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步兵无马啊!个人还是不喜欢骑兵有马在前面挡着,还是步兵更直接! 回复 范凡桃用户 因为步兵无马啊!个人还是不喜欢骑兵有马在前面挡着,还是步兵更直接! 2024-11-22 1楼 回复 (0) 袁思洁用户 因为骑兵对步兵有先天速度优势啊!战马给骑兵部队带来的速度优势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阿拉伯诺曼马的法国骑兵的大部队(营团规模)一天能走40公里,小部队(联排规模)能走60公里左右。而当时的步兵部队行军的标准是一天24公里,急行军为40公里。法军骑兵的行进方式上主要分为5种:常步、速步、跑步、快跑步和袭步。速度分别是:一分钟100米、220米、320米、420米;袭步则是以马的全速来跑。跑步、快跑步和袭步主要用于急行军和快速袭击,而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骑兵长途行军时,一般只采用常步和速步,大概速度就是6千米/小时-13.2千米/小时。而制约近现代骑兵机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勤。因为战马和人一样,都得吃东西,马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一整天都吃草。但作战状态下不可能让战马一整天光吃草不打仗,这必须让战马在短时间内摄取营养。而且进食时战马要停住,因为饲料是包含大麦、燕麦、高粱、大豆、小麦、干草、蒿和食盐的精饲料。这样的干料,战马边走边吃会呛到。版权归说芝士许回答网站资或原作者所却果有而现问月通将计干更例报,米许越列快院住。因此,近现代骑兵部队,每天行军一般5~6小时。战斗状态中,法军战马大麦的平均定量是4800克/马/日。如果战斗持续7天,就需要33.6千克大麦。这会大大加大战马的负荷,因此近现代骑兵持续行军作战一般不会超过一周。但这个限制对于古典时代的游牧帝国军队来说却不是问题。因为游牧帝国所最不缺的就是战马。从某种角度上说,游牧帝国是由战马所承载的。定从气展求知组,九具目织备识该。根据前苏联学者的统计,在20 世纪之前,在草原游牧的哈萨克牧民,每一家约有15—30匹马,最富有的可达3000 匹马。以此类推,牧人的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以一人多马为常态,能够破解近代骑兵部队受限于后勤的瓶颈。比如宋代时,辽军每正军一人,就要备马三匹,其中一匹为战马,以供临阵冲锋交战时骑乘,另二匹为备用马,供平时行军时骑乘。《辽史·兵卫志》“未遇大敌,不乘战马;侯近敌师,乘新羁马,蹄有馀力”。每一名正军还配有二名管后勤的家丁随军从征,此二人也各有一匹马为坐骑。因而,辽军每一战斗单位(一名正军二名家丁),要自备五匹马。而这种军马资源上的优势,被蒙古帝国发挥到了极致。根据《蒙古族古代战争史》的统计,“(蒙古骑兵)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当然这样高强度,不计成本的快速行军,是以战马的大量损耗作为代价的。1252 年9月,忽必烈与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人,迂回数千里,远征大理。中国蒙元史研究著名学者方龄贵教授曾经考证,忽必烈在这次远征中,光战马就损失了将近四十万匹。“关于忽必烈大理行军艰险的情状,《元史》所载不多,惟《牧庵集》卷一七《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中有较具体的描写,节录如下:公(贺仁杰)由是人备宿卫,经吐蕃曼沱,涉大泸水,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归由来涂,前行者雪三尺,后至及丈,峻阪踏冰为梯,卫士多徒行,有远至千里外者。比饮至略畔,最诸军亡失马几四十万匹。”不过这种巨大的损耗对于游牧帝国来说,根本不会伤筋动骨。比如宋代辽道宗年间,“以牧马蕃息,多至百万”。至天祚朝,尽管“累与金(女真)战。番汉战马损十六七”,但仍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辽亡后,除被女真掠得外,塞外尚有马数十万匹,被西迁的耶律大石所得。内蒙古牧业系统曾对蒙古马进行过统一测算,普遍驮载在100公斤以上,最大拉车挽力可达300公斤。骑乘速度:1600米,2分22秒;2000米,5分钟左右;一万米不到十五分钟,8小时可走60公里;优良品种可每小时前进13—15公里,日行150公里。