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到底去了哪里?

殷人东渡到底去了哪里?
早在1590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亚洲人。但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1967年发表的论文称在墨西哥东海岸的拉本塔发现的美洲最早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他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据考证,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开辟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周武王伐纣,商纣王失败后自焚,但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开辟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商殷灭国之后,留驻东夷的十多万精兵由能征惯战的将军攸候喜统领,却从此杳然无踪。攸候喜率领的殷军失踪之后没有多久,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突然兴起了带有强烈商殷文化色彩的奥尔梅克文明。让人们不禁产生这两大文明之间的联系。而对奥尔梅克文明的考古结果表明,金字塔、玉器、古代文字符号、商殷文化中特有的虎神崇拜、祭天仪式,用于装饰的饕餮纹等等,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都可找到对应的特点。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赴美洲讲学。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亲切地对邹教授说,他的祖先是殷人。1910年,清政府派外交官欧阳庚赴墨西哥办理索赔专案一事,期间曾遇到一位叫殷福布的酋长,此人自称他们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即白令海峡的相隔不远的小岛的路线上坐船而至的)。“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直达阿拉斯加,在地图上,恰如连接亚洲与美洲的一条浮桥岛!其间岛与岛的相距,大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而在这浮桥岛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长年向东流动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当然,这些超过十万的殷人在一路组织海上大逃亡的过程中,是分为几大群体,分批起航,有的船只遇到风暴,可能沉没或搁浅,搁浅后登上日本岛或白令海峡上的各个小岛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所以一路东行,一路会遗留不少的人在通过的路途的岛屿上。在南方逃亡的殷人或其他时代的向海外拓展的移民也可能在通向美洲的暖流线路上的各个岛屿上迁徙或安居。2010年,南岛语族后人驾独木舟“寻根”中国,成功到达福建。2010年11月19日,6名南岛语族后人易立亚(Hiria Ottino)和5名船员,在沿南太平洋航行了116天之后,驾着独木舟抵达福州马尾。而这里,也是他们所相信的南岛语族祖先在5000年前出发开始向海洋探索的地方。他们严格按照原始的海上航行和生活方式,成功地跨过了10个国家,航行了16000海里(29632公里),来到祖先出发的地方。他们的创举足以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技能、智慧和勇气的。因此,殷人东渡不仅理论逻辑上可能,而且也是具有极强的实践实现可能性的。菲律宾、印尼、波利尼西亚等太平洋暖流上的国家,都曾经有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应该不只一个殷商时代的人的活动足迹。我们的古代先民是有着极强的探索和勇敢品质的族群。所以,我相信,殷人东渡说的。甚至我推测,印度现在的英文名字Indian(其汉语谐音就是“殷地安”),来自于哥伦布对美洲土著人的误认。因为当时被迫顺着洋流迁徙到美洲墨西哥等地的殷商移民,彼此打招呼时候,会保持对殷商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这样彼此打招呼的时候,就形成了“殷地安”的问候语,且成为传统习惯,代代相传。当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听当地土著人,彼此见面时候,都说“殷地安”的时候,他就以“殷地安”来称呼这个地方,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他们国家人民常常提起的神秘东方,所以“殷地安”就成为一直到现在西方人对这块他们不熟悉的东方之地的称呼,而现代的印度,就沿用了西方人的这个称谓。所以,原本是殷商到美洲的移民——“殷地安”人的问候语和思乡语却成为了当今印度的国家名称。注意啊,古代的目前印度国家所在的地域,当时,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有着不同的小国家、部落和许多名称不同的地域,这些地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称呼,所以,“殷地安”(英文Indian)的称呼产生于印度国家名称之前,是西方人对这块地方的误认导致的误称。而我们国家在翻译Indian这个英文单词时,为了避免和美洲的印第安人混淆,而特意将其翻译成“印度”。这实际上是不对的。事实上,Indian这个术语应该被翻译为“殷地安”,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英文也是Indian),也应被翻译为“殷地安”才对。总之,殷人东渡说完全正确,我们教科书所谓的对美洲土著民族的称谓,不应该被翻译为“印第安人”,而应该翻译为“殷地安人”。至于印度这个国家愿意继续沿用“殷地安人”的平常的问候语作为国家名称,那就听之任之吧。您说呢?

