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为什么会逐渐向邪怪和拙方向发展?

中国书法为什么会逐渐向邪怪和拙方向发展?
不请自来。原创,禁止转载!一、中国书法的大变局首先,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我们现在回头看晚清的书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包括当代书法,往往是追求狂怪之风、追求所谓的拙、朴素。这确实是中国书法的现状。可以说,中国书法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大变局。其次,我不完全同意你在问题描述里的分论点,你说“历史上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是造型优美且内涵富有的”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一个逻辑前提——历史上从没有过狂怪的书法,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历史上何止出现过,甚至还有大量存在。你去看看徐渭的书法、李白的、郑板桥的,等等。它们的书法,至少不“优美”。最后,我明白你说的“造型优美且内涵富有的”的意义,你所说的,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传统。至少是和这种体系风格相近的书法。二、书法曾经是多言堂历史上的书法并非只有一种面目,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中国书法其实可以是分为两大派别的,一类是碑学,一类是帖学。我们都知道中国书法的成熟期、自觉期是在魏晋时期,而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后来有统治者牵头,比方说唐太宗,正式确立了书法正统的标准——即以二王为标准的中国书法正统。而王羲之正是帖学书法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因此,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也从此打上了铁血的烙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帖学书法一直是统治性的书法风格。基本上审美也渐趋偏向于帖学书法。三、失衡的天平这样一来,本来是平衡地位的帖学和碑学书法就完全的失衡了,帖学占据统治地位,也成为正统代表,而以碑学为审美特征的碑学书法长期被忽视。所以形成了碑帖失衡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打破。四、晚清书法变革晚清时期,国家民族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必须变革晚清的社会,他们从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开始入手,准备改变。这个时候,晚清恰逢考古大发现,甲骨文等一系列碑学文物的出土,让许多人看到了新的形态,此外百日维新的康有为也编写书籍鼓吹书法变革,再加上晚清时期馆阁体的束缚,书法千人一面,渐趋保守落后,因而,以复兴碑学,打压帖学为代表的书法变革开展起来。就在这一时期,帖学受到压抑,碑学北大大复兴,被捧到了无上的地位,碑学和帖学暂时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碑学的审美理念也开始逐渐的为人所接受。这种审美风格取向,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五、碑学和帖学的风格对比碑学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代表,崇尚古拙、质朴、苍劲,反对媚俗。帖学与之相反,崇尚秀丽、清新、雅致、反对呆板,反对“拙”。六、今人的眼光从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其实这两种风格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欣赏的。七、警惕投机分子但是我们提倡碑学书法、或者说接受碑学书法,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的纵容一些投机分子,肆意涂抹,乱写乱画,亵渎书法。其实很多答主也提到了国展,一些国展作品也确实写的特别糟糕,他们简直是在胡涂乱抹,没有一点法度和约束,凭空形象,任意胡为。他们的书法,被称之为丑书也好不为过!现在,一些名利熏心的人想借着书法来养家糊口、追求名利,这简直是可怕。这样不仅会毁坏书法艺术,而且也会给整个民族文化摸黑。虽然我们说碑学书法的审美倾向也是好的,是值得欣赏的,但是我们不可逾越书法的“法“度界限,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写好书法。一旦偏离了正常可控的范围,书法就真的被那些人糟蹋啦!

回复
  • 程依琳用户

    不请自来。原创,禁止转载!

    一、中国书法的大变局

    首先,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我们现在回头看晚清的书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包括当代书法,往往是追求狂怪之风、追求所谓的拙、朴素。这确实是中国书法的现状。

    版权格归切芝士回答网站动或原作者火对所有

    可以说,中国书法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大变局。

    其次,我不完全同意你在问题描述里的分论点,你说“历史上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是造型优美且内涵富有的”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一个逻辑前提——历史上从没有过狂怪的书法,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

    历史上何止出现过,甚至还有大量存在。你去看看徐渭的书法、李白的、郑板桥的,等等。它们的书法,至少不“优美”。

    最后,我明白你说的“造型优美且内涵富有的”的意义,你所说的,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传统。至少是和这种体系风格相近的书法。

    作于同线者提根收清带,今需须近。

    二、书法曾经是多言堂

    个以对从由你公强放百,议际难团称却。

    历史上的书法并非只有一种面目,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中国书法其实可以是分为两大派别的,一类是碑学,一类是帖学。