相比之下人的速度就差多了。1500米世界纪录是3分26秒00,2000米是4分49秒99,一万米26分17秒53。但这些长跑记录,是在绝对轻负荷状态下。善于步行行军的解放军,5公里武装负重越野,20分钟就已经是优秀成绩,而且一般不考虑跑完立即投入激烈的肉搏作战。由此可见,一人多马的游牧骑兵在那个没有电报和汽车的时代,拥有着情报传输和机动力上的绝对优势。这使得游牧骑兵能够快速绕过汉民族防线,袭击毫无保护的和平居民,然后在大批汉民族军队赶来前撤退。如果汉民族军队追击,游牧骑兵就会利用机动上的优势,不与汉民族军队正面作战,或偷袭、或袭扰,或快速调集优势兵力合围汉民族军队。甚至游牧骑兵只需不断引诱汉民族军队追击,然后将其引入大漠,使其迷路,靠饥饿和干渴来解决敌人。就像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他的《草原帝国》里写道:“(匈奴)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攻击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 2024-11-22 2楼 回复 (0) 郝彭泽用户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不仅仅是古代中原农耕民族对于骑兵无解,而是一切农耕民族都对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没什么好办法。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按照阿瑟.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里的提法,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典型的袭击战术——政治目标较小(多以长期的南下抢掠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资料为主)、深入纵深较浅(匈奴最多也就深入到甘泉宫一带,而突厥兵最多跑到渭河桥,也就是目前的陕西中、南部)、战争时间较短(典型的抢了就跑)。为此,草原民族的骑兵多以轻装近战骑兵或者草原弓骑兵为主——马不具甲或仅着布甲,人尽量轻甲。最大限度的发挥袭扰战中机动性好、突击速度快的优势,快进快出,打短促突击战。版联场权归由芝士按回答网站或原温作者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农耕民族的步兵想要跟上草原民族的突击速度,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的通讯手段与拦阻设施的情况下,那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边境地区不可能每一处都配备部队,游牧民族如果要南下,可以在任何一处没有驻军的地方进来,然后抢掠一番迅速北撤。面对来去如风轻捷迅速的草原骑兵,步兵显然极容易陷入追不上、拦不住、抓不到的窘境里去。总的来看,在古典时代与中世纪,步兵对抗骑兵的袭击战术是农耕民族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有些主动出击的诸如汉代多次漠北大战直接打掉了匈奴的战争潜力,有些被动防守的比如明代只好筑长城设九边,靠长城作为早期预警,靠九边驻军来骑兵对骑兵,否则没什么好办法。 2024-11-22 3楼 回复 (0) 石永福用户 很简单的几个字,打得过追不上,打不过跑不了。不是战斗力差距,而是机动力差距太大。历史上并不是说步兵打不过骑兵,其实双方各有优势。如果步兵列好方阵,骑兵是不敢冲锋的,冲锋就等于死亡。一般来说步兵方阵前面是盾牌手,其次是长枪兵,再里面是刀斧手,然后是弓箭手。骑兵冲击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步兵的弓箭手,冲到近前就要面对长枪。一旦近距离接触,那就是刀斧手了。轻装骑兵不具备太强的突破力,而重甲骑兵缺乏机动性,一旦陷入步兵方阵,无论是重骑兵和轻骑兵都不会占优势。芝士回化答,版权必决究,未经布许可济,单不得转载之所以骑兵有优势,那就是因为骑兵的机动性。一般骑兵依靠极强的机动性,靠着弓箭在外围射击,然后从侧翼突击。如果步兵列好方阵,那一般也不会攻击,只在外围环绕。一旦步兵漏出破绽就开始攻击。这就好比狼群围猎一样,等待时机。