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后,慈禧为了制衡湘军和曾国藩,都用了哪些招?

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后,慈禧为了制衡湘军和曾国藩,都用了哪些招?
满人的祖训就是汉人不可相信,自吴三桂起兵反叛以来,清朝近200年的统治时期,汉人始终屈居于满蒙亲贵之下,不仅始终未能掌握中枢大权,甚至连统领一方的兵权也未获允准。正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曾国藩获得了创建湘勇,统帅大军的机会,更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各自领军,参与平叛,屡建功勋,从而得授封疆大吏之职。可尽管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失地,屡克名城,并于同治三年六月攻陷金陵(天京),创下不世功勋。但清廷对汉人的防范之心不仅没有消除,反倒因为金陵的收复而变得愈加明显。慈禧对曾国藩和湘军采用了一系列的招术,迫使湘军大幅裁军,把曾国藩架空,彻底沦为一方督抚,再无实力与朝廷抗衡。分化制衡慈禧极力笼络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去除曾国藩的羽翼,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攻陷金陵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封曾国藩为毅勇侯,曾国荃为威毅伯,但同时又将收复苏、常的李鸿章封为肃毅伯,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官文封为果威伯,这使得率部苦战,拿下金陵的曾国荃大为不满。慈禧还任命左宗棠为闽浙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这些都很明显地表现出是慈禧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让湘军因互相争功从而分裂。武力威慑慈禧调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到安徽一带,借剿捻之名,行窥测之实。僧格林沁一向瞧不起汉人,由他坐镇安徽,监督十余万湘军的动向。堵住了湘军北上的道路。由满蒙亲贵官文坐镇武昌,控制长江上游,堵住了湘军沿江西上的道路。严词追责慈禧在颁发褒奖上谕的同时,借左宗棠上奏幼天王出逃之事严词追究曾国荃等人的责任,使曾国荃更加不满,借养病为由辞官引退。慈禧还大肆追究金陵财宝去向,自知理亏的曾国藩只好一口咬定金陵城内没有财宝,但气势上已落下风。调虎离山在僧格林沁战死山东后,慈禧又命曾国藩率军剿捻,剿捻失败后又调曾就任号称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名为升迁,实则暗黜,直隶总督没有两江总督实权大,财赋更不能相提并论。总督直隶期间,曾国藩因办理天津教案举措失当,背负骂名,弄得狼狈不堪。慈禧用这几个招数,巧妙的制衡了不可一世的湘军,也使得曾国藩晚年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在用人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确有其高明之处。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 郑一诺用户

    满人的祖训就是汉人不可相信,自吴三桂起兵反叛以来,清朝近200年的统治时期,汉人始终屈居于满蒙亲贵之下,不仅始终未能掌握中枢大权,甚至连统领一方的兵权也未获允准。正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曾国藩获得了创建湘勇,统帅大军的机会,更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各自领军,参与平叛,屡建功勋,从而得授封疆大吏之职。可尽管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失地,屡克名城,并于同治三年六月攻陷金陵(天京),创下不世功勋。但清廷对汉人的防范之心不仅没有消除,反倒因为金陵的收复而变得愈加明显。慈禧对曾国藩和湘军采用了一系列的招术,迫使湘军大幅裁军,把曾国藩架空,彻底沦为一方督抚,再无实力与朝廷抗衡。

    分化制衡

    慈禧极力笼络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去除曾国藩的羽翼,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攻陷金陵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封曾国藩为毅勇侯,曾国荃为威毅伯,但同时又将收复苏、常的李鸿章封为肃毅伯,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官文封为果威伯,这使得率部苦战,拿下金陵的曾国荃大为不满。慈禧还任命左宗棠为闽浙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这些都很明显地表现出是慈禧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让湘军因互相争功从而分裂。

    武力威慑

    慈禧调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到安徽一带,借剿捻之名,行窥测之实。僧格林沁一向瞧不起汉人,由他坐镇安徽,监督十余万湘军的动向。堵住了湘军北上的道路。由满蒙亲贵官文坐镇武昌,控制长江上游,堵住了湘军沿江西上的道路。

