次,要善于规划自己的读书计划,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以此来确定自己读那方面的书,一年的读书目标。中间不时提醒自己。

    2024-11-22
    2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