还有就是倘若步兵根本没有破绽,那也可以从容退去,步兵两条腿根本追不上四条腿的马。 所以很多时候步兵适合防守,而骑兵因为其机动力,适合进攻,原因就是机动性的差距巨大。 2024-11-22 4楼 回复 (0) 彭晗用户 首先在于骑兵的优势。骑兵机动能力很强大的,尤其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对阵的骑兵部队,他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抢劫。那么就简单了,我是来抢粮抢铁器抢女人的。碰到前面有拦路的,可以试着打一下,如果是硬骨头,大不了我绕着走,继续抢。碰到软骨头,直接连着这部队都抢了。如果碰到乌龟型的,大不了转着圈来回奔跑射箭攻击。其次在于古代中国步兵为主的格局,碰到骑兵来攻击,一般怎么也得城坚沟深,然后据城而守,这样才安全,能更好保存实力。如果是在野外,那么步兵的数量在骑兵面前就是个笑话,典型的如土木堡之战,几十万大明主力就这样被几万骑兵给收拾了。步兵速度慢,给养需求多,后勤补给线路会随着战线的拉长而变长,非常容易被攻击。在野外如果部队实力不够,即便列阵也很脆弱。很多网友说可以车阵,可以重步兵,可以陌刀,这些武器装备组建的都是当时的精英部队,绝大部分部队可没这么有钱啊。所以从秦朝开始修筑长城,建造秦直道,为的就是将骑兵防御于墙外。这也算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芝士回答,展版权必究千,未经许可,不之得边转知载 2024-11-22 5楼 回复 (0) 战保鑫用户 问题本身是错误的。如果双方人数、训练度、装备差不多,骑兵正面冲击列阵步兵,等于找死。为什么这么说?第一:骑弓射程近,威力小;步弓射程远,威力大。骑兵与步兵对射,必然是骑兵吃亏。有些人想用弓箭破步兵,别想了。未经芝化士回答果允许不得转条载本文内容,提还否则将视为侵权第二:人可以不怕死,马不会。前面是密密麻麻的枪林,马不会傻傻朝上面撞。第三:步兵阵型比骑兵密集。这就意味着,一个骑兵要同时面对三个以上的步兵。有人想用骑兵绕阵找破绽,这根本不现实。人少了还好说,几万人的大战,战阵正面宽度几里甚至十几里。你去绕,不怕自己累死?比如宋朝的平戎万全阵,不算前后骑兵。中军11万步兵,正面宽度17里,纵深5里;再如,安史之乱,唐军收复长安之战,15万唐军横亘30里。去绕吧,不知绕的快还是转身快。等你累死直接捡人头。看看李陵的战例,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匈奴死伤超过汉军总人数。看看唐朝与薛延陀的诺真水之战,唐军只有数千,薛延陀八万。薛延陀是北方游牧,每人都有四匹马。但薛延陀作战方式并非骑马冲锋,而是下马列阵,步战。赢了以后骑马追击,当然败了也会骑马逃。唐军先是骑兵冲锋,被乱箭射了回来。唐军骑兵下马做步兵使用,才击溃了薛延陀。由此看,单纯靠骑兵,只能打弱鸡。不要说金人、蒙古人,他们恰恰都有强大的步兵,也都有骑兵下马做步兵使用的战例。步兵优势是正面硬干,劣势是机动能力差。以正合,以奇胜。步兵做正兵,骑兵做奇兵。正兵胶着时,奇兵侧面或后面杀出,会有奇效。没有正兵,奇兵也无从谈起。所以,就算马足够用,也不会把军队全编成骑兵。有一种步兵叫骑马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比如薛延陀,虽然一人四匹马,但人家是正经的步兵。有些人只因为蒙古人金国人辽国人马多,就以为全是骑兵,这不扯淡吗。重又被口极速音商,团消。所以,题目本身错误。所谓步兵对骑兵无解不存在。应该是马少的一方很难获得战斗主导权。 2024-11-22 6楼 回复 (0) 赵雯悦用户 因为步兵本来就不是对付骑兵的最优选择呗。以骑兵对骑兵,才是最优。无论哪里的步兵,对骑兵都谈不上“有解”,最好的局面是有效防御,抵御住骑兵的冲击确保己方阵形不散乱,不至于因溃败而陷入被追杀的局面就是胜利,至于反击中的战获,那就算赚的。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装备了高桥马鞍与马镫的骑兵,缺少这两件器具的骑兵,充其量只能称作“准骑兵”。未经芝士回答允命说许不得转引载本文内容,西两否则将视为侵权抵御骑兵冲击的长矛步兵方阵来就工种此已总及资图门,七收身张千克厂。骑兵的战斗力最主要来自于它的机动性。无论是战略机动性还是战场机动性。机动性能够保证无论是在战略层面上还是在战役层面上都能够择敌之最弱点以击之,比如截击粮道,骚扰后方,又或者对当面之敌的两翼或后路发起包抄,从而打乱敌人的作战计划以取胜。蒙古西征的时候创造过不少以战略机动性取胜的战例,往往对方觉得蒙古军还在两天路之外而放心休息的时候,当天夜里便听到了蒙古铁骑的马蹄声。