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女真族,为何后金能灭了南明而金朝灭不了南宋?

同样是女真族,为何后金能灭了南明而金朝灭不了南宋?
前女真,后女真,虽然二者并没有很纯粹的直接的前后传承关系,但同样都是出自白山黑水的渔猎民族,同样拥有骁武凭陵的战略,又拥有雄才大略的领袖,而且同样覆灭了中原农耕政权的帝国并取而代之。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女真仅仅将实力推进至江淮一带,并与南宋长期对峙近200年,而后女真则是彻底将大明政权给摧毁了,并享国祚近300年。导致不同局面的原因何在呢?南宋与南明相比,最大的一点优势便是经济实力。北宋与金国的战争,就好像是一场成功的斩首战。自1125年金国兵伐北宋,至1127年汴梁陷落,仅仅两年时间便把大宋中枢,包括皇室以及中枢决策体系整体给消灭了。也正因为如此,宋朝并没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深度资源动员,因此经济基础遭到的破坏相对较小。反观明朝,自1618年抚顺之战,至1644年北京陷落,持续了26年之久,期间还爆发了李自成与张献忠为首的流民起义。明朝本身就已经遭遇了小冰河期的打击,长年的战争,又使明朝的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尤其是后金多次突破长城边防深入内地作战,更让明朝的国民经济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同时,两大股起义军残破经济于大江南北,黄河左右,又使明朝国疲民敝到了极点;雪上加霜的是,明末政府的贪污腐败又使国疲民敝到了极点。多重打击之下,明朝的经济局面已经到了濒临全面崩溃的境地。南明政权,接手的便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南宋与南明的第二个区别便是重建中枢的过程。南宋的创立者赵构无论是以资历,还是身份,还是继位合法性上均无可指摘。1125年宋金开战之后,赵构先是以亲王身份去金营议和;1126年金军包围开封,再赴金营议和,但被宗泽强行留在磁州,后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负责募兵勤王;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应天府继位称统。从这一过程来看,虽然是无意中,但其继位是有铺垫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文武大臣的支持;另外,赵构其他具有继承权的兄弟大多随二帝被金兵掳去,也说不上有竞争者。所以,从北宋残破到南宋重建的过程十分顺利。重建中枢之后的资源动员效率便高了很多。更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赵构顺利且合法的继承了皇位大统,以他为中心的新中枢也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各地实力派,包括文武两套班子都大力拥护,期间没发生过足以伤筋动骨的投敌现象。南明的情况就要差了许多。由于明朝奉行宗室守藩屏的政策,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大量的亲王被分封到各地。在中枢尚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能够镇得住各地藩王。当李自成攻陷北京,中枢大臣或死或降,崇祯的合法继承人也尽数没于乱军之中。而此时,大明仅亲王就有靖江王、鲁王、辽王、唐王、襄王、淮王等近10位之多。这样便给了各地实力派蠢蠢欲动的机会。虽说功高莫过救驾,但中枢没了,救驾是救不了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功高莫过从龙。于是,各地军头大佬们纷纷打起了如意算盘,竭力试图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或者话语权将自己地盘上的亲王送上龙椅宝座,以争取在未来的朝局中争取更多的权利。就这样,本来就已混乱的大明政局更是雪上加霜。也正是因为南明中枢的难产,导致各股力量的缺乏一个效忠对象,因此在对清兵作战时根本不能形成统一合力,不仅常常相互掣肘,甚至也不乏彼此间兵戎相见,更有大批大批的明军在失势将领的统领下投降了清朝。此消彼涨之下,南明朝廷的局势顿成风中烛,瓦上霜。如上所述,南宋正是因为继承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而且新中枢的建立较为顺利和有力,才能够依托江淮之险迅速组织防线,生生遏制住了金国的攻势,在此之后 又能迅速恢复国力从而形成了长期对峙之势。而南明也正是因为国民经济残破至极点,而且新的中枢体制迟迟不能建立,导致剩余资源被无效耗费掉,最终在清军的强大攻势力不甘覆亡。