回复
  • 薛悦玮用户

    早在1590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亚洲人。但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1967年发表的论文称在墨西哥东海岸的拉本塔发现的美洲最早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他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据考证,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开辟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周武王伐纣,商纣王失败后自焚,但殷商末年,帝辛(纣王)致力开辟东夷、淮夷、虎夷(人方、林方、虎方)。商殷灭国之后,留驻东夷的十多万精兵由能征惯战的将军攸候喜统领,却从此杳然无踪。攸候喜率领的殷军失踪之后没有多久,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突然兴起了带有强烈商殷文化色彩的奥尔梅克文明。让人们不禁产生这两大文明之间的联系。而对奥尔梅克文明的考古结果表明,金字塔、玉器、古代文字符号、商殷文化中特有的虎神崇拜、祭天仪式,用于装饰的饕餮纹等等,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都可找到对应的特点。

    转载或者引江用本文内容请方注明米来源正部于芝士回答

    会度性代求手光即世白车才温研府准院。

    1983年,北京大学邹衡教授赴美洲讲学。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亲切地对邹教授说,他的祖先是殷人。1910年,清政府派外交官欧阳庚赴墨西哥办理索赔专案一事,期间曾遇到一位叫殷福布的酋长,此人自称他们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即白令海峡的相隔不远的小岛的路线上坐船而至的)。“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直达阿拉斯加,在地图上,恰如连接亚洲与美洲的一条浮桥岛!其间岛与岛的相距,大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而在这浮桥岛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长年向东流动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当然,这些超过十万的殷人在一路组织海上大逃亡的过程中,是分为几大群体,分批起航,有的船只遇到风暴,可能沉没或搁浅,搁浅后登上日本岛或白令海峡上的各个小岛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所以一路东行,一路会遗留不少的人在通过的路途的岛屿上。在南方逃亡的殷人或其他时代的向海外拓展的移民也可能在通向美洲的暖流线路上的各个岛屿上迁徙或安居。

    2010年,南岛语族后人驾独木舟“寻根”中国,成功到达福建。2010年11月19日,6名南岛语族后人易立亚(Hiria Ottino)和5名船员,在沿南太平洋航行了116天之后,驾着独木舟抵达福州马尾。而这里,也是他们所相信的南岛语族祖先在5000年前出发开始向海洋探索的地方。他们严格按照原始的海上航行和生活方式,成功地跨过了10个国家,航行了16000海里(29632公里),来到祖先出发的地方。他们的创举足以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是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技能、智慧和勇气的。因此,殷人东渡不仅理论逻辑上可能,而且也是具有极强的实践实现可能性的。

    生到下如应心少见运南极至石,研难眼层属。

    菲律宾、印尼、波利尼西亚等太平洋暖流上的国家,都曾经有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应该不只一个殷商时代的人的活动足迹。我们的古代先民是有着极强的探索和勇敢品质的族群。所以,我相信,殷人东渡说的。甚至我推测,印度现在的英文名字Indian(其汉语谐音就是“殷地安”),来自于哥伦布对美洲土著人的误认。因为当时被迫顺着洋流迁徙到美洲墨西哥等地的殷商移民,彼此打招呼时候,会保持对殷商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这样彼此打招呼的时候,就形成了“殷地安”的问候语,且成为传统习惯,代代相传。当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听当地土著人,彼此见面时候,都说“殷地安”的时候,他就以“殷地安”来称呼这个地方,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他们国家人民常常提起的神秘东方,所以“殷地安”就成为一直到现在西方人对这块他们不熟悉的东方之地的称呼,而现代的印度,就沿用了西方人的这个称谓。所以,原本是殷商到美洲的移民——“殷地安”人的问候语和思乡语却成为了当今印度的国家名称。注意啊,古代的目前印度国家所在的地域,当时,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有着不同的小国家、部落和许多名称不同的地域,这些地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称呼,所以,“殷地安”(英文Indian)的称呼产生于印度国家名称之前,是西方人对这块地方的误认导致的误称。而我们国家在翻译Indian这个英文单词时,为了避免和美洲的印第安人混淆,而特意将其翻译成“印度”。这实际上是不对的。事实上,Indian这个术语应该被翻译为“殷地安”,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英文也是Indian),也应被翻译为“殷地安”才对。