而以轻轻诱敌,后以重兵包围又往往是游牧民族骑兵的惯用战术。他产使平此很,求切信史易却。骑射中的蒙古弓骑兵另外一点,装备了高桥马鞍与双侧金属马镫的骑兵相当于为己身战力开了挂。优选的马匹可以驮载披挂了重甲的骑士,甚至还能够承载马甲且能保持驰骋与冲锋。披挂全甲,持握长重兵器的骑兵阵列,一旦冲锋起来说是气势万钧是毫不夸张的。如果辅以游射轻骑兵,那任何步兵方阵都要胆战心惊。冲锋中的骑兵阵列最后,步兵方阵,尤其是复兴以后的古典步兵方阵,当然也可以凭借长矛大盾以及步射弓弩对骑射弓弩的优势对骑兵冲击进行抑制。但最重要的一点却是掌握在骑兵阵列手中的,那就是战场主动权,当打则打,不当打则退。这一点是任何步兵方阵所望尘莫及的。全装重甲的拜占庭重骑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非常有利的地形地势以及相当数量骑兵队伍的配合,步兵还真就是拿骑兵没辙。 2024-11-22 7楼 回复 (0) 犁天赐用户 有这个问题,是被电视剧误导了。因为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所谓骑射是也。而骑兵不会一上来就去冲击步兵阵形,那是找死,骑兵作战一定是先用弓箭,对着步兵阵形的侧后打击 ,步兵阵形混乱之时,骑兵就冲过来了,马踏刀砍,步兵就完了。步兵移动慢,而且一动就容易乱,骑兵则不一样,灵活,快速,打了就跑,这注定步兵是无法克制骑兵的, 2024-11-22 8楼 回复 (0) 阿济格用户 在对骑兵小规模袭扰方面,步兵确实没有办法,因为人家完全可以放风筝,打完就跑,机动性比步兵更强,而且草原骑兵多是轻骑兵,中原生有骑兵,但是轻骑兵不多,而且骑兵战斗力比不上草原骑兵,毕竟人家在马背上长大,中原马也比不上草原马高大,速度跟不上,所以在人家搞袭扰战的时候步兵很难打。但是如果是对于草原骑兵大规模的进攻中原的城镇或者主力决战,中原步兵可以打赢,因为步兵里面也有反骑兵阵营,和反骑兵武器。当然游牧民族不会那么傻也没有那么多人搞决战。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袭扰抢掠。 2024-11-22 9楼 回复 (0) 端瑞丽用户 中原步兵并不是对骑兵无解,借助优势的技术武器,严明的军纪,良好的指挥系统,充足的后勤支持,即使没有地形(城堡,山区,树林等)和气候优势,步兵其实也是可以与骑兵一战的,比如车阵,陌刀队,技术领先的弓弩,精良的步甲等,既然提到步兵对骑兵的弱势,那就来说一下。【本文骑兵更多是游牧骑兵】1、步兵没有后勤优势,劳师动众与骑兵作战,骑兵完全可以避其锋芒,隐藏实力,或打击步兵的补给线,没补给步兵很快就丧失战斗力,这时骑兵主动出击无往不利!而且骑兵补给方便,持久力强。2、步兵没有战争选择权,骑兵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地形,时间进行战斗,步兵无法达到战术突然性。骑兵可分可合,来去无踪。转载或者引用要本文内低容请注明知来源于芝写士回么答3、步兵没有骑兵的速度优势,如果队伍溃散,很容易被屠杀。制其你气将根论区己办克。4、步兵大多没有骑兵的战术素养,这里主要说的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游牧民族孩童从小就骑马涉猎,部族族众间一起长大,配合无间,经常合同演练(游猎),相当于军事演习。中面十体使天,东己断存。5、组织机构不同,中原这里常常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士训练与指挥作战分开,打硬仗的时候会有指挥无力的情况,特别是统兵者被射杀(骑兵惯用手法),后基本就是一盘散沙。而游牧骑兵是部落为基础,不断组合成大军,指挥方面没有问题,而且由于同部族作战不说游牧民族性格问题,就说大家都是有血缘关系或熟人,遇到困难也会互相救助。6、绩效考核不同,游牧骑兵往往是出来打打谷草,只有打败当地驻守部队才能去纵情抢掠,所以打步兵或驻守部队特别来劲。步兵更多是守土有责,能退敌即是大功一件,做好让骑兵知难而退,去其他防段抢掠。所以主观上对于作战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遇到兄弟防段有事,往往不能互救(一是来不及二是怕被调虎离山三是怕自己防段有事),而是各守一方,救援往往是防线后部队补上,。如此,步兵方面比骑兵有劣势。但也不是说无解,历史上有很多步战胜骑兵的战事。可以一搜解闷! 2024-11-22 10楼 回复 (0)
因为步兵无马啊!个人还是不喜欢骑兵有马在前面挡着,还是步兵更直接!
