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懿传》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懿传》的主角是被称为“史上最惨皇后”的乾隆继后,和既往的宫斗剧女主角出场自带金手指玛丽苏光环不一样,如懿传的女主角在历史上没有多少记载,是个小人物也是个悲情人物,所以这部剧注定是部悲剧。而女主角坎坷浮沉的婚姻人生经历,讲述的是一段帝王夫妻在宫廷里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围城。相较于另一部同一朝代背景下的《延禧攻略》,《如懿传》女主角虽然也聪明也刚强也果敢,但是没有任何金手指也没有多少主角光环,她的一生困顿宫廷,在婚姻围城里浮沉,最终弃情绝爱,黯然逝去。《如懿传》的故事落点在一个失意者身上,人物情感脉络丰富,对古代后宫生存规则、政治映射的刻画更加严肃深刻,当然也更加贴近现实。抛开历史不谈,我们单说说剧情,青樱与乾隆之间是少年情谊,年少时的弘历为了选青樱为嫡福晋还忤逆过爹妈,放弃爵位。在前期的剧情里,两人郎情妾意,乾隆对青樱十分怜爱,百般维护。青樱也无心宫斗,无所谓权势地位,不想做什么皇后,只想与皇帝恩爱长久。“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是他们曾经年少时单纯炽热的爱恋。这部剧在前期铺垫的剧情里,就有一个很细思极恐的地方:前期先皇后的人物命运为以后的如懿结局埋下了很多伏笔。先帝驾崩时,丧仪上众生百态,孩子们嚎啕大哭却带着懵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女人们各怀心事,宫人们面色凄惶但更多的是在为未知的未来而惴惴不安。而真正为先帝难过,哭的最真情实意、撕心裂肺的那一个,竟然是老早被先帝厌弃,囚禁在冷宫的先皇后。先皇后也就是青樱的姑母,在甄嬛传里也是个悲剧角色。她深爱着先帝,在心里把先帝当自己的夫君,更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妻子,嫉妒心和占有欲使她无法做到表面上的仁善大度,夫君喜欢谁她就要弄死谁,因此遭到了皇帝的厌弃。在先帝死后,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以妻子的身份与先帝能够生同衾,死同穴,合葬到一起。先皇后对先帝有爱情,她的爱情是争夺是占有。青樱对乾隆也有爱情,她的爱情是陪伴是守候。按理说青樱不争不抢便不会落得跟先皇后同样的悲惨结局,可是后宫中的爱情向来不得善终,所以青樱的爱情注定也是一个悲剧。乾隆在前三集就一语成谶,“后妃与君王失和,吃苦的肯定是她们自己”,这是青樱姑母过去的悲剧,也是青樱的未来。在封建皇权的枷锁下那些可怜的后宫女人或因为爱而不得,或因为坚持自我,被帝王厌弃,吃苦的只能是她们自己。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必须隐忍,必须大度,必须乖顺,必须忍住跟别人共享夫君的嫉妒,必须接受男人的见异思迁、三心二意,必须听男人的话做个低眉顺眼的好媳妇儿,才能不招男人讨厌,才能不吃苦,才能活下去,何其悲哀。而之后先皇后服毒前对青樱说“你爱着弘历对吧,你可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因爱成为一个弃妇”,这些话是先皇后对自己爱情的控诉,也将是青樱爱情的结局。先皇后身死后,被下葬到妃陵,没有名分,不设灵位,甚至连葬礼也没有,这些也正是青樱未来被帝王厌弃后的对待。乌拉那拉氏青樱,从没想过自己也会活在后宫女人因爱生恨,因恨而不得善终的悲剧循环里。而历史上的乌拉那拉皇后死后,乾隆确实是将她按嫔礼薄葬,没有封号,不设灵位,入葬以后只字不提,甚至将关于她的画像都被无情抹去。随后青樱更名为如懿,属于如懿的轮回和斗争真正开始。但宫斗没有输赢,只有轮回。后宫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女生宿舍,经常会发生6个女生7个群的故事,又因为有利益冲突,共同竞争一个男人,既是情敌又是同事,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实在是再正常不过。清代妃嫔制度规定后宫设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无数额限制。乾隆皇帝一生光正式册封的有妃位的后妃就有四十一位,更别说下面那些贵人、答应、常在和无根本没有册封位分的。想这上百位女人,整日被困冷寂的深宫,背后有着盘综错杂的家庭势力和繁冗沉闷的后宫生存规则。就算本不想争宠夺权,也未必就能像想象中的那样安稳度日,和皇上恩爱长久。因为整个后宫就是打麻将时那种吃上家、防下家的氛围,明争暗斗是少不了的。因而不管是《甄嬛传》里的甄嬛还是《如懿传》里的如懿,即便是当初不想与人争斗,最后都不得不陷入到了斗争之中,因为为了生存就得反击,不争不抢只会被动挨打。由于争夺是一场零和游戏,因而友谊是靠不住的,所以好闺蜜要么黑化要么为救女主而死。 但《如懿传》里,张钧甯饰演的珂里叶特·海兰和如懿之间的友谊打破了宫斗剧的这一铁律,难得的在宫斗戏里让我们看到了些许人性的美好。海兰是乾隆早期的一位低阶侍妾,登基后被封为海常在。因为无权无势,性格又懦弱,所以她的地位连高贵妃的奴婢都不如,饱受磋磨。幸得如懿帮扶相助,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海兰一直不得宠,她自己也无心争宠,只想跟着如懿在后宫过安稳平静地日子。有一次皇上在如懿生辰与如懿发生了争执,本想着离开延禧宫,突然想起海兰也在延禧宫里,于是就顺势进去找海兰。心情烦闷的皇上想呆在海兰这里,但是海兰竟然为了不让如懿伤心拒绝了侍寝。