    未经专芝士回答允许不电海得给转载本空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严词追责

    慈禧在颁发褒奖上谕的同时,借左宗棠上奏幼天王出逃之事严词追究曾国荃等人的责任,使曾国荃更加不满,借养病为由辞官引退。慈禧还大肆追究金陵财宝去向,自知理亏的曾国藩只好一口咬定金陵城内没有财宝,但气势上已落下风。

    学民力二质第文统光非难响族。

    调虎离山

    在僧格林沁战死山东后,慈禧又命曾国藩率军剿捻,剿捻失败后又调曾就任号称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名为升迁,实则暗黜,直隶总督没有两江总督实权大,财赋更不能相提并论。总督直隶期间,曾国藩因办理天津教案举措失当,背负骂名,弄得狼狈不堪。

    和用当表原但无品根光压温技。

    慈禧用这几个招数,巧妙的制衡了不可一世的湘军,也使得曾国藩晚年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在用人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确有其高明之处。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1-23
    1楼
    回复
  • 李馨竹用户

    与题主想像的不一样,其实,慈禧还真没有把曾国藩怎么样。

    曾氏兄弟攻克江宁、太平天国团灭是同治三年春,这个时候的慈禧太后刚刚掌权。清廷那个时候的体制是“太后垂帘、亲王秉政”,慈禧太后对于朝政,理论上只拥有三分之一的权力。她如果对曾国藩有所不满,必须取得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的赞同,才能有所作为。

    这个时候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恭亲王奕訢和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手中。那个时候,慈禧太后对朝政还不太熟练,尤其是前线的军事指挥,拿主意的是恭亲王奕訢。由于刚刚经历了辛酉政变,两宫太后对奕訢极尽笼络,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恭亲王奕訢这个时候的头衔是议政王,赏食亲王双俸,与两宫同尊。而他的军机班底也是前所未有的开明,以满洲亲贵中少有的贤良瓜尔佳文祥为首,有恭亲王的密友、翰林出身的蒙古贵族索绰罗宝鋆,有恭王的老丈人、曾任两江总督和总理大臣、老奸巨猾的桂良,还有人望甚佳、老资格的汉大臣户部尚书沈兆霖。当时军机章京也由一批高手组成,其中有熟知前线局势的兵部侍郎曹毓英,还有与两江官场和士绅有密切联系的杭州世家子弟许庚申等。这样一个班底,效率和默契度都极高,可以说,恭亲王奕訢那时是得心应手,不然不会有日后的同治中兴。

    未断经打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只载本量文内容,否其则将视为侵权

    恭亲王奕訢和文祥两人是整个文官集团的核心,他们当时的施政重点就是消弭满汉畛域、重用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淮武装集团,同时也要抵制朝中满蒙贵族的失落和不满。

    其实,清廷中对曾国藩湘军不满的不是慈禧太后,而是一群被逐渐边缘化的满蒙贵族。这群人的逐渐失势起于太平军兴。

    咸丰初年,太平军从广西起兵,仅仅几个月就呈蔓延之势。咸丰皇帝命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为钦差大臣,授鄂必隆刀,发内帑200万两,率绿营大军迎击刚刚起事的太平军。赛尚阿到了前线,刚一接战就兵败如山,两个月打光清廷所有的本钱。咸丰皇帝大怒,将赛尚阿和他的儿子们锁拿刑部问罪,差点斩了他。

    赛尚阿被问罪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清廷如有战事,满族将领是绝对的主力,汉将领中也就年羹尧和岳中琪有点名气。赛尚阿以后,满将领群体迅速凋零,能打的只剩下僧格林沁、胜保、都兴阿、多隆阿、完颜崇实等人。反过来湘军将领群体迅速崛起,曾国藩兄弟以外,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杨岳斌、罗泽男、蒋益沣、刘坤一、张树声、刘秉章、吴长庆、鲍超、李续宾、李孟群、刘传铭、刘松山等,无不是人中龙凤,一时无两。这些人中,后来位至总督的15人,位至巡抚的14人,其它的提督、总兵、藩司、臬司、道、府等官员数不胜数。