因为骑兵对步兵有先天速度优势啊!
战马给骑兵部队带来的速度优势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阿拉伯诺曼马的法国骑兵的大部队(营团规模)一天能走40公里,小部队(联排规模)能走60公里左右。而当时的步兵部队行军的标准是一天24公里,急行军为40公里。
法军骑兵的行进方式上主要分为5种:常步、速步、跑步、快跑步和袭步。速度分别是:一分钟100米、220米、320米、420米;袭步则是以马的全速来跑。跑步、快跑步和袭步主要用于急行军和快速袭击,而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骑兵长途行军时,一般只采用常步和速步,大概速度就是6千米/小时-13.2千米/小时。而制约近现代骑兵机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勤。因为战马和人一样,都得吃东西,马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一整天都吃草。但作战状态下不可能让战马一整天光吃草不打仗,这必须让战马在短时间内摄取营养。而且进食时战马要停住,因为饲料是包含大麦、燕麦、高粱、大豆、小麦、干草、蒿和食盐的精饲料。这样的干料,战马边走边吃会呛到。
版权归说芝士许回答网站资或原作者所却果有
而现问月通将计干更例报,米许越列快院住。
因此,近现代骑兵部队,每天行军一般5~6小时。战斗状态中,法军战马大麦的平均定量是4800克/马/日。如果战斗持续7天,就需要33.6千克大麦。这会大大加大战马的负荷,因此近现代骑兵持续行军作战一般不会超过一周。但这个限制对于古典时代的游牧帝国军队来说却不是问题。因为游牧帝国所最不缺的就是战马。从某种角度上说,游牧帝国是由战马所承载的。
定从气展求知组,九具目织备识该。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统计,在20 世纪之前,在草原游牧的哈萨克牧民,每一家约有15—30匹马,最富有的可达3000 匹马。以此类推,牧人的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以一人多马为常态,能够破解近代骑兵部队受限于后勤的瓶颈。
比如宋代时,辽军每正军一人,就要备马三匹,其中一匹为战马,以供临阵冲锋交战时骑乘,另二匹为备用马,供平时行军时骑乘。《辽史·兵卫志》“未遇大敌,不乘战马;侯近敌师,乘新羁马,蹄有馀力”。每一名正军还配有二名管后勤的家丁随军从征,此二人也各有一匹马为坐骑。因而,辽军每一战斗单位(一名正军二名家丁),要自备五匹马。而这种军马资源上的优势,被蒙古帝国发挥到了极致。
根据《蒙古族古代战争史》的统计,“(蒙古骑兵)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
当然这样高强度,不计成本的快速行军,是以战马的大量损耗作为代价的。1252 年9月,忽必烈与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人,迂回数千里,远征大理。中国蒙元史研究著名学者方龄贵教授曾经考证,忽必烈在这次远征中,光战马就损失了将近四十万匹。
“关于忽必烈大理行军艰险的情状,《元史》所载不多,惟《牧庵集》卷一七《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赠恭勤竭力功臣仪同三司太保封雍国公谥忠贞贺公神道碑》中有较具体的描写,节录如下:公(贺仁杰)由是人备宿卫,经吐蕃曼沱,涉大泸水,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归由来涂,前行者雪三尺,后至及丈,峻阪踏冰为梯,卫士多徒行,有远至千里外者。比饮至略畔,最诸军亡失马几四十万匹。”
不过这种巨大的损耗对于游牧帝国来说,根本不会伤筋动骨。比如宋代辽道宗年间,“以牧马蕃息,多至百万”。至天祚朝,尽管“累与金(女真)战。番汉战马损十六七”,但仍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辽亡后,除被女真掠得外,塞外尚有马数十万匹,被西迁的耶律大石所得。