回复
  • 毕海路用户

    前女真,后女真,虽然二者并没有很纯粹的直接的前后传承关系,但同样都是出自白山黑水的渔猎民族,同样拥有骁武凭陵的战略,又拥有雄才大略的领袖,而且同样覆灭了中原农耕政权的帝国并取而代之。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女真仅仅将实力推进至江淮一带,并与南宋长期对峙近200年,而后女真则是彻底将大明政权给摧毁了,并享国祚近300年。导致不同局面的原因何在呢?

    南宋与南明相比,最大的一点优势便是经济实力。

    北宋与金国的战争,就好像是一场成功的斩首战。自1125年金国兵伐北宋,至1127年汴梁陷落,仅仅两年时间便把大宋中枢,包括皇室以及中枢决策体系整体给消灭了。也正因为如此,宋朝并没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深度资源动员,因此经济基础遭到的破坏相对较小。

    版打无权归芝士达回答网站你何或原作者所有

    来分度政立求边流她九被保认速究算断。

    反观明朝,自1618年抚顺之战,至1644年北京陷落,持续了26年之久,期间还爆发了李自成与张献忠为首的流民起义。明朝本身就已经遭遇了小冰河期的打击,长年的战争,又使明朝的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尤其是后金多次突破长城边防深入内地作战,更让明朝的国民经济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同时,两大股起义军残破经济于大江南北,黄河左右,又使明朝国疲民敝到了极点;雪上加霜的是,明末政府的贪污腐败又使国疲民敝到了极点。多重打击之下,明朝的经济局面已经到了濒临全面崩溃的境地。南明政权,接手的便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个多家里前相数结代象,计回风八况验。

    南宋与南明的第二个区别便是重建中枢的过程。

    南宋的创立者赵构无论是以资历,还是身份,还是继位合法性上均无可指摘。1125年宋金开战之后,赵构先是以亲王身份去金营议和;1126年金军包围开封,再赴金营议和,但被宗泽强行留在磁州,后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负责募兵勤王;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应天府继位称统。从这一过程来看,虽然是无意中,但其继位是有铺垫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文武大臣的支持;另外,赵构其他具有继承权的兄弟大多随二帝被金兵掳去,也说不上有竞争者。所以,从北宋残破到南宋重建的过程十分顺利。重建中枢之后的资源动员效率便高了很多。

    更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赵构顺利且合法的继承了皇位大统,以他为中心的新中枢也由此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各地实力派,包括文武两套班子都大力拥护,期间没发生过足以伤筋动骨的投敌现象。

    南明的情况就要差了许多。由于明朝奉行宗室守藩屏的政策,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大量的亲王被分封到各地。在中枢尚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能够镇得住各地藩王。当李自成攻陷北京,中枢大臣或死或降,崇祯的合法继承人也尽数没于乱军之中。而此时,大明仅亲王就有靖江王、鲁王、辽王、唐王、襄王、淮王等近10位之多。这样便给了各地实力派蠢蠢欲动的机会。虽说功高莫过救驾,但中枢没了,救驾是救不了了,于是退而求其次,功高莫过从龙。于是,各地军头大佬们纷纷打起了如意算盘,竭力试图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或者话语权将自己地盘上的亲王送上龙椅宝座,以争取在未来的朝局中争取更多的权利。就这样,本来就已混乱的大明政局更是雪上加霜。

    也正是因为南明中枢的难产,导致各股力量的缺乏一个效忠对象,因此在对清兵作战时根本不能形成统一合力,不仅常常相互掣肘,甚至也不乏彼此间兵戎相见,更有大批大批的明军在失势将领的统领下投降了清朝。此消彼涨之下,南明朝廷的局势顿成风中烛,瓦上霜。