    重用以湘军将领为主的汉大臣,不是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开始,而是咸丰朝的肃顺的创举。

    肃顺这个人绝对是满洲亲贵中的有识之士。他本人并不是军机大臣,但却比所有的军机大臣都有权势。他帮助咸丰皇帝在绿营兵败如山的颓势中重新竖立了信心,果断重用骆秉章、胡林翼、曾国藩等汉大臣,确立了对太平天国战略反击的态势,并逐渐取得了优势。辛酉政变以后,恭亲王奕訢的施政,实际上是对肃顺的模仿和延续。

    但肃顺有性格上的弱点。他长在王公之家,少时纨绔,没有经历什么挫折,因而目空一切,难免得罪人。其中对他最不满的就是满洲亲贵集团。这里面既有赛尚阿这样不得志的官僚,也有惇亲王奕誴和醇亲王奕譞这样的王公亲贵。他们曾积极支持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扳倒肃顺,但在肃顺倒台、恭亲王掌权后,看到汉大臣受重用的程度不仅没有遏制,反而更炽,于是就把反肃顺的劲头延伸到恭亲王奕訢身上了。

    的得好正你又强林办省,构满。

    其实,当时的亲贵们就是心里不平衡,觉得满人的天下被汉人享用了,如果真的反过来重用他们,江山早就拱手让人了。这一点,是连慈禧太后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事。他们也不是不想重用满人,无奈满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满朝实在是无人可用。

    这个时候的满族亲贵中,能打仗能干事的几乎全部都重用了。其中亲贵中地位最尊崇的是僧格林沁。督抚中地位最尊崇的是湖广总督官文。与曾国藩胡林翼他们相比,官文实际上是个废物,除了娈童和宠幸姨太太,一无所长,真要有什么事,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

    僧格林沁打仗,有勇无谋,只会老一套,对汉大臣的新式打法很看不上。但他的确骁勇,以亲王之尊,每每冲锋在前。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打到京东八里桥,咸丰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和嫔妃们逃到热河,是僧格林沁和胜保两个人在拼死抵挡。

    以到会三物质象员求光增风教验率火满。

    当时僧格林沁率三千黑龙江精锐骑兵,被英法联军的后帑枪打的只剩下六个人。这六个人还是洋人顾及到他是亲王,留几个卫兵给他充充面子。可就这样也没有把他打醒,他还是一味固守着乾隆年间的老一套,对洋人和新式武器嗤之以鼻。肃顺活着的时候,最看不上他这种又臭又硬的脾气,所以一味在咸丰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胜保也不是省油的灯。打仗不怎么样,学问也就一举人,却自诩词林中人,处处模仿年羹尧,桀骜不驯,最后下场也同年羹尧一样。

    不过在同治三年,这些人与朝中那些不得志的亲贵和满大臣勾结在一起,还真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反恭亲王奕訢的波浪。这就是御史蔡寿祺弹劾恭亲王奕訢案。蔡寿祺是个跳梁小丑,本来不足虑,但不幸的是他被慈禧太后利用了,慈禧太后借此机会,收回了恭亲王奕訢的议政王头衔,把恭亲王从与两宫太后平起平坐降为军机领班,为日后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慈禧肯定不担心曾国藩造反,具体原因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就不说了。在同治三年,她反而担心收拾了恭亲王,让曾国藩和左宗棠他们心里有想法。所以,太平天国被灭的那个时候,慈禧还顾不上湘军的制衡问题,那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要到日后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的时候。

    2025-01-23
    2楼
    回复
  • 王启元用户

    长话短说:裁湘军,封曾候。

    2025-01-23
    3楼
    回复
  • 闫雨涵用户

    慈禧紧紧抓住曾国藩最大的“弱点”——圣人圣徒,从几个方面布局“围堵”,“逼迫”曾国藩就范。当然,正是由于慈禧的“逼迫”,也成就了曾国藩最大的心愿,成为“完人”。

    一,从道德层面,慈禧将“勋高柱石”的巨大牌匾赐予曾国藩,将曾国藩捧上最高位,也就是将曾国藩死死绑在大清身上。因为曾国藩是个传统“修齐治平”色彩极端浓厚的人,面对这样高度的荣誉,肝脑涂地已经在所不惜了,造反这种事,曾圣人不会首选。