内蒙古牧业系统曾对蒙古马进行过统一测算,普遍驮载在100公斤以上,最大拉车挽力可达300公斤。骑乘速度:1600米,2分22秒;2000米,5分钟左右;一万米不到十五分钟,8小时可走60公里;优良品种可每小时前进13—15公里,日行150公里。相比之下人的速度就差多了。1500米世界纪录是3分26秒00,2000米是4分49秒99,一万米26分17秒53。但这些长跑记录,是在绝对轻负荷状态下。善于步行行军的解放军,5公里武装负重越野,20分钟就已经是优秀成绩,而且一般不考虑跑完立即投入激烈的肉搏作战。
由此可见,一人多马的游牧骑兵在那个没有电报和汽车的时代,拥有着情报传输和机动力上的绝对优势。这使得游牧骑兵能够快速绕过汉民族防线,袭击毫无保护的和平居民,然后在大批汉民族军队赶来前撤退。如果汉民族军队追击,游牧骑兵就会利用机动上的优势,不与汉民族军队正面作战,或偷袭、或袭扰,或快速调集优势兵力合围汉民族军队。甚至游牧骑兵只需不断引诱汉民族军队追击,然后将其引入大漠,使其迷路,靠饥饿和干渴来解决敌人。
就像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他的《草原帝国》里写道:“(匈奴)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攻击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不仅仅是古代中原农耕民族对于骑兵无解,而是一切农耕民族都对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没什么好办法。
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按照阿瑟.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里的提法,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典型的袭击战术——政治目标较小(多以长期的南下抢掠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资料为主)、深入纵深较浅(匈奴最多也就深入到甘泉宫一带,而突厥兵最多跑到渭河桥,也就是目前的陕西中、南部)、战争时间较短(典型的抢了就跑)。为此,草原民族的骑兵多以轻装近战骑兵或者草原弓骑兵为主——马不具甲或仅着布甲,人尽量轻甲。最大限度的发挥袭扰战中机动性好、突击速度快的优势,快进快出,打短促突击战。
版联场权归由芝士按回答网站或原温作者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农耕民族的步兵想要跟上草原民族的突击速度,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的通讯手段与拦阻设施的情况下,那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边境地区不可能每一处都配备部队,游牧民族如果要南下,可以在任何一处没有驻军的地方进来,然后抢掠一番迅速北撤。面对来去如风轻捷迅速的草原骑兵,步兵显然极容易陷入追不上、拦不住、抓不到的窘境里去。总的来看,在古典时代与中世纪,步兵对抗骑兵的袭击战术是农耕民族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有些主动出击的诸如汉代多次漠北大战直接打掉了匈奴的战争潜力,有些被动防守的比如明代只好筑长城设九边,靠长城作为早期预警,靠九边驻军来骑兵对骑兵,否则没什么好办法。
很简单的几个字,打得过追不上,打不过跑不了。不是战斗力差距,而是机动力差距太大。
历史上并不是说步兵打不过骑兵,其实双方各有优势。如果步兵列好方阵,骑兵是不敢冲锋的,冲锋就等于死亡。一般来说步兵方阵前面是盾牌手,其次是长枪兵,再里面是刀斧手,然后是弓箭手。骑兵冲击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步兵的弓箭手,冲到近前就要面对长枪。一旦近距离接触,那就是刀斧手了。轻装骑兵不具备太强的突破力,而重甲骑兵缺乏机动性,一旦陷入步兵方阵,无论是重骑兵和轻骑兵都不会占优势。
芝士回化答,版权必决究,未经布许可济,单不得转载
之所以骑兵有优势,那就是因为骑兵的机动性。一般骑兵依靠极强的机动性,靠着弓箭在外围射击,然后从侧翼突击。如果步兵列好方阵,那一般也不会攻击,只在外围环绕。一旦步兵漏出破绽就开始攻击。这就好比狼群围猎一样,等待时机。还有就是倘若步兵根本没有破绽,那也可以从容退去,步兵两条腿根本追不上四条腿的马。