    如上所述,南宋正是因为继承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而且新中枢的建立较为顺利和有力,才能够依托江淮之险迅速组织防线,生生遏制住了金国的攻势,在此之后 又能迅速恢复国力从而形成了长期对峙之势。而南明也正是因为国民经济残破至极点,而且新的中枢体制迟迟不能建立,导致剩余资源被无效耗费掉,最终在清军的强大攻势力不甘覆亡。

    2025-01-22
    1楼
    回复
  • 萧坚壁用户

    女真组建的金不能灭南宋,而后金政权能灭南明。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个问题是必然中包含偶然,偶然中孕育必然。

    女真族是我国北方一古老民族,起白山黑水,可粗略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熟女真居南,与汉人,契丹人杂居,实际已经汉化;生女真居北,完颜部是生女真一支,人口15万,过着比较原始的狩猎捕鱼生活,但是民风凶悍,作战勇猛。1115年,辽天祚帝派20万骑兵,70万步兵讨伐完颜阿骨打,但是被完颜阿骨打1万人打败,一举奠定对辽的战略进攻之势。此战遂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传言。这充分说明女真族军队战斗力强,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完颜部女真的人口严重不足。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数量的战略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女真族想灭北宋,又灭南宋,就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在后来金动辄以几十万大军进攻南宋,其实这些军队多为降金的辽人,和占领地征集的汉人,——这些军队背负着国仇家狠,战斗力并不强,可以打顺风仗,即胜则人人争先奋勇,却不能打攻坚战,即遇挫则个个溃败逃散。

    女真实行奴役其他民族的政策,建立金后,并不得人心,当时,北有蒙古贵族反抗,西有西辽谋图复国,西南不堪被金欺压的西夏,内部有辽,北宋之遗民的反抗,这些对金南下攻打宋都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

    未经级芝士回于答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新,否小先则将视为侵权

    女真高层领导人内部矛盾重重,政见不一,金初对南宋的政策上就有主战与主和两派,彼此斗争很激烈。从完颜吴乞买以后,经历几帝,内讧,谋反,杀君,灭族等祸事不断。所以南下灭宋这一政策从来都没有能够被长期稳定的执行。在金对南宋保持军事优势的几十年里,金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甚至可以说很糟糕,多是弟承兄,侄承叔,等方式。这较长子继承制度有很大弊端,每次新皇帝登基都是充满血腥杀戮,这显然不利与高层的团结对外。

    金没有在北宋沦陷区内及时建立有效的稳定的统治,反抗金的农民起义不断,每次金南下攻打宋,后方的补给线都要受到这些起义军的骚扰,这些后顾之忧使得金无法全力攻宋,甚至有时不能全身而退。比较著名的有王彦,梁青等几路以山区为依托的起义军。

    以多部本形问系运做权打华节音府候江。

    纵观北南宋两代,皇帝多为仁慈之君,无恶政者,经济繁荣,百姓乐业,所以当北宋统治面临金的威胁,到金灭北宋,后南宋建国,南宋并没失去北方沦陷区遗民之心。就算有局部的农民起义,也从来没有能席卷全国的能力,都不能对宋的统治造成巨大的内部压力,并且部分起义军是“反官不反皇”的,比如说:金围攻北宋汴梁时,全国各地勤王之师汇集首都,其中就有不少是农民武装和起义军(钟相就曾派其子钟子昂领300太湖义军去开封抗金)。——可以说宋有外患,却无内忧,这和明王朝末年是有严格区别的。

    对使前各你长组,口记院。

    宋朝从来都对在外带兵武将实行压制的政策,全国的军权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精锐的部队始终是在京城,他们的责任是保卫皇帝,而不是戍守边关,所以北宋被灭亡,但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随即就跟南宋统治者南迁,并成为帮助南宋度过南宋初年最艰难时期的主要力量。