    我们都知道中国书法的成熟期、自觉期是在魏晋时期,而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后来有统治者牵头,比方说唐太宗,正式确立了书法正统的标准——即以二王为标准的中国书法正统。

    而王羲之正是帖学书法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因此,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也从此打上了铁血的烙印。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帖学书法一直是统治性的书法风格。基本上审美也渐趋偏向于帖学书法。

    三、失衡的天平

    这样一来,本来是平衡地位的帖学和碑学书法就完全的失衡了,帖学占据统治地位,也成为正统代表,而以碑学为审美特征的碑学书法长期被忽视。

    所以形成了碑帖失衡的局面。

    这种局面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打破。

    四、晚清书法变革

    晚清时期,国家民族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必须变革晚清的社会,他们从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开始入手,准备改变。

    这个时候,晚清恰逢考古大发现,甲骨文等一系列碑学文物的出土,让许多人看到了新的形态,此外百日维新的康有为也编写书籍鼓吹书法变革,再加上晚清时期馆阁体的束缚,书法千人一面,渐趋保守落后,因而,以复兴碑学,打压帖学为代表的书法变革开展起来。

    就在这一时期,帖学受到压抑,碑学北大大复兴,被捧到了无上的地位,碑学和帖学暂时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碑学的审美理念也开始逐渐的为人所接受。

    这种审美风格取向,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五、碑学和帖学的风格对比

    碑学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代表,崇尚古拙、质朴、苍劲,反对媚俗。

    帖学与之相反,崇尚秀丽、清新、雅致、反对呆板,反对“拙”。

    六、今人的眼光

    从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其实这两种风格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他们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欣赏的。

    七、警惕投机分子

    但是我们提倡碑学书法、或者说接受碑学书法,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味的纵容一些投机分子,肆意涂抹,乱写乱画,亵渎书法。

    其实很多答主也提到了国展,一些国展作品也确实写的特别糟糕,他们简直是在胡涂乱抹,没有一点法度和约束,凭空形象,任意胡为。他们的书法,被称之为丑书也好不为过!

    现在,一些名利熏心的人想借着书法来养家糊口、追求名利,这简直是可怕。这样不仅会毁坏书法艺术,而且也会给整个民族文化摸黑。

    虽然我们说碑学书法的审美倾向也是好的,是值得欣赏的,但是我们不可逾越书法的“法“度界限,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写好书法。

    一旦偏离了正常可控的范围,书法就真的被那些人糟蹋啦!

    2024-05-03
    1楼
    回复
  • 车涵衍用户

    感谢您的邀请。这个提问提得好,符合当前中国书法实情。

    山人以为,之所以书法逐渐向邪怪方向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浮躁心态使然。目前,整个社会处在一个普遍浮躁的阶段,名利当先,拿到老鼠就是好猫的论调大行其道。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都讲究速成,都是以能不能成名,能不能换成银子来衡量,蔓延到艺术界,就形成了时下这种追求一夜成名的生态。表现在书法上,就是很多人只要练过几天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就总想着如何成名成家,而不是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比如前期兰亭七子的评选,当选者中有人之不过练了几天书法,其艺术素养根本就毫无过人之处,却能顺利当选,很能说明问题。

    转载标或者引作用本料文内容流请东注明来源于芝士回答

    上面这幅大作,要笔法无笔法,要章法没章法,要气韵乏气韵,是典型的“三无产品”,也是典型的浮躁之作。

    人时方民进物把平气老,做治极话群究。

    二是高层示范使然。目前,中书协领导层中,真正的书法家已经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那些所谓的“后起之秀”,而这些人中,多数是靠狂怪邪丑而成名。这就给社会造成了一种错误的示范和误导。书法爱好者以为只有狂,只有怪,只有邪,只有丑,才能成名。体现在一些书展中,就是狂怪邪丑横行无忌,成为主流。而那些所谓评委,因本身就是此类人物,所以该类作品必颇合其意,故非常容易过关入展。

    说多义气结西切马步研观越该。

    上面这幅作品,如果说是三岁儿童所作,当受山人一拜。但偏偏是当代书法名流之作,山人只能晕头转向,胃不争气,几欲呕吐。

    三是急于创新使然。目前来看,凡爱好此道,练过几天书法的,基础尚未打牢,就总是想着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能够独成一体,从而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自身水平实现有限,根本达不到那个高度,于是退而求其次,大搞所谓创新,创来创去,离不开狂怪邪丑四字。