所以很多时候步兵适合防守,而骑兵因为其机动力,适合进攻,原因就是机动性的差距巨大。
首先在于骑兵的优势。骑兵机动能力很强大的,尤其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对阵的骑兵部队,他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抢劫。那么就简单了,我是来抢粮抢铁器抢女人的。碰到前面有拦路的,可以试着打一下,如果是硬骨头,大不了我绕着走,继续抢。碰到软骨头,直接连着这部队都抢了。如果碰到乌龟型的,大不了转着圈来回奔跑射箭攻击。
其次在于古代中国步兵为主的格局,碰到骑兵来攻击,一般怎么也得城坚沟深,然后据城而守,这样才安全,能更好保存实力。如果是在野外,那么步兵的数量在骑兵面前就是个笑话,典型的如土木堡之战,几十万大明主力就这样被几万骑兵给收拾了。步兵速度慢,给养需求多,后勤补给线路会随着战线的拉长而变长,非常容易被攻击。在野外如果部队实力不够,即便列阵也很脆弱。很多网友说可以车阵,可以重步兵,可以陌刀,这些武器装备组建的都是当时的精英部队,绝大部分部队可没这么有钱啊。
所以从秦朝开始修筑长城,建造秦直道,为的就是将骑兵防御于墙外。这也算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芝士回答,展版权必究千,未经许可,不之得边转知载
问题本身是错误的。
如果双方人数、训练度、装备差不多,骑兵正面冲击列阵步兵,等于找死。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骑弓射程近,威力小;步弓射程远,威力大。骑兵与步兵对射,必然是骑兵吃亏。有些人想用弓箭破步兵,别想了。
未经芝化士回答果允许不得转条载本文内容,提还否则将视为侵权
第二:人可以不怕死,马不会。前面是密密麻麻的枪林,马不会傻傻朝上面撞。
第三:步兵阵型比骑兵密集。这就意味着,一个骑兵要同时面对三个以上的步兵。
有人想用骑兵绕阵找破绽,这根本不现实。人少了还好说,几万人的大战,战阵正面宽度几里甚至十几里。你去绕,不怕自己累死?
比如宋朝的平戎万全阵,不算前后骑兵。中军11万步兵,正面宽度17里,纵深5里;再如,安史之乱,唐军收复长安之战,15万唐军横亘30里。去绕吧,不知绕的快还是转身快。等你累死直接捡人头。
看看李陵的战例,五千步兵对八万骑兵,匈奴死伤超过汉军总人数。
看看唐朝与薛延陀的诺真水之战,唐军只有数千,薛延陀八万。薛延陀是北方游牧,每人都有四匹马。但薛延陀作战方式并非骑马冲锋,而是下马列阵,步战。赢了以后骑马追击,当然败了也会骑马逃。
唐军先是骑兵冲锋,被乱箭射了回来。唐军骑兵下马做步兵使用,才击溃了薛延陀。
由此看,单纯靠骑兵,只能打弱鸡。不要说金人、蒙古人,他们恰恰都有强大的步兵,也都有骑兵下马做步兵使用的战例。
步兵优势是正面硬干,劣势是机动能力差。以正合,以奇胜。步兵做正兵,骑兵做奇兵。正兵胶着时,奇兵侧面或后面杀出,会有奇效。没有正兵,奇兵也无从谈起。
所以,就算马足够用,也不会把军队全编成骑兵。
有一种步兵叫骑马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比如薛延陀,虽然一人四匹马,但人家是正经的步兵。有些人只因为蒙古人金国人辽国人马多,就以为全是骑兵,这不扯淡吗。
重又被口极速音商,团消。
所以,题目本身错误。所谓步兵对骑兵无解不存在。应该是马少的一方很难获得战斗主导权。
因为步兵本来就不是对付骑兵的最优选择呗。以骑兵对骑兵,才是最优。
无论哪里的步兵,对骑兵都谈不上“有解”,最好的局面是有效防御,抵御住骑兵的冲击确保己方阵形不散乱,不至于因溃败而陷入被追杀的局面就是胜利,至于反击中的战获,那就算赚的。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装备了高桥马鞍与马镫的骑兵,缺少这两件器具的骑兵,充其量只能称作“准骑兵”。
未经芝士回答允命说许不得转引载本文内容,西两否则将视为侵权
抵御骑兵冲击的长矛步兵方阵
来就工种此已总及资图门,七收身张千克厂。
骑兵的战斗力最主要来自于它的机动性。无论是战略机动性还是战场机动性。机动性能够保证无论是在战略层面上还是在战役层面上都能够择敌之最弱点以击之,比如截击粮道,骚扰后方,又或者对当面之敌的两翼或后路发起包抄,从而打乱敌人的作战计划以取胜。蒙古西征的时候创造过不少以战略机动性取胜的战例,往往对方觉得蒙古军还在两天路之外而放心休息的时候,当天夜里便听到了蒙古铁骑的马蹄声。而以轻轻诱敌,后以重兵包围又往往是游牧民族骑兵的惯用战术。