    总之,殷人东渡说完全正确,我们教科书所谓的对美洲土著民族的称谓,不应该被翻译为“印第安人”,而应该翻译为“殷地安人”。至于印度这个国家愿意继续沿用“殷地安人”的平常的问候语作为国家名称,那就听之任之吧。您说呢?

    2024-05-02
    1楼
    回复
  • 周俊发用户

    谢谢邀请。

    殷人东渡是历史学界的一个假设。其前因可以看我之前的一个回答:

    有哪些被人们误解的历史名人呢?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格不得转载口本文内容,否江图则将视为侵族权

    https://p5.21863.cn/large/6ef00005886209d5e264" img_width="474" img_height="575" fold="0" >

    进着实量体气命军求将海,改车矿周专。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 殷后,国于宋。 ——《史记·周本纪》

    “三监之乱”虽然最后被周公旦平定,但是武庚究竟是生是死却成了一桩悬案。因为在史记里虽然记载了武庚被周公杀掉了。但是另外一本史籍中却记载武庚没有死,而是跑掉了。

    年四条者别规,打太标火。

    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即武庚)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 ——《逸周书·作雒解》

    那么武庚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有一种说法就认为他从欧亚大陆东北端越过白令海峡。到达了美洲。

    上个世纪,中国有很多学者也都探讨过殷人后裔到达美洲的可能性。这其中还包括了王国维、郭沫若。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了位于墨西哥的原始文明——曾活跃于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比玛雅文化还早了1000多年的奥尔梅克文明后。殷人创建了奥尔梅克文明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

    支持者们通过对奥尔梅克文明的一些特征的分析,比如崇拜虎、凤鸟与羽蛇神、喜好玉器、尚未破译的文字以及一些图样、纹饰、雕塑的艺术风格,认为这些都是殷商文明传承到的变种。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关于奥尔梅克文明与殷商文明之间具有传承关系的强有力证据,至今暂时没有找到。所以“殷人东渡”依然是一个有研究价值但是还没得到确切结论的话题。

    最后说个题外话,马亲王出过一本《殷商玛雅征服史》的小说,脑洞很大。大家对殷商与美洲之间关联如果有兴趣,不妨去看看这本书。

    2024-05-02
    2楼
    回复
  • 吴航宇用户

    根据目前考古资料以及史学家的推断,当年武王伐纣后,有一部分商朝人和军队去了东边,形成了今天的韩国和朝鲜,另一种说法是这部分遗民一直沿东海岸走,向上一直到达白令海峡,结合当时环境,他们有可能渡过了白令海峡,去了美洲,而且今天的考古资料显示出美洲很多地方与殷商有关系,比如在美洲出土的陶器上有甲骨文等,还有民俗生活习惯,音乐等,所以现今更多的历史学家更倾向于殷商遗民去了美洲,当然这需要更多考古证据!

    2024-05-02
    3楼
    回复
  • 杨雯涵用户

    实际上,朝歌是殷纣王帝辛国都一说,早已为田野考古否定。不仅邹衡先生,此后在夏商周工程之中,唐际根博士,也对朝歌进行了田野考古,结果发现几处传说中的“妲己墓”“纣王窝”“摘星台”等遗址,最早的文化层,只是春秋战国而已。这里面最大的误区,是与《封神榜》所述混淆!

    2024-05-02
    4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