    南宋经济,科技发达,能够支持起来对金作战所需的巨大消耗,并且在此时出现了岳飞,韩世忠,吴介,刘崎等中兴之将。

    宋对武将的压制的原因,导致宋朝的武将都不能拥兵自重,也不敢叛国投敌,即便就是张帮昌,刘豫之辈投降金国,也仅是依靠金国的力量当个傀儡而已,就是说,他们在金国的帮助下才能站稳,并不能为金国打南宋出多大力气。所以后来张不成气候,刘也被金废掉。——这区别与明末降将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这些人,这些人都成为清入关消灭农民起义和南明的急先锋。

    北宋与南宋的政权交接比较平稳,因为金灭北宋,北归时将北宋皇帝宗室几乎掠尽,就剩下一个康王赵构是最近的皇族成员,所以他能顺利的称帝,在赵构这个旗帜下,很快就能团结各地的抗金武装,能够很快的形成抗金的统一战线——这区别与明,明灭亡后,南方朱姓诸王各自为战,各自称自己是正统,甚至相互倾轧,所以很快就被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和清兵消灭。

    后金组建的清能灭南明的原因,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清之所以能很快入关,消灭农民起义军和明残余势力,很快在全国建立有效统治,就在于依靠明末四大降将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和一些历史的巧合与偶然:

    明是我国最黑暗最残暴的封建王朝之一,历数明16皇帝,残暴或昏庸者居多,且宦官专权尤其严重,在这样的王朝统治下,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稍有天灾人祸,就会起义连绵不断,并且多能成席卷全国之势,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实是明内部最大之忧患。

    终明一朝,不仅普通百姓生活极端困苦,就是朝中大臣,也有时候也是无端惹来灭门之祸,——明的对吏之治为历代之最,朝中刚正人士多受宦官奸臣迫害,明末形成“文官不忠谏,武官不忠战”的局面。想想看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筹投降清军并不偶然,因为他们对明已无忠心可言,正所谓君疑臣,臣不忠君。离心离德。所以李自成围攻北京时,没有一支援助之师,——各路官军是坐看明灭亡的。(与北宋汴梁被围时候形成对比)

    明在军事部署上和宋完全不同,明的最精锐,装备最好的部队都在长城一带驻防,(明末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这些精锐部队就是在山海关同清进行恶战的),内部的部队都是战斗力低下的军队,所以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那些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就不能及时消灭起义军,甚至使得起义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灭国。——再说句多余的,当内忧和外患交困时,应攘外还是安内?想来蒋介石当年也是看到了明崇祯皇帝的教训。

    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是明最精锐的部队,李自成的农民军(其实当时已经混入不少地皮流氓和地主投机分子)战斗力当然不抵,而且李自成转战大半个中国,并没有很好的经营巩固根据地,属于流寇作战,所以一旦在北京站不住脚,在吴三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和清兵的连续攻击下,没有休养喘息的机会和地盘,呈现一路溃败的势头,从北京,到河北,陕西,河南,湖北,几千里地仓皇逃窜,终被消灭。

    明崇祯死后,南方个朱姓王各自称王,各自为战,使本就不强的抗清力量无法集中起来,更加单薄,例如: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就互相争斗,都说自己是正统,势不两立;后朱由榔称帝,各路抗清力量相继归顺,但是内部朋党林立,勾心斗角,也不能成气候——宋300年历史,绝无党派林立和争斗,就是有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新旧之争,也是君子之争,他们政见不同,却并不相互使用阴谋诡计,并不伤害宋的统治和根基。再到北宋末和南宋,朝中始终有主战与主和两派,但是也不是拉党接派,一切决定权仍然在皇帝一人。

    清入关以后,针对各地反清复明的斗争局面,清听从了洪承畴的策略:保留明室,为明帝发丧,为明殉难的将士立庙,风俗暂时从明等制度,这些缓兵之计,有利于清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有效的统治——至于说扬州屠城,留发补留头等,那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实行的。

    综上所述:明朝之亡,实亡于内忧加之外患,亡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北宋亡在外患加内忧;南宋无内忧,并且各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占天时地理人和,所以可以偏安江南一隅,不被金所灭。

    2025-01-22
    2楼
    回复
  • 钟玉婷用户

    谢谢邀请啊!