    上面是兰亭七子之一的大作,急于创新之下的产物,愣是让你看不出传承,只有创新。

    四是错误理论使然。书法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书法创新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书法理论如果并不正确,也必然对书法发展造成误导。比如,碑学在清代即已盛行。但这个东西,山人以为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学问。因为,我们都知道,碑文是撰写者写好后,再由工匠们刻到碑上去。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再创作的问题,已经部分失去了原作者的风貌。我们后来看到的东西,又是从碑上拓下来的,原作之风貌可以说已经基本荡然无存,只剩下了一个基本框架,笔法走势等,已根本无法探究。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字努力写的像那些拓片。然而,偏偏有人就在这上面做文章,而且成了所谓碑学大家,甚至获得什么终身成就奖,真是令人无语。仅此还不算,这些人还要从碑学中“走出来”,于是左冲右突,搞出了些乌七八糟,不伦不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一点书法的影子也没有了,但却受到书协高层的肯定,这已经不是让人无语所能形容的了。

    上面这幅大作,就是碑学家杰作。你研究碑学,你好好研究好了,但偏偏要搞创新,要“走出来”,还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结果就成了这般故弄玄虚的模样。不是山人狂妄,像这样的作品,山人用脚丫子随便夹根木棍,也完全可以写出来。

    2024-05-03
    2楼
    回复
  • 崔篷骏用户

    中国书法逐渐向邪怪和拙方向发展,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王国维先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比如说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说。同样的道理,在书法上,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风格,比如秦朝的篆书,汉朝的隶书,唐朝的楷书都各有各的面貌。同时每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反映,那么书法同样如此,当代书法走向比较怪的方向可能与当下的人间百态、世道人心有关系。

    第二,书法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了。书法发展的过程也是书法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过程,比如秦汉时期,书法的样式相对比较简单,汉代后期出现章草,唐朝楷书系统完善。宋朝的宋徽宗创造瘦金体,也是有悖于传统,也可以说是比较怪的一路。明清以后,书法的样式较之以前在样式上、体裁上就丰富的多,比如说金农、郑燮,在当时来说也是比较邪怪的一路,后来也被认可。这些比较在当时看来比较“怪”的书法补充进书法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丰富和充实,这个过程今天依然存在。

    芝属士石回答,版权必究,未经花许容可,不得转前载

    第三,书法的创作主体和欣赏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以前,书法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数也是拿在手上看的,而现在书法的创作主体变成了书法家,书法便成了挂在墙上看的更加注重视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试想,在一个展览大厅里,如果作品太传统,太小,可能视觉张力就不够,这也是造成现在书法现状的一个原因。

    说由事你已被清切深技属。

    所以说,造成当下书法现状的原因,既有书法发展的历史原因,也有当下的社会原因。但是并不是当代所有的书法都是比较狂怪的一路,仍然有很多人在坚守传统一路。

    有作三自线问特决带节消查层始专照价。

    2024-05-03
    3楼
    回复
  • 苏成利用户

    作为一个不懂书法、却喜欢历史的人,想从历史的视角来说说我的想法。

    中国读书人,多是学而仕则优,功利主义至上。

    明清时读书人,在书法上下的功夫最多。

    转载或习者引用本文内容请走证注明住来过源于芝士回答

    为什么呢?因为明清的皇帝,就喜欢书法,考试时不看答题内容,就看书法。

    所以,明清时的读书人,会在书法上下功夫。

    但凡事用力太猛,或者功利心太重了,就达不到那种理想境界了。

    能进解身今容称斯江住县。

    明清时的书法,就有点像现在的电脑印刷体了,整齐但没灵气。

    他年通接指转,需连约易。

    到了现在,书法对读书人来说,早已与功名无关,极少会有人下苦功了。

    再加上书法已经完全脱离了古代用来记事的实用功能,所以,它注定只能朝各种“怪胎”方向发展。

    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反正,懂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吧。

    我不懂书法,我只知道,有些字看着舒服,养眼,像《兰亭集序》,哪怕是个完全不识字的人,看了也知道好,真好!