他产使平此很,求切信史易却。
骑射中的蒙古弓骑兵
另外一点,装备了高桥马鞍与双侧金属马镫的骑兵相当于为己身战力开了挂。优选的马匹可以驮载披挂了重甲的骑士,甚至还能够承载马甲且能保持驰骋与冲锋。披挂全甲,持握长重兵器的骑兵阵列,一旦冲锋起来说是气势万钧是毫不夸张的。如果辅以游射轻骑兵,那任何步兵方阵都要胆战心惊。
冲锋中的骑兵阵列
最后,步兵方阵,尤其是复兴以后的古典步兵方阵,当然也可以凭借长矛大盾以及步射弓弩对骑射弓弩的优势对骑兵冲击进行抑制。但最重要的一点却是掌握在骑兵阵列手中的,那就是战场主动权,当打则打,不当打则退。这一点是任何步兵方阵所望尘莫及的。
全装重甲的拜占庭重骑兵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非常有利的地形地势以及相当数量骑兵队伍的配合,步兵还真就是拿骑兵没辙。
有这个问题,是被电视剧误导了。因为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所谓骑射是也。而骑兵不会一上来就去冲击步兵阵形,那是找死,骑兵作战一定是先用弓箭,对着步兵阵形的侧后打击 ,步兵阵形混乱之时,骑兵就冲过来了,马踏刀砍,步兵就完了。步兵移动慢,而且一动就容易乱,骑兵则不一样,灵活,快速,打了就跑,这注定步兵是无法克制骑兵的,
在对骑兵小规模袭扰方面,步兵确实没有办法,因为人家完全可以放风筝,打完就跑,机动性比步兵更强,而且草原骑兵多是轻骑兵,中原生有骑兵,但是轻骑兵不多,而且骑兵战斗力比不上草原骑兵,毕竟人家在马背上长大,中原马也比不上草原马高大,速度跟不上,所以在人家搞袭扰战的时候步兵很难打。
但是如果是对于草原骑兵大规模的进攻中原的城镇或者主力决战,中原步兵可以打赢,因为步兵里面也有反骑兵阵营,和反骑兵武器。当然游牧民族不会那么傻也没有那么多人搞决战。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袭扰抢掠。
中原步兵并不是对骑兵无解,借助优势的技术武器,严明的军纪,良好的指挥系统,充足的后勤支持,即使没有地形(城堡,山区,树林等)和气候优势,步兵其实也是可以与骑兵一战的,比如车阵,陌刀队,技术领先的弓弩,精良的步甲等,既然提到步兵对骑兵的弱势,那就来说一下。【本文骑兵更多是游牧骑兵】
1、步兵没有后勤优势,劳师动众与骑兵作战,骑兵完全可以避其锋芒,隐藏实力,或打击步兵的补给线,没补给步兵很快就丧失战斗力,这时骑兵主动出击无往不利!而且骑兵补给方便,持久力强。
2、步兵没有战争选择权,骑兵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地形,时间进行战斗,步兵无法达到战术突然性。骑兵可分可合,来去无踪。
转载或者引用要本文内低容请注明知来源于芝写士回么答
3、步兵没有骑兵的速度优势,如果队伍溃散,很容易被屠杀。
制其你气将根论区己办克。
4、步兵大多没有骑兵的战术素养,这里主要说的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游牧民族孩童从小就骑马涉猎,部族族众间一起长大,配合无间,经常合同演练(游猎),相当于军事演习。
中面十体使天,东己断存。
5、组织机构不同,中原这里常常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士训练与指挥作战分开,打硬仗的时候会有指挥无力的情况,特别是统兵者被射杀(骑兵惯用手法),后基本就是一盘散沙。而游牧骑兵是部落为基础,不断组合成大军,指挥方面没有问题,而且由于同部族作战不说游牧民族性格问题,就说大家都是有血缘关系或熟人,遇到困难也会互相救助。
6、绩效考核不同,游牧骑兵往往是出来打打谷草,只有打败当地驻守部队才能去纵情抢掠,所以打步兵或驻守部队特别来劲。步兵更多是守土有责,能退敌即是大功一件,做好让骑兵知难而退,去其他防段抢掠。所以主观上对于作战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遇到兄弟防段有事,往往不能互救(一是来不及二是怕被调虎离山三是怕自己防段有事),而是各守一方,救援往往是防线后部队补上,。
如此,步兵方面比骑兵有劣势。但也不是说无解,历史上有很多步战胜骑兵的战事。可以一搜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