    首先,建立金国,灭亡北宋的完颜女真和建立后金,最后入主中原的建州女真可不是一回事!

    完颜女真出自黑水靺鞨联盟中的安车骨部,建州女真则出自挹娄系胡里改人。这个当时人分得很清楚,“狗彘之子同处,岂能生育。胡里改与女直岂可为亲也。”(《金史·列传第五》)

    版权海归芝士平回答网每站或原酸作者不所有

    至于为何后金(其实当时已经改名为“清”了)能灭了南明而金朝灭不了南宋,这事要从好几方面说起:

    为学量把好合事与问口思场书际省。

    第一,南宋有赵构,而南明却是群龙无首。

    赵构不管品德如何,心理是否变态,个人能力还是有的。他那个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的身份在法统上也能服众。

    而南明……崇祯皇帝死了,他的儿子被清军给一勺烩了。也就是说,法统上的头几位候选人都没了。于是各地藩王和实力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了。南明见于史籍记载的监国、称帝者有安宗朱由崧、威宗太子王之明、潞王朱常淓、益王朱慈炱、绍宗朱聿键、鲁王朱以海、靖江王朱亨嘉、益阳王朱术?、韩王朱璟溧、赵王朱由棪、昭宗朱由榔、唐王朱聿鐭、益藩朱由榛、淮王朱常清、吴王朱容藩十五人之多!这都导致抗清力量极为分散,很容易被清军各个击破。

    面都好者革热斗需低须,省圆。

    第二,南明和南宋的大臣也表现得不一样。

    南宋在秦桧上台之前,大臣还都是主战的,并且没有爆发大的党争。而南明建立后,以史可法、钱谦益为代表的东林党和以马士英为代表的阉党的党争就没停过。大悲案、伪太子案、童妃案等等政治案件,让南明朝廷一直鸡飞狗跳不消停。这其中东林党更擅长扯皮和闹事。很多时候,马士英想要退一步息事宁人,东林党诸公却得势不饶人。史可法在东林党中算是比较温和,想要稳住大局的,但能力也不足。

    第三,南明和南宋对军队态度也不同。

    在秦桧上台前,南宋对中兴四将以及吴氏兄弟还是很支持和看重的,所以他们才能屡屡在战场上击败金军。而南明所依靠的江南四镇,一方面成为党争的工具,另一方面还被士大夫们所歧视。比如试图北伐的兴平伯高杰被想要降清的总兵许定国诱杀后,其妻想要让高杰的幼子认史可法为义父,但史可法却嫌弃高杰早年出身李自成义军,因此让高氏子认太监高起潜为义父。这一举动激怒了高氏部曲。后来高杰余部对史可法离心离德,最终降清。

    基于以上三点,南明自然做不到像南宋那样偏安江南。

    2025-01-22
    3楼
    回复
  • 苏美芝用户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一、后金灭南明,不仅联合了蒙古各部,还利用了很多汉人武装的力量,比如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等人降将是满清入主中原的主要力量,此外还有洪承畴等汉人文官出谋划策。而当时金入侵南宋,可没这么多势力帮助,当时西夏还在,对金国是一股潜在的威胁;草原上的蒙古正在崛起,更是如芒在背,更没有汉人降将、降臣吃里扒外,所以优势没这么大。

    二、宋室南渡后,在面对金国的入侵,可谓众志成城、朝野一心,大家十分的团结,团结就有力量嘛。而南明小朝廷确是勾心斗角,分崩离析。你本来就比人家弱小,还拧不成一股绳,除了任人宰割,还有什么办法呢。

    转载或者引用备本口文内容请代级注明来源于整芝士回答

    三、南宋多名将,岳飞、韩世忠、孟珙、虞允文等,文臣也有李纲、张浚等名臣,这些人哪个不是厉害的角色。南明呢,除了一个战死的文人史可法,还有谁?