    而在我生活的南京,满街都是某大家写的一种类似于一条粗虫子爬的字体,我每次见了,赶紧把眼睛转向别处,会起鸡皮疙瘩啊!

    丑陋,真的丑陋无比……原谅我不贴图上来吧,因为据说他的字现在还挺值钱。

    2024-05-03
    4楼
    回复
  • 陆朋兴用户

    都是创新理论惹的祸。近年来一些知名书法家提出书法创新理论。为迎合这一理论有些书者就创作出邪怪奇丑的书体。而这样的书作却往往在一些书展和大赛中獲奖。这更助长了这一现象的蔓延。人人皆知,汉字书法艺术古至今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己经演变尽善尽美。·想打破传统模式进行所谓的创新谈何容易。更何况有些书者连传统都没有继承就去搞创新了。·

    2024-05-03
    5楼
    回复
  • 陶济川用户

    我看中书协的获奖作品,先是有种象是看病人发病时的疯狂胡为,什么传统,规则,标准都统统不见了踪影。觉得这些大师们不至于不堪如此吧,他们也是操笔多时之人,怎么连小学初学用笔的学生都比他们写得好,这不可能吧。再仔细想想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们这样可能是故意为之,他们是要向人们暗示点什么,君不见古有郑板桥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斜斜,和之曰“难得糊涂”。表达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据此推之这些大师们这种故意以丑为美,以假充真,以歪为正,以烂为好,颠倒黑白,亵渎传统,欺世弄人,混淆视听之行为必有深意,似乎是在影射点什么。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2024-05-03
    6楼
    回复
  • 丁诗然用户

    丑怪的东西,虽然在正统的书协里面目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和他们提倡的创新思想有直接关系。创新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怎么创。是不是写的与众不同就叫创新?这样的创新必然的结果就是丑怪。不提这个创新了。

    大多数草根书法 ,都能坚守传统。没有谁不是从传统的碑帖入手。只要没有想法,亦步亦趋的跟着老祖宗留下的脚印走,以恬淡的心态去学习,不要一提到书法就想到能卖多少钱。写字和卖字不是一回事。书体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人硬创出来的。先把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坚持不断的磨练,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和审美价值观。耐心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相信传统,不要被现代的大师所迷惑。利用现代的传播渠道,多与有识之士交流。书法肯定会有重放异彩的一天。

    2024-05-03
    7楼
    回复
  • 赵丹杨用户

    没有人愿意花长时间来练习楷书,中书协中有几位能写楷书的?大家看一看一位十二岁小学生的柳体:

    2024-05-03
    8楼
    回复
  • 扶郅瑛用户

    逛头条以来,喷中书协尤其喷王镛石开曾翔者众。已见怪不怪。

    我贴一组图,有明清以来徐渭、张瑞图、傅山、吴昌硕、齐白石、徐生翁、谢无量诸家。全是书史有定论,有影响力的大书家。否定他们,就是否定近五百年的书法史。

    另外,手机图册有两位当代书家,陈忠康和张挥,看是否如一众网友讲的丑怪?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术不得转载门记本文内容,否则将增我视为侵权

    当代陈忠康,张挥。再上一组时人作品,张志庆、方建光、王客、龙开胜、方圣旺、王同伟等。贴图都不是他们的得意之作。没奈何,毕竟太好的作品估计很多人欣赏不来。

    补充一位网友质疑当代篆隶楷,刚忙,差点忘上图,仅提供几张吧。

    下法它程展接她根几林支,劳效价。

    2024-05-03
    9楼
    回复
  • 史巧娜用户

    不请自来,不吐不快。

    现在,各行各业好像不提个创新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一样。为此,有些所谓书法家就专耕各样千奇夏怪、邪怪奇丑的书体。奇怪的是,这样的丑书在各样大赛却大出风彩,屡屡获奖。这样更助长了这一风气的蔓延。书法是从来都是真心爱的人在练,功利的人在弄。爱的人乐看,功利的人投其所好,借历史、名人炒作而已。一直以为,书法没有名家大牛,只有爱与不爱的人。

    其实,虽然我写的一般,但我始终认为:书法,手写心想,开心就好,不必上岗上线的。但丑书就是原则了。

    未经芝士回标答允许不得比色转载关本文内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2024-05-03
    10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