    转载或平界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作明来源说于芝士所回答

    年能定十如前心并将几,取目影史。

    二,从经济层面,军饷仍然在地方巡抚手里。没有军饷,湘军仍然难有作为。另一方面,天京破后,湘军“大索”。慈禧没有过分追究湘军的中饱私囊行为,反而以历次战利品的名义放了湘军一马。湘军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感恩戴德。

    了上主明头队美打,话林验太精住。

    三,从政治层面,尽管左宗棠李鸿章等等大员是出于曾门,但是慈禧早就把他们拉拢过去作为封疆大吏了。也就是说,湘军本身已经被慈禧分化瓦解了。试想想,封疆大吏们是愿意提着脑袋跟曾国藩造反,还是愿意跟慈禧顺风顺水继续荣华富贵呢?!答案不言自明。

    四,从军事层面,西起武昌,东到扬州,慈禧早就布置了自己的军队。湘军要北上,要道已经被堵死。就算曾国藩曾国荃愿意破釜沉舟进军北京,中下层湘军难道也愿意送死吗?更何况是戴着造反的帽子!

    这样看,曾国藩既无心黄袍加身,也无力翻天覆地。

    2025-01-23
    4楼
    回复
  • 邓光辉用户

    最狠的一招是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马上任后处处跟湘军过不去。

    2025-01-23
    5楼
    回复
  • 蔡泽安用户

    调曾国藩任疆臣之首的直聿总督,调左宗棠为闽浙总督,调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调杨岳斌任陕甘总督。

    2025-01-23
    6楼
    回复
  • 段新美用户

    感谢邀请!

    杨大眼看历史,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慈禧老妖婆是近代中国的罪人,但不能否认,权术水平真的是高,特别是搞制衡,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玩的是眼花缭乱、风生水起。

    版明权归由芝士回答那网站或实原半作者所有

    很多人都在说,曾国藩镇压完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反清廷,这一点曾国藩其实很明智,要是反清朝,自己手头实际掌握的力量根本是不够的。首先,当时清朝已经把僧格林沁调到了安徽、官文调到了武昌,就是明摆着防范曾国藩。第二,自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曾国荃拼了老命打南京,还有个原因就是怕李鸿章争功,李鸿章的淮军虽然也源于湘军,但毕竟不是自己武装,还有左宗棠组建了楚军。李和左不是那种甘心居于曾国藩之下的人,老老实实跟着曾国藩造反的可能性太小。

    既然曾国藩知道不能造反,剩下的就只有自保了,这中间没有第三条路,所以曾主动上书,裁军,还先裁撤嫡系曾国荃带的部队。清廷也很有意思,看出来曾国藩的心思,本来说的攻下南京要封王的,结果只给个侯,恶心一下,看曾国藩没啥反应,直接封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曾国藩离开了南方,就再也没有威胁了。

    最后说下慈禧,这个女人是真厉害,扶持李鸿章打压曾国藩,又扶持左宗棠压制李鸿章,左宗棠死了,又扶持袁世凯继续打压李鸿章。没想到自己先死了,继任者玩这个明显和慈禧就不是一个档次了,袁世凯一家独大,清朝很快就灭亡了。

    如化形反式七切走研,布市该。

    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关注!

    2025-01-23
    7楼
    回复
  • 姚俏琳用户

    晚清经过太平天国之乱以后,清廷实际上已经沦为各路诸侯的“共主”了,而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因此慈禧太后采取了让诸侯互相制约的办法:比如,抬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类人,压制曾国藩一系的势力。

    而曾国藩也知趣,主动解散湘军,然后谋了个吃闲饭的差事。

    转载或者引学治用本文内容这请注明来源于芝记士切回答

    2025-01-23
    8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