本以为拒绝侍寝已经够大胆了,没想到海兰连跟皇帝一张床都不愿意,因为怕如懿会误会自己趁虚而入。海兰是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了,她为人善良,心性平和,虽柔弱却也坚韧,更可贵的是在后宫里她对虚无缥缈的帝王情爱有着清醒的认知,对自己曾经有恩的如懿她能知恩图报。相比别的塑料姐妹情,只有海兰对如懿的这句姐姐,是出自于真心。她很理智,并不相信帝王真心,也不想得到什么皇帝眷顾,可是为了报答如懿却付出了一切。在如懿死后,为了报仇海兰奋起反击,一步步将陷害如懿的人拉下马。她也同样是一个悲剧角色,但是她理智、坚强又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些在宫斗剧里都难能可贵。另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如懿传》与它的前作《甄嬛传》相比,剧情并没开启有一句话绕好几个弯,处处有设计,时时有阴谋的宫斗模式。更多向我们展示的是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宫廷生活的无奈和人物心态上的起伏,而不是争斗的过程和阴谋算计。皇帝虽站在权力之巅,掌握生杀大权,但是又有很多身不由己,他为了笼络高晞月的父亲不得不封了蠢笨的高晞月为贵妃。在如懿被设计陷害时,明知如懿无罪却又只能送她去冷宫。因为要救如懿,所以他不得不对阿箬虚与委蛇。在如懿与太后、后宫众多嫔妃之间他只能努力保持均衡,金顶之上,有着滔天风雨。而如懿起初进宫,为的只是和心上人恩爱长久,但作为乌拉那拉一族的希望,她又不得不背负着家族的重托前行。太后逼死亲姑母时她再不甘也只能忍气吞声,被高晞月欺侮时她屈辱忍耐,被陷害入冷宫时她也毫无反抗之力。她骨子里自由、平等和独立,却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寸步难行。“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是如懿与弘历的定情之诗,出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讲了一对私奔男女的故事,也暗合了如懿之后的悲剧命运: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入了宫后,如懿与弘历的感情越走越艰难,因为横在他们之中的阻碍实在是太多了,朝堂利益,后宫争斗,皇帝的三心二意,太多的波折让两个人的心境起了变化,太多的情非得已和身不由己让原本相爱的两个人逐渐互相猜忌、怀疑,当最初的爱恋不再单纯,两人年少时的爱意也逐渐被消磨殆尽。但是宫廷对于女性又是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没有人能说:我不爱了,不开心了,然后一走了之,不伺候皇上了。现代的爱情和婚姻,不爱了,过不下去了,分手离婚就是了,一别两宽,各自欢喜。而后宫里的女人,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退出机制就只有死:如懿在自己的爱情破灭后,结局是只能是断发为祭,香消玉殒,这是封建男权社会里身为女子的不幸。而现实中,我们普通人的感情何尝不是这样?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凭着一腔果敢,以为只要真心相爱,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两个人在一起,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直到在现实里头破血流后才知道,相爱容易相处却难,生活的枷锁太过于沉重,而感情作为个人意志又会被太多力量的左右。再炽热的爱情,没有平等和信任,也会有消磨殆尽的那一天;青梅竹马,不悉心经营,最终也会相看两厌、决绝分裂。在当下“爽文”和“爽剧”当道的时代里,大女主光环和斗战胜佛人设是一剂充满意淫的麻醉剂,所以大家喜欢。而《如懿传》却太过于现实,它不再意淫宫斗“赢家”,而是去关注一个爱情“失败者”,去关注她坎坷曲折、起起伏伏的一生,她的爱恋、苦痛和挣扎。她对自身命运的反抗和悲惨的结局,都诉说了封建皇权下女性太多的无奈,婚姻围城里无尽的悲凉。它不仅是在讲后宫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更多的是在说男权社会下对女子的禁锢和皇权婚姻围城里对女性的无情摧残。《甄嬛传》到最后甄嬛为了报复一步步攀上权利顶峰,但也彻底失去了自我,变成了最初自己最不屑的那一类人:满腹算计,不择手段。而如懿到最后虽然也对帝王情爱彻底失望,但是她却从不曾失去自我,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所以她在宫斗力注定是失败的。但她从头到尾就不屑于斗,她需要的不是荣宠地位,而是爱和平等。她把那些宫斗剧里赢家们丢失的宝贵人性,重新捡了起来。《如懿传》控诉的是封建社会和森严礼教对婚恋自由的禁锢与束缚,它无情摧残了当时的女子对于美好婚姻的向往。就像导演汪俊说:“《如懿传》更像是一首挽歌,是对封建的这种帝王式婚姻的控诉。”那些封建王朝里的女人们早已成了故事,而宫斗剧于我们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古代女子如何在荒谬的时代里试图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曾自觉的独立女性意识和生存智慧,才是我们宫斗剧的真正意义。

回复
  • 期待您的回答

参与评论

游客评论不支持回复他人评论内容,如需回复他人评论内容请