    另外,我们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南宋军事实力弱。从史料看,南宋一一隅之地,与当时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对抗了五十年,蒙古花了很大的代价,才灭掉南。如果换做其他朝代,未必顶得了这么久,从这个角度看,南宋军事实力是不弱的。

    上会说应还展革总改况集拉观书技办太格严。

    2025-01-22
    4楼
    回复
  • 孙茜诞用户

    南明没有赵构这样的皇帝

    2025-01-22
    5楼
    回复
  • 田玉涵用户

    同样是女真游牧民族出身,都处于该民族的旺盛上升期,都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威名,同样面对汉人王朝退至江南半壁江山的残局,后金政权可以灭掉南明政权而金朝灭不掉南宋政权,主要在于南明和南宋政权各自内部形势不同。

    一是南明政权国势糜烂至极,大势不可挽回。南明政权承袭明朝政权的衣钵,在崇祯皇帝执政十七年间,国势日渐糜烂,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经久不息,甚至愈演愈烈,外有辽东战线后金政权攻城略地,建章立制,正处于急速上升期。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前,明朝国势早已处在“抽心一烂”的地步,大臣们与皇帝离心离德,面对国家危难,文臣仍忙于党争不肯为国分忧,甚至还有与李自成和后金政权暗通款曲之举;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廷正失去对军队的有效控制。众多文臣武将都抱着投奔新主的打算,缺乏与国共荣辱的信念。而北宋灭亡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时赵氏皇室威望仍然很高,臣心民心仍聚集在赵氏皇室旗下,加上内无大规模内乱,宋高宗赵构南渡后,可以很快地整顿军备,很快出现了以“中兴四将”为代表的优秀将领和以“岳家军”为代表的强大军队有力地保证了南宋政权的维系。

    二是南明正统皇位接班人难产,而南宋可以迅速集聚在赵构旗下。在李自成进攻北京前,崇祯皇帝没有充分考虑到时局的艰难,没有及时将太子朱慈烺送往留都南京以备不测,在城破前夕才将三个儿子送出城,但为时已晚。这就使得留在南京的群臣等不到法定接班人继承大统,群臣各怀心思,提出福王潞王桂王等多个方案,没法提出能统一人心的皇帝人选,后来即使推出了福王朱由崧为帝,也是无法服人心。假如太子朱慈烺能成功来到南京即位,其在法统上最正统,可以有效凝聚民心,团结抗清力量。反观南宋,由于康王赵构是为数极少逃出生天的宋徽宗儿子,拥立其为皇帝在法统上无可争议,可以较快地收拢力量,整顿军备。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不得转结载本条文历内容,取否则将视为侵如权

    三是南明面临的对手清政权战略更成熟,打算更长远。金朝君臣最初只是打算在北宋身上大捞一笔,因内部意见不统一,甚至最初没有长期占据中原地区的打算,仅打算设立缓冲区,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在给了南宋君臣喘息整顿的时间之后,金朝君臣才统一思想大举南下试图征服南宋。但此时南宋政权已相对稳固,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初步形成了“中兴四大名将”的军事格局,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能够有效抵挡住金朝的军事进攻。

    在有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汉人文臣武将指点下的清朝政权打算更加长远,其目的就是效仿金朝政权入主中原,不但马上从盛京迁都北京,还极力笼络归降的汉族文臣武将,让他们成为自己南下的前驱马前卒,还趁南明君臣内讧之际,果断南下趁势消灭南明政权。这样处在上升期又有成熟战略长远打算的对手实在是南明最不想遇到的。

