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雄心勃勃想干大事的太子,历史上的表现如何?

《长安十二时辰》中雄心勃勃想干大事的太子,历史上的表现如何?
抛开马亲王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描写的英明果敢的太子不谈,实际上马亲王过于美化了太子李亨,但实际而言,李亨当太子的时候,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看不出是个有为太子,当皇帝以后也不是特别“出彩”。而且他给唐朝种下亡国的祸根。李亨,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27岁为太子。唐朝第七位皇帝,由于安史之乱,使得李亨成为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的皇帝,公元756年当了18年太子终于趁安史之而登基,时年45岁。在位6年,52岁驾崩。不客气地说,唐朝灭亡就是才从李亨开始的,唐朝的宦官乱政也是由他开始,他也是由于宦官乱政的时候惊惧而亡。我们必须承认,李亨这个太子是捡来的,如果不是前太子李英被杀,根本轮不到他。在李隆基这个强势皇帝下面当太子可谓十分艰难,李林甫由于太子不是他所提议,一直想把李亨弹劾下台。而李隆基很提防防范太子,唐代儿子造反的登基的不少。李隆基自己就是政变上台,在这样的事情上十分警惕。所以现实迫使李亨不得不谨小慎微。处处忍让。18年的太子生涯彻底把李亨雄心壮志给磨平了,从装孙子成了“真孙子”。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亨也许会平安登基。但他趁安史之乱国家中枢失控的情况下。能够采取有利时机登基,是应该的,必须的,也是正确的。所以史书评价李亨登基是自立而非篡位,这样他就具有最合法的地位去整合一切力量去平定叛乱。但就在李亨准备御宇山河再造大唐的时候,玄宗处境可谓难堪与尴尬。他已经是无斗志,心境渐凉。安史之乱的责任他必须去承担,李亨不会在意这位太上皇的处境的,只要他安全就好,而由于李亨为了使得自己登基合法,急于收复两京。拒接采纳李泌的意见。没有及时入河北消灭叛军。这就导致了后来藩镇割据。这就起始于李亨战略目光的短浅。李亨为了保太子狠心杀了自己喜欢的武将儿子,做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事情,晚年又怕张皇后效仿武则天,利用宦官诛杀张皇后,一绝后患,自己反感父亲杀子的作为,而自己晚年做的比父亲李隆基还狠还绝,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在对待永王的问题上,看得出李亨是宅心仁厚的皇帝,晚年不得不杀张皇后和第二子都是为了保护唐代宗李豫。(也有人说是李辅国干的)。应该说李亨的6年太子之位做的并不舒心,可谓心力交瘁,这显然是他个人能力和格局不够造成的。李亨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一生可谓凄惨。唐朝是从唐肃宗李亨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