    政治上勾心斗角,军事各自为战,再加上大批文臣武将投靠满清,助纣为虐,这就使得南明面临比南宋更艰难的局面,由此造成了“南明挽歌”。

    2025-01-22
    6楼
    回复
  • 姜玉泉用户

    简单说,以国力论,南宋力合则强,南明力分则弱。以技术论,南宋军械精良城池坚固。蛮族铁骑往往顿兵坚城之下。南明则倒霉的遇见革命性的红衣大炮,坚城不再可恃。

    南宋至少皇权稳固,赵构的能力也不错。所以可以较好的统合全国的军事力量。一众名将对皇权俯首帖耳,凛然遵命。并且在南宋强大经济实力支持下宋军装备比较精良,粮饷也相对充足。在一众名将带领下仗打得有声有色。皇权和文官系统对军队的过分控制和分权固然限制了宋军的大规模反击能力,但以坚城为核心分兵固守以及小范围防守反击还是没问题的。相对而言女真的实力就不如满清,满清在入关前就较好的完成了政权转型,吸收整合了大量汉族文武人才。又搞定了东部蒙古,没有后顾之忧。金朝侧有西夏后有蒙古,虽然打败辽国但并没有什么文治,内部各族整合比较缓慢。所以实力并不能完全发挥。当然,后来南宋的外部敌人变强(蒙元)内部权臣当道政治腐化,此消彼长还是挂掉。

    南明则是完全没办法和南宋比,财力上本来就捉襟见肘,诸王和文官各立山头为争“正统”势不两立,武将们大都拥兵自重不听调度。力量根本就集中不起来,只能被各个击破。另外,除了实力因素,还有一个技术因素,就是火器的运用。南宋末期虽名将凋零,几乎无人能帅精兵防守反击野战制胜,不过中庸之才单纯的凭城固守也能守N年,但红衣大炮之下,再无不落的坚城。

    芝士众回答合,版权必究据,未体经许可格,不得转载

    2025-01-22
    7楼
    回复
  • 施晓蓉用户

    我叫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

    1崇祯皇帝准备不足,直系亲属,三个儿子被一勺烩了,南明出来了15个远房王爷,大家你争我夺,内耗严重。南宋赵构是宋徽宗的唯一儿子,宋钦宗的唯一弟弟,也难怪,靖康耻,其它都做了金兵的俘虏。名正言顺。

    2南宋出了岳飞,韩世忠,吴曦吴阶等明将。明朝的名将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都被崇祯帝祸害掉了,左良玉又病死了。郑成功书生气,十足,南京城下,被清军骗得团团转。李定国孤掌难鸣。郑成功孤悬海外。

    版权而指归听芝士回根答网站或原作者成所有

    3赵构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母亲地位低,从小不受待见,文武双全,做人质时,太优秀了,金人怀疑是个假王子。南明几个王爷,骨气还可以,切无一人堪用。居然还有从当时的红灯区,秦淮河从青楼里抢美女做妃子,也是天下奇闻。

    有时过十体当线直五基百切打究团置调。

    4北宋灭亡,非常快,运气的成分很大。方腊,宋江,钟相杨幺起义均未成气候,明朝和清朝打了几十年,互相知根知底,明朝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外有满清,饥民遍野,气数已尽。

    5明末,党争频繁,先东林党,阉党,后复社,马士英互相内斗不息。国家精神耗尽。南宋虽然风雨飘摇,金兀术搜山捡海抓赵构,赵构基本上控制住军队,大权在握。赵构无论再难,军饷,粮草均由朝廷供应,不让军方将领染指。所以,岳家军有条件,饿死不打虏,冻死不拆屋。

    6左良玉和马世英,江北四镇,孙可望和李定国又内斗不止,郑成功也不配合,自顾自,最后一点基础,也耗光,原因一言难尽。

    7南明,科举制度发展到高潮,八股文取士,书呆子气多,误国太深,缺乏经世济用的人才。孙可望民政能力强,本来和军事上李定国搭配挺好,为了封秦王的虚名,最后被政治正确的极左逼反。满清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跑得屁颠屁颠的,最后天下定下来,再收拾不迟啊!

    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2025-01-22
    